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盒承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7193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8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盒承重装置,其包括:承重座以及安装于所述承重座上的支撑管;所述承重座包括左承重座和右承重座,所述左承重座和右承重座相对设置,所述左承重座的上端开设有左安装槽,所述右承重座的上端开设有位置与所述左安装槽相对应的右安装槽,所述支撑管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左安装槽中,所述支撑管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右安装槽中,所述支撑管的侧面形成电池盒的支撑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盒承重装置能够实现电池盒的牢固安装,避免其发生脱落、变形等问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盒承重装置结构简单,安装后有利于提高电动车的美观性。

Load bearing device for battery box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attery box bear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the bearing seat and is mounted on the support tube bearing seat; the bearing seat comprises a left bearing seat and a right bearing seat, the bearing seat left and right bearing seat positioned relative to the upper end of the left bearing seat provided with a left installation groove, the upper end of the bearing seat is arranged on the right position of the left and a mounting groove corresponding to the right mounting groove, the supporting tube is arranged on the left of the installation slot, the other end of the support tube is arranged in the right mounting groove, the supporting surface of the supporting tube side the formation of battery box. The battery box bear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solid installation of the battery box, avoid the problems of falling off, deformation, etc., and has better safety and practic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battery box bear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the installation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beauty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盒承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承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动车上的电池盒承重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车是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其通过安装于电池盒中的电池进行电能供给。目前,现有的电动车中电池盒的安装方式包括两种,一是用电池盒托条连接到边管上;二是直接在电池盒侧面与边管用连接件连接。然而,现今电动车电池已由过去的17安加大到30甚至45安,从而电池重量大大增加。如继续沿用过去的安装方式,前者容易造成车辆骑行转弯时电池盒左右甩动脱落;后者亦容易造成电池盒变形甚至撕裂。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盒承重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盒承重装置,其包括:承重座以及安装于所述承重座上的支撑管;所述承重座包括左承重座和右承重座,所述左承重座和右承重座相对设置,所述左承重座的上端开设有左安装槽,所述右承重座的上端开设有位置与所述左安装槽相对应的右安装槽,所述支撑管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左安装槽中,所述支撑管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右安装槽中,所述支撑管的侧面形成电池盒的支撑面。作为本技术的电池盒承重装置的改进,所述支撑管为方形管,所述方形管的一侧侧面形成电池盒的支撑面。作为本技术的电池盒承重装置的改进,所述支撑管的两端通过焊接方式安装于所述左安装槽和右安装槽中。作为本技术的电池盒承重装置的改进,所述支撑管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卡槽,所述支撑管通过所述卡槽安装于所述左安装槽和右安装槽中。作为本技术的电池盒承重装置的改进,所述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承重座的两侧,并与所述承重座相抵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电池盒承重装置能够实现电池盒的牢固安装,避免其发生脱落、变形等问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同时,本技术的电池盒承重装置结构简单,安装后有利于提高电动车的美观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电池盒承重装置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电池盒承重装置包括:承重座10以及安装于所述承重座10上的支撑管20。所述承重座10用于实现所述支撑管20的安装和支撑。具体地,所述承重座10包括左承重座11和右承重座12,其中,所述左承重座11和右承重座12相对设置。为了实现所述支撑管20的安装和支撑,所述左承重座11的上端开设有左安装槽,所述右承重座12的上端开设有位置与所述左安装槽相对应的右安装槽。所述支撑管20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左安装槽中,所述支撑管20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右安装槽中,所述支撑管20的侧面形成电池盒2的支撑面。如此,由于所述承重座10以及支撑管20具有较好的强度,从而能够实现形成对电池盒的牢固支撑,有利于电池盒的牢固安装,避免其发生脱落、变形等问题。优选地,所述支撑管20优选为方形管,此时,所述方形管的一侧侧面形成电池盒的支撑面。为了实现所述支撑管20的牢固安装,所述支撑管2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卡槽(未图示),所述支撑管20通过所述卡槽安装于所述左安装槽和右安装槽中。从而,所述卡槽限制了所述支撑管20轴向的移动,避免了所述支撑管20发生松动。可替代地,所述支撑管20的两端还可分别设置有限位结构(未图示),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承重座10的两侧,并与所述承重座10相抵靠。如此,同样可所述支撑管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承重座10的两侧,并与所述承重座10相抵靠。为了进一步保证所述支撑管20安装的牢固性,所述支撑管20的两端通过焊接方式安装于所述左安装槽和右安装槽中。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电池盒承重装置能够实现电池盒的牢固安装,避免其发生脱落、变形等问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同时,本技术的电池盒承重装置结构简单,安装后有利于提高电动车的美观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池盒承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盒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盒承重装置包括:承重座以及安装于所述承重座上的支撑管;所述承重座包括左承重座和右承重座,所述左承重座和右承重座相对设置,所述左承重座的上端开设有左安装槽,所述右承重座的上端开设有位置与所述左安装槽相对应的右安装槽,所述支撑管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左安装槽中,所述支撑管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右安装槽中,所述支撑管的侧面形成电池盒的支撑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盒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盒承重装置包括:承重座以及安装于所述承重座上的支撑管;所述承重座包括左承重座和右承重座,所述左承重座和右承重座相对设置,所述左承重座的上端开设有左安装槽,所述右承重座的上端开设有位置与所述左安装槽相对应的右安装槽,所述支撑管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左安装槽中,所述支撑管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右安装槽中,所述支撑管的侧面形成电池盒的支撑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为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剑王魁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鑫鼎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