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入式接地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8816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6 0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入式接地棒,包括接地棒本体,所述接地棒本体设有旋入段,所述旋入段的外周壁设有第一外螺纹;及支撑套管,所述支撑套管包括相互联接的连接段和支撑段,所述连接段的内周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适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支撑套管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旋合套装于所述旋入段的外部,所述支撑段用于与地面支撑配合以提高接地棒本体旋入地面时的稳定性。如此当使用旋入式接地棒进行接地操作时,通过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的配合作用使旋入段稳定、可靠的插入地面以下实现旋入式接地棒的安装固定,不仅操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好,同时可以大大降低操作人员的人力输出,减轻劳动强度,同时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入式接地棒
本技术涉及电力工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旋入式接地棒。
技术介绍
临时接地棒是电力施工作业涉及电气设备检修等工作时,用于装设接地线的必备安全器具。电力行业安全规范明确规定,使用接地棒时,棒体的要求埋深不得小于60cm。但目前使用的接地棒体表面光滑,在施工作业中,碰到干硬土地、黏稠、冻土往往难以用锤子打入;由于埋深大于60cm,往往难以拔出,一般都是用锤子旁敲侧击,进行松土方可拔出,拔出来后接地棒往往都已经弯曲,影响二次使用。鉴于上述问题,市面上也出现了带有螺纹和手柄的接地棒,使用时操作者握持手柄旋转接地棒棒体,进而通过螺纹结构旋入地中。为了保证接地棒以最佳的垂直状态旋入地下,该结构的接地棒通常以棒体自身或者操作人员作为旋转支撑点,当遇到强度较大的干硬土地时,接地棒的旋入稳定性不高,存在较大的摆动,甚至导致无法正常旋入;或者需要借助操作人员更大的辅助支撑作用才能正常旋入,如此则会耗费操作者过大的体力,增加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旋入式接地棒,能够提高插入地面时的操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降低操作者的人力输出,减轻劳动强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旋入式接地棒,包括:接地棒本体,所述接地棒本体设有旋入段,所述旋入段的外周壁设有第一外螺纹;及支撑套管,所述支撑套管包括相互联接的连接段和支撑段,所述连接段的内周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适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支撑套管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旋合套装于所述旋入段的外部,所述支撑段用于与地面支撑配合以提高接地棒本体旋入地面时的稳定性。上述接地棒通过在旋入段的外周壁上制作第一外螺纹,之后在支撑套管的连接段的内周壁上制作第一内螺纹,并通过第一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适配旋合而使支撑套管套管与旋入段上。如此当使用旋入式接地棒进行接地操作时,首先通过旋动支撑套管的位置以使支撑段与地面稳固支撑并通过操作人员的一只手扶持,之后操作人员的另一只手旋动接地棒本体,从而通过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的配合作用使旋入段稳定、可靠的插入地面以下实现旋入式接地棒的安装固定,不仅操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好,同时可以大大降低操作人员的人力输出,减轻劳动强度,同时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下面对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段由所述连接段至地面方向的截面面积呈递增的趋势。如此,可以提高支撑套管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支撑套管作为辅助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在干硬土地上工作时,由于施力较大而发生侧翻,影响工作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段的端部还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用于使支撑套管与地面抓持稳定的卡齿。因而通过在支撑段的端部间隔设置多个卡齿,进而当支撑段与地面压接时,卡齿插入地面中可以有效提高支撑套管与地面的抓持力,从而提升接地棒本体旋入地面时的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防滑套,所述防滑套套装于所述连接段上;或所述连接段的外周壁设有防滑结构。因而通过在支撑套管的连接端外部套装防滑套或在其外周壁制作防滑结构,可以避免操作者握持时发生打滑,提高使用可靠性和体验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入段的端部设有尖锥部。因而通过将旋入段的端部制作成尖锥部,可以减小旋入地面时的接触面积,减小阻力,从而使接地棒本体更容易插入地面以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地棒本体的中部的外周壁上还设有用于显示插入深度的标识部。因而通过在接地棒本体上制作标识部,可以为操作人员提供接地棒本体旋入地面以下的深度作为参考,从而确保接地棒本体的旋入深度符合安规标准,提高工作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设置于所述接地棒本体上。因而通过在接地棒本体上设置手柄,可以使操作人员更加方便、省力的旋动接地棒本体,提升装置的使用便利性和体验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地棒本体远离所述旋入段的端部向外凸设有用于与接地线连接的接线柱。因而通过在接地棒本体的端部制作接线柱,从而可以便于与接地线进行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锁紧螺栓,所述接线柱的外周壁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锁紧螺栓设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适配的第二内螺纹,所述锁紧螺栓通过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的旋合固定于所述接线柱上并与接地线压接。因而通过在接线柱上制作第二外螺纹,在锁紧螺栓上制作第二内螺纹,如此可以是锁紧螺栓锁合与接线柱上从而将接地线压紧,以使接地线与接线柱的连接更加牢固和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旋入式接地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接地棒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撑套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接地棒本体,110、旋入段,111、第一外螺纹,112、尖锥部,120、标识部,200、支撑套管,210、连接段,220、支撑段,221、卡齿,300、防滑套,400、手柄,500、接线柱,510、第二外螺纹,600、锁紧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展示的一种旋入式接地棒,包括:接地棒本体100,所述接地棒本体100设有旋入段110,所述旋入段110的外周壁设有第一外螺纹111;及支撑套管200,所述支撑套管200包括相互联接的连接段210和支撑段220,所述连接段210的内周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111适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支撑套管200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111与所述第一内螺纹旋合套装于所述旋入段110的外部,所述支撑段220用于与地面支撑配合以提高接地棒本体100旋入地面时的稳定性。上述接地棒通过在旋入段110的外周壁上制作第一外螺纹111,之后在支撑套管200的连接段210的内周壁上制作第一内螺纹,并通过第一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510的适配旋合而使支撑套管200套管与旋入段110上。如此当使用旋入式接地棒进行接地操作时,首先通过旋动支撑套管200的位置以使支撑段220与地面稳固支撑并通过操作人员的一只手扶持,之后操作人员的另一只手旋动接地棒本体100,从而通过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111的配合作用使旋入段稳定、可靠的插入地面以下实现旋入式接地棒的安装固定,不仅操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旋入式接地棒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入式接地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棒本体,所述接地棒本体设有旋入段,所述旋入段的外周壁设有第一外螺纹;及支撑套管,所述支撑套管包括相互联接的连接段和支撑段,所述连接段的内周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适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支撑套管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旋合套装于所述旋入段的外部,所述支撑段用于与地面支撑配合以提高接地棒本体旋入地面时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入式接地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棒本体,所述接地棒本体设有旋入段,所述旋入段的外周壁设有第一外螺纹;及支撑套管,所述支撑套管包括相互联接的连接段和支撑段,所述连接段的内周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适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支撑套管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旋合套装于所述旋入段的外部,所述支撑段用于与地面支撑配合以提高接地棒本体旋入地面时的稳定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入式接地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由所述连接段至地面方向的截面面积呈递增的趋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入式接地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的端部还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用于使支撑套管与地面抓持稳定的卡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入式接地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滑套,所述防滑套套装于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贵将李星晖赖志杨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远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