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16735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锚杆支护结构,包括基坑、设置于基坑边坡内的锚固墙以及若干倾斜设置于锚固墙和基坑之间的锚杆,所述锚杆锚固于锚固墙上,所述锚杆为空心管,且所述锚杆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与所述锚杆滑动连接的支杆,所述锚杆内滑动连接有推动支杆向外滑移的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支杆抵触连接;沿锚杆内壁滑移推杆,推杆的端部与支杆抵触,使支杆与外界的土层接触并嵌于土层中,可增大锚杆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使锚杆稳定的安装于锚固墙和基坑之间,达到更好的支护效果。

Bolt support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olt support structure, including anchorage wall excavation, foundation pit slope is arranged on the inside and the bol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plurality of oblique wall and foundation pit anchor, the anchor in the anchor wall, the anchor rod is a hollow tube,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bolt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with the bolt sliding connection rod, the bol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liding pushing rod outward slip, the push rod and the supporting rods are connected along the inner wall of the anchor rod conflict; slip end conflict and push rod, the supporting rod and the external contact layer and embedded in the soil, can be increased the contact area of the bolt with the outside world, the stability of the bol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nchorage wall and foundation pit, achieve better support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锚杆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锚杆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工程是保护地下空间明挖施工顺利进行和周边环境不受损害而采取的临时支护和土体加固工程。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基坑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在基础施工期间,在保证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和基坑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基坑支护造价、缩短工期,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懈追求。由于软土物理力学性质差,导致设于其内的锚杆抗拔承载力较低、变形较大,用传统锚杆或土钉支护的各种喷锚土钉墙和复合土钉墙通常仅能用于深度6m以内的较浅软土基坑,深度超过6m的较深软土基坑只能采用排桩等其他基坑支护结构,工程费用高,施工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稳定的锚杆支护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锚杆支护结构,包括基坑、设置于基坑边坡内的锚固墙以及若干倾斜设置于锚固墙和基坑之间的锚杆,所述锚杆锚固于锚固墙上,所述锚杆为空心管,且所述锚杆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与所述锚杆滑动连接的支杆,所述锚杆内滑动连接有推动支杆向外滑移的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支杆抵触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锚杆嵌于锚固墙以及基坑之间(此时支杆嵌于锚杆中),沿锚杆内壁向下滑移推杆,推杆的端部与支杆抵触,将支杆外推,支杆与外界的土层接触并嵌于土层中,可增大锚杆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使锚杆稳定的安装于锚固墙和基坑之间,达到更好的支护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杆与所述支杆抵触的端部呈锥状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杆与支杆接触时,推杆对支杆施加的压力垂直于推杆与支杆的接触面,将上述压力受力分析,可得到平行于支杆滑动方向的分力一以及平行推杆滑动方向的支杆二,分力一可将支杆向外推(沿背离锚杆方向),使支杆嵌于土层中,可加大锚杆与基坑的接触面积,更好的固定锚杆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杆与所述推杆接触的端部呈倾斜状设置,且支杆的倾斜角与支杆端部的锥度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杆将支杆向外推时,可增大推杆与支杆的接触面积,将支杆更稳定的向外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杆内灌注有水泥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拔出推杆,向锚杆内灌注水泥浆,水泥浆充满锚杆,可增加锚杆重力,使锚杆更稳定的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杆为空心管,所述支杆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浆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部分水泥浆沿浆孔流至外界的土层中,水泥浆凝固后可起粘连作用,更好的固定支杆的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杆的侧壁开设有若干浆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泥浆沿浆孔流至外界的土层中,可更好的固定锚杆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杆上设有限制所述支杆脱离所述锚杆的限位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支杆限制于锚杆内,避免支杆脱离锚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杆的外端呈锥状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减小支杆与外界土层的接触面积,更好的将支杆插入外界的土层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杆上设有滑块,所述锚杆上设有滑轨,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避免支杆在往外滑动的过程中旋转,可使推杆的端部与支杆呈倾斜状设置的端部之间更好的接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杆的端部呈锥状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减少锚杆进入基坑时与基坑的接触面积,在使用相同大小的推力的情况下,接触面积越小,锚杆对基坑施加的压强越大,将锚杆插入基坑更加便利。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杆,可加大锚杆与土层的接触面积,使锚杆的位置更稳定,对基坑达到更好的支护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锚杆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3为锚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坑;2、锚固墙;3、锚杆;31、滑轨;32、滑槽;4、支杆;41、限位环;42、滑块;5、推杆;6、浆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锚杆支护结构,包括基坑1、设置于基坑1边坡内的锚固墙2以及若干倾斜设置于锚固墙2和基坑1之间的锚杆3,锚杆3锚固于锚固墙2上。锚固墙2的结构可选择土内混合有5%-25%重量的水泥制成的水泥土桩墙。如图1所示,锚杆3为空心管,锚杆3的端部呈锥状设置,且锚杆3的端部上加工有螺纹,锚杆3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浆孔6。通过在锚杆3内灌注水泥浆,水泥浆经浆孔6外扩并与土层接触,可更好的固定锚杆3的位置。如图2所示,锚杆3的侧壁上环绕侧壁设有若干滑槽32,滑槽32内设有与滑槽32滑动连接的支杆4,支杆4为空心管,支杆4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浆孔6,且支杆4的外端(背离锚杆3的端部)呈锥状设置,支杆4的内端设有限制支杆4与锚杆3脱离的限位环41。如图2和3所示,锚杆3内设有推动支杆4向外滑动的推杆5,推杆5与支杆4抵触连接,推杆5与支杆4抵触的端部呈锥状设置。为更好的推动支杆4向外滑动,支杆4与推杆5接触的端部呈倾斜状设置,且倾斜角与支杆4端部的锥度相同。如图2和3所示,同时为使支杆4的倾斜面与推杆5端部更好的抵触,需避免支杆4转动,支杆4上设有滑块42,锚杆3上设有相对应的滑轨31,滑块42沿滑轨31移动。可通过将锚杆3分为两个对称设置的半圆筒状的片体,将支杆4嵌入滑槽32中,然后将片体之间相互焊接,便可将支杆4设置于锚杆3中。基坑1的边坡固定设有钢筋网,可在锚杆3上套设垫板与螺母,锚杆3可通过垫板和螺母固定于钢筋网上,也可直接将钢筋网与锚杆3焊接固定。安装过程如下:1、将锚杆3插入锚固墙2和基坑1之间;2、将推杆5嵌入锚杆3中,推杆5与支杆4抵触使支杆4向外滑移;3、取出推杆5,将水泥浆将通入锚杆3中。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锚杆支护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锚杆支护结构,包括基坑(1)、设置于基坑(1)边坡内的锚固墙(2)以及若干倾斜设置于锚固墙(2)和基坑(1)之间的锚杆(3),所述锚杆(3)锚固于锚固墙(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3)为空心管,且所述锚杆(3)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与所述锚杆(3)滑动连接的支杆(4),所述锚杆(3)内滑动连接有推动支杆(4)向外滑移的推杆(5),所述推杆(5)与所述支杆(4)抵触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杆支护结构,包括基坑(1)、设置于基坑(1)边坡内的锚固墙(2)以及若干倾斜设置于锚固墙(2)和基坑(1)之间的锚杆(3),所述锚杆(3)锚固于锚固墙(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3)为空心管,且所述锚杆(3)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与所述锚杆(3)滑动连接的支杆(4),所述锚杆(3)内滑动连接有推动支杆(4)向外滑移的推杆(5),所述推杆(5)与所述支杆(4)抵触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5)与所述支杆(4)抵触的端部呈锥状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杆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4)与所述推杆(5)接触的端部呈倾斜状设置,且支杆(4)的倾斜角与支杆(4)端部的锥度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军锋肖东亮高石磊尤孟星郑喻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地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