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1271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0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更廉价的结构来抑制电梯轿厢的振动的电梯装置。电梯装置(100)具备:引导辊(121~123),它们相对于夹着电梯轿厢(110)并沿升降方向即Z方向延伸的一对导轨(140)接触,且与电梯轿厢(110)一起升降;第一减振器(133),其在与电梯轿厢(110)的地面平行的配置面上配置于一对导轨(140)中的任一方的导轨(140)的一侧,在与导轨(140)彼此对置的方向即Y方向正交的X方向上产生加速度;衰减器,其对与一对导轨(140)中的另一方的导轨(140)在X方向上接触的引导辊的X方向上的移动进行衰减;第一加速度检测部(132),其在配置面上检测X方向加速度;以及控制部(131),其接收由第一加速度检测部(132)检测出的X方向加速度而控制第一减振器(133)。

Elevator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elevator device for suppressing the vibration of an elevator car with a cheaper structure. \u7535\u68af\u88c5\u7f6e(100)\u5177\u5907\uff1a\u5f15\u5bfc\u8f8a(121\uff5e123)\uff0c\u5b83\u4eec\u76f8\u5bf9\u4e8e\u5939\u7740\u7535\u68af\u8f7f\u53a2(110)\u5e76\u6cbf\u5347\u964d\u65b9\u5411\u5373Z\u65b9\u5411\u5ef6\u4f38\u7684\u4e00\u5bf9\u5bfc\u8f68(140)\u63a5\u89e6\uff0c\u4e14\u4e0e\u7535\u68af\u8f7f\u53a2(110)\u4e00\u8d77\u5347\u964d\uff1b\u7b2c\u4e00\u51cf\u632f\u5668(133)\uff0c\u5176\u5728\u4e0e\u7535\u68af\u8f7f\u53a2(110)\u7684\u5730\u9762\u5e73\u884c\u7684\u914d\u7f6e\u9762\u4e0a\u914d\u7f6e\u4e8e\u4e00\u5bf9\u5bfc\u8f68(140)\u4e2d\u7684\u4efb\u4e00\u65b9\u7684\u5bfc\u8f68(140)\u7684\u4e00\u4fa7\uff0c\u5728\u4e0e\u5bfc\u8f68(140)\u5f7c\u6b64\u5bf9\u7f6e\u7684\u65b9\u5411\u5373Y\u65b9\u5411\u6b63\u4ea4\u7684X\u65b9\u5411\u4e0a\u4ea7\u751f\u52a0\u901f\u5ea6\uff1b\u8870\u51cf\u5668\uff0c\u5176\u5bf9\u4e0e\u4e00\u5bf9\u5bfc\u8f68(140)\u4e2d\u7684\u53e6\u4e00\u65b9\u7684\u5bfc\u8f68(140)\u5728X\u65b9\u5411\u4e0a\u63a5\u89e6\u7684\u5f15\u5bfc\u8f8a\u7684X\u65b9\u5411\u4e0a\u7684\u79fb\u52a8\u8fdb\u884c\u8870\u51cf\uff1b\u7b2c\u4e00\u52a0\u901f\u5ea6\u68c0\u6d4b\u90e8(132)\uff0c\u5176\u5728\u914d\u7f6e\u9762\u4e0a\u68c0\u6d4bX\u65b9\u5411\u52a0\u901f\u5ea6\uff1b\u4ee5\u53ca\u63a7\u5236\u90e8(131)\uff0c\u5176\u63a5\u6536\u7531\u7b2c\u4e00\u52a0\u901f\u5ea6\u68c0\u6d4b\u90e8(132)\u68c0\u6d4b\u51fa\u7684X\u65b9\u5411\u52a0\u901f\u5ea6\u800c\u63a7\u5236\u7b2c\u4e00\u51cf\u632f\u5668(133 ).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装置,例如适合用作在建筑物中设置的电梯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装置作为载置人、货物而进行升降的设备被广泛使用。电梯装置的电梯轿厢由轿厢室与设于轿厢室的周围的轿厢框构成。在升降通道中配置沿上下延伸的导轨,为了使轿厢框沿着升降通道行进,在轿厢框上设有从三个方向与导轨接触的引导装置。引导装置设于轿厢框的多个部位,三个引导辊分别从不同的方向与导轨接触,由此能够使电梯轿厢在升降通道内稳定地行进。在此,若升降通道内的导轨被弯曲装配、或者在导轨的接缝存在高低差,则经由与导轨接触的引导辊向电梯轿厢施加外力,产生横向的振动。虽然将轿厢室与轿厢框隔着防振橡胶进行连接,但也没有充分抑制轿厢室的振动。横向的振动基本上取决于导轨装配精度,导轨装配精度取决于技术人员的熟练度,但尤其是在新兴国家中难以确保熟练技术人员,难以将导轨装配精度维持得较高。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内容:在电梯轿厢与轿厢框之间,设置使电梯轿厢相对于轿厢框沿水平方向赋予恢复力的弹性构件。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电梯的减振装置,其设有检测电梯轿厢的振动方向以及振动的大小且抵消检测出的振动的主动减振装置。专利文献3公开了如下结构:利用一个致动器来控制夹着导轨而设于两侧的两个引导辊对导轨的按压力。专利文献4公开了如下内容:致动器可动部或者固定部的一方是产生与致动器可动部的驱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磁场的磁铁,另一方是配置为受到磁场的影响且卷绕于线轴的线圈,在升降体进行振动时,在线圈中流通电流而产生使致动器可动部沿致动器可动部的驱动方向驱动的洛伦兹力。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18754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1616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31385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122555号公报为了抑制电梯轿厢的振动,存在利用弹簧等被动抑制的结构,但其性能存在极限,在电梯轿厢停止而乘客登上电梯时等,可能反倒使电梯轿厢摇晃。为了抑制振动,使用三个以上的致动器而主动抑制的情况更高效,但成本增高,并且使控制复杂化,可能在参数的调整等中耗费时间,可能进一步使成本升高。另外,在参数调整不适当的情况、处于应变更参数的状态的情况下,可能反倒增大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考虑到以上的点而完成的,提供一种以更廉价的结构来抑制电梯轿厢的振动的电梯装置。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公开的装置运转系统是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引导辊,其相对于夹着电梯轿厢并沿升降方向即Z方向延伸的一对导轨接触,且与所述电梯轿厢一起升降;第一减振器,其在与所述电梯轿厢的地面平行的配置面上配置于一对所述导轨中的任一方的所述导轨的一侧,且在与所述导轨彼此对置的方向即Y方向正交的X方向上产生加速度;衰减器,其对在所述X方向上与一对所述导轨中的另一方的所述导轨接触的所述引导辊在所述X方向上的移动进行衰减;第一加速度检测部,其在所述配置面上检测X方向加速度;以及控制部,其接收由所述第一加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X方向加速度而控制所述第一减振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以更廉价的结构来抑制电梯轿厢的振动。附图说明图1是简要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图。图2是表示电梯轿厢内的第一减振器及第二减振器的配置、以及引导装置的图。图3是表示第一减振器的一例的图。图4是基于引导装置的+Y方向的视野的图。图5是表示第一减振器的另一例的图。图6是表示在轿厢室没有设置第一减振器的情况下的一例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1、22、39马达;35、36棒;38可动体;100电梯装置;101吊索;110电梯轿厢;112轿厢框;114轿厢室;120引导装置;121、122、123引导辊;124、125、126弹簧;128、129杆;131控制部;132第一加速度检测部;133第一减振器;136第二加速度检测部;137第二减振器;140导轨;160引导装置;161、162衰减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而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1)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100的图。如该图所示那样,电梯装置100具有载置人、货物的电梯轿厢110、以及在升降通道内沿着升降通道配置的一对导轨140。在图1中,为了明确描绘附属于电梯轿厢110的部件,仅示出一对导轨140中的一根,省略了夹着电梯轿厢110位于附图近前侧的导轨140的记载。电梯轿厢110具有:轿厢室114,其具有门,且载置人、货物;以及轿厢框112,其配置为包围轿厢室114的周围,且供吊索101连接。将引导装置120以及160分别在两处合计在四处安装在轿厢框112上,所述引导装置120以及160分别具有用于使轿厢框112沿着导轨140升降的引导辊121~123。详见后述,通过具有向一对导轨140的哪一侧按压的引导辊121~123,形成结构不同的引导装置120以及160。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导轨140延伸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Z方向正交且一对导轨140相互对置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Z方向以及Y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X方向。在此,将±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仅记载为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在表示哪一个方向时,标注符号而表示为+X方向、-X方向。在与轿厢室114的地板平行的地板下方的配置面上设置有:第一加速度检测部132,其检测X方向加速度;第一减振器133,其配置在一对导轨140中的任一方的一侧的配置面上,且在X方向上产生加速度;第二加速度检测部136,其配置在配置面上,且检测所述Y方向加速度;第二减振器137,其配置在配置面上,且在所述Y方向上产生加速度;以及控制部131,其基于第一加速度检测部132以及第二加速度检测部136的输出而向第一减振器133以及第二减振器137输入控制指令。在此,通过将配置面设为轿厢室114的地板下方,能够接近电梯轿厢110的Z方向的端部,能够更高效地抑制电梯轿厢110的振动。然而,配置面也可以处于顶板里侧、轿厢框112的底面部或上表面部等其它部位。另外,控制部131也可以分别设置基于第一加速度检测部132的输出而向第一减振器133输入控制指令的控制部以及基于第二加速度检测部136的输出而向第二减振器137输入控制指令的控制部。控制部131基于第二加速度检测部136的输出而计算向第二减振器137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基于第一加速度检测部132的输出而计算向第一减振器133发出的控制指令。在此,在X方向的振动中,除X轴方向的平移运动之外,还包括绕Y轴的旋转运动以及绕Z轴的旋转运动。在Y方向的振动中,除Y轴方向的平移运动之外,还包括绕X轴的旋转运动。图2是基于电梯轿厢110的-Z方向的视野的图,是示出电梯轿厢110内的第一减振器133以及第二减振器137的配置、以及引导装置120及160的图。如该图所示,第二加速度检测部136(未图示)以及第二减振器137能够设置在沿Y方向延伸的平衡轴201上。平衡轴是指,以在将电梯轿厢110沿与平衡轴垂直的铅垂面切开而分成两部分的情况下使平衡轴的惯性力矩在各个部分中相等的方式确定的线。第二加速度检测部136以及第二减振器137设置在平衡轴上是因为,当配置在与平衡轴分离的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装置,其中,所述电梯装置具备:引导辊,其相对于夹着电梯轿厢并沿升降方向即Z方向延伸的一对导轨接触,且与所述电梯轿厢一起升降;第一减振器,其在与所述电梯轿厢的地面平行的配置面上配置于一对所述导轨中的任一方的所述导轨的一侧,且在与所述导轨彼此对置的方向即Y方向正交的X方向上产生加速度;衰减器,其对在所述X方向上与一对所述导轨中的另一方的所述导轨接触的所述引导辊在所述X方向上的移动进行衰减;第一加速度检测部,其在所述配置面上检测X方向加速度;以及控制部,其接收由所述第一加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X方向加速度而控制所述第一减振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30 JP 2016-0688931.一种电梯装置,其中,所述电梯装置具备:引导辊,其相对于夹着电梯轿厢并沿升降方向即Z方向延伸的一对导轨接触,且与所述电梯轿厢一起升降;第一减振器,其在与所述电梯轿厢的地面平行的配置面上配置于一对所述导轨中的任一方的所述导轨的一侧,且在与所述导轨彼此对置的方向即Y方向正交的X方向上产生加速度;衰减器,其对在所述X方向上与一对所述导轨中的另一方的所述导轨接触的所述引导辊在所述X方向上的移动进行衰减;第一加速度检测部,其在所述配置面上检测X方向加速度;以及控制部,其接收由所述第一加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X方向加速度而控制所述第一减振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装置还具备:第二减振器,其配置在所述配置面上,且在所述Y方向上产生加速度;以及第二加速度检测部,其配置在所述配置面上,且检测Y方向加速度,所述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荒川淳三好宽宫田弘市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