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丙烯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4224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丙烯薄膜,包括薄膜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本体包括依次叠合的第一薄膜层、第二薄膜层、第三薄膜层和第四薄膜层,所述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之间以及第三薄膜层和第四薄膜层之间均设置有加强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于:通过三层加强层对薄膜本体进行加强,从而提高了薄膜本体抗拉扯能力,提高了薄膜本体的整体强度,使得薄膜本体在包装过程中受到拉扯时不会出现裂缝现象,保证薄膜本体的整体强度,从而延长了聚丙烯薄膜的使用寿命。

A kind of polypropylene fil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olypropylene film, including thin film bod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film body comprises a laminated sequentially first film layer, second layer, third layer film film and fourth film layer, a reinforced layer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film layer and the second film layer and the third thin film and fourth thin film layer; the utility model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strengthening layer on the film ontology was enhanced by three layers, thus improving the film tensile ability, improve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film itself, which makes the film ontology in the packaging process by pulling no crack phenomenon, ensure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film itself, thus extending the polypropylene film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丙烯薄膜
本技术涉及薄膜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包装的聚丙烯薄膜。
技术介绍
传统的聚丙烯薄膜在对包装箱的表面进行包装时,在包装过程中聚丙烯薄膜会受到拉扯,由于聚丙烯薄膜在包装过程中受到拉扯难免会出现裂缝现象,整体强度较差,从而缩短了聚丙烯薄膜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传统的聚丙烯薄膜包覆于包装箱的表面后,包装箱在运输过程中遇到路面不平时会出现颠簸,由于包装箱在运输过程中遇到路面不平时会出现颠簸,进而会对包装箱内部的产品造成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缓冲性能、高强度及延长使用寿命的聚丙烯薄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聚丙烯薄膜,包括薄膜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本体包括依次叠合的第一薄膜层、第二薄膜层、第三薄膜层和第四薄膜层,所述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之间以及第三薄膜层和第四薄膜层之间均设置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包括多组经线和多组纬线,所述多组经线中的任意一组经线包括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第三经线和第四经线,所述多组纬线中的任意一组纬线包括第一纬线、第二纬线、第三纬线和第四纬线,所述任意一组经线与任意一组纬线垂直相互交织,经线与纬线的交叉处接触连接,所述任意一组经线中第一经线分别置于任意一组纬线中第一纬线的顶面、第二纬线的顶面、第三纬线的底面和第四纬线的底面,所述任意一组经线中的第二经线分别置于任意一组纬线中第一纬线的顶面、第二纬线的底面、第三纬线的底面和第四纬线的顶面,所述任意一组经线中的第三经线分别置于任意一组纬线中第一纬线的底面、第二纬线的底面、第三纬线的顶面和第四纬线的顶面,所述任意一组经线中的第四经线分别置于任意一组纬线中第一纬线的底面、第二纬线的顶面、第三纬线的顶面和第四纬线的底面;所述第二薄膜层朝向第三薄膜层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排缓冲块,各排缓冲块由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若干个凹槽组成,且相邻的缓冲块上的凹槽沿竖直方向错位分布,若干个凹槽等距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金属化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之间、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之间以及第二金属化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之间均设置有加强层,该加强层包括多组经线和多组纬线,所述多组经线中的任意一组经线包括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第三经线和第四经线,所述多组纬线中的任意一组纬线包括第一纬线、第二纬线、第三纬线和第四纬线,所述任意一组经线与任意一组纬线垂直相互交织,经线与纬线的交叉处接触连接,通过三层加强层,从而提高了薄膜本体抗拉扯能力,提高了薄膜本体的整体强度,使得薄膜本体在包装过程中受到拉扯时不会出现裂缝现象,保证薄膜本体的整体强度,从而延长了聚丙烯薄膜的使用寿命。在第二薄膜层朝向第三薄膜层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排缓冲块,各排缓冲块由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若干个凹槽组成,且相邻的缓冲块上的凹槽沿竖直方向错位分布,该若干个凹槽有效的增加了薄膜本体的柔韧性,使薄膜本体具备受力时的回弹力,保证了薄膜本体包覆于包装箱的表面后,包装箱在运输过程中遇到路面不平时出现颠簸,该薄膜本体起到了缓冲的作用,使得对包装箱内部的产品进行了保护,进而对包装箱内部的产品的受损率降低;若干个凹槽等距设置,对包装箱内部的产品起到了缓冲的作用情况下,又不会其影响薄膜本体的整体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若干个凹槽的槽底为弧形结构,该弧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壁、第二弧形壁和第三弧形壁,该第一弧形壁的弧度和第三弧形壁的弧度相等,该第二弧形壁的弧度大于第一弧形的弧度,该第二弧形壁的弧度大于第三弧形部的弧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提高了薄膜本体的柔韧性,提高了薄膜本体具备受力时的回弹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薄膜层结构仰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加强层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聚丙烯薄膜,包括薄膜本体,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薄膜本体包括依次叠合的第一薄膜层1、第二薄膜层2、第三薄膜层3和第四薄膜层4,所述第一薄膜层1和第二薄膜层2之间以及第三薄膜层3和第四薄膜层4之间均设置有加强层5,所述加强层5包括多组经线和多组纬线,所述多组经线中的任意一组经线包括第一经线11、第二经线12、第三经线13和第四经线14,所述多组纬线中的任意一组纬线包括第一纬线21、第二纬线22、第三纬线23和第四纬线24,所述任意一组经线与任意一组纬线垂直相互交织,经线与纬线的交叉处接触连接,所述任意一组经线中第一经线11分别置于任意一组纬线中第一纬线21的顶面、第二纬线22的顶面、第三纬线23的底面和第四纬线24的底面,所述任意一组经线中的第二经线12分别置于任意一组纬线中第一纬线21的顶面、第二纬线22的底面、第三纬线23的底面和第四纬线24的顶面,所述任意一组经线中的第三经线13分别置于任意一组纬线中第一纬线21的底面、第二纬线22的底面、第三纬线23的顶面和第四纬线24的顶面,所述任意一组经线中的第四经线14分别置于任意一组纬线中第一纬线21的底面、第二纬线22的顶面、第三纬线23的顶面和第四纬线24的底面;所述第二薄膜层2朝向第三薄膜层3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排缓冲块,各排缓冲块由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若干个凹槽201组成,且相邻的缓冲块上的凹槽201沿竖直方向错位分布,若干个凹槽201等距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金属化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之间、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之间以及第二金属化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之间均设置有加强层,该加强层包括多组经线和多组纬线,所述多组经线中的任意一组经线包括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第三经线和第四经线,所述多组纬线中的任意一组纬线包括第一纬线、第二纬线、第三纬线和第四纬线,所述任意一组经线与任意一组纬线垂直相互交织,经线与纬线的交叉处接触连接,通过三层加强层,从而提高了薄膜本体抗拉扯能力,提高了薄膜本体的整体强度,使得薄膜本体在包装过程中受到拉扯时不会出现裂缝现象,保证薄膜本体的整体强度,从而延长了聚丙烯薄膜的使用寿命。在第二薄膜层朝向第三薄膜层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排缓冲块,各排缓冲块由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若干个凹槽组成,且相邻的缓冲块上的凹槽沿竖直方向错位分布,该若干个凹槽有效的增加了薄膜本体的柔韧性,使薄膜本体具备受力时的回弹力,保证了薄膜本体包覆于包装箱的表面后,包装箱在运输过程中遇到路面不平时出现颠簸,该薄膜本体起到了缓冲的作用,使得对包装箱内部的产品进行了保护,进而对包装箱内部的产品的受损率降低;若干个凹槽等距设置,对包装箱内部的产品起到了缓冲的作用情况下,又不会其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聚丙烯薄膜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丙烯薄膜,包括薄膜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本体包括依次叠合的第一薄膜层、第二薄膜层、第三薄膜层和第四薄膜层,所述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之间以及第三薄膜层和第四薄膜层之间均设置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包括多组经线和多组纬线,所述多组经线中的任意一组经线包括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第三经线和第四经线,所述多组纬线中的任意一组纬线包括第一纬线、第二纬线、第三纬线和第四纬线,所述任意一组经线与任意一组纬线垂直相互交织,经线与纬线的交叉处接触连接,所述任意一组经线中第一经线分别置于任意一组纬线中第一纬线的顶面、第二纬线的顶面、第三纬线的底面和第四纬线的底面,所述任意一组经线中的第二经线分别置于任意一组纬线中第一纬线的顶面、第二纬线的底面、第三纬线的底面和第四纬线的顶面,所述任意一组经线中的第三经线分别置于任意一组纬线中第一纬线的底面、第二纬线的底面、第三纬线的顶面和第四纬线的顶面,所述任意一组经线中的第四经线分别置于任意一组纬线中第一纬线的底面、第二纬线的顶面、第三纬线的顶面和第四纬线的底面;所述第二薄膜层朝向第三薄膜层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排缓冲块,各排缓冲块由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若干个凹槽组成,且相邻的缓冲块上的凹槽沿竖直方向错位分布,若干个凹槽等距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丙烯薄膜,包括薄膜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本体包括依次叠合的第一薄膜层、第二薄膜层、第三薄膜层和第四薄膜层,所述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之间以及第三薄膜层和第四薄膜层之间均设置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包括多组经线和多组纬线,所述多组经线中的任意一组经线包括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第三经线和第四经线,所述多组纬线中的任意一组纬线包括第一纬线、第二纬线、第三纬线和第四纬线,所述任意一组经线与任意一组纬线垂直相互交织,经线与纬线的交叉处接触连接,所述任意一组经线中第一经线分别置于任意一组纬线中第一纬线的顶面、第二纬线的顶面、第三纬线的底面和第四纬线的底面,所述任意一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斌迁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豪达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