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晓霞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挤压泵转动挤压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5377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16:51
新型挤压泵转动挤压组件,包括,外壳,其上端开设有第一开口,其下端开设有第二开口,外壳中部设置有转轴,外壳的内壁设置有一凸起部;置于外壳内的软管,该软管一端从第一开口穿出至外壳外部,另一端从第二开口穿出至外壳外部;位于外壳内部且枢接转轴上的转盘,该转盘的周缘枢接有挤压辊,该挤压辊的转动轴线与转盘的转动轴线平行;枢接于转盘周缘的两夹持辊,两夹持辊沿转盘的轴向排列且相对设置,且夹持辊的转动轴线与转盘的径向一致,两夹持辊相对的部分形成用于夹持软管的夹持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转盘上设置有夹持辊,既起到了防止软管跑偏并掉落至转盘与外壳之间间隙的效果,又起到了增加侧向的挤压作用点的效果,提高了挤压泵的容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挤压泵转动挤压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流体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挤压泵转动挤压组件。
技术介绍
在建造和装修领域中经常需要大量地、连续地输送水泥至需要灌浆的地方,因此,工程人员一般会使用泵类设备为水泥提供动力,再配合管道将其输送至目标位置。通过挤压柔性管道,一段一段地将水泥往目标位置处的管道出口排放,此时,如果使用挤压泵类设备挤压该柔性管道,则该柔性管道位于机体内的部分会很容易掉落到回转零件(如转盘)与机体外壳之间的侧向间隙处,造成卷皮或抱死。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挤压泵类设备只依靠挤压辊与该设备内一些配合位置一并挤压软管进行工作,由经验可知,只对软管做法向的旋转挤压的容积效率会较低,换言之,这种方式的挤压会伴随较大的容积泄漏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挤压泵转动挤压组件,防止软管跑偏并掉落至转盘侧面与外壳之间的间隙,同时提高挤压泵的容积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新型挤压泵转动挤压组件,包括:外壳,其上端开设有第一开口,其下端开设有第二开口,外壳中部设置有转轴,外壳的内壁设置有一凸起部;置于外壳内的软管,该软管一端从第一开口穿出至外壳外部,另一端从第二开口穿出至外壳外部;位于外壳内部且枢接转轴上的转盘,该转盘的周缘枢接有挤压辊,该挤压辊的转动轴线与转盘的转动轴线平行,该挤压辊与凸起部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一挤压软管的挤压机构;枢接于转盘周缘的两夹持辊,两夹持辊沿转盘的轴向排列且相对设置,且夹持辊的转动轴线与转盘的径向一致,两夹持辊相对的部分形成用于夹持软管的夹持部。优选地,该凸起部内表面与转轴的距离由凸起部的两侧向凸起部的中间逐渐减小。优选地,挤压辊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挤压辊圆周阵列的分布于转盘的周缘,两夹持辊的数量为多对,多对夹持辊圆周阵列设置于转盘的周缘,该多个挤压辊与多对夹持辊交错排列在转盘的周缘。优选地,外壳呈圆盘状,该第一开口在外壳上端处切向地开设,第二开口在外壳下端处切向地开设。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转盘上设置有两夹持辊,既起到了防止软管跑偏并掉落至转盘侧面与外壳之间间隙的效果,又起到了增加侧向的挤压作用点的效果,提高了挤压泵的容积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其中,10、外壳;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13、凸起部;20、转盘;21、转轴;22、夹持辊;23、挤压辊;30、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所示,新型挤压泵转动挤压组件,包括:外壳10、软管30、转盘20、夹持辊22。外壳10为内部的各类零件提供保护,外壳10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开口11,外壳10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开口12,外壳10中部设置有转轴21,外壳10的内壁设置有一凸起部13。该软管30置于外壳10内,软管30一端为抽取水泥的输入端,另一端为排出水泥的输出端,具体地,该软管30的一端从第一开口11穿出外壳10外部,该软管30的另一端从第二开口12穿出外壳10外部。转盘20通过转轴21枢接于外壳10的内部,该转盘20的外端设置有枢接于转盘20的挤压辊23,该挤压辊23的转动轴线与转盘20的转动轴线平行,该挤压辊23与凸起部13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一挤压软管30的挤压机构。两夹持辊22枢接于转盘20周缘,两夹持辊22沿转盘20的轴向排列且相对设置,且每个夹持辊22的转动轴线与转盘20的径向一致,两夹持辊22相对的部分形成用于夹持软管30的夹持部。夹持部起到的作用在于在转盘20的左右两侧对软管30进行位置限定,防止软管30掉落至转盘20侧面与外壳10之间的间隙,同时,两夹持辊22枢转地从左右两侧夹逼软管30,对于只依赖挤压辊23与凸起部13之间的挤压进行输送的方案增加了挤压的作用点,提高了该挤压泵设备的容积效率。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该凸起部13内表面与转轴21的距离由凸起部13的两侧向凸起部13的中间逐渐减小。如此,参考图2的视角,当转盘20逆时针转动时,根据挤压辊23滚动挤压的路径以及凸起部13上曲率变化配合,所形成的挤压机构使得水泥浆经软管30从第二开口12进入至设备内部,然后再从第一开口11排出。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挤压辊2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挤压辊23呈圆周阵列分布于转盘20的周缘,两夹持辊22的数量为多对,多对夹持辊22呈圆周阵列设置于转盘20的周缘,该多个挤压辊23与多对夹持辊22交错排列在转盘20的周缘。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外壳10呈圆盘状,该第一开口11在外壳上端10处切向地开设,第二开口12在外壳10下端处切向地开设。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挤压泵转动挤压组件

【技术保护点】
新型挤压泵转动挤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其上端开设有第一开口,其下端开设有第二开口,外壳中部设置有转轴,外壳的内壁设置有一凸起部;置于外壳内的软管,该软管一端从第一开口穿出至外壳外部,另一端从第二开口穿出至外壳外部;位于外壳内部且枢接转轴上的转盘,该转盘的周缘枢接有挤压辊,该挤压辊的转动轴线与转盘的转动轴线平行,该挤压辊与凸起部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一挤压软管的挤压机构;枢接于转盘周缘的两夹持辊,两夹持辊沿转盘的轴向排列且相对设置,且夹持辊的转动轴线与转盘的径向一致,两夹持辊相对的部分形成用于夹持软管的夹持部。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挤压泵转动挤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其上端开设有第一开口,其下端开设有第二开口,外壳中部设置有转轴,外壳的内壁设置有一凸起部;置于外壳内的软管,该软管一端从第一开口穿出至外壳外部,另一端从第二开口穿出至外壳外部;位于外壳内部且枢接转轴上的转盘,该转盘的周缘枢接有挤压辊,该挤压辊的转动轴线与转盘的转动轴线平行,该挤压辊与凸起部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一挤压软管的挤压机构;枢接于转盘周缘的两夹持辊,两夹持辊沿转盘的轴向排列且相对设置,且夹持辊的转动轴线与转盘的径向一致,两夹持辊相对的部分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谢晓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