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集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4026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式集尘装置,该复合式集尘装置附着在车辆,并包括:中空的主体,该中空的主体形成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惯性集尘部,该惯性集尘部搅乱流入所述主体的内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而捕集无法跟随空气的流动的灰尘;以及电集尘部,该电集尘部相对于空气流入方向与上述惯性集尘部串联配置,使流入上述主体内部的空气中的灰尘带电而进行捕集。

Composite dust collect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mposite type dust collecting device, the composite type dust collecting device attached to the vehicle, and comprises a hollow body, the hollow body forming an air entrance and an air outlet; inertial dust, flow direction of the inertial dust collecting part into the body's internal disturbed air collector the dust collection cannot follow the flow of air; and the electric dust collector, the electric dust collecting part relative to the air flow direction and the inertial dust collectors series configuration, which flows into the interior of the body charged dust in the air and trap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式集尘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式集尘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附着在行驶的车辆且通过惯性集尘部和电集尘部来捕集灰尘的复合式集尘装置。[对于国家支援研究开发的说明]本研究是在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的主管下,得到韩国国土交通部铁路技术研究(电动车附着型城市铁路隧道污染物去除技术开发)事业单位(国土交通科学技术振兴院,课题识别编号:1615007773)的支援而进行的。
技术介绍
每年都会强调空气污染的严重性以及危险性。尤其是,近年来对于致癌危险性高的细微灰尘的警惕心也在增加。对于这种空气污染问题,不仅仅是室外,室内也不能被作为例外。为了有效使用空间,城市铁道的大部分线路被埋设在地下。埋设在地下的隧道是与外部隔绝的封闭式空间。在电动车运行时,由于导轨和车轮的摩擦等而导致大量的灰尘向隧道空气中飞散,这成为严重污染隧道空气质量的原因。这种隧道空气中的悬浮灰尘会通过设置在电动车的空调设备的外气导入口或者出入门等的缝隙而侵入客车内部。虽然在外气导入口设置过滤器等而除去悬浮灰尘,但由于集尘效率不高,大量灰尘会流入内部。另外,为了冷却附着在电动车下部的逆变器而使隧道空气流入,但悬浮在空气中的灰尘沉淀在热交换器处,这成为逆变器故障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现有技术中,选择定期运行清扫隧道的清扫车辆或者在隧道设置大型集尘装置对悬浮灰尘进行集尘。然而,在采用清扫车辆的情况下,由于昂贵,所以车辆数较少,由于是使灰尘悬浮而吸入的清扫方式,所以移动速度相当慢,而且只能在电动车不运行的夜晚时间工作,难以有效清扫城市铁道的全部路线。另外,在采用设置在隧道的集尘装置的情况下,由于位置被固定,所以集尘效果所波及的范围不宽。因此,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需要在移动的电动车附着集尘装置而时常除去隧道内的细微灰尘。另一方面,由于电动车需要在每个站停车,所以电动车的运行速度由加速、匀速、减速和停止模式构成。由于被电动车的运行引导的电动车下部的流速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的,所以需要与电动车的运行模式无关地能够发挥一定的集尘性能的集尘装置。专利文献:韩国专利公开公报第10-2010-0100329号(2010.9.15)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集尘装置,为了使车辆的行驶速度对集尘性能造成的影响最小化,而将高流速下集尘性能优异的惯性集尘部和低流速下集尘性能优异的电集尘部以一列安装在车辆下部,使得在多种流速下也能够以高集尘效率捕集灰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并不限于上文中提及的课题,没有提及的其它课题也能通过下文中的描述而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确地理解。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附着在车辆的复合式集尘装置,包括:中空的主体,该中空的主体形成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惯性集尘部,该惯性集尘部搅乱流入所述主体的内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而捕集无法跟随空气的流动的灰尘;以及电集尘部,该电集尘部相对于空气流入方向与上述惯性集尘部串联配置,使流入上述主体的内部的空气中的灰尘带电而进行捕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惯性集尘部形成使空气以锯齿形移动的流路,并且包括对在空气通过所述流路移动的期间无法跟随流动而下落的灰尘进行捕集的集尘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惯性集尘部包括多个副过滤器,该副过滤器包括相互对置的两个隔壁、以及将所述两个隔壁的一侧端部相互连结的阻断壁,上述多个副过滤器被构成为:与所述阻断壁对置地敞开的开口部被配置为相互对置,并且上述两个隔壁中的一个隔壁插入于另一个副过滤器的开口部而形成上述流路,由此使包含在空气中的灰尘与上述阻断壁发生碰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惯性集尘部可以包括:多个叶片,上述多个叶片分别相对于空气的流入方向构成规定角度地倾斜配置,并串联排列;以及集尘桶,该集尘桶的局部向上述空气入口侧敞开,供与上述叶片碰撞的灰尘随着空气流动流入其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惯性集尘部可以包括:气旋躯体,该气旋躯体具有上述空气入口侧的宽度小并随着朝向上述空气出口侧宽度逐渐增大的流线型的形状;气旋翼部,该气旋翼部从上述气旋躯体的外壁向外侧突出,并相对于空气流入方向以螺旋形延伸;以及气旋集尘桶,该气旋集尘桶的端部与上述气旋翼部的上述空气出口侧相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电集尘部可以具备:多个电集尘板,上述多个电集尘板被重叠配置成在与空气流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形成电场;以及放电线或者放电板,该放电线或者放电板被配置在上述多个电集尘板中的相邻的两个电集尘板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电集尘部可以具备多个放电线,上述多个放电线相互分隔并与上述电集尘板平行地排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可以在上述电集尘部的前方侧,沿与空气流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交替配置放电线与接地板或者放电板与接地板,在上述电集尘部的后方侧,沿与空气流入方向垂直的方向配置形成电场的多个电集尘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接地板可以具有与上述放电线或者放电板相互不同的极性,相邻的两个上述电集尘板具有相互不同的极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吸入部,该吸入部位于上述空气入口侧,并且形成为随着朝向上述空气出口侧而剖面面积减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惯性集尘部配置在上述电集尘部的前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还可以包括排风机,该排风机配置在上述空气出口侧,将上述主体的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主体可以安装在车辆下部。根据本专利技术,同时具备随着车辆的行驶速度的变化而在低速范围和高速范围分别具有高集尘效率的惯性集尘部和电集尘部,由此在与车辆行驶的同时执行集尘,从而能够减少悬浮灰尘的浓度,改善空气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复合式集尘装置的示意性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复合式集尘装置的惯性集尘部的示意性的侧剖面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复合式集尘装置的惯性集尘部的示意性的侧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复合式集尘装置的惯性集尘部的示意性的侧剖面图。图5a是图1的复合式集尘装置的电集尘部的示意性的侧剖面图及主剖面图。图5b是图1的复合式集尘装置的变形实施例所涉及的电集尘部的示意性的侧剖面图。图6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复合式集尘装置的电集尘部的示意性的侧剖面图及主剖面图。图6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复合式集尘装置的变形实施例所涉及的电集尘部的示意性的侧剖面图。图7是示出根据通过图1的惯性集尘部捕集的灰尘的大小的、集尘效率的图表。图8是示出根据通过图1的电集尘部捕集的灰尘的大小的集尘效率的图表。图9是示出根据通过图1的复合式集尘装置捕集的灰尘的大小的、集尘效率的图表。图10是示出流入图1的复合式集尘装置的空气的根据时间的速度变化的一例的图表。附图标记说明110、210、310:主体;111:空气入口;112:空气出口;120:吸入部;130、230、330:惯性集尘部;132:叶片;133:集尘桶;232:副过滤器;233:隔壁;234:阻断壁;235:集尘板;236:飞扬防止台;331:气旋躯体;332:气旋翼部;333:气旋集尘桶;140、240:电集尘部;141、241:放电线;142、242:电集尘板;243:接地板;144、244:放电板;150:排出部;100:复合式集尘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复合式集尘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式集尘装置,其附着在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主体,该中空的主体形成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惯性集尘部,该惯性集尘部搅乱流入所述主体的内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而捕集无法跟随空气的流动的灰尘;以及电集尘部,该电集尘部相对于空气流入方向与所述惯性集尘部串联配置,使流入所述主体的内部的空气中的灰尘带电而进行捕集。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31 KR 10-2016-00388561.一种复合式集尘装置,其附着在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主体,该中空的主体形成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惯性集尘部,该惯性集尘部搅乱流入所述主体的内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而捕集无法跟随空气的流动的灰尘;以及电集尘部,该电集尘部相对于空气流入方向与所述惯性集尘部串联配置,使流入所述主体的内部的空气中的灰尘带电而进行捕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集尘部形成使空气以锯齿形移动的流路,并且包括对在空气通过所述流路移动的期间无法跟随流动而下落的灰尘进行捕集的集尘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集尘部包括多个副过滤器,该副过滤器包括相互对置的两个隔壁、以及将所述两个隔壁的一侧端部相互连结的阻断壁,所述多个副过滤器被构成为:与所述阻断壁对置地敞开的开口部被配置为相互对置,并且所述两个隔壁中的一个隔壁插入于另一个副过滤器的开口部而形成所述流路,由此使包含在空气中的灰尘与所述阻断壁发生碰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集尘部包括: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分别相对于空气的流入方向构成规定角度地倾斜配置,并串联排列;以及集尘桶,该集尘桶的局部向所述空气入口侧敞开,供与所述叶片碰撞的灰尘随着空气流动流入其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集尘部包括:气旋躯体,该气旋躯体具有所述空气入口侧的宽度小并随着朝向所述空气出口侧宽度逐渐增大的流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贵男禹尚希金种范陆世镇
申请(专利权)人: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