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型照明灯灯头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8353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5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料型照明灯灯头座,解决了现有气化灯结构复杂、紧凑性差、油料与空气混和程度相对较低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油料型照明灯灯头座,设置在供油管的上端部,包括柱形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本体内设有通透的进油孔,本体的上端联接有顶罩,进油孔通向顶罩内;本体的下端用于固定燃烧体;本体内设有若干用于沟通顶罩内部与燃烧体内部的气道,联接固定在本体上的进气管与气道相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料型照明灯灯头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油料型照明灯中的灯头座。
技术介绍
现有绝大多数的照明灯均是以电力作为能源,若无电力设施的架设,电力照明灯则无法实现工作。在户外的偏远地区,如户外上岗、露营、野战等应用领域,在现有条件下的照明只能使用蓄电池、发电机或点燃植物或矿物原料实现,这种照明方式使用麻烦,有些还不便携带。中国技术专利(90221082.3)公开了一种管道式煤油气化灯,属于照明
,气化灯的灯体与油箱是相对独立的,采用油管连接,油管中设有开关和管接头,灯体设有三脚支架。管道式煤油气化灯与煤油气化炉配合使用,节省油箱,降低成本,油箱体积大,存油储气量大,减少加油、打气次数,避免灯体经常振动,延长灯的砂罩使用寿命,并可一只油箱连接多盏灯。这种气化灯的灯头座不便实现油料与空气的充分混和,不利于油料的完全燃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油料型照明灯灯头座,该灯头座可有利于油料与气体的充分混和,能够有效提高油料的利用率。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油料型照明灯灯头座,设置在供油管的上端部,包括柱形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本体内设有通透的进油孔,本体的上端联接有顶罩,进油孔通向顶罩内;本体的下端用于固定燃烧体;本体内设有若干用于沟通顶罩内部与燃烧体内部的气道,联接固定在本体上的进气管与气道相通。供油管与照明灯灯座的内部相通,灯座内部通过加压的方式而使压力升高,压力促使油料自灯座进入到供油管内,并通过进油孔进入到灯罩内,油料在气道内流动过程中与进气管中的空气混和而进入到燃烧体内实现燃烧。燃烧体一般为灯纱,灯纱是蓖麻纤维或石棉材质编织而成,辅以浸泡硝酸硒土元素溶液。进一步地,进气管为多根,它们均布在本体的周向上,进气管沿水平方向设置,一根进气管与本体中的部分气道相通。多根进气管能够提高进气效率,能够很好地适应油料与空气混和充分的要求。进一步地,在进气管的外端部螺纹连接有中空的封头,封头外端封闭,在封头外端的周面上设有若干气孔。设置有所述的封头,使得对气体具有一定的过滤作用,提高了照明灯的使有稳定性。进一步地,本体的上侧设有挡罩,进气管穿过挡罩侧缘处的壁体,顶罩上端突出到挡罩的上侧。通过设置所述的挡罩,可以为燃烧体营造一个相对较为干净的工作环境。而且,进气管与挡罩相联接在一起,可以使挡罩与灯头座被联接成一个整体,方便对照明灯进行相应的作业。进一步地,本体内于进油孔的两端处分别联接固定有上管和下管,供油管插接在下管内,下管和本体两者的下端用于绑缚燃烧体。设置有上管,可以改善气化后油料的流动,便于在顶罩内形成下降湍流。设置下管,可以方便对燃烧体的固定。进一步地,进油孔的内径上部分小下部分大,在进油孔内所述两部分之间形成有台阶。该台阶用于和供油管的上端部进行接触,使得灯头座轴向稳定地支承在供油管的上端面上,且便于灯头座与供油管相脱开。因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柱形的本体,方便灯头座上其它附件的联接,并通过供油管的支撑作用,而实现对灯头座整体的支撑,结构简单,方便照明灯的装配。由于照明灯工作之前或工作过程中需要往灯座内加压,油料在进入到气道内时,能够有效带动进气管中气体流向气道内,加之油料由于顶罩的阻挡而在顶罩内形成湍流,使得油料在气道内与空气混和相对较为充分,这有利于油料的完全燃烧,能够有效提高油料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油料型照明灯的结构图。图2是灯头座处的装配纵向剖视图。图3是灯头座的装配示意剖视图。图4是本体的端面结构图。图5是照明灯的俯视结构图。图6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灯头座的应用为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中,油料型照明灯的结构包括中空的灯座1,灯座1内部用于储存油料。在灯座1上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加压装置14和加油口2,加压装置14为气筒式单向结构,通过操作加压装置14,而使灯座1内的压力增加;在使用时,加油口2上设置有密封盖,打开密封盖,而往灯座1内加入油料。在灯座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黄铜材质的供油管12,供油管12在灯座1上沿竖直方向设置,供油管12与灯座1内部相通,供油管12的下端部设有伸入到灯座1内的吸管15。供油管12的上端对本灯头座进行支撑,本灯头座的结构包括圆柱形的本体6,本体6内设有通透的进油孔25。进油孔25的内径上部分小下部分大,在进油孔25内这两部分之间形成有台阶,供油管12插接在进油孔25内,进油孔25内的台阶支承在供油管12的上端面上,而使得本体6轴向定位地套接在供油管12上,供油管12通过对本体6的支撑而实现对整个灯头座的支撑。供油管12的上端部上设有出油孔,出油孔通向进油孔25内,具体是出油孔通向进油孔25小径部分内。出油孔的内径小于供油管12的内径,联接在供油管12上的开关装置用于使出油孔与灯座1内部相通,或截断出油孔与灯座1内部的相通。本体6的上端设有顶罩8,顶罩8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本体6螺纹连接在顶罩8的开口内,进油孔25通向顶罩8内,顶罩8用于阻止进油孔25与外界的相通。在本体6的下端外周面上形成凹口,燃烧体11可牢固地固定在该凹口内。本体6内设有若干气道18,气道18沿本体6的轴向设置,这些气道18均布在进油孔25的外周,顶罩8与燃烧体11内部通过气道18相通。与外界相通的进气管10联接固定在本体6上,进气管10与气道18相通。为实现燃烧体11的安全点火,在供油管12上于本体6的下侧设有点火装置,点燃点火装置后,可以使燃烧体11被点燃。开关装置包括联接座13,供油管12为分段式结构,联接座13联接固定在供油管12之间。在联接座13内插接有转杆4,转杆4的内端偏心地设有偏心头。供油管12内轴向设置有封杆24,供油管12内于封杆24的外周套接有金属滤网23,金属滤网23位于燃烧体11位置处,出油孔的内径小于封杆24的直径。在封杆24的上端设有封针17,出油孔位于供油管12上侧的端面上。偏心头跟随转杆4转动而作用在封杆24上,使封杆24发生轴向运动,进而使封针17插接到出油孔内或与出油孔相脱开,以实现对油料流动的截断或导通。出油孔和封针17作为易磨损件,若磨损过度,需要进行更换。为此,供油管12的上端可拆卸地联接有螺帽20,出油孔形成在螺帽20的端面上。封杆24的上端可拆卸地联接有端头21,端头21的上端形成有插口,封针17压接在插口内。在需要更换时,只需要更换螺帽20和端头21即可实现。在供油管12上于联接座13的上侧位置处设有托架27,托架27支承在联接座13上。透明灯罩5下端自然搁置在托架27上,燃烧体11位于透明灯罩5内。点火装置包括设置在托架27内的油杯26,油杯26内用于倒入油料。油杯26的轴线位置处设有中筒28,中筒28套接在供油管12上,中筒28的外周面上设有絮状的助燃物,如石棉、岩棉等。在透明灯罩5上端设有挡罩7,顶罩8的上端突出到挡罩7的上侧,进气管10穿过挡罩7侧缘的壁体而螺纹连接在本体6上,而使得挡罩7与本体6联为一体。进气管10为三根,它们均布在本体6的周向上,进气管10沿水平方向设置,一根进气管10与本体6中的部分气道18相通。在进气管10的外端部螺纹连接有中空的封头9,封头9的外端封闭,封头9外端的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油料型照明灯灯头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料型照明灯灯头座,设置在供油管的上端部,包括柱形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本体内设有通透的进油孔,本体的上端联接有顶罩,进油孔通向顶罩内;本体的下端用于固定燃烧体;本体内设有若干用于沟通顶罩内部与燃烧体内部的气道,联接固定在本体上的进气管与气道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料型照明灯灯头座,设置在供油管的上端部,包括柱形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本体内设有通透的进油孔,本体的上端联接有顶罩,进油孔通向顶罩内;本体的下端用于固定燃烧体;本体内设有若干用于沟通顶罩内部与燃烧体内部的气道,联接固定在本体上的进气管与气道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头座,其特征在于,进气管为多根,它们均布在本体的周向上,进气管沿水平方向设置,一根进气管与本体中的部分气道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头座,其特征在于,在进气管的外端部螺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山仁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惠师登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