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晕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22482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眩晕镜片。它包括基片,基片的上下侧表面设置有上下防蓝光反射层,上下防蓝光反射层的上下侧表面设置有上下金属氧化物层,上下金属氧化物层的上侧表面设置有上下偏振膜层,上下偏振膜层的上侧表面设置有上下镀膜层。采用上述的结构后,由于依次设置的防蓝光反射层、金属氧化物层、偏振膜层以及镀膜层,其各层之间相辅相成,尤其各层之间的层叠次序设置合理,使得光线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另外,偏振膜层的层次设置使光线得到处理后反馈给眼睛,由此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眩晕效果,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防眩晕效果非常好,从而保护了使用者视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眩晕镜片
本技术涉及一种镜片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防眩晕镜片。
技术介绍
随着眼镜制造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各种使用的要求,眼镜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是有的眼镜镜片由于其结构设计不合理,容易产生眩晕,后来人们提出了在镜片结构层中增加偏光层的方案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眩晕效果,但是其结构层次单一,佩戴时间久了仍然会有眩晕的感觉,对眼镜佩戴者的视力有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眩晕效果好,从而保护使用者视力的防眩晕镜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防眩晕镜片,包括基片,基片的上侧表面设置有上防蓝光反射层,上防蓝光反射层的上侧表面设置有上金属氧化物层,上金属氧化物层的上侧表面设置有上偏振膜层,上偏振膜层的上侧表面设置有上镀膜层,基片的下侧表面设置有下防蓝光反射层,下防蓝光反射层的下侧表面设置有下金属氧化物层,下金属氧化物层的下侧表面设置有下偏振膜层,下偏振膜层的上侧表面设置有下镀膜层。所述上偏振膜层和上镀膜层之间设置有上加硬层。所述下偏振膜层和下镀膜层之间设置有下加硬层。采用上述的结构后,由于依次设置的防蓝光反射层、金属氧化物层、偏振膜层以及镀膜层,其各层之间相辅相成,尤其各层之间的层叠次序设置合理,使得光线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另外,偏振膜层的层次设置使光线得到处理后反馈给眼睛,由此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眩晕效果,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防眩晕效果非常好,从而保护了使用者视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防眩晕镜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防眩晕镜片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的防眩晕镜片,包括基片1,基片1的上侧表面设置有上防蓝光反射层2,上防蓝光反射层2的上侧表面设置有上金属氧化物层3,上金属氧化物层3的上侧表面设置有上偏振膜层4,上偏振膜层4的上侧表面设置有上镀膜层5,基片1的下侧表面设置有下防蓝光反射层6,下防蓝光反射层6的下侧表面设置有下金属氧化物层7,下金属氧化物层7的下侧表面设置有下偏振膜层8,下偏振膜层8的上侧表面设置有下镀膜层9。进一步地,所说的上偏振膜层4和上镀膜层5之间设置有上加硬层,下偏振膜层8和下镀膜层9之间设置有下加硬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眩晕镜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眩晕镜片,包括基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1)的上侧表面设置有上防蓝光反射层(2),所述上防蓝光反射层(2)的上侧表面设置有上金属氧化物层(3),所述上金属氧化物层(3)的上侧表面设置有上偏振膜层(4),所述上偏振膜层(4)的上侧表面设置有上镀膜层(5),所述基片(1)的下侧表面设置有下防蓝光反射层(6),所述下防蓝光反射层(6)的下侧表面设置有下金属氧化物层(7),所述下金属氧化物层(7)的下侧表面设置有下偏振膜层(8),所述下偏振膜层(8)的上侧表面设置有下镀膜层(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晕镜片,包括基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1)的上侧表面设置有上防蓝光反射层(2),所述上防蓝光反射层(2)的上侧表面设置有上金属氧化物层(3),所述上金属氧化物层(3)的上侧表面设置有上偏振膜层(4),所述上偏振膜层(4)的上侧表面设置有上镀膜层(5),所述基片(1)的下侧表面设置有下防蓝光反射层(6),所述下防蓝光反射层(6)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韩创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