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新专利>正文

一种脑脊液引流系统中的调节装置和脑脊液引流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3880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脑脊液引流系统中的调节装置和脑脊液引流系统。该装置包括:上盖、底座、限流座、抗虹吸球体、支撑件和弹簧片。上盖与底座扣合形成中空结构,限流座固定于中空结构内,限流座内形成密封腔;抗虹吸球体位于密封腔中并放置于球体安装孔内,抗虹吸球体用于封堵球体安装孔;支撑件位于密封腔中并安装于支撑件安装孔内,支撑件顶端具有支撑台;弹簧片位于密封腔中,弹簧片的第一端搭接于抗虹吸球体,第二端搭接于支撑台,中间具有安装部,弹簧片支座通过安装部对弹簧片进行限位。本方案解决了脑脊液引流过程中压力和引流速度的控制和调节、逆流问题及颅内压力快速变化带来的引流过度问题,同时方便了引流过程中的护理操作。

A regulating device and drainage system of cerebrospinal fluid in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 system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regulating device in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 system and a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 system. The device comprises an upper cover, a base, a current limiting seat, an anti siphon ball, a supporting component and a spring piece. The upper cover and the base are buckled to form a hollow structure, limiting seat is fixed on the hollow structure, limiting seat to form a seal cavity; anti siphon spheres are located in the seal cavity and placed in the mounting hole in the ball, anti siphon ball for sealing ball mounting hole; support is located in the seal cavity and mounted to the support mounting hole in the top support member has a support platform; spring is positioned in the sealed cavity, the spring piece of the first end connected to the anti siphon sphere, second end lap on the supporting platform, the middle has a mounting part, a spring piece support through a mounting part for spring to limit. This scheme can solve the control pressure and drainag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 in the process of speed regulation, and counter current problems and quick changes in intracranial pressure drainage over problems, and is convenient for the nursing ope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drain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脊液引流系统中的调节装置和脑脊液引流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脑脊液引流系统中的调节装置和脑脊液引流系统。
技术介绍
在医学领域中,对于神经外科临床治疗过程而言,脑脊液引流术(其具体可以为脑室外引流术或者腰大池外引流术)是一种非常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手段,脑脊液引流术一般都需要用到脑脊液引流系统。以用于脑室外引流术的脑脊液引流系统为例,其通常包括:引流管和引流袋,病人的脑室通过引流管与引流袋相连通,病人脑室内的脑脊液可通过引流管进入引流袋中。目前临床上应用于脑室外引流术的脑脊液引流系统具有以下明显缺陷:各种原因导致脑脊液从引流袋中逆流到病人的脑室内,易造成病人的脑室感染;在实施脑室外引流术时,一般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来调节引流袋的高度,以控制引流速度,护理工作量大且操作难度高。应用于腰大池外引流术的引流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存在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脑脊液引流系统中的调节装置和脑脊液引流系统,以解决脑脊液的逆流问题,同时简化护理操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脑脊液引流系统中的调节装置,包括:上盖、底座、限流座、抗虹吸球体、支撑件和弹簧片;其中,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相扣合以形成中空结构,所述限流座固定于所述中空结构内,所述上盖的底面封堵所述限流座的开口,以使所述限流座内形成一密封腔;所述限流座的顶面设置有球体安装孔、弹簧片支座、支撑件安装孔和第一出液口,所述限流座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弹簧片支座位于所述球体安装孔与所述支撑件安装孔之间,所述球体安装孔与所述第一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液口还与设置于所述上盖和/或所述底座的第二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出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还与设置于所述上盖和/或所述底座的第三出液口相连通;所述抗虹吸球体位于所述密封腔中,并放置于所述球体安装孔内,所述抗虹吸球体用于封堵所述球体安装孔;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密封腔中,并安装于所述支撑件安装孔内,所述支撑件的顶端具有支撑台;所述弹簧片位于所述密封腔中,所述弹簧片的第一端搭接于所述抗虹吸球体,所述弹簧片的第二端搭接于所述支撑台,并且,所述弹簧片的中间具有安装部,所述弹簧片支座通过所述安装部对所述弹簧片进行限位。可选地,所述球体安装孔上与所述抗虹吸球体配合的面为锥形面或者球形面。可选地,所述支撑台为螺旋上升的台阶状平台,所述弹簧片的第二端被调节为抵压于所述台阶状平台的不同高度处。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圆柱体结构和空心的第二圆柱体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圆柱体结构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件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圆柱体结构固定连接并套设于所述第二圆柱体结构内,并且,所述第一圆柱体结构的底部设置有调节部,所述底座上对应于所述调节部开设有操作孔;所述台阶状平台设置于所述第二圆柱体结构的顶端,并且,所述弹簧片的第二端的端面抵靠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结构的侧壁。可选地,所述弹簧片开设有通孔,所述安装部为翻设于所述通孔边缘的连接板;所述弹簧片支座的顶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板可滑动地插接于所述连接孔。可选地,所述安装部为沿着所述弹簧片的边缘设置的翻边;所述弹簧片支架的顶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翻边可滑动地插接于所述连接孔内。可选地,该调节装置还包括:引流座和弹性膜片;其中,所述限流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进液口;所述引流座安装于所述中空结构内,且位于所述密封腔外;所述引流座中具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中部与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进液口相连通;所述弹性模片位于所述密封腔内且封堵所述第三进液口,所述弹性膜片与所述抗虹吸球体相抵,并且,所述弹性膜片在形变状态下向所述抗虹吸球体施加向着所述球体安装孔的方向的作用力。可选地,该调节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和液晶显示屏;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均安装于所述中空结构内,且位于所述密封腔外,所述液晶显示屏嵌装于所述上盖的顶面;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流经所述第二管路的液体的压力,并将检测到的压力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读取来自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并将读取到压力发送至所述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显示接收到的压力。可选地,该调节装置还包括:限位挡板;其中,所述限位挡板限制所述抗虹吸球体相对于所述球体安装孔的最大位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脑脊液引流系统,包括:引流袋和上述脑脊液引流系统中的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中的第二进液口通过第一引流管与病人的脑室或者腰大池相连通,所述调节装置中的第三出液口通过第二引流管与所述引流袋相连通。本方案中,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脑脊液均只可能从病人的体内流出,并依次经过第一引流管、调节装置和第二引流管进入引流袋中,或者脑脊液根本就不会进入密封腔内,其永远不会从调节装置逆流到第一引流管中并返流到病人体内,即脑脊液只能够单向流动,故本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脑脊液的逆流问题,从而避免了由于脑脊液的逆流而引起的脑室系统感染,进而可靠地保护了病人的生命安全。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流动至第一进液口处的脑脊液的压力大于弹簧片的第一端施加于抗虹吸球体的压力的情况下,若两个压力的差值越大,抗虹吸球体被抬起的高度,即抗虹吸球体相对于球体安装孔的位移就会越大,相应地,从第一进液口处进入密封腔内的脑脊液的流速就会更快。相反,在上述两个压力的差值越小的情况下,抗虹吸球体被抬起的高度,即抗虹吸球体相对于球体安装孔的位移就会越小,相应地,从第一进液口处进入密封腔内的脑脊液的流速就会更慢。也就是说,根据流动至第一进液口处的脑脊液的压力,调节装置自身能够调节引流速度,该调节过程无需人工参与。可见,本方案有效地解决了脑脊液引流过程中压力和引流速度的控制和调节、逆流问题及颅内压力快速变化带来的引流过度问题,同时方便了引流过程中的护理操作,本方案还能通过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病人颅内压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脑脊液引流系统中的调节装置的装配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脑脊液引流系统中的调节装置的半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脑脊液引流系统中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脑脊液引流系统中的调节装置中限流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4中各个部件名称与相应附图标记间的对应关系为:1上盖;2底座;3限流座;31球体安装孔;32弹簧片支座;33支撑件安装孔;34第一出液口;35第一进液口;4抗虹吸球体;5支撑件;51支撑台;52第一圆柱体结构;53第二圆柱体结构;54调节部;6弹簧片;61安装部;7第一插接口;8引流座;81第一管路;82第二管路;9弹性膜片;10压力传感器;11控制器;12液晶显示屏;100中空结构;200密封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脑脊液引流系统中的调节装置和脑脊液引流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脑脊液引流系统中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底座、限流座、抗虹吸球体、支撑件和弹簧片;其中,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相扣合以形成中空结构,所述限流座固定于所述中空结构内,所述上盖的底面封堵所述限流座的开口,以使所述限流座内形成一密封腔;所述限流座的顶面设置有球体安装孔、弹簧片支座、支撑件安装孔和第一出液口,所述限流座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弹簧片支座位于所述球体安装孔与所述支撑件安装孔之间,所述球体安装孔与所述第一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液口还与设置于所述上盖和/或所述底座的第二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出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还与设置于所述上盖和/或所述底座的第三出液口相连通;所述抗虹吸球体位于所述密封腔中,并放置于所述球体安装孔内,所述抗虹吸球体用于封堵所述球体安装孔;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密封腔中,并安装于所述支撑件安装孔内,所述支撑件的顶端具有支撑台;所述弹簧片位于所述密封腔中,所述弹簧片的第一端搭接于所述抗虹吸球体,所述弹簧片的第二端搭接于所述支撑台,并且,所述弹簧片的中间具有安装部,所述弹簧片支座通过所述安装部对所述弹簧片进行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脊液引流系统中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底座、限流座、抗虹吸球体、支撑件和弹簧片;其中,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相扣合以形成中空结构,所述限流座固定于所述中空结构内,所述上盖的底面封堵所述限流座的开口,以使所述限流座内形成一密封腔;所述限流座的顶面设置有球体安装孔、弹簧片支座、支撑件安装孔和第一出液口,所述限流座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弹簧片支座位于所述球体安装孔与所述支撑件安装孔之间,所述球体安装孔与所述第一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液口还与设置于所述上盖和/或所述底座的第二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出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还与设置于所述上盖和/或所述底座的第三出液口相连通;所述抗虹吸球体位于所述密封腔中,并放置于所述球体安装孔内,所述抗虹吸球体用于封堵所述球体安装孔;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密封腔中,并安装于所述支撑件安装孔内,所述支撑件的顶端具有支撑台;所述弹簧片位于所述密封腔中,所述弹簧片的第一端搭接于所述抗虹吸球体,所述弹簧片的第二端搭接于所述支撑台,并且,所述弹簧片的中间具有安装部,所述弹簧片支座通过所述安装部对所述弹簧片进行限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安装孔上与所述抗虹吸球体配合的面为锥形面或者球形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为螺旋上升的台阶状平台,所述弹簧片的第二端被调节为抵压于所述台阶状平台的不同高度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圆柱体结构和空心的第二圆柱体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圆柱体结构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件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圆柱体结构固定连接并套设于所述第二圆柱体结构内,并且,所述第一圆柱体结构的底部设置有调节部,所述底座上对应于所述调节部开设有操作孔;所述台阶状平台设置于所述第二圆柱体结构的顶端,并且,所述弹簧片的第二端的端面抵靠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结构的侧壁。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新郑春玲
申请(专利权)人:于新郑春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