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颗粒炉,包括炉体和锅体,炉体具有加热凹坑,锅体安装在加热凹坑上,下加热凹坑从锅体下方作用于锅体,包括第一下料斗、第一风机、第一燃烧室、第一进风增压管道,第一点火口和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包括第二下料斗、第二风机、第二燃烧室、第二进风增压管道,第二点火口和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加热凹坑上设有凹坑进火口,加热凹坑的底部设有底部进风增压进口,底部进风增压进口上设有过滤板,加热凹坑的内壁上设有一圈燃烧凹槽,燃烧凹槽的高度高于凹坑进火口,实现锅体全方位加热,化锌速度更快,热能被充分使用,从而更加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颗粒炉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质颗粒炉。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于节能环保的日益重视,生物质颗粒炉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一般的生物质颗粒炉多用于化锌,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生物质颗粒炉化锌效果不好,结构复杂,加热效率不高、能源浪费比较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热效果好的生物质颗粒炉。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质颗粒炉,包括炉体和锅体,所述炉体具有加热凹坑,所述锅体安装在加热凹坑上,所述下加热凹坑从锅体下方作用于锅体,包括第一下料斗、第一风机、第一燃烧室、第一进风增压管道、第一点火口和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包括第二下料斗、第二风机、第二燃烧室、第二进风增压管道、第二点火口和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所述第一风机与第一进风增压管道连接,所述第二风机与第二进风增压管道连接,所述第一下料斗、第一风机、第一进风增压管道、第一点火口、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所述第二下料斗、第二风机、第二进风增压管道、第二点火口和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均位于炉体上,所述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均位于炉体内,所述第一下料斗、第一进风增压管道、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以及第一点火口均与第一燃烧室相通,所述第二下料斗、第二进风增压管道以及第二点火口均与第二燃烧室相通,所述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和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均从锅体上方作用于锅体,所述加热凹坑上设有凹坑进火口,所述凹坑进火口与第二燃烧室相通,所述加热凹坑上设有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进火口,所述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进火口与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相通,所述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进火口的高度高于凹坑进火口,所述加热凹坑的底部设有底部进风增压进口,所述底部进风增压进口上设有过滤板,所述加热凹坑的内壁上设有一圈燃烧凹槽,所述燃烧凹槽的高度高于凹坑进火口。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质颗粒炉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包括炉体和锅体,所述炉体具有加热凹坑,所述锅体安装在加热凹坑上,所述下加热凹坑从锅体下方作用于锅体,包括第一下料斗、第一风机、第一燃烧室、第一进风增压管道、第一点火口和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包括第二下料斗、第二风机、第二燃烧室、第二进风增压管道、第二点火口和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所述第一风机与第一进风增压管道连接,所述第二风机与第二进风增压管道连接,所述第一下料斗、第一风机、第一进风增压管道、第一点火口、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所述第二下料斗、第二风机、第二进风增压管道、第二点火口和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均位于炉体上,所述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均位于炉体内,所述第一下料斗、第一进风增压管道、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以及第一点火口均与第一燃烧室相通,所述第二下料斗、第二进风增压管道以及第二点火口均与第二燃烧室相通,所述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和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均从锅体上方作用于锅体,所述加热凹坑上设有凹坑进火口,所述凹坑进火口与第二燃烧室相通,所述加热凹坑上设有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进火口,所述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进火口与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相通,所述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进火口的高度高于凹坑进火口,所述加热凹坑的底部设有底部进风增压进口,所述底部进风增压进口上设有过滤板,所述加热凹坑的内壁上设有一圈燃烧凹槽,所述燃烧凹槽的高度高于凹坑进火口,生产时,先将生物质颗粒放入第一下料斗和第二下料斗,第一下料斗和第二下料斗内的生物质颗粒分别进入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从第一点火口和第二点火口将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点燃,第一风机产生的风经过第一进风增压管道进入第一燃烧室内,并将第一燃烧室内的火焰送入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内的火焰喷入锅体内,实现从锅体上方加热,第二风机产生的风经过第二进风增压管道进入第二燃烧室内,并将第二燃烧室内的火焰送入凹坑进火口,从而进入加热凹坑中,加热凹坑中的火焰对锅体的底面进行加热,加热凹坑中的火焰会进入燃烧凹槽内,集中形成一个火圈对锅体的底面进行加热,实现快速加热,火力更强,加热凹坑中多余的火焰通过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进火口进入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内的火焰喷入锅体内,实现从锅体上方加热,还有底部进风增压进口,需要火力更强时,只需在底部进风增压进口上接入增压风管,即可实现对锅体的底面进行进一步的加热,过滤板可避免底部进风增压进口堵塞,从而实现多向加热,而且从上加热喷火管道喷出的火焰是直接喷在锌的表面,使得化锌效果更好,充分利用热量,实现锅体全方位加热,化锌速度更快,热能被充分使用,从而更加节能。进一步地,所述底部进风增压进口与第二进风增压管道连通,这样结构更加简单,制作成本更低。进一步地,所述底部进风增压进口与第一进风增压管道连通,这样结构同样简单,制作成本更低。进一步地,所述炉体上设有第一出灰口、第二出灰口和出锌口,所述第一出灰口与第一点火口连通,第一出灰口与第一点火口之间设有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二出灰口与第二点火口连通,第二出灰口与第二点火口之间设有第二过滤板,所述出锌口与加热凹坑连通,这种结构使得出灰和出锌更加方便。进一步地,所述炉体上设有加热凹坑出灰口,所述加热凹坑出灰口与加热凹坑连通,所述炉体上设有漏锌出口,所述漏锌出口与底部进风增压进口连通,这种结构使得出灰更加方便,若锅体漏了更加容易发现。进一步地,所述凹坑进火口上设有导向斜坡,使得加热凹坑内的火焰可以更好的旋转起来,加热效果更好,燃烧更加充分。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内设有第一燃料支撑板,所述第一燃料支撑板上设有多个第一下灰孔,所述第一下灰孔与出灰口相通,所述二次凹部上设有第二燃料支撑板,所述第二燃料支撑板上设有多个第二下灰孔,所述第二下灰孔与第二出灰口相通,这种结构使得掏灰更加方便。进一步地所述炉体的下加热凹坑内壁上设有第二进火口,所述下加热凹坑、第二进火口以及上加热喷火管道依次连通,所述下喷火通道的出口处设有出火斜坡,所述第二进火口的进口处设有进火斜坡,在所述第二进火口的进口处设有进火斜坡,使得火焰更加容易喷入下加热凹坑内,并且火焰会沿着火焰下加热凹坑的内壁行走,形成一个加热火圈,使得对锅底加热更加均匀,化锌效果更好,其中所述第二进火口的进口处设有进火斜坡,使得火焰更加容易进入上加热喷火管道,从而上加热喷火管道喷出的火焰更加火力足。进一步地所述炉体上设有炉体出料孔,所述锅体上设有锅体出料管道,所述出料管道插入炉体出料孔内,这种结构更加容易将化好的锌水取出。进一步地所述点火口、出灰口以及第二出灰口处均设有安全门,这种结构可以很好的将热量隔离,使用更加安全。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质颗粒炉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质颗粒炉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质颗粒炉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质颗粒炉的结构示意图之四;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质颗粒炉的结构示意图之五;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质颗粒炉的锅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1图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质颗粒炉的实施例,包括炉体1和锅体2,所述炉体1具有加热凹坑3,所述锅体2安装在加热凹坑3上,所述加热凹坑3从锅体2下方作用于锅体2,包括第一下料斗4、第一风机5、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质颗粒炉,包括炉体(1)和锅体(2),所述炉体(1)具有加热凹坑(3),所述锅体(2)安装在加热凹坑(3)上,所述加热凹坑(3)从锅体(2)下方作用于锅体(2),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下料斗(4)、第一风机(5)、第一燃烧室(6)、第一进风增压管道(7)、第一点火口(8)和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9),包括第二下料斗(10)、第二风机(11)、第二燃烧室(12)、第二进风增压管道(13)、第二点火口(14)和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15),所述第一风机(5)与第一进风增压管道(7)连接,所述第二风机(11)与第二进风增压管道(13)连接,所述第一下料斗(4)、第一风机(5)、第一进风增压管道(7)、第一点火口(8)、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9)、所述第二下料斗(10)、第二风机(11)、第二进风增压管道(13)、第二点火口(14)和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15)均位于炉体(1)上,所述第一燃烧室(6)和第二燃烧室(12)均位于炉体(1)内,所述第一下料斗(4)、第一进风增压管道(7)、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9)以及第一点火口(8)均与第一燃烧室(6)相通,所述第二下料斗(10)、第二进风增压管道(13)以及第二点火口(14)均与第二燃烧室(12)相通,所述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9)和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15)均从锅体(2)上方作用于锅体(2),所述加热凹坑(3)上设有凹坑进火口(16),所述凹坑进火口(16)与第二燃烧室(12)相通,所述加热凹坑(3)上设有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进火口(17),所述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进火口(17)与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15)相通,所述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进火口(17)的高度高于凹坑进火口(16),所述加热凹坑(3)的底部设有底部进风增压进口(18),所述底部进风增压进口(18)上设有过滤板(19),所述加热凹坑(3)的内壁上设有一圈燃烧凹槽(a1),所述燃烧凹槽(a1)的高度高于凹坑进火口(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颗粒炉,包括炉体(1)和锅体(2),所述炉体(1)具有加热凹坑(3),所述锅体(2)安装在加热凹坑(3)上,所述加热凹坑(3)从锅体(2)下方作用于锅体(2),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下料斗(4)、第一风机(5)、第一燃烧室(6)、第一进风增压管道(7)、第一点火口(8)和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9),包括第二下料斗(10)、第二风机(11)、第二燃烧室(12)、第二进风增压管道(13)、第二点火口(14)和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15),所述第一风机(5)与第一进风增压管道(7)连接,所述第二风机(11)与第二进风增压管道(13)连接,所述第一下料斗(4)、第一风机(5)、第一进风增压管道(7)、第一点火口(8)、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9)、所述第二下料斗(10)、第二风机(11)、第二进风增压管道(13)、第二点火口(14)和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15)均位于炉体(1)上,所述第一燃烧室(6)和第二燃烧室(12)均位于炉体(1)内,所述第一下料斗(4)、第一进风增压管道(7)、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9)以及第一点火口(8)均与第一燃烧室(6)相通,所述第二下料斗(10)、第二进风增压管道(13)以及第二点火口(14)均与第二燃烧室(12)相通,所述第一上加热喷火管道(9)和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15)均从锅体(2)上方作用于锅体(2),所述加热凹坑(3)上设有凹坑进火口(16),所述凹坑进火口(16)与第二燃烧室(12)相通,所述加热凹坑(3)上设有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进火口(17),所述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进火口(17)与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15)相通,所述第二上加热喷火管道进火口(17)的高度高于凹坑进火口(16),所述加热凹坑(3)的底部设有底部进风增压进口(18),所述底部进风增压进口(18)上设有过滤板(19),所述加热凹坑(3)的内壁上设有一圈燃烧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贤娟,
申请(专利权)人:徐贤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