一种适配器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7615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9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配器插头,包括外壳、盖板、贯穿所述外壳一端的接电插脚、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盖板上的接线端子;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壳盖合;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接电插脚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和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上设有第一连接插口,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上设有第二连接插口;所述接电插脚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插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紧配连接;所述接线端子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插口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紧配连接。

Adapter plu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dapter plug,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cover plate, one end of the casing through the electrical connection pins arranged on the circuit board inside the casing, and is arranged on the cover plate on the terminal; the cover plate and the cover of the casing; the circuit board is provided with the ground electric pin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connecting terminal and the connecting terminal and the terminal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the first connecting termina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socket, wherein the second connection terminal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connecting socket; the connecting pin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connecting socket and the first connecting terminal with the tight connection; the terminal through the second connecting sock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onnecting terminal fit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配器插头
本技术涉及电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配器插头。
技术介绍
适配器插座是用于电器产品连接电源;目前许多的适配器的一端是直接设有接电插脚,另一端设有与电器连接的接线端口;现有的适配中的插脚和接线端口中的接电端子是与电路板焊接连接;通过焊接连接,不仅造成适配器插座的工作量大,效率低下,并且上通过锡材连接,而锡材的电阻较大,因此容易造成发热,不仅降低寿命,并且增加能耗。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适配器插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配器插头,来解决目前的适配器插头的生产工作量大,效率低,且会增加能耗,降低使用寿命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配器插头,包括外壳、盖板、贯穿所述外壳一端的接电插脚、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盖板上的接线端子;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壳盖合;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接电插脚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和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上设有第一连接插口,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上设有第二连接插口;所述接电插脚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插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紧配连接;所述接线端子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插口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紧配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横截面均为“V”形;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开口均朝向所述电路板的外侧;所述接电插脚的端部设有斜面;所述接线端子的端部设有斜面。进一步,所述盖板的外侧还设有定位凸台;所述接线端子贯穿所述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上还设有限位扁位。进一步,所述接线端子外端还设有“U”形缺口;所述“U”形缺口的端部设有导向圆角;所述接线端子的端面不高于所述定位凸台的端面。进一步,所述盖板的外侧还设有连接螺纹管;所述定位凸台置于所述连接螺纹管内。进一步,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复位开关;所述复位开关贯穿所述盖板。进一步,所述定位凸台和所述连接螺纹管与所述盖板一体注塑成形;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盖板包胶成形;所述接电插脚与所述外壳包胶成形。进一步,所述外壳的两内侧壁均设有定位滑槽;所述电路板的两端设于两所述定位滑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适配器插头,包括外壳、盖板、贯穿所述外壳一端的接电插脚、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盖板上的接线端子;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壳盖合;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接电插脚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和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上设有第一连接插口,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上设有第二连接插口;所述接电插脚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插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紧配连接;所述接线端子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插口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紧配连接。在该适配器插头组装时,将电路板直接装入到外壳内,使得接电插脚的内端插入到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一连接插口内,从而达到接电插脚与电路板连通;在将盖板与外壳盖合;盖板与外壳盖合时,接线端子插入到第二连接端子的第二连接插口中,从而使得接线端子与电路板接通;因此代替了现有的适配器插头中的接电插脚和接线端子与电路板焊接连接,因此使得该适配器插头装配方便,并降低了装配的成本,同时通过接电插脚与第一连接端子连接和通过接线端子与第二连接端子直接连接,从而可减小能耗,提高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适配器插头的立体视图;图2是本技术适配器插头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适配器插头的内部结构视图;图4是本技术适配器插头所述主板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适配器插头所述主板的立体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如图1-5所示,一种适配器插头,包括外壳1、盖板2、贯穿所述外壳1一端的接电插脚3、设于所述外壳1内部的电路板4、和设于所述盖板2上的接线端子5;所述盖板2与所述外壳1盖合;所述电路板4上设有与所述接电插脚3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6,和与所述接线端子5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7;所述第一连接端子6上设有第一连接插口8,所述第二连接端子7上设有第二连接插口9;所述接电插脚3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插口8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6紧配连接;所述接线端子5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插口9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7紧配连接。在该适配器插头组装时,将电路板4直接装入到外壳1内,使得接电插脚3的内端插入到第一连接端子6的第一连接插口8内,从而达到接电插脚3与电路板4连通;在将盖板2与外壳1盖合;盖板2与外壳1盖合时,接线端子5插入到第二连接端子7的第二连接插口9中,从而使得接线端子5与电路板4接通;因此代替了现有的适配器插头中的接电插脚和接线端子与电路板焊接连接,因此使得该适配器插头装配方便,并降低了装配的成本,同时通过接电插脚3与第一连接端子6连接和通过接线端子5与第二连接端子7直接连接,从而可减小能耗,提高寿命。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端子6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7的横截面均为“V”形;所述第一连接端子6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7的开口均朝向所述电路板4的外侧;所述接电插脚3的端部设有斜面;所述接线端子5的端部设有斜面。因此,便于接电插脚3插入到第一接线端子6中,接线端子5便于与第二连接端子7连接。并且增加插脚3与第一接线端子6的接触面积,接线端子5与第一连接端子7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所述盖板2的外侧还设有定位凸台20;所述接线端子5贯穿所述定位凸台20;所述定位凸台20上还设有限位扁位。通过定位凸台20对与该适配器插头连接的电源线起到定位作用,并且通过扁位可防止正负极反接。进一步,所述接线端子5外端还设有“U”形缺口50;所述“U”形缺口50的端部设有导向圆角;所述接线端子5的端面不高于所述定位凸台20的端面。因此,与该适配器插头连接的电源线,可直接插入到“U”形缺口50内。进一步,所述盖板2的外侧还设有连接螺纹管21;所述定位凸台20置于所述连接螺纹管21内。并且可在与该适配器插头连接的电源线上套一螺母与连接螺纹管21连接,从而达到将电源线锁紧在该适配器插头上。进一步,所述电路板4上还设有复位开关40;所述复位开关40贯穿所述盖板2。进一步,所述定位凸台20和所述连接螺纹管21与所述盖板2一体注塑成形;所述连接端子5与所述盖板2包胶成形;所述接电插脚3与所述外壳1包胶成形。进一步,所述外壳1的两内侧壁均设有定位滑槽;所述电路板4的两端设于两所述定位滑槽内。因此,在装配时,通过定位滑槽对电路板4起到定位和导向作用,便于第一连接端子6与接电插脚3连接。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适配器插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配器插头,包括外壳、盖板、贯穿所述外壳一端的接电插脚、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盖板上的接线端子;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壳盖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接电插脚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和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上设有第一连接插口,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上设有第二连接插口;所述接电插脚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插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紧配连接;所述接线端子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插口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紧配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配器插头,包括外壳、盖板、贯穿所述外壳一端的接电插脚、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盖板上的接线端子;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壳盖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接电插脚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和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上设有第一连接插口,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上设有第二连接插口;所述接电插脚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插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紧配连接;所述接线端子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插口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紧配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横截面均为“V”形;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开口均朝向所述电路板的外侧;所述接电插脚的端部设有斜面;所述接线端子的端部设有斜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外侧还设有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权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正好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