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滤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38756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6 0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器滤油系统,涉及变压器滤油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变压器滤油系统滤油过程时间较长,作业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该变压器滤油系统包括:滤油机、多个油罐组、多个第一三通电磁阀和多个第二三通电磁阀,多个油罐组、多个第一三通电磁阀和多个第二三通电磁阀之间一一对应;其中,每个油罐组包括第一油罐和第二油罐,第一油罐的出油口和述第二油罐的出油口通过对应的第一三通电磁阀与滤油机的进油口相连,第一油罐的进油口和第二油罐的进油口通过对应的第二三通电磁阀与滤油机的出油口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变压器油过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滤油系统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滤油
,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滤油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变电站变压器滤油时,一般采用倒灌式滤油循环法。倒罐式滤油循环法是在单罐式滤油循环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油罐,即使用两个油罐,通过滤油机将两油罐相连,滤油机将第一个油罐中的变压器油加热过滤至第二个油罐,再利用同样方法将第二个油罐中的变压器油加热过滤至第一个油罐,反复循环,直至变压器油的各项指标合格。然而,在使用倒罐式滤油循环法滤油过程中,当滤油机将第一个油罐中的变压器油加热过滤至第二个油罐之后,需要倒灌并修改油罐之间的管路,才能将第二个油罐中的变压器油加热过滤至第一个油罐,然后再倒灌并修改油罐之间的管路,以使第一个油罐中的变压器油再加热过滤至第二个油罐,如此反复循环,而在修改油罐之间的管路时,还需要关闭滤油机,进而使得滤油过程中,不仅需要频繁的倒灌和修改油罐之间的管路,还需要频繁开启和关闭滤油机,导致滤油过程时间较长,作业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滤油系统,用于实现变压器油快速过滤,提高变压器油的过滤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变压器滤油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变压器滤油系统包括:滤油机、多个油罐组、多个第一三通电磁阀和多个第二三通电磁阀,多个所述油罐组、多个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和多个所述第二三通电磁阀之间一一对应;其中,每个所述油罐组包括第一油罐和第二油罐,所述第一油罐的出油口和所述第二油罐的出油口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与所述滤油机的进油口相连,所述第一油罐的进油口和所述第二油罐的进油口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二三通电磁阀与所述滤油机的出油口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变压器滤油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技术提供的变压器滤油系统中,变压器滤油系统中每个油罐组中的第一油罐的出油口和第二油罐的出油口均是通过对应的第一三通电磁阀与滤油机的进油口相连的,且第一油罐的进油口和第二油罐的进油口均是通过对应的第二三通电磁阀与滤油机的出油口相连的,这就使得在使用该变压器滤油系统中任一油罐组进行滤油时,若需要将第一油罐中的油过滤到第二油罐,则可通过第一三通电磁阀将第一油罐的出油口与滤油机的进油口连通,并通过第二三通电磁阀将第二油罐的进油口与滤油机的出油口连通,即可实现将第一油罐中的油过滤到第二油罐;若需要第二油罐中的油过滤到第一油罐,则可通过第一三通电磁阀将第二油罐的出油口与滤油机的进油口连通,并通过第二三通电磁阀将第一油罐的进油口与滤油机的出油口连通,即可实现第二油罐中的油过滤到第一油罐。由此可知,在使用该变压器滤油系统过滤变压器油的过程中,无需修改第一油罐与第二油罐之间的管路,即可实现第一油罐与第二油罐之间的双向滤油,从而节省了修改第一油罐与第二油罐之间的管路所需花费的时间,并且在此过程中,也无需关闭滤油机,避免了频繁开启和关闭滤油机,进而实现了变压器油的快速过滤,提高了变压器油的过滤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滤油系统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滤油机,2—油罐组,21—第一油罐,22—第二油罐,3—第一三通电磁阀,4—第二三通电磁阀,5—控制单元,51—第一控制开关,52—第二控制开关,53—存储器,54—中央处理器,55—显示屏,6—涡轮流量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变压器滤油系统,该变压器滤油系统包括:滤油机、多个油罐组、多个第一三通电磁阀和多个第二三通电磁阀,多个油罐组、多个第一三通电磁阀和多个第二三通电磁阀之间一一对应;其中,每个油罐组包括第一油罐和第二油罐,第一油罐的出油口和第二油罐的出油口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与滤油机的进油口相连,第一油罐的进油口和第二油罐的进油口通过对应的第二三通电磁阀与滤油机的出油口相连。示例性地,本技术实施例中以变压器滤油系统中包括一个油罐组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所需的油罐组、第一三通电磁阀和第二三通电磁阀的个数,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变压器滤油系统包括:滤油机1、油罐组2、第一三通电磁阀3和第二三通电磁阀4,其中,油罐组2包括第一油罐21和第二油罐22,第一油罐21的出油口和第二油罐22的出油口通过对应的第一三通电磁阀3与滤油机1的进油口相连,第一油罐21的进油口和第二油罐22的进油口通过对应的第二三通电磁阀4与滤油机1的出油口相连。在使用上述变压器滤油系统进行滤油过程中,可任意选取一个或多个油罐组2,若需要将油罐组2中第一油罐21中的油过滤到第二油罐22,则可通过第一三通电磁阀3将第一油罐21的出油口与滤油机1的进油口连通,并通过第二三通电磁阀4将第二油罐22的进油口与滤油机1的出油口连通,将第一油罐21中的变压器油过滤到第二油罐22之后,即可调节第一三通电磁阀3,使第一油罐21的出油口与滤油机1的进油口的连通断开,将第二油罐22的出油口与滤油机1的进油口连通,并调节第二三通电磁阀3,使第二油罐22的进油口与滤油机1的出油口的连通断开,将第一油罐21的进油口与滤油机1的出油口连通,如此反复循环,即可完成对变压器油的过滤。在本技术实施提供的变压器滤油系统中,变压器滤油系统中每个油罐组2中的第一油罐21的出油口和第二油罐22的出油口均是通过对应的第一三通电磁阀3与滤油机1的进油口相连的,且第一油罐21的进油口和第二油罐22的进油口均是通过对应的第二三通电磁阀4与滤油机1的出油口相连的,这就使得在使用该变压器滤油系统中任一油罐组2进行滤油时,若需要将第一油罐21中的油过滤到第二油罐22,则可通过第一三通电磁阀3将第一油罐21的出油口与滤油机1的进油口连通,并通过第二三通电磁阀4将第二油罐22的进油口与滤油机1的出油口连通,即可实现将第一油罐21中的油过滤到第二油罐22;若需要将第二油罐22中的油过滤到第一油罐21,则可通过第一三通电磁阀3将第二油罐22的出油口与滤油机1的进油口连通,并通过第二三通电磁阀3将第一油罐21的进油口与滤油机1的出油口连通,即可实现将第二油罐22中的油过滤到第一油罐21。由此可知,在使用该变压器滤油系统过滤变压器油的过程中,无需修改第一油罐21与第二油罐22之间的管路,即可实现第一油罐21与第二油罐22之间的双向滤油,从而节省了修改第一油罐21与第二油罐22之间的管路所需花费的时间,并且在此过程中,也无需关闭滤油机1,避免了频繁开启和关闭滤油机1,进而实现了变压器油的快速过滤,提高了变压器油的过滤效率。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上述变压器滤油系统还包括用于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变压器滤油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压器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油机、多个油罐组、多个第一三通电磁阀和多个第二三通电磁阀,多个所述油罐组、多个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和多个所述第二三通电磁阀之间一一对应;其中,每个所述油罐组包括第一油罐和第二油罐,所述第一油罐的出油口和所述第二油罐的出油口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与所述滤油机的进油口相连,所述第一油罐的进油口和所述第二油罐的进油口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二三通电磁阀与所述滤油机的出油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油机、多个油罐组、多个第一三通电磁阀和多个第二三通电磁阀,多个所述油罐组、多个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和多个所述第二三通电磁阀之间一一对应;其中,每个所述油罐组包括第一油罐和第二油罐,所述第一油罐的出油口和所述第二油罐的出油口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与所述滤油机的进油口相连,所述第一油罐的进油口和所述第二油罐的进油口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二三通电磁阀与所述滤油机的出油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滤油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和所述第二三通电磁阀开启和关闭的控制单元,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和所述第二三通电磁阀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罐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油罐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之间均设置有用于统计变压器油流量的涡轮流量计,每个所述涡轮流量计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以及用于存储所述变压器油流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和所述第二三通电磁阀相连,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用于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秀成阎国增张亚鹏龚钢军葛江北李国满侯纪勇贺虎张涵张桐熊申铎刘建楠赵倩聂琼侯镭田洁陈志敏罗安琴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分公司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