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导线圈的绕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99118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7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导线圈的绕线机构,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内设置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两端活动连接于所述主壳体上,所述中心轴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中心轴上穿设若干锥形套;所述主壳体上设置若干个限位壳,每个所述限位壳内活动设置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内端与所述锥形套的锥面相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外端设置用于绕制线圈的支撑架;所述主壳体内设置驱动所述中心轴转动的传动机构。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主壳体外部通过设置传动机构控制中心轴的转动,使锥形套轴向运动带动伸缩杆伸缩运动,使得操作人员以较少的力量就可以实现支撑架的横向伸缩,以兼容不同内径的线圈骨架,从而制备不同半径的线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的适用性。

Winding mechanism of superconducting coi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uperconducting coil winding mechanism, including the main body, the main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center shaft, both ends of the activities of the central shaft and is connected to the main body, the central axis can rotate around its own axis; the central shaft is inserted into the plurality of conical sleeve; the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limiting shell, each of the activities within the set limit shell telescopic rod, the telescopic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end of the conical surface of the conical sleeve; the telescopic rod is arranged at the outer end of a supporting frame for winding the coil; the main drive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in external rotation of the main shell provided with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control center shaft through the tapered sleeve so as to drive the telescopic movement of the telescopic rod axial movement, which makes the operators with less power can achieve a horizontal telescopic supporting frame, with different diameter of the coil frame, thereby producing coil preparation of different radius,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to improv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导线圈的绕线机构
本技术涉及超导线圈绕线工装
,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超导线圈的绕线机构。
技术介绍
医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已日臻成熟完善。其应用范围基本上覆盖了全身各个系统,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使用。参与核磁共振成像的因素较多,信息量大而且不同于现有各种影像学成像,该技术以它所提供的特有信息对诊断疾病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和应用潜力。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无创伤地获取人体各部位任意断层的图像,可获得清晰的软组织图像,得到人体解剖学信息,是当今发现和诊断早期癌症及其他多种疾病最先进的临床诊断设备,在国际医学界和技术界均受到重视。超导磁体是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主要硬件。超导磁体提供一个稳定度极高的背景磁场,是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主要硬件,也是整个系统的关键部分。超导线圈的绕制是整个超导磁体制作的重要环节。在超导线圈的绕制工序中,普通的工装设备只能绕制单一内径的线圈,绕制不同内径的超导线圈需要更换不同的绕线设备,这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导线圈的绕线机构,该技术中主壳体外部通过设置传动机构控制中心轴的转动,使锥形套轴向运动带动伸缩杆伸缩运动,使得操作人员以较少的力量就可以实现支撑架的横向伸缩,以兼容不同内径的线圈骨架,从而制备不同半径的线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的适用性。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超导线圈的绕线机构,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内设置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两端活动连接于所述主壳体上,所述中心轴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中心轴上穿设若干锥形套,所述锥形套随所述中心轴转动而轴向运动;所述主壳体上设置若干个限位壳,每个所述限位壳内活动设置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内端与所述锥形套的锥面相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外端设置用于绕制线圈的支撑架;所述主壳体内设置驱动所述中心轴转动的传动机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主壳体内设置中心轴,中心轴两端活动连接在主壳体上,使得中心轴可以在主壳体内自由转动;伸缩杆的内端与锥形套的锥面相连接,当中心轴转动使得锥形套沿中心轴运动,伸缩杆的内端逐渐被锥形套顶起,使得伸缩杆在限位壳中运动,实现支撑架的横向伸缩运动,以兼容不同内径的线圈骨架,从而制备不同半径的线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的适用性;主壳体内设置传动机构,便于使用者以较小的力量,控制中心轴的转动,进而控制支撑架的横向伸缩,根据人们的需求制备不同半径的线圈。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设于所述中心轴上;所述主壳体外壁开设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设置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齿轮轴,所述齿轮轴上设置操作部和所述第二齿轮;所述操作部设于主壳体外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孔中设置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齿轮轴,使得齿轮轴在安装孔中能够自由转动;通过操作人员使用工具作用于操作部上使得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从而带动中心轴转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进一步地,所述操作部为插槽,所述插槽的开口轮廓为椭圆或者多边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部为插槽,使用工具可以插接在插槽中,拆装方便,插槽的开口轮廓为椭圆或者多边形,从而人么使用工具转动操作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设于所述中心轴的中段位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齿轮设于中心轴的中段位置,在第二齿轮传递给第一齿轮一定的扭矩时,中心轴的两端所受到的外力相互平衡,提高中心轴的转动平衡性,提高了中心轴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设置为两个以上,且周向分布于所述主壳体的中段位置,每个所述安装孔内均对应设置所述齿轮轴和所述第二齿轮,每个所述第二齿轮均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孔设置为两个以上,且周向分布于所述主壳体的中段位置,在绕线过程中,操作者可以在主壳体的不同方位操作齿轮轴转动,操作方便。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的内端设置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与所述锥形套的锥面滚动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滚动轴承与锥形套的锥面滚动连接,减小摩擦阻力,也减小了锥形套的磨损程度,提高锥形套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的内端设置径向凸台,所述径向凸台与所述伸缩杆同步运动;所述限位壳的开口上设置端盖,所述限位壳内设置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径向凸台和所述端盖相抵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复位件可以为弹簧等,当伸缩杆在锥形套的抵触作用下沿限位壳远离主壳体向外运动,径向凸台也向外运动,致使弹簧所在空间变小,弹簧被压缩产生回复力作用,当锥形套撤去对伸缩杆的抵触力后,弹簧的回复力使得伸缩杆在限位壳内靠近主壳体,直至伸缩杆收回到限位壳中,结构简单,减少了人们的操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壳对称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两端,每个所述支撑架的两端与所述主壳体的两端相对应的两个限位壳中的伸缩杆连接;所述中心轴的两端均设置一个所述锥形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的两端均设置一个伸缩杆,提高了支撑架的支撑刚度,防止伸缩杆打转,提高整体刚性和稳定性;中心轴的两端均设置一个锥形套,使得中心轴转动时,两个锥形套同步轴向运动,使得主壳体两端的伸缩杆实现同步伸缩,保证支撑架的运动稳定性,提高绕线合格度和工作效率。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与所述伸缩杆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主壳体与所述限位壳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与伸缩杆之间可拆卸连接,主壳体与限位壳可拆卸连接,方便更换不同尺寸的支撑架和限位壳,以兼容不同线圈骨架的内径,降低制造成本,提高适用性;在不使用时,将支撑架。伸缩杆、限位壳从主壳体上拆下分开运输或保存,节省空间,运输方便。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外壁上设置若干减重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减重槽的设置,减轻了主壳体的重量,节省了主壳体的制造成本,便于搬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齿数比优选为100:1,所述中心轴端部连接的所述锥形套的螺纹导程为5mm,即第二齿轮转100圈,第一齿轮转1圈,中心轴转一圈,锥形套6移动5mm。进一步的,锥形套的锥面与中心轴的轴线之间的夹角a优选为10度。名词解释:伸缩杆的内端是指伸缩杆伸入主壳体内的一端;伸缩杆的外端是指伸缩杆伸出限位壳和主壳体外的一端。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使用者在主壳体外部通过传动机构控制中心轴的转动,使锥形套轴向运动带动伸缩杆伸缩运动,以兼容不同内径的线圈骨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的适用性。(2)、限位壳内设置复位件,优选为复位弹簧,实现伸缩杆的自动复位,减少工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3)、第一齿轮设置在中心轴的中段,在中心轴的两端各设置一个锥形套,使得中心轴运转平衡,提高了中心轴的运动稳定性。(4)、主壳体的中段周向分布多个安装孔,使用者通过工具转动主壳体上任意方位的齿轮轴均可以实现中心轴的转动,操作方便。(5)、支撑架的两端分别连接主壳体两端相对应的伸缩杆,防止伸缩杆打转,提高整体刚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绕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3为图1的B部放大图;图4为实施例中绕线机构的剖视图;图中,各个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是:1、主壳体;11、安装孔;12、转动轴;13、减重槽;14、封盖;2、中心轴;21、第一齿轮;3、传动机构;31、齿轮轴;3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超导线圈的绕线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导线圈的绕线机构,包括主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内设置中心轴(2),所述中心轴(2)的两端活动连接于所述主壳体(1)上,所述中心轴(2)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中心轴(2)上穿设若干锥形套(6),所述锥形套(6)随所述中心轴(2)转动而轴向运动;所述主壳体(1)上设置若干个限位壳(7),每个所述限位壳(7)内活动设置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的内端与所述锥形套(6)的锥面相连接;所述伸缩杆(4)的外端设置用于绕制线圈的支撑架(5);所述主壳体(1)内设置驱动所述中心轴(2)转动的传动机构(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导线圈的绕线机构,包括主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内设置中心轴(2),所述中心轴(2)的两端活动连接于所述主壳体(1)上,所述中心轴(2)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中心轴(2)上穿设若干锥形套(6),所述锥形套(6)随所述中心轴(2)转动而轴向运动;所述主壳体(1)上设置若干个限位壳(7),每个所述限位壳(7)内活动设置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的内端与所述锥形套(6)的锥面相连接;所述伸缩杆(4)的外端设置用于绕制线圈的支撑架(5);所述主壳体(1)内设置驱动所述中心轴(2)转动的传动机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导线圈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3)包括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21)和第二齿轮(311),所述第一齿轮(21)设于所述中心轴(2)上;所述主壳体(1)外壁开设安装孔(11),所述安装孔(11)中设置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齿轮轴(31),所述齿轮轴(31)上设置操作部(312)和所述第二齿轮(311);所述操作部(312)设于主壳体(1)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导线圈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312)为插槽,所述插槽的开口轮廓为椭圆或者多边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导线圈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21)设于所述中心轴(2)的中段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导线圈的绕线机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龙胡倾宇郑杰许建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健信核磁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