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杀青揉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0238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0 1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层杀青揉捻机,包括底座、进料装置、分叶装置、杀青装置、驱动装置和揉捻装置,底板包括加热炉、收叶箱和底板;进料装置包括第一支架、进料盒、第一滑道、第二滑道和第三滑道;分叶装置包括滑动分叶板和固定分叶板;杀青装置包括第一转筒、第二转筒、第三转筒、一号链轮、第二支架、固定圆筒和固定杆;驱动装置包括第二侧板、第三支架、二号电机、二号链轮、链条;捻揉装置包括第四支架、三号电机、转盘和揉捻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有多个转筒,可以增加杀青面积,减少茶叶折叠的问题;且杀青结束后直接进行揉捻,避免时间过长茶叶干燥容易损伤茶叶,增大了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杀青揉捻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层杀青揉捻机。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茶道,源于中国,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想要加工出好茶叶必须经历繁杂的步骤,每一步都不可忽视。茶叶加工过程中需要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杀青步骤通过滚筒式杀青机完成,然而滚筒式杀青机在作业时茶叶容易折叠,且一次性加工过多茶叶会导致部分茶叶加热不足,不能完全破坏酶的活性,影响茶叶的质量;茶叶杀青后需要进行捻揉,如果不及时捻揉,茶叶会干燥,捻揉时茶叶会发生损坏,影响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大多数杀青机加热不彻底,茶叶容易折叠,捻揉不及时容易损坏茶叶影响加工质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层杀青揉捻机,既能增加加热面积,提高茶叶加工效率;又可以避免因为茶叶的堆积发生折叠问题;且杀青结束由于蒸发了部分水分会附着在茶叶表面,直接进行捻揉工作,不会损坏茶叶提高加工质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层杀青揉捻机,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呈空腔结构,且底座包括设置在空腔结构内的加热炉、收叶箱和底板;所述的收叶箱位于底座的后端,且收叶箱的右侧设置有一个小孔;所述的底板位于底座的前端;还包括进料装置、分叶装置、杀青装置、驱动装置和揉捻装置。所述的杀青装置设置在底座上方,杀青装置包括第一转筒、第二转筒、第三转筒、一号链轮、第二支架、固定圆筒和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呈圆柱形;所述的第一转筒内壁前部设置有螺旋叶片,使茶叶能在第一转筒内均匀前进,第一转筒的后端内壁上设置有一圈波浪形的凸起;所述的第二转筒套在第一转筒的外部,第二转筒与第一转筒的形状相同,且第二转筒通过固定杆与第一转筒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转筒设置在第二转筒的外围,第三转筒的形状与第一转筒相同,且第三转筒通过固定杆与第二转筒固定连接;所述的一号链轮固定在第三转筒的尾部外壁上;所述的第二支架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圆筒设置在第三转筒的外围并与其旋转联接,固定圆筒焊接在第二支架上,三个转筒增大了加热面积,使茶叶加热更加均匀,且不容易出现茶叶折叠的问题。所述的进料装置设置在底板的上方,进料装置包括第一支架、进料盒、第一滑道、第二滑道和第三滑道;所述的进料盒呈矩形,进料盒两边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小孔,且进料盒设置有一定的斜度,使得茶叶可以自由滑下;所述的第一支架的一端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进料盒的下表面连接,支撑整个进料装置;所述的第一滑道宽度为进料盒的三分之一,且第一滑道两侧设置有挡板,放置茶叶从两边滑落,降低加工效率,第一滑道一端连接在进料盒末端,另一端伸入第一转筒前端;所述的第二滑道横截面的形状与第一滑道相同;第二滑道一端连接在进料盒末端,另一端伸入第二转筒前端,将茶叶送入第二转筒;所述的第三滑道与第一滑道横截面形状相同,第三滑道一端连接在进料盒末端,另一端伸入第三转筒前端,进料装置与杀青装置配合使用,使茶叶更均匀。所述的分叶装置安装在进料盒内部,分叶装置包括滑动分叶板、固定分叶板、连杆、弹簧、第一挡板、第一侧板、一号电机、第二挡板和凸轮;所述的连杆穿过进料盒两侧的小孔,限制连杆的位置;所述的第一挡板安装在连杆的左端;所述的弹簧包围在连杆左端,该弹簧两端分别抵在第一挡板和进料盒侧壁上,弹簧其缓冲作用;所述的第二挡板安装在连杆右端;所述的滑动分叶板等间距的安装在连杆上,且滑动分叶板与进料盒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的固定分叶板等间距的安装在进料盒的上表面,固定分叶板设置在滑动分叶板的后方;所述的第一侧板安装在进料盒的右侧;所述的一号电机安装在第一侧板上;所述的凸轮安装在一号电机的转轴上,且凸轮与第二挡板接触,分叶装置使得茶叶分配更加均匀,加热更方便。所述的驱动装置安装在底座的右侧,驱动装置包括第二侧板、第三支架、二号电机、二号链轮和链条;所述的第二侧板焊接在底座右侧;所述的第三支架固定在第二侧板的上表面;所述的二号电机固定在第三支架上;所述的二号链轮安装在二号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的链条分别与一号链轮和二号链轮配合,链条的下部穿过收叶箱上的小孔,驱动装置带动三个转筒转动,使茶叶加热更加均匀和彻底。所述的揉捻装置设置在收叶箱右侧上方,揉捻装置包括第四支架、三号电机、转盘、揉捻板;所述的三号电机安装在第四支架上;所述的转盘固定在三号电机转轴上;揉捻板呈圆弧形,揉捻板安装在转盘上,且揉捻板数量为三,三个揉捻板分别伸入第一转筒、第二转筒和第三转筒内并与其内壁凸起贴合,杀青完的茶叶立马进行揉捻,不会因为茶叶干燥二损坏茶叶,提高加工的效率。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数量均为二。优选的,所述的进料盒、第一滑道、第二滑道、第三滑道上表面光滑。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杆一圈数量为四,且有N圈在转筒内排列,增加杀青装置的稳定性。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设置了滑动分叶板和固定分叶板,当操作人员将带杀青的茶叶倒入进料盒时,茶叶会均匀的进入第一滑道、第二滑道和第三滑道,进而均匀的进入第一转筒、第二转筒和第三转筒,使茶叶加工更加均匀;(2)由于设置了第一转筒、第二转筒和第三转筒,增大了加热面积,既提高了加工效率,又不会因为茶叶堆积过多而发生加热不足或茶叶折叠的问题,能够完全破坏酶的活性,且加工后的茶叶质量较高;(3)由于设置了多个固定杆,通过固定杆将一号转筒、二号转筒和三号转筒固定在一起,只要打开二号电机,就可以带动三个转筒同时转动,操作简单;(4)由于转筒尾部内壁上设置了若干条纹,与揉捻板配合使用,将杀青后带有湿气的茶叶直接进行捻揉,避免了因为时间过长导致茶叶干燥,捻揉时容易出现茶叶损坏,降低加工效率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图2和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转筒后端内壁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分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转筒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进料装置(2)、分叶装置(3)、杀青装置(4)、驱动装置(5)、揉捻装置(6)、加热炉(11)、收叶箱(12)、底板(13)、第一支架(21)、进料盒(22)、第一滑道(23)、第二滑道(24)、第三滑道(25)、滑动分叶板(31)、固定分叶板(32)、连杆(33)、弹簧(34)、第一挡板(35)、第一侧板(36)、一号电机(37)、第二挡板(38)、凸轮(39)、第一转筒(41)、第二转筒(42)、第三转筒(43)、一号链轮(44)、第二支架(45)、固定圆筒(46)、固定杆(47)、第二侧板(51)、第三支架(52)、二号电机(53)、二号链轮(54)、链条(55)、第四支架(61)、三号电机(62)、转盘(63)、揉捻板(6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多层杀青揉捻机,包括底座1,所述的底座1呈空腔结构,且底座1包括设置在空腔结构内的加热炉11、收叶箱12和底板13;所述的收叶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层杀青揉捻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杀青揉捻机,包括底座(1),所述的底座(1)呈空腔结构,且底座(1)包括设置在空腔结构内的加热炉(11)、收叶箱(12)和底板(13);所述的收叶箱(12)位于底座(1)的后端,且收叶箱(12)的右侧设置有一个小孔;所述的底板(13)位于底座的前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装置(2)、分叶装置(3)、杀青装置(4)、驱动装置(5)和揉捻装置(6);所述的杀青装置(4)设置在底座(1)上方,杀青装置(4)包括第一转筒(41)、第二转筒(42)、第三转筒(43)、一号链轮(44)、第二支架(45)、固定圆筒(46)和固定杆(47);所述的固定杆(47)呈圆柱形;所述的第一转筒(41)内壁前部设置有螺旋叶片,第一转筒(41)的后端内壁上设置有一圈波浪形的凸起;所述的第二转筒(42)套在第一转筒(41)的外部,第二转筒(42)与第一转筒(41)的形状相同,且第二转筒(42)通过固定杆(47)与第一转筒(41)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转筒(43)设置在第二转筒(42)的外围,第三转筒(43)的形状与第一转筒(41)相同,且第三转筒(43)通过固定杆(47)与第二转筒(42)固定连接;所述的一号链轮(44)固定在第三转筒(43)的尾部外壁上;所述的第二支架(45)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圆筒(46)设置在第三转筒(43)的外围并与其旋转联接,固定圆筒(46)焊接在第二支架(45)上;所述的进料装置(2)设置在底板(13)的上方,进料装置(2)包括第一支架(21)、进料盒(22)、第一滑道(23)、第二滑道(24)和第三滑道(25);所述的进料盒(22)呈矩形,进料盒(22)两边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小孔,且进料盒(22)设置有一定的斜度;所述的第一支架(21)的一端与底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架(21)的另一端与进料盒(22)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的第一滑道(23)宽度为进料盒(22)的三分之一,且第一滑道(23)两侧设置有挡板,第一滑道(23)一端连接在进料盒(22)末端,另一端伸入第一转筒(41)前端;所述的第二滑道(24)横截面的形状与第一滑道(23)相同;第二滑道(24)一端连接在进料盒(22)末端,另一端伸入第二转筒(42)前端;所述的第三滑道(25)与第一滑道(23)横截面形状相同,第三滑道(25)一端连接在进料盒(22)末端,另一端伸入第三转筒(43)前端;所述的分叶装置(3)安装在进料盒(22)内部,分叶装置(3)包括滑动分叶板(31)、固定分叶板(32)、连杆(33)、弹簧(34)、第一挡板(35)、第一侧板(36)、一号电机(37)、第二挡板(38)和凸轮(39);所述的连杆(33)穿过进料盒(22)两侧的小孔;所述的第一挡板(35)安装在连杆(33)的左端;所述的弹簧(34)包围在连杆(33)左端,该弹簧(34)两端分别抵在第一挡板(35)和进料盒(22)侧壁上;所述的第二挡板(38)安装在连杆(33)右端;所述的滑动分叶板(31)等间距的安装在连杆(33)上,且滑动分叶板(31)与进料盒(22)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的固定分叶板(32)等间距的安装在进料盒(22)的上表面,固定分叶板(32)设置在滑动分叶板(31)的后方;所述的第一侧板(36)安装在进料盒(22)的右侧;所述的一号电机(37)安装在第一侧板(36)上;所述的凸轮(39)安装在一号电机(37)的转轴上,且凸轮(39)与第二挡板(38)接触;所述的驱动装置(5)安装在底座(1)的右侧,驱动装置(5)包括第二侧板(51)、第三支架(52)、二号电机(53)、二号链轮(54)和链条(55);所述的第二侧板(51)焊接在底座右侧(1);所述的第三支架(52)固定在第二侧板(51)的上表面;所述的二号电机(53)固定在第三支架(52)上;所述的二号链轮(54)安装在二号电机(53)的转轴上;所述的链条(55)分别与一号链轮(44)和二号链轮(54)配合,链条的下部(55)穿过收叶箱(12)上的小孔;所述的揉捻装置(6)设置在收叶箱(12)右侧上方,揉捻装置(6)包括第四支架(61)、三号电机(62)、转盘(63)、揉捻板(64);所述的三号电机(62)安装在第四支架(61)上;所述的转盘(63)固定在三号电机(62)转轴上;揉捻板(64)呈圆弧形,揉捻板(64)安装在转盘(63)上,且揉捻板(64)数量为三,三个揉捻板(64)分别伸入第一转筒(41)、第二转筒(42)和第三转筒(43)内并与其内壁凸起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杀青揉捻机,包括底座(1),所述的底座(1)呈空腔结构,且底座(1)包括设置在空腔结构内的加热炉(11)、收叶箱(12)和底板(13);所述的收叶箱(12)位于底座(1)的后端,且收叶箱(12)的右侧设置有一个小孔;所述的底板(13)位于底座的前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装置(2)、分叶装置(3)、杀青装置(4)、驱动装置(5)和揉捻装置(6);所述的杀青装置(4)设置在底座(1)上方,杀青装置(4)包括第一转筒(41)、第二转筒(42)、第三转筒(43)、一号链轮(44)、第二支架(45)、固定圆筒(46)和固定杆(47);所述的固定杆(47)呈圆柱形;所述的第一转筒(41)内壁前部设置有螺旋叶片,第一转筒(41)的后端内壁上设置有一圈波浪形的凸起;所述的第二转筒(42)套在第一转筒(41)的外部,第二转筒(42)与第一转筒(41)的形状相同,且第二转筒(42)通过固定杆(47)与第一转筒(41)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转筒(43)设置在第二转筒(42)的外围,第三转筒(43)的形状与第一转筒(41)相同,且第三转筒(43)通过固定杆(47)与第二转筒(42)固定连接;所述的一号链轮(44)固定在第三转筒(43)的尾部外壁上;所述的第二支架(45)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圆筒(46)设置在第三转筒(43)的外围并与其旋转联接,固定圆筒(46)焊接在第二支架(45)上;所述的进料装置(2)设置在底板(13)的上方,进料装置(2)包括第一支架(21)、进料盒(22)、第一滑道(23)、第二滑道(24)和第三滑道(25);所述的进料盒(22)呈矩形,进料盒(22)两边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小孔,且进料盒(22)设置有一定的斜度;所述的第一支架(21)的一端与底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架(21)的另一端与进料盒(22)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的第一滑道(23)宽度为进料盒(22)的三分之一,且第一滑道(23)两侧设置有挡板,第一滑道(23)一端连接在进料盒(22)末端,另一端伸入第一转筒(41)前端;所述的第二滑道(24)横截面的形状与第一滑道(23)相同;第二滑道(24)一端连接在进料盒(22)末端,另一端伸入第二转筒(42)前端;所述的第三滑道(25)与第一滑道(23)横截面形状相同,第三滑道(25)一端连接在进料盒(22)末端,另一端伸入第三转筒(43)前端;所述的分叶装置(3)安装在进料盒(22)内部,分叶装置(3)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根全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绿月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