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肌电导联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3518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4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肌电导联线,包括导线、分别连接在导线两端的肌电针连接头和插头,导线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及包裹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外的金属线,肌电针连接头包括具有开口的壳体,壳体内壁环周设有卡环,壳体内有同轴套设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二电极包括插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有绝缘层,第一电极卡设在卡环内,两个电极分别与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与肌电针快捷、可靠地连接。

A muscle conductance l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scle conductance line, including wire, connector and plug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wo ends of the wire in the muscle of electroacupuncture, wire consists of mutually insulated first conductor and the second conductor and wrapped in the first conductor and the second conductor outside the metal wire, EMG pin connector including a housing having an opening in the shell. A wall circumferential clasp, a coaxial set of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shell, second electrode includes a jack, an insulating layer between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the first electrode in the card card ring, two electrodes are respectively welded with the first wire and second wire.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quickly and reliably connected with the muscle electroacupun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肌电导联线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肌电导联线。
技术介绍
骨骼肌在兴奋时,会由于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和扩布而发生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肌电。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放大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根据引导方法不同,肌电图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以表面电极从运动肌相对应的皮肤表面引导肌电活动所获得的肌电图,叫做表面肌电图(SEMG);另一种是通过针电极,包括单针电极、单极同芯针电极、双极同芯针电极、多导针电极和单肌纤维针电极,将刺入肌肉组织距离针尖约75μm~3mm直径范围内1或2根肌纤维到数十根肌纤维肌电活动加以引导、放大和记录的针电极肌电图。肌电信号本身是一种微弱电信号,加上皮肤和组织对肌电均有衰减作用,所以表面肌电信号比针电极记录的肌电信号更弱,也更容易受到干扰。在利用针电极进行肌电图检测时,需要用到导联线,导联线一端与肌电针(也可以称为针电极)连接,另一端与电信号处理装置连接。将肌电针插入人体肌肉组织后,肌电信号通过导联线传输到信号处理装置上。由于肌电信号微弱且容易受到干扰,所以要求导联线与肌电针具有良好的接触,且导联线本身要具有屏蔽作用。对于一次性肌电针,要求肌电针与导联线之间能方便、快捷地连接和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肌电导联线,用以与肌电针方便、快捷、可靠地连接,并能将人体肌肉活动活动中所产生的生物电信号有效地传输到信号处理装置上。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肌电导联线,包括导线、分别连接在导线两端的肌电针连接头和插头,导线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以及缠绕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外的金属线,肌电针连接头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壳体,壳体内壁环周设有卡环,壳体内设有同轴套设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二电极包括插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绝缘层,第一电极卡设在卡环内,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焊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肌电导联线提供了一种快捷的插拔式接口,只需将肌电针插入到肌电针连接头中,肌电针的一个电极与第一电极电接触,肌电针的另一个电极插入到第二电极的插孔中并与第二电极电接触,实现肌电针与肌电导联线之间的快速、可靠地电连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同轴套设,其间填充绝缘层,形成一个整体,该整体插入卡环,利用卡环对该整体施加的压力使之固定,实现快速装配。导线具有屏蔽干扰的作用,可防止微弱的肌电在传导过程中受到干扰。进一步的,导线内还包括高强度棉线。在导线内设高强度棉线可以增强导线的强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肌电针连接头包括金属的连接套,连接套套设在壳体的端部,金属线的端部焊接在连接套上。由于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分别焊接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当受到外力拉拽时,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可能会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脱落。如果将金属线焊接到连接套上,使金属线与连接套的焊接接头承受外力,减少外力使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脱落的风险。进一步的,肌电针连接头还包括端帽,端帽有供导线穿过的通孔,端帽套设在连接套的外壁。端帽可以将裸露的导线等封在肌电针连接头的壳体内。更进一步的,肌电针连接头还设有将连接套、端帽及导线末端包裹的保护套。保护套紧贴着肌电针连接头,对壳体、连接套和端帽的连接起到强化作用。保护套覆盖在导线末端的部分,可以减少导线末端的磨损。再进一步的,连接套的外壁环周成型有若干纹路。纹路可以增加连接套与保护套之间的摩擦,防止保护套脱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外壁环周设有限位凸环。限位凸环可以限制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插入卡环的深度,保证插入深度的一致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由塑料制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由黄铜制成。塑料成本低廉,黄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肌电导联线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的肌电导联线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一种肌电导联线,包括导线1、分别连接在导线1两端的肌电针连接头2和插头3。导线1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导线11和第二导线12以及缠绕在第一导线11和第二导线12外的金属线13。金属线13起到屏蔽干扰的作用,可防止微弱的肌电在传导过程中受到干扰。插头3的作用是与外部的信号处理装置连接。肌电针连接头2为插拔式接口,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壳体21,壳体内部环周设有卡环211,壳体21内设有同轴套设的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第二电极23设有插孔231,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之间有连续的绝缘层24,第一电极22、第二电极23和绝缘层24构成一个整体,将该整体插入卡环211,利用卡环211施加的压力使该整体固定在壳体21内。在卡环211的隔离下,第一电极22与壳体21内壁之间预留了间隙。将外部的肌电针针柄通过该间隙插入到壳体21中,利用肌电针针柄与壳体21内壁的摩擦力而将肌电针与肌电针连接头2连接起来。位于肌电针针柄内的一个电极与第一电极22的外壁电接触,肌电针针柄内的另外一个电极插入到插孔231中并与第二电极23电接触,从而实现肌电针与肌电导联线之间的快速、可靠地电连接。第一导线11的端部焊接到第一电极22上,第二导线12的端部焊接到第二电极23上。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导线1的强度,在导线1内设置了高强度棉线14。进一步的,肌电针连接头2包括金属的连接套25,连接套25套设在壳体21的端部,金属线13的端部焊接在连接套25上。由于第一导线11和第二导线12分别焊接在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上,当受到外力拉拽时,第一导线11和第二导线12可能会从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上脱落。如果将金属线13焊接到连接套25上,使金属线13与连接套25的焊接接头承受外力,降低外力使第一导线11和第二导线12从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上脱落的风险。进一步的,肌电针连接头2还包括端帽26,端帽26有供导线1穿过的通孔,端帽26套设在连接套25的外壁。端帽26可以将裸露的导线等封在肌电针连接头2的壳体21内。更进一步的,肌电针连接头2还设有将连接套25、端帽26及导线1末端包裹的保护套27。保护套27紧贴着肌电针连接头2,对壳体21、连接套25和端帽26之间连接起到强化作用。保护套27覆盖在导线1末端的部分,可以减少导线1末端的磨损。再进一步的,连接套25的外壁环周成型有若干纹路251。纹路251可以增加连接套25与保护套27之间的摩擦。第一电极22外壁环周设有限位凸环221。限位凸环221可以限制第一电极22插入卡环211的深度,保证插入深度的一致性。壳体21由塑料制成,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由黄铜制成。塑料成本低廉,黄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肌电导联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肌电导联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线(1)、分别连接在所述导线(1)两端的肌电针连接头(2)和插头(3),所述导线(1)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导线(11)和第二导线(12)以及缠绕在所述第一导线(11)和第二导线(12)外的金属线(13),所述肌电针连接头(2)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壳体(21),所述壳体内壁环周设有卡环(211),所述壳体(21)内设有同轴套设的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所述第二电极(23)包括插孔(231),所述第一电极(22)与第二电极(23)之间设有绝缘层(24),所述第一电极(22)卡设在所述卡环(211)内,所述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分别与第一导线(11)和第二导线(12)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肌电导联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线(1)、分别连接在所述导线(1)两端的肌电针连接头(2)和插头(3),所述导线(1)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导线(11)和第二导线(12)以及缠绕在所述第一导线(11)和第二导线(12)外的金属线(13),所述肌电针连接头(2)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壳体(21),所述壳体内壁环周设有卡环(211),所述壳体(21)内设有同轴套设的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所述第二电极(23)包括插孔(231),所述第一电极(22)与第二电极(23)之间设有绝缘层(24),所述第一电极(22)卡设在所述卡环(211)内,所述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分别与第一导线(11)和第二导线(12)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电导联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1)内还包括高强度棉线(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电导联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肌电针连接头(2)包括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乐普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