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星星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钢铁烧结的驱动式底料铺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9297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7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钢铁烧结的驱动式底料铺设装置,针对现有钢铁烧结底料铺设装置进行改进,引入备用筛箱(3)结构,结合多管道协作输送,在通过料仓(1)经主直线管道(4)向双轴直线振动筛(2)输送底料的过程中,视双轴直线振动筛(2)上底料是否铺设满为依据,切换过多底料进入备用筛箱(3)中,并在后续的底料添加过程中,优选备用筛箱(3)中的底料首先送至双轴直线振动筛(2)上,如此,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底料带来的粉尘飞扬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针对底料进行控制,提高底料铺设的工作效率。

Driving type bottom material laying device for sintering of iron and stee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teel sintering driven bottom material laying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iron and steel sintering base material laying device is improved into standby screen box (3), with the collaboration in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through the hopper (1) by the main straight pipe (4) to the linear vibration (2) the process of conveying bottom material, as the linear vibration (2) on the base material is laid with on the basis of switching over bottom material into the standby screen box (3), and in the subsequent process of adding bottom material, preferably the standby screen box (3) in bottom material is first sent to the linear the vibration sieve (2), so that one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dust bottom material, on the other hand can be effective for bottom material control,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of the laying of bottom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钢铁烧结的驱动式底料铺设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钢铁烧结的驱动式底料铺设装置,属于钢铁生产

技术介绍
烧结是粉末或粉末压坯加热到低于其中基本成分的熔点的温度,然后以一定的方法和速度冷却到室温的过程。烧结的结果是粉末颗粒之间发生粘结,烧结体的强度增加,把粉末颗粒的聚集体变成为晶粒的聚结体,从而获得所需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制品或材料。在现有的工业生产中,尤以钢铁烧结等应用最为广泛,但是现有烧结装置中,底料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会带来粉尘的飞扬,另一方面对于料仓中加料的多少不易于控制,而且过多的加料留存在料仓中,不利于后期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现有钢铁烧结底料铺设装置进行改进,引入备用筛箱结构,结合多阀门,采用多管道协作输送,能够有效提高底料铺设效率的用于钢铁烧结的驱动式底料铺设装置。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钢铁烧结的驱动式底料铺设装置,包括料仓、双轴直线振动筛、备用筛箱、主直线管道、备用直线管道、中转直线管道、主电控阀门、备用电控阀门、中转电控阀门、主底料筛板、备用底料筛板、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控制器、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第三驱动电路;其中,料仓的底部分别设置主通孔和备用通孔,主通孔的口径与主直线管道的口径相适应,主直线管道的一端与料仓底部的主通孔对接,主直线管道的另一端向下经主底料筛板与双轴直线振动筛相对接,主电控阀门设置于主直线管道上,控制主直线管道的通断;料仓上备用通孔的口径与备用直线管道的口径相适应,备用直线管道的一端与料仓底部的备用通孔对接,备用筛箱顶部设置开口,且该开口的口径与备用直线管道的口径相适应,备用直线管道的另一端向下经备用底料筛板与备用筛箱顶部开口相对接,备用电控阀门设置于备用直线管道上,控制备用直线管道的通断;备用筛箱底部设置通孔,且该通孔的口径与中转直线管道的口径相适应,备用筛箱底部通孔与中转直线管道的一端相对接,中转直线管道的另一端向下与主直线管道的管身相连通,且中转直线管道与主直线管道相连通的位置高于主电控阀门的位置,中转电控阀门设置于中转直线管道上,控制中转直线管道的通断;主电控阀门经第一驱动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备用电控阀门经第二驱动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中转电控阀门经第三驱动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第三驱动电路三者结构彼此相同,各个驱动电路分别均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对应的电控阀门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微处理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处理器为ARM处理器。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钢铁烧结的驱动式底料铺设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设计的用于钢铁烧结的驱动式底料铺设装置,针对现有钢铁烧结底料铺设装置进行改进,引入备用筛箱结构,结合多管道协作输送,在通过料仓经主直线管道向双轴直线振动筛输送底料的过程中,视双轴直线振动筛上底料是否铺设满为依据,切换过多底料进入备用筛箱中,并在后续的底料添加过程中,优选备用筛箱中的底料首先送至双轴直线振动筛上,如此,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底料带来的粉尘飞扬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针对底料进行控制,提高底料铺设的工作效率;(2)本技术设计的用于钢铁烧结的驱动式底料铺设装置中,针对控制模块,设计采用微处理器,并具体设计采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用于钢铁烧结的驱动式底料铺设装置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设计用于钢铁烧结的驱动式底料铺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设计用于钢铁烧结的驱动式底料铺设装置中驱动电路的示意图。其中,1.料仓,2.双轴直线振动筛,3.备用筛箱,4.主直线管道,5.备用直线管道,6.中转直线管道,7.主电控阀门,8.备用电控阀门,9.中转电控阀门,10.主底料筛板,11.备用底料筛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钢铁烧结的驱动式底料铺设装置,包括料仓1、双轴直线振动筛2、备用筛箱3、主直线管道4、备用直线管道5、中转直线管道6、主电控阀门7、备用电控阀门8、中转电控阀门9、主底料筛板10、备用底料筛板11、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控制器、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第三驱动电路;其中,料仓1的底部分别设置主通孔和备用通孔,主通孔的口径与主直线管道4的口径相适应,主直线管道4的一端与料仓1底部的主通孔对接,主直线管道4的另一端向下经主底料筛板10与双轴直线振动筛2相对接,主电控阀门7设置于主直线管道4上,控制主直线管道4的通断;料仓1上备用通孔的口径与备用直线管道5的口径相适应,备用直线管道5的一端与料仓1底部的备用通孔对接,备用筛箱3顶部设置开口,且该开口的口径与备用直线管道5的口径相适应,备用直线管道5的另一端向下经备用底料筛板11与备用筛箱3顶部开口相对接,备用电控阀门8设置于备用直线管道5上,控制备用直线管道5的通断;备用筛箱3底部设置通孔,且该通孔的口径与中转直线管道6的口径相适应,备用筛箱3底部通孔与中转直线管道6的一端相对接,中转直线管道6的另一端向下与主直线管道4的管身相连通,且中转直线管道6与主直线管道4相连通的位置高于主电控阀门7的位置,中转电控阀门9设置于中转直线管道6上,控制中转直线管道6的通断;主电控阀门7经第一驱动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备用电控阀门8经第二驱动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中转电控阀门9经第三驱动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第三驱动电路三者结构彼此相同,如图2所示,各个驱动电路分别均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对应的电控阀门上,同时,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钢铁烧结的驱动式底料铺设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钢铁烧结的驱动式底料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仓(1)、双轴直线振动筛(2)、备用筛箱(3)、主直线管道(4)、备用直线管道(5)、中转直线管道(6)、主电控阀门(7)、备用电控阀门(8)、中转电控阀门(9)、主底料筛板(10)、备用底料筛板(11)、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控制器、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第三驱动电路;其中,控制模块为微处理器;料仓(1)的底部分别设置主通孔和备用通孔,主通孔的口径与主直线管道(4)的口径相适应,主直线管道(4)的一端与料仓(1)底部的主通孔对接,主直线管道(4)的另一端向下经主底料筛板(10)与双轴直线振动筛(2)相对接,主电控阀门(7)设置于主直线管道(4)上,控制主直线管道(4)的通断;料仓(1)上备用通孔的口径与备用直线管道(5)的口径相适应,备用直线管道(5)的一端与料仓(1)底部的备用通孔对接,备用筛箱(3)顶部设置开口,且该开口的口径与备用直线管道(5)的口径相适应,备用直线管道(5)的另一端向下经备用底料筛板(11)与备用筛箱(3)顶部开口相对接,备用电控阀门(8)设置于备用直线管道(5)上,控制备用直线管道(5)的通断;备用筛箱(3)底部设置通孔,且该通孔的口径与中转直线管道(6)的口径相适应,备用筛箱(3)底部通孔与中转直线管道(6)的一端相对接,中转直线管道(6)的另一端向下与主直线管道(4)的管身相连通,且中转直线管道(6)与主直线管道(4)相连通的位置高于主电控阀门(7)的位置,中转电控阀门(9)设置于中转直线管道(6)上,控制中转直线管道(6)的通断;主电控阀门(7)经第一驱动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备用电控阀门(8)经第二驱动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中转电控阀门(9)经第三驱动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第三驱动电路三者结构彼此相同,各个驱动电路分别均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对应的电控阀门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钢铁烧结的驱动式底料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仓(1)、双轴直线振动筛(2)、备用筛箱(3)、主直线管道(4)、备用直线管道(5)、中转直线管道(6)、主电控阀门(7)、备用电控阀门(8)、中转电控阀门(9)、主底料筛板(10)、备用底料筛板(11)、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控制器、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第三驱动电路;其中,控制模块为微处理器;料仓(1)的底部分别设置主通孔和备用通孔,主通孔的口径与主直线管道(4)的口径相适应,主直线管道(4)的一端与料仓(1)底部的主通孔对接,主直线管道(4)的另一端向下经主底料筛板(10)与双轴直线振动筛(2)相对接,主电控阀门(7)设置于主直线管道(4)上,控制主直线管道(4)的通断;料仓(1)上备用通孔的口径与备用直线管道(5)的口径相适应,备用直线管道(5)的一端与料仓(1)底部的备用通孔对接,备用筛箱(3)顶部设置开口,且该开口的口径与备用直线管道(5)的口径相适应,备用直线管道(5)的另一端向下经备用底料筛板(11)与备用筛箱(3)顶部开口相对接,备用电控阀门(8)设置于备用直线管道(5)上,控制备用直线管道(5)的通断;备用筛箱(3)底部设置通孔,且该通孔的口径与中转直线管道(6)的口径相适应,备用筛箱(3)底部通孔与中转直线管道(6)的一端相对接,中转直线管道(6)的另一端向下与主直线管道(4)的管身相连通,且中转直线管道(6)与主直线管道(4)相连通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星星孙彬彬
申请(专利权)人:魏星星孙彬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