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携带式智能定位仪,包括外壳、开关按钮、运动传感器、信号接收器、主控模块、声控回拨芯片和GPS模块,所述外壳上端设置有上盖,所述外壳一侧设置有吊环,所述外壳另一侧设有开关按钮,所述外壳内部底端螺丝安装有电源板,所述电源板上端四周设置有指示灯且指示灯设有四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的运动传感器,有效的提高了定位仪的待机时间,由于安装的声控回拨芯片,人们可以对着定位仪进行说话,然后声控回拨芯片会将信息传入主控模块,在传到手机上,这样就能第一时间了解到当时的情况,通过定位仪上安装的信号接收器,整体上增强了定位仪的信号接收性能,也能使定位仪定位更加精准,满足了现今市场对智能定位仪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携带式智能定位仪
本技术涉及定位仪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携带式智能定位仪。
技术介绍
定位仪是内置了GPS模块和移动通信模块的终端,用于将GPS模块获得的定位数据通过移动通信模块(gsm/gprs网络)传至Internet上的一台服务器上,从而可以实现在电脑或手机上查询终端位置。GPS的空间分布是由24颗GPS工作卫星所组成,这些GPS工作卫星共同组成了GPS卫星星座,其中21颗为可用于导航的卫星,3颗为活动的备用卫星。这24颗卫星分布在6个倾角为55°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卫星的运行周期约为12恒星时。每颗GPS工作卫星都发出用于导航定位的信号。GPS用户正是利用这些信号来进行工作的。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定位仪不是体积过大,不便携带,就是功能性比较单一,定位不够精准,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常的定位仪都没安装运动传感器,当人们携带定位仪静止时,定位仪仍处在信号传输工作中,极大的浪费了定位仪的电量,减少了定位仪的待机时间,不能够长时间使用,同时也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并且现在的定位仪都主要面临的缺点就是定位精确度不足,大部分现有技术方案采用的是GPS+LBS的双重定位模块,在室外可以达到10米左右的定位精度,而在室内则普遍偏差较大,定位精度在500米到1000米不等,无法做到精确的定位,实用性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携带式智能定位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携带式智能定位仪,本技术通过安装的运动传感器,当定位仪处于静止状态时,会停止向服务器发送信号,当人们行走的时候,定位仪将自动开启并向服务器发送信号,能够起到最大程度的省电,有效的提高了定位仪的待机时间,避免了资源的浪费,由于安装的声控回拨芯片,人们可以对着定位仪进行说话,然后声控回拨芯片会将信息传入主控模块,在传到手机上,这样就能第一时间了解到当时的情况,提高了定位仪使用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定位仪的实用性和适用性,通过定位仪上安装的信号接收器,当人们处于信号差的地方时,信号接收器会提高GPS模块的接收信号能力,能够整体上增强定位仪的信号接收性能,防止出现信号断开的现象,同时也能使定位仪定位更加精准,满足消费者的定位精准度要求,由于该定位仪体积小巧,便于人们的随身携带,不会浪费空间,并且待机时间长,操作简单,免安装,适合大批量生产和推广,满足了现今市场对智能定位仪的需求,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携带式智能定位仪,包括外壳、开关按钮、运动传感器、信号接收器、主控模块、声控回拨芯片和GPS模块,所述外壳上端设置有上盖,所述外壳一侧设置有吊环,所述外壳另一侧设有开关按钮,所述外壳内部底端螺丝安装有电源板,所述电源板上端四周设置有指示灯且指示灯设有四组,所述电源板上端顶部设置有GPS模块,所述GPS模块一侧设置有USB接口,所述GPS模块另一侧设有声控回拨芯片,所述GPS模块下方设有运动传感器,所述运动传感器下方设有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一侧设置有主控模块。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与上盖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GPS模块采用瑞士U7020模块。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外层涂有防水膜。进一步地,所述主控模块可与手机APP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安装的运动传感器,当定位仪处于静止状态时,会停止向服务器发送信号,当人们行走的时候,定位仪将自动开启并向服务器发送信号,能够起到最大程度的省电,有效的提高了定位仪的待机时间,避免了资源的浪费,由于安装的声控回拨芯片,人们可以对着定位仪进行说话,然后声控回拨芯片会将信息传入主控模块,在传到手机上,这样就能第一时间了解到当时的情况,提高了定位仪使用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定位仪的实用性和适用性,通过定位仪上安装的信号接收器,当人们处于信号差的地方时,信号接收器会提高GPS模块的接收信号能力,能够整体上增强定位仪的信号接收性能,防止出现信号断开的现象,同时也能使定位仪定位更加精准,满足消费者的定位精准度要求,由于该定位仪体积小巧,便于人们的随身携带,不会浪费空间,并且待机时间长,操作简单,免安装,适合大批量生产和推广,满足了现今市场对智能定位仪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可携带式智能定位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可携带式智能定位仪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可携带式智能定位仪的工作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上盖;3、吊环;4、开关按钮;5、电源板;6、指示灯;7、USB接口;8、运动传感器;9、信号接收器;10、主控模块;11、声控回拨芯片;12、GPS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可携带式智能定位仪,包括外壳1、开关按钮4、运动传感器8、信号接收器9、主控模块10、声控回拨芯片11和GPS模块12,所述外壳1上端设置有上盖2,所述外壳1一侧设置有吊环3,所述外壳1另一侧设有开关按钮4,所述外壳1内部底端螺丝安装有电源板5,所述电源板5上端四周设置有指示灯6且指示灯6设有四组,所述电源板5上端顶部设置有GPS模块12,所述GPS模块12一侧设置有USB接口7,所述GPS模块12另一侧设有声控回拨芯片11,所述GPS模块12下方设有运动传感器8,所述运动传感器8下方设有信号接收器9,所述信号接收器9一侧设置有主控模块10。其中,所述外壳1与上盖2螺纹连接。其中,所述GPS模块12采用瑞士U7020模块。其中,所述外壳1外层涂有防水膜。其中,所述主控模块10可与手机APP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可携带式智能定位仪,工作时,人们按下开关按钮4即可将定位仪打开,通过手机APP和定位仪内的主控模块10进行连接,这样定位仪的信息就能在手机上显示,便于人们的观察,由于该定位仪体积小巧,便于人们的随身携带,当人们行走时,定位仪内的GPS模块12将卫星信号传入主控模块10内,然后主控模块10将信息进行处理在传入到手机上,这时信号接收器9会提高GPS模块12的接收信号能力,能够整体上增强定位仪的信号接收性能,防止出现信号断开的现象,同时也能使定位仪定位更加精准,当定位仪处于静止状态时,运动传感器8将会控制主控模块10停止向服务器发送信号,当人们行走的时候,定位仪将自动开启并向服务器发送信号,能够起到最大程度的省电,有效的提高了定位仪的待机时间,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如果人们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对着定位仪进行说话,然后声控回拨芯片11会将信息传入主控模块10,在传到手机上,这样就能第一时间了解到当时的情况,使用结束后,只需长按住开关按钮4大概4秒钟,即可关上定位件,当电量用完时,通过USB接口7即可对定位仪进行充电,在充电时,指示灯6自动打开,提醒人们正在充电中,充电结束后,指示灯6会自动关闭。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携带式智能定位仪,包括外壳(1)、开关按钮(4)、运动传感器(8)、信号接收器(9)、主控模块(10)、声控回拨芯片(11)和GPS模块(1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端设置有上盖(2),所述外壳(1)一侧设置有吊环(3),所述外壳(1)另一侧设有开关按钮(4),所述外壳(1)内部底端螺丝安装有电源板(5),所述电源板(5)上端四周设置有指示灯(6)且指示灯(6)设有四组,所述电源板(5)上端顶部设置有GPS模块(12),所述GPS模块(12)一侧设置有USB接口(7),所述GPS模块(12)另一侧设有声控回拨芯片(11),所述GPS模块(12)下方设有运动传感器(8),所述运动传感器(8)下方设有信号接收器(9),所述信号接收器(9)一侧设置有主控模块(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携带式智能定位仪,包括外壳(1)、开关按钮(4)、运动传感器(8)、信号接收器(9)、主控模块(10)、声控回拨芯片(11)和GPS模块(1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端设置有上盖(2),所述外壳(1)一侧设置有吊环(3),所述外壳(1)另一侧设有开关按钮(4),所述外壳(1)内部底端螺丝安装有电源板(5),所述电源板(5)上端四周设置有指示灯(6)且指示灯(6)设有四组,所述电源板(5)上端顶部设置有GPS模块(12),所述GPS模块(12)一侧设置有USB接口(7),所述GPS模块(12)另一侧设有声控回拨芯片(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学厚,林昌永,黎宇敬,黎礼恒,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