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及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20214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3:02
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及应用方法,包括第一道外爬架和第二道外爬架,第一道外爬架位于第二道外爬架的上方,第一道外爬架和第二道外爬架均包括爬架系统、支撑系统和爬升系统,爬架系统通过支撑系统附着在超高层建筑物外围,并通过爬升系统向上爬升;爬架系统包括主框架和设在主框架内部的龙骨板和刚性支架;爬升系统包括设于外排竖龙骨外侧的导轨和电动葫芦;支撑系统包括固定在楼板上的悬挑梁,悬挑梁的悬挑端与导轨固定,悬挑端与导轨之间设有可调斜撑。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安全、适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Double self lifting type external climbing frame for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and its application method

A double high-rise building self lifting scaffold and its application method, including the first outside climbing frame and second outside the climbing frame, the first outside the climbing frame at second outside the climbing frame above the first and second outside the climbing frame includes outside climbing frame climbing frame system, support system and system of climbing, climbing frame system through the support system attached in the periphery of high-rise building, and through climbing climbing; climbing frame system includes a main frame and keel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main frame and internal rigid support; the climbing system comprises a vertical keel lateral efflux guide and electric hoist; supporting system includes a fixed on the floor of the cantilever beam, suspension the cantilever beam cantilever end and the guide rail is fixed, cantilevered between the end and the guide rail is provided with an adjustable brac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afety, applicability, etc., and has good popularization and practical value. After extensiv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good economic benefits can be obtain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及应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高层建筑物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及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超高层建筑外架多采用整体提升式爬架和悬挑钢管架两种方式,用于建筑外墙装修,采用悬挑钢管架,利用工字钢分段悬挑钢管脚手架,优点是建筑外立面全防护,操作界面时间长,但是缺点是:1、安拆需耗费大量人工及材料;2、拆除需自上而下进行,需要塔吊配合吊运材料;3、塔吊闲置时间长;采用爬架,利用整体提升式爬架,优点是:一次拼装整体提升,但是缺点是:1、封顶后拆除需要塔吊配合,空中解体;2、外立面装饰装修修需采用吊篮等其他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及应用方法,要解决现有技术拆卸困难的技术问题;并解决现有技术单重爬架施工进度慢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道外爬架和第二道外爬架,所述第一道外爬架位于第二道外爬架的上方,所述第一道外爬架和第二道外爬架均包括爬架系统、支撑系统和爬升系统,所述爬架系统通过支撑系统附着在超高层建筑物外围,并通过爬升系统向上爬升;所述爬架系统包括主框架和设在主框架内部的龙骨板和刚性支架,所述主框架包括内排竖龙骨和外排竖龙骨,所述龙骨板和刚性支架竖向间隔设于内排竖龙骨和外排竖龙骨之间;所述爬升系统包括设于外排竖龙骨外侧的导轨和电动葫芦,还包括设有电动葫芦上吊点的上承重梁和设有电动葫芦下吊点的下承重梁,所述电动葫芦同时固定在上承重梁和下承重梁上;所述支撑系统包括固定在楼板上的悬挑梁,所述悬挑梁的悬挑端与导轨固定,所述悬挑端与导轨之间设有可调斜撑;所述爬升系统的上承重梁和下承重梁水平设在内排竖龙骨和外排竖龙骨之间,内排竖龙骨与导轨连接,由此,所述爬架系统、支撑系统和爬升系统三者连接固定。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道外爬架防护高度四层半,所述第二道外爬架防护高度三层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道外爬架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五步龙骨板,第二道外爬架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四步龙骨板,所述龙骨板与每层楼板对应设置,所述龙骨板上设有翻板,所述翻板另一端盖设在楼板上。此外,所述上承重梁和下承重梁设于自下而上数起的第一步龙骨板和第三步龙骨板之间。更加优选地,所述悬挑梁通过高强螺栓与楼板固定。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拼装第一道外爬架:在超高层建筑物主体外围拼装第一道外爬架,并跟着主体施工进度向上提升,第一道外爬架向上提升的过程不封堵楼板上用于高强螺栓穿过的预留孔;步骤二,拼装第二道外爬架:利用第一道外爬架留下的未封堵的预留孔拼装第二道外爬架,并利用第二道外爬架对超高层建筑物主体结构进行装修,相应地,不封堵用于高强螺栓穿过的预留孔,同时第一道外爬架继续向上施工超高层建筑物主体结构;步骤三,降下第一道外爬架和第二道外爬架:待超高层建筑物主体结构封顶后,第一道外爬架开始下降并利用其装修超高层建筑物主体结构,直至与第二道外爬架会和,此时超高层建筑物主体结构装修完毕,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利用预留孔一起向下降,下降的同时封堵已通过的预留孔;步骤四,拆除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待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下降至裙楼面时,采用人工配合汽车吊拆除,至此,利用本专利技术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对超高层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完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同时采用两套外爬架进行施工,同时满足主体施工与装修需求,实现了工序的交叉与流水工作,装修阶段两套外爬架同时用于装修,分别从建筑物上下同时向中间靠拢,同时提供了两个装修作业段,缩短工期,加快施工效率。2、两套外爬架自行降至裙楼上进行拆除,避免了传统方法采用塔吊高空解体拆除的弊端,避免了高空作业,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安全保障,外爬架拆除可以采用人工配合小型吊车拆除,避免了传统方案中塔吊闲置、等待拆除的弊端,塔吊可以提前拆除,缩短了塔吊的使用时间,节约了项目成本。3、两套外爬架爬升、下降过程中共用预留孔洞及其他可重复利用的预埋件,避免了结构重复开洞与预埋件的浪费。本专利技术具有安全、适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第一道外爬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1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第二道外爬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施工超高层建筑的具体的施工流程图。附图标记:1-第一道外爬架;2-第二道外爬架;3-楼板;4-龙骨板;5-刚性支架;6-内排竖龙骨;7-外排竖龙骨;8-导轨;9-电动葫芦;10-上承重梁;11-下承重梁;12-可调斜撑;13-悬挑梁;14-翻板;15-高强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及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图1所示的第一道外爬架1和如图3所示的第二道外爬架2,第一道外爬架1位于第二道外爬架2的上方,第一道外爬架1和第二道外爬架2均包括爬架系统、支撑系统和爬升系统,爬架系统通过支撑系统附着在超高层建筑物外围,并通过爬升系统向上爬升;爬架系统包括主框架和设在主框架内部的龙骨板4和刚性支架5,主框架包括内排竖龙骨6和外排竖龙骨7,龙骨板4和刚性支架5竖向间隔设于内排竖龙骨6和外排竖龙骨7之间;爬升系统包括设于外排竖龙骨7外侧的导轨8和电动葫芦9,还包括设有电动葫芦9上吊点的上承重梁10和设有电动葫芦9下吊点的下承重梁11,电动葫芦9同时固定在上承重梁10和下承重梁11上;如图2所示,支撑系统包括固定在楼板3上的悬挑梁13,悬挑梁13通过高强螺栓15与楼板3固定。悬挑梁13的悬挑端与导轨8固定,所述悬挑端与导轨8之间设有可调斜撑12;爬升系统的上承重梁10和下承重梁11水平设在内排竖龙骨6和外排竖龙骨7之间,内排竖龙骨6与导轨8连接,由此,所述爬架系统、支撑系统和爬升系统三者连接固定。优选地,第一道外爬架1防护高度四层半,第二道外爬架2防护高度三层半,第一道外爬架1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五步龙骨板4,第二道外爬架2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四步龙骨板4,龙骨板4与每层楼板3对应设置,龙骨板4上设有翻板14,翻板14另一端盖设在楼板3上。上承重梁10和下承重梁11设于自下而上数起的第一步龙骨板4和第三步龙骨板4之间。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的应用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拼装第一道外爬架1:在超高层建筑物主体外围拼装第一道外爬架1,并跟着主体施工进度向上提升,第一道外爬架1向上提升的过程不封堵楼板3上用于高强螺栓15穿过的预留孔,相应地,楼板3上预埋的预埋件也不封堵;步骤二,拼装第二道外爬架2:利用第一道外爬架1留下的未封堵的预留孔拼装第二道外爬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及应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道外爬架(1)和第二道外爬架(2),所述第一道外爬架(1)位于第二道外爬架(2)的上方,所述第一道外爬架(1)和第二道外爬架(2)均包括爬架系统、支撑系统和爬升系统,所述爬架系统通过支撑系统附着在超高层建筑物外围,并通过爬升系统向上爬升;所述爬架系统包括主框架和设在主框架内部的龙骨板(4)和刚性支架(5),所述主框架包括内排竖龙骨(6)和外排竖龙骨(7),所述龙骨板(4)和刚性支架(5)竖向间隔设于内排竖龙骨(6)和外排竖龙骨(7)之间;所述爬升系统包括设于外排竖龙骨(7)外侧的导轨(8)和电动葫芦(9),还包括设有电动葫芦(9)上吊点的上承重梁(10)和设有电动葫芦(9)下吊点的下承重梁(11),所述电动葫芦(9)同时固定在上承重梁(10)和下承重梁(11)上;所述支撑系统包括固定在楼板(3)上的悬挑梁(13),所述悬挑梁(13)的悬挑端与导轨(8)固定,所述悬挑端与导轨(8)之间设有可调斜撑(12);所述爬升系统的上承重梁(10)和下承重梁(11)水平设在内排竖龙骨(6)和外排竖龙骨(7)之间,内排竖龙骨(6)与导轨(8)连接,由此,所述爬架系统、支撑系统和爬升系统三者连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道外爬架(1)和第二道外爬架(2),所述第一道外爬架(1)位于第二道外爬架(2)的上方,所述第一道外爬架(1)和第二道外爬架(2)均包括爬架系统、支撑系统和爬升系统,所述爬架系统通过支撑系统附着在超高层建筑物外围,并通过爬升系统向上爬升;所述爬架系统包括主框架和设在主框架内部的龙骨板(4)和刚性支架(5),所述主框架包括内排竖龙骨(6)和外排竖龙骨(7),所述龙骨板(4)和刚性支架(5)竖向间隔设于内排竖龙骨(6)和外排竖龙骨(7)之间;所述爬升系统包括设于外排竖龙骨(7)外侧的导轨(8)和电动葫芦(9),还包括设有电动葫芦(9)上吊点的上承重梁(10)和设有电动葫芦(9)下吊点的下承重梁(11),所述电动葫芦(9)同时固定在上承重梁(10)和下承重梁(11)上;所述支撑系统包括固定在楼板(3)上的悬挑梁(13),所述悬挑梁(13)的悬挑端与导轨(8)固定,所述悬挑端与导轨(8)之间设有可调斜撑(12);所述爬升系统的上承重梁(10)和下承重梁(11)水平设在内排竖龙骨(6)和外排竖龙骨(7)之间,内排竖龙骨(6)与导轨(8)连接,由此,所述爬架系统、支撑系统和爬升系统三者连接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外爬架(1)防护高度四层半,所述第二道外爬架(2)防护高度三层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高层建筑物的双重自提升式外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外爬架(1)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五步龙骨板(4),第二道外爬架(2)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四步龙骨板(4),所述龙骨板(4)与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小辉姚鹏万侯景强曾小兵陆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