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堆石坝坝后堆渣体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4462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堆石坝坝后堆渣体排水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简单、施工便捷、安全可靠的堆石坝坝后堆渣体排水结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堆石坝坝后堆渣体排水结构,所述堆渣体沿坝后堆石区下游侧的地形展开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根据地形在坡脚底部从上游向下游布置,排水结构的断面呈倒梯形且底部与地面线齐平,该排水结构为中部大块石料外包过渡料,弃碴料堆筑在排水结构之外并形成堆渣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堆石坝坝后堆渣体排水结构等类似工程。

A pile structure of rockfill dam after slag drainag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ile structure of rockfill dam after slag drainage.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 simple design,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rockfill dam after pile structure drainage slag, with strong practicability.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a pile structure of rockfill dam body drainage slag, the slag heap along dam rockfill area downstream of the terrain expansion layou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drainag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terrain in slope bottom from upstream to downstream layout, drainage structure is broken and obtrapezoid the bottom line and the ground level, the drainage structure for the central block outsourcing transition material, spoil material piled up in the drainage structure and the formation of slag heap.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rockfill dam after slag heap drainage structure and similar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堆石坝坝后堆渣体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堆石坝坝后堆渣体排水结构,适用于堆石坝坝后堆渣体排水结构等类似工程。
技术介绍
在土石坝工程中,由于开挖过程产生较大的弃渣量,因而增加了渣场规划的难度,弃渣运输至规划的渣场也产生较高的费用;为此,部分土石坝工程结合自身的情况,采取在坝后堆渣,不仅减少了渣场的利用、同时也增加了土石坝坝坡的稳定性。但坝后堆渣体阻碍了大坝渗流水体的外排,抬高了坝坡的浸润线,增加了大坝运行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设计简单、施工便捷、安全可靠的堆石坝坝后堆渣体排水结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堆石坝坝后堆渣体排水结构,所述堆渣体沿坝后堆石区下游侧的地形展开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根据地形在坡脚底部从上游向下游布置,排水结构的断面呈倒梯形且底部与地面线齐平,该排水结构为中部大块石料外包过渡料,弃碴料堆筑在排水结构之外并形成堆渣体。所述堆渣体的堆渣平台高于坝后校核洪水位且低于坝顶高程。所述排水结构的梯形侧坡坡比为1:T,其中T取0.5~1.0。所述大块石料采用级配连续料,最大粒径800mm,小于5mm的含量不超过15%,小于0.075mm的含量不超过5%。所述过渡料的厚度为0.5~1.0m。所述过渡料的孔隙率为21%,最大粒径300mm,小于5mm的含量不超过20%,小于0.075mm的含量不超过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简单、施工便捷、安全可靠,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技术为了解决堆石坝坝后堆渣体排水问题,结合了已建工程的成功经验,在坝后堆渣体底部设置排水结构,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堆渣体阻碍大坝渗流水体的外排、抬高坝坡的浸润线以及增加大坝运行的安全风险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图。图2为图1的A部详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堆石坝坝后堆渣体排水结构,沿坝后堆石区1下游侧的地形展开布置堆渣体2,并根据地形在坡脚底部从上游向下游布置排水结构,排水结构的断面呈倒梯形且底部与地面线齐平,排水结构为中部大块石料4外包厚度为0.5~1.0m的过渡料3,弃碴料堆筑在排水结构之外并形成堆渣体2。其中,排水结构的梯形侧坡坡比为1:T,T取0.5~1.0;堆渣体2的堆渣平台2-1高于坝后校核洪水位且低于坝顶高程。本实施例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a.坝后堆石区1:坝后堆石区1的坝体的结构设计应满足《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5129-2013)的相关要求,坝体分区应结合工程料源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确定,坝坡应满足坝体各种工况下运行稳定的要求;整个坝体在实施过程中,按照设计的坝体结构、材料要求、堆填及碾压指标进行填筑施工。b.堆渣体2:堆渣体2在坝后的填筑方量根据土石方平衡及坝后的地形条件综合确定,堆渣体2沿坝后堆石区1下游侧的地形展开布置、并由弃碴料堆筑形成,堆渣体2的堆渣平台2-1高于坝后校核洪水位且低于坝顶高程;在填筑堆渣体2的过程中,一般不对堆渣体2进行碾压。c.排水结构的布置:排水结构(通道)的中部为大块石料4,大块石料外部包裹一层过渡料3。排水结构根据地形在坝坡坡脚底部从上游向下游布置,其断面呈倒梯形且底部与地面线齐平,排水结构的梯形侧坡坡比为1:T,为便于施工,T值应大于0.5。大块石料4要求级配连续,最大粒径800mm,小于5mm的含量不超过15%,小于0.075mm的含量不超过5%。由于大块石料4为排水结构的主体,其断面尺寸应根据坝体的渗漏量、大块石料4的纵向坡等综合计算确定。d.过渡料3:由于大块石料4的级配与弃碴料差异性较大,为使大块石料4与弃碴料变形相对协调,在大块石料4与弃碴料的接触面之间设置一层过渡料3,过渡料3的厚度一般取0.5~1.0m,过渡料3的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要求。过渡料设计技术的主要指标孔隙率(%)最大粒径(mm)<5mm(%)<0.075mm(%)213002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堆石坝坝后堆渣体排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堆石坝坝后堆渣体排水结构,所述堆渣体(2)沿坝后堆石区(1)下游侧的地形展开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根据地形在坡脚底部从上游向下游布置,排水结构的断面呈倒梯形且底部与地面线齐平,该排水结构为中部大块石料(4)外包过渡料(3),弃碴料堆筑在排水结构之外并形成堆渣体(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堆石坝坝后堆渣体排水结构,所述堆渣体(2)沿坝后堆石区(1)下游侧的地形展开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根据地形在坡脚底部从上游向下游布置,排水结构的断面呈倒梯形且底部与地面线齐平,该排水结构为中部大块石料(4)外包过渡料(3),弃碴料堆筑在排水结构之外并形成堆渣体(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石坝坝后堆渣体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堆渣体(2)的堆渣平台(2-1)高于坝后校核洪水位且低于坝顶高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堆石坝坝后堆渣体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的梯形侧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涛张岗平王登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