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务器PCIE信号与USB3.0信号的转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2776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服务器PCIE信号与USB3.0信号的转换电路,包括PCIE接口模块、转换控制芯片以及USB3.0接口模块;转换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连接有转换控制芯片供电电路,USB3.0接口模块的电源引脚连接USB3.0接口模块供电电路;服务器CPU将运行加工好数据通过PCIE端口传输到转换控制芯片,转换控制芯片实时接收来自PCIE端口数据,并通过内部转换机制实现PCIE信号与USB3.0信号之间的切换,之后将信息通过USB3.0接口存储至U盘或者移动硬盘,反之,服务器下达寻址命令寻址至外设U盘或者移动硬盘,转换控制芯片读取外设中数据并转换成PCIE信息传递至CPU或者内存供服务器加工处理。

A conversion circuit between server PCIE signal and USB3.0 signal

The conversion circuit 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erver PCIE and USB3.0 signals, including PCIE interface module, switch control chip and USB3.0 interface module; switching power supply pin control chip is connected with a conversion control chip power supply circuit, power supply pin of the USB3.0 interface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USB3.0 interface module and power supply circuit; the CPU server will run through data processing PCIE port to transfer control chip, switching control chip real-time receiving from PCIE port data, and through the internal conversion mechanism to realize the switching between PCIE and USB3.0 signals, then through the USB3.0 interface to U disk storage or mobile hard disk, on the other hand, issued a command to server addressing addressing peripheral U disk or mobile hard disk, switching control chip peripheral data read and converted into PCIE information to CPU or server memory for processing Handle\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服务器PCIE信号与USB3.0信号的转换电路
本专利技术属于服务器接口
,具体涉及一种服务器PCIE信号与USB3.0信号的转换电路。
技术介绍
PCIExpress是新一代的总线接口,该总线是一种点对点串行连接的设备连接方式,点对点意味着每一个PCIExpress设备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数据连接,各个设备之间并发的数据传输互不影响,而对于过去PCI那种共享总线方式,PCI总线上只能有一个设备进行通信,一旦PCI总线上挂接的设备增多,每个设备的实际传输速率就会下降,性能得不到保证。PCIExpress以点对点的方式处理通信,每个设备在要求传输数据的时候各自建立自己的传输通道,对于其他设备这个通道是封闭的,这样的操作保证了通道的专有性,避免其他设备的干扰。以串行方式提升频率增进效能,关键的限制在于采用何种物理传输介质。人们普遍采用铜线路,而理论上铜这个材质可以提供的传输极限是10Gbps。USB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是连接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设备的一种串口总线标准,也是一种输入输出接口的技术规范,被广泛地应用于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等信息通讯产品,并扩展至摄影器材、数字电视(机顶盒)、游戏机等其它相关领域。最新一代是USB3.0,传输速度为10Gbit/s,三段式电压5V/12V/20V,最大供电100W,新型TypeC插型不再分正反。USB设备主要具有以下优点:可以热插拔;携带方便;标准统一;可以连接多个设备。一般服务器会采用USB2.0的接口,而采用USB3.0的外接设备大规模普及,包括U盘移动硬盘等等,USB2.0的速度极大限制了大型文件传输,造成等待时间浪费。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设计一种服务器PCIE信号与USB3.0信号的转换电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设计一种服务器PCIE信号与USB3.0信号的转换电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给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服务器PCIE信号与USB3.0信号的转换电路,包括PCIE接口模块、转换控制芯片以及USB3.0接口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换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连接有转换控制芯片供电电路,所述的USB3.0接口模块的电源引脚连接有USB3.0接口模块供电电路;转换控制芯片的PECLKP引脚连接到PCIE接口模块的REFCLK+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PECLKN引脚连接到PCIE接口模块的REFCLK-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PETXP引脚通过电容C5连接到PCIE接口模块的PERp1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PETXN通过电容C6连接到PCIE接口模块的PERn0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PERXP引脚连接到PCIE接口模块的PETp0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PERXN引脚连接到PETn0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PERSTB引脚连接到PCIE接口模块的PERST#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PEWAKEB引脚通过电阻R4连接到PCIE接口模块的WAKE#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PECREQB引脚连接到CLKREQ#引脚,PCIE接口模块的四个GND引脚均接地;转换控制芯片的PONRSTB引脚通过电容C10接地,该引脚还通过电阻R8连接到3.3V电源,电阻R8的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到PONRSTB引脚,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到3.3V电源;转换控制芯片的XT1引脚和XT2引脚连接有晶振,XT1引脚连接到晶振的1号、2号以及4号引脚,晶振的1号引脚通过电容C8接地,晶振的2号引脚、4号引脚均直接接地,晶振的3号引脚通过电阻R7连接到XT2引脚,晶振的3号引脚还通过电容C9接地;转换控制芯片的ICL引脚接地;转换控制芯片的4个VDD33引脚外接在一起,VDD33引脚连接到3.3V电源,VDD33引脚还通过电容C11和电容C23连接到3.3V电源,电容C11和电容C23串联,电容C11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13,电容C13与电容C23连接的一端接地;转换控制芯片的7个VDD10引脚外接在一起,VDD10引脚连接到1.05V电源,VDD10引脚还通过电容C15和电容C25连接到1.05V电源,电容C15和电容C25串联,电容C15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17,电容C17与电容C25连接的一端接地;转换控制芯片的一个AVDD33引脚连接到3.3V电源,且该AVDD33引脚还通过电容C22和电容C27连接到3.3V电源,电容C22和电容C27串联,电容C22与电容C27的连接点接地;转换控制芯片的另一个AVDD33引脚通过电容C21接地;USB3.0接口模块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USB3.0接口模块和第二USB3.0接口模块;第一USB3.0接口模块的第一SHELD引脚与第二USB3.0接口模块的第二SHELD引脚均接地,第一USB3.0接口模块的第二SHELD引脚连接到第二USB3.0接口模块的第一SHELD引脚,第一USB3.0接口模块的第一SHELD引脚通过电阻R2接地,第二USB3.0接口模块的第二SHELD引脚通过电阻R3接地,第一USB3.0接口模块的GND引脚、GND_D引脚,以及第二USB3.0接口模块的GND引脚、GND_D引脚均接地;第一USB3.0接口模块的SSTX+引脚与VBUS引脚外接在一起,且两引脚通过电容C1连接到转换控制芯片的U3TXDP2引脚,两引脚还通过第一USB保护芯片连接有USB3.0接口模块供电电路,第一USB3.0接口模块的SSTX-引脚通过电容C2连接到转换控制芯片的U3TXDN2引脚,第一USB3.0接口模块的D-引脚连接到转换控制芯片的U2DM2引脚,第一USB3.0接口模块的D+引脚连接到转换控制芯片的U2DP2引脚,第一USB3.0接口模块的SSRX+引脚连接到转换控制芯片的U3RXDP2引脚,第一USB3.0接口模块的SSRX-引脚连接到转换控制芯片的U3RXDN2引脚;第二USB3.0接口模块的SSTX+引脚与VBUS引脚外接在一起,且两引脚通过电容C3连接到转换控制芯片的U3TXDP1引脚,两引脚还通过第二USB保护芯片连接有USB3.0接口模块供电电路,第二USB3.0接口模块的SSTX-引脚通过电容C4连接到转换控制芯片的U3TXDN1引脚,第二USB3.0接口模块的D-引脚连接到转换控制芯片的U2DM1引脚,第二USB3.0接口模块的D+引脚连接到转换控制芯片的U2DP1引脚,第二USB3.0接口模块的SSRX+引脚连接到转换控制芯片的U9RXDP1引脚,第二USB3.0接口模块的SSRX-引脚连接到转换控制芯片的U9RXDN1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RREF引脚通过电阻R1接地;转换控制芯片的GNDPAD引脚接地。作为优选,转换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连接的转换控制芯片供电电路包括,电流转换器;该电流转换器为RP8058GW转换器,该电流转换器的3个PVDD引脚以及1个VDD引脚外接在一起,4个引脚外接后连接到电流转换器的EN引脚,并且外接后的4个引脚连接到3.3V电源,3.3V电源通过电容C29、电容C30接地,电容C29与电容C30并联;电流转换器的GND引脚和4个PG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服务器PCIE信号与USB3.0信号的转换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服务器PCIE信号与USB3.0信号的转换电路,包括PCIE接口模块(1)、转换控制芯片(2)以及USB3.0接口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换控制芯片(2)的电源引脚连接有转换控制芯片供电电路,所述的USB3.0接口模块的电源引脚连接有USB3.0接口模块供电电路;转换控制芯片的PECLKP引脚连接到PCIE接口模块的REFCLK+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PECLKN引脚连接到PCIE接口模块的REFCLK‑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PETXP引脚通过电容(C5)连接到PCIE接口模块的PERp1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PETXN通过电容(C6)连接到PCIE接口模块的PERn0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PERXP引脚连接到PCIE接口模块的PETp0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PERXN引脚连接到PETn0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PERSTB引脚连接到PCIE接口模块的PERST#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PEWAKEB引脚通过电阻(R4)连接到PCIE接口模块的WAKE#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PECREQB引脚连接到CLKREQ#引脚,PCIE接口模块的四个GND引脚均接地;转换控制芯片的PONRSTB引脚通过电容(C10)接地,该引脚还通过电阻(R8)连接到3.3V电源,电阻(R8)的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到PONRSTB引脚,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到3.3V电源;转换控制芯片的XT1引脚和XT2引脚连接有晶振(4),XT1引脚连接到晶振的1号、2号以及4号引脚,晶振的1号引脚通过电容(C8)接地,晶振的2号引脚、4号引脚均直接接地,晶振的3号引脚通过电阻(R7)连接到XT2引脚,晶振的3号引脚还通过电容(C9)接地;转换控制芯片的ICL引脚接地;转换控制芯片的4个VDD33引脚外接在一起,VDD33引脚连接到3.3V电源,VDD33引脚还通过电容(C11)和电容(C23)连接到3.3V电源,电容(C11)和电容(C23)串联,电容(C11)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13),电容(C13)与电容(C23)连接的一端接地;转换控制芯片的7个VDD10引脚外接在一起,VDD10引脚连接到1.05V电源,VDD10引脚还通过电容(C15)和电容(C25)连接到1.05V电源,电容(C15)和电容(C25)串联,电容(C15)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17),电容(C17)与电容(C25)连接的一端接地;转换控制芯片的一个AVDD33引脚连接到3.3V电源,且该AVDD33引脚还通过电容(C22)和电容(C27)连接到3.3V电源,电容(C22)和电容(C27)串联,电容(C22)与电容(C27)的连接点接地;转换控制芯片的另一个AVDD33引脚通过电容(C21)接地;USB3.0接口模块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USB3.0接口模块(3.1)和第二USB3.0接口模块(3.2);第一USB3.0接口模块(3.1)的第一SHELD引脚(5.1)与第二USB3.0接口模块(3.2)的第二SHELD引脚(5.2)均接地,第一USB3.0接口模块(3.1)的第二SHELD引脚(5.2)连接到第二USB3.0接口模块(3.2)的第一SHELD引脚(5.1),第一USB3.0接口模块(3.1)的第一SHELD引脚(5.1)通过电阻(R2)接地,第二USB3.0接口模块(3.2)的第二SHELD引脚(5.2)通过电阻(R3)接地,第一USB3.0接口模块(3.1)的GND引脚、GND_D引脚,以及第二USB3.0接口模块(3.2)的GND引脚、GND_D引脚均接地;第一USB3.0接口模块(3.1)的SSTX+引脚与VBUS引脚外接在一起,且两引脚通过电容(C1)连接到转换控制芯片的U3TXDP2引脚,两引脚还通过第一USB保护芯片(6.1)连接有USB3.0接口模块供电电路,第一USB3.0接口模块的SSTX‑引脚通过电容(C2)连接到转换控制芯片的U3TXDN2引脚,第一USB3.0接口模块的D‑引脚连接到转换控制芯片的U2DM2引脚,第一USB3.0接口模块的D+引脚连接到转换控制芯片的U2DP2引脚,第一USB3.0接口模块的SSRX+引脚连接到转换控制芯片的U3RXDP2引脚,第一USB3.0接口模块的SSRX‑引脚连接到转换控制芯片的U3RXDN2引脚;第二USB3.0接口模块(3.2)的SSTX+引脚与VBUS引脚外接在一起,且两引脚通过电容(C3)连接到转换控制芯片的U3TXDP1引脚,两引脚还通过第二USB保护芯片(6.2)连接有USB3.0接口模块供电电路,第二USB3.0接口模块的SSTX‑引脚通过电容(C4)连接到转换控制芯片的U3TXDN1引脚,第二USB3.0接口模块的D‑引脚连接到转换控制芯片的U2DM1引脚,第二USB3.0接口模块的D+...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服务器PCIE信号与USB3.0信号的转换电路,包括PCIE接口模块(1)、转换控制芯片(2)以及USB3.0接口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换控制芯片(2)的电源引脚连接有转换控制芯片供电电路,所述的USB3.0接口模块的电源引脚连接有USB3.0接口模块供电电路;转换控制芯片的PECLKP引脚连接到PCIE接口模块的REFCLK+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PECLKN引脚连接到PCIE接口模块的REFCLK-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PETXP引脚通过电容(C5)连接到PCIE接口模块的PERp1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PETXN通过电容(C6)连接到PCIE接口模块的PERn0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PERXP引脚连接到PCIE接口模块的PETp0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PERXN引脚连接到PETn0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PERSTB引脚连接到PCIE接口模块的PERST#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PEWAKEB引脚通过电阻(R4)连接到PCIE接口模块的WAKE#引脚,转换控制芯片的PECREQB引脚连接到CLKREQ#引脚,PCIE接口模块的四个GND引脚均接地;转换控制芯片的PONRSTB引脚通过电容(C10)接地,该引脚还通过电阻(R8)连接到3.3V电源,电阻(R8)的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到PONRSTB引脚,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到3.3V电源;转换控制芯片的XT1引脚和XT2引脚连接有晶振(4),XT1引脚连接到晶振的1号、2号以及4号引脚,晶振的1号引脚通过电容(C8)接地,晶振的2号引脚、4号引脚均直接接地,晶振的3号引脚通过电阻(R7)连接到XT2引脚,晶振的3号引脚还通过电容(C9)接地;转换控制芯片的ICL引脚接地;转换控制芯片的4个VDD33引脚外接在一起,VDD33引脚连接到3.3V电源,VDD33引脚还通过电容(C11)和电容(C23)连接到3.3V电源,电容(C11)和电容(C23)串联,电容(C11)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13),电容(C13)与电容(C23)连接的一端接地;转换控制芯片的7个VDD10引脚外接在一起,VDD10引脚连接到1.05V电源,VDD10引脚还通过电容(C15)和电容(C25)连接到1.05V电源,电容(C15)和电容(C25)串联,电容(C15)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17),电容(C17)与电容(C25)连接的一端接地;转换控制芯片的一个AVDD33引脚连接到3.3V电源,且该AVDD33引脚还通过电容(C22)和电容(C27)连接到3.3V电源,电容(C22)和电容(C27)串联,电容(C22)与电容(C27)的连接点接地;转换控制芯片的另一个AVDD33引脚通过电容(C21)接地;USB3.0接口模块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USB3.0接口模块(3.1)和第二USB3.0接口模块(3.2);第一USB3.0接口模块(3.1)的第一SHELD引脚(5.1)与第二USB3.0接口模块(3.2)的第二SHELD引脚(5.2)均接地,第一USB3.0接口模块(3.1)的第二SHELD引脚(5.2)连接到第二USB3.0接口模块(3.2)的第一SHELD引脚(5.1),第一USB3.0接口模块(3.1)的第一SHELD引脚(5.1)通过电阻(R2)接地,第二USB3.0接口模块(3.2)的第二SHELD引脚(5.2)通过电阻(R3)接地,第一USB3.0接口模块(3.1)的GND引脚、GND_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箫鸣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