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胃不适内病外治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0429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0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肠胃不适内病外治的中药活性组份,该组份由肉桂、艾叶、丁香、陈皮、岗松、桉叶。经水蒸气蒸馏提取得到挥发油组份,经适当比例配制而成。本活性组份可涂抹于肚脐、大椎穴、太阳穴、人中穴,具有温中散寒,燥湿止泻之功效,用于寒湿泄泻,证见: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腹痛肠鸣,舌苔薄白或白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肠胃不适内病外治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特别是一种治疗肠胃不适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提高了,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也跟着变化了,平时大鱼大肉、无肉不欢、暴饮暴食、酗酒熬夜等已经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分部分,然后人的肠胃是不会随着我们口袋的丰满而变得更加强壮的,洽洽相反,如果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成为一种自然,那么相应的就有可能引发肠胃疾病,肠胃的不舒服反过来影响我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肠胃不适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四种:胃胀,胃胀,是指上腹部有饱胀、压迫感,有时从外观也会发现胃部有点向外凸、胀气,甚至连续性地放屁等,均可能是由胃胀导致;严重时,甚至还会伴随出现痛苦悲伤、恶心、呕吐的情况。造成胃胀的原因,是因为胃、十二指肠发炎、逆流、肿瘤或胃液分泌发生改变时,会延缓胃的排空速度,累积在胃部的食物就会不断对于胃壁产生压力;同时,食物在胃内过分发后产生大量气体,使胃内压力增高,造成胃胀。胃痛(或上腹部疼痛):多由于胃酸刺激胃黏膜(可能是胃酸分泌过多,也可能是胃黏膜对胃酸的敏感性增加)而产生的症状;由变质食物等引起的细菌感染造成的急性胃炎,也是疼痛的原因之一。反酸: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而造成,也可能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而引起,较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慢性胃炎。胃灼烧:胃酸分泌过多或胃黏膜对酸的敏感性增加而引起。此症状较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慢性胃炎。烧心: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刺激食管黏膜产生胸骨后的灼热感,较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慢性胃炎。经检索,我们查到关于治疗肠胃不适的外用中药相关文献如下:1、专利技术专利,用于百草粉燃疗法的中药组合物;申请号201410439564.5;申请人:侍丽华;摘要:一种用于百草粉燃疗法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包括当归、黄芪、杜仲、红花、藏红花、夜合花、太子参、枳实、菊花、益母草、艾叶、大血藤、青风藤、海风藤、首乌藤等多味中草药,通过将组合物与生姜片同燃,以灸法熏肚脐或患病部位。2、专利技术专利,用于预防胃病的中药贴膏及其制备方法201510667893.X申请人: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摘要:一种用于预防胃病的中药贴膏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中药贴膏
,采用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制备:白术3份~10份,陈皮11份~22份,山楂8份~15份,白芍6份~9份,山药12份~20份,党参2份~6份,黄芪1份~5份,茯苓2份~6份。3、专利技术专利,胃病脐贴,申请号99110857.4申请人:王长杰;摘要:一种治疗胃病脐贴膏药的制备方法,根据胃病的病因病理和药理,对症精选中药:砂仁、大黄、木香、肉桂、枳实、蒲公英、白芍、大茴香、吴茱萸、秦艽、焦山楂、丁香、厚朴、陈皮、青皮、醋制延胡索、黄连、甘草、威灵仙十九味,进行精细制作加工而得到。上述治疗肠胃不适的外用中药制剂虽然也有贴膏,但是有的成分比较复杂,有的需要燃疗法,使用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肠胃不适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本产品采用内病外治的方法,本活性组份可涂抹于肚脐、大椎穴、太阳穴、人中穴,具有温中散寒,燥湿止泻之功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是:一种肠胃不适内病外治的中药制剂,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肉桂油5-10份、艾叶油15-30份、丁香油2-5份、陈皮油10-15份、岗松油10-15份、桉叶油10-15份。肠胃不适内病外治的中药制剂,活性组份的最佳重量比例如下:肉桂油8%、艾叶油30%、丁香油2%、陈皮油25%岗松油15%,桉油20%。以上所述中药制剂产品的生产方法步骤如下:(1)取肉桂枝叶、艾叶、桉叶、丁香枝叶、陈皮,岗松枝叶和桉叶干燥后粉碎至40-100目备用;(2)蒸馏:上述粉碎后的物质,分别通入水蒸气蒸馏2-3小时,所得蒸汽冷凝后经油水分离器分离,收集油相,得到肉桂油、艾叶油、丁香油、陈皮油、岗松油和桉叶油;(3)将步骤(2)所得肉桂油、艾叶油、丁香油、陈皮油、岗松油和桉叶油按重量比例混合均匀得肠胃不适内病外治的中药制剂混合油,包装,得到产品。医学上研究表明本专利技术所选用的中草药组分具有如下功效:以上所述的肉桂油是肉桂枝叶的蒸馏油,肉桂枝叶是樟科植物肉桂的枝叶,【拉丁学名】1.CinnamomumcassiaPresl[LauruscinnamomumAndr.;L.cassiaC.G.etTh.Nees]2.CinnamomumcassiaPreslvar.macrophyllumChu,【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温中散寒;解表发汗。主外感风寒;头痛恶寒;咳嗽;胃寒胸闷;脘痛呕吐;腹痛泄泻;冻疮。以上所述的艾叶油为艾叶,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的干叶或鲜叶中所含挥发油,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蒲品烯醇-4(Terpinenol-4)与α-萜品烯醇(α-Terpineol)。【归经】归肝、脾、肾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以上所述的丁香油,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拉丁学名】Eugeniacaryoph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性味】辛,温。【归经】归脾、胃、肺、肾经。【功能主治】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丁香亦称丁子香,主产于马达加斯加、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马来西亚、桑给巴尔、印度、越南及中国的海南、云南。可利用部分为干花蕾、茎、叶。用水蒸气蒸馏法蒸馏花蕾,可得丁香花蕾油,得油率为15%~18%;丁香花蕾油为黄色至澄清的棕色流动性液体,有时稍带黏滞性;具有药香、木香、辛香和丁香酚特征性香气,相对密度1.044~1.057,折射率1.528~1.538。用水蒸气蒸馏法蒸馏丁香茎,可得丁香茎油,得油率为4%~6%;丁香茎油为黄色至浅棕色液体,接触铁后变暗紫棕色;具有辛香和丁香酚特征性香气,但不及花蕾油,相对密度1.041~1.059,折射率1.531~1.536。用水蒸气蒸馏法蒸馏叶片,可得丁香叶油,得油率为2%左右;丁香叶油为黄色至浅棕色液体,接触铁后变暗;具有辛香和丁香酚特征性香气,相对密度1.039~1.051,折射率1.531~1.535。陈皮油,香型具有桔子皮(陈皮)特征香气,外观淡黄色至橙红色透明液体,形态油溶性香料主要组成组分宁烯(90%以上)、柠檬烯、葵醛,用途药用香精,制法:蒸馏、冷榨桔子果皮得油。性状:淡黄色至橙红色透明液体,具有桔子皮(陈皮)特征香气。挥发99%以上。质量标准:相对密度(25℃):0.8431~0.8491折射率:1.476~1.4769酸值:≤2酯值:≥2不挥发物:≤0.05%;以上所述的岗松油,岗松【别名】扫卡木、扫把枝、松毛枝、蛇虫草、鸡儿松、香柴、扫帚子、观音扫【拉丁学名】BaeckeafrutescensL.,味苦;辛;性凉。化瘀止痛;清热锊毒;利尿通淋;杀虫止痒。主治跌打损伤;肚硬化;热泻;热淋;小便不利;阴痒;脚气;湿疹;皮肤瘙痒;疥癣;水火烫伤;虫蛇咬伤。《广州植物志》:治热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肠胃不适内病外治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肉桂油5‑10份、艾叶油15‑30份、丁香油2‑5份、陈皮油10‑15份、岗松油10‑15份、桉叶油10‑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肠胃不适内病外治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肉桂油5-10份、艾叶油15-30份、丁香油2-5份、陈皮油10-15份、岗松油10-15份、桉叶油10-15份。2.肠胃不适内病外治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活性组份的重量比例如下:肉桂油8%、艾叶油30%、丁香油2%、陈皮油25%岗松油15%,桉油2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肠肠胃不适内病外治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平川莫兆钦杨铭杨炯珍罗胜信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源安堂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