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圆磨自动转运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7882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5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内圆磨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内圆磨自动转运生产线,具有转运装置,转运装置包括两条平行布置的导轨和安装在导轨上用于运送管材的转运组件,在导轨的两端分别对接布置有上料装置和软收集装置,在导轨的两侧还安装有若干对高度高于转运组件的主动轮组件,每对主动轮组件之间连接有布置在导轨下方的传动轴,在传动轴的一端装有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了传统内圆磨工艺中需要通过人为的转运方式,实现了转运过程的全自动化,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缩短了转运所需的时间,提高了转运精度和生产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Automatic transfer production line for internal grinding mil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internal grinding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n internal circular grinding automatic transport production line, transport device, transport device includes two parallel arrangement and installation guide for transporting parts delivery pipe on the rail, rail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butt feeding device and soft collecting device and a plurality of pairs of height above the transport component driving wheel assembly also installed in the two sides of the guide rail, a drive shaft arranged in the guideway is connected between each pair of the driving wheel component, the drive motor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shaft; the utility model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internal grinding process through artificial way of transportation, realize the automatic transport process, greatly reduces the operation difficulty, shorten the time required for transport, improve transport precision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圆磨自动转运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内圆磨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内圆磨自动转运生产线。
技术介绍
在冶金工业无缝钢管内圆磨的现有工艺中,无缝钢管首先通过行车吊放至上料架,再通过上料架中的拨盘装置将无缝钢管拨放至内圆磨工位(有的工艺中是通过行车直接将无缝钢管吊装至内圆磨工位),内圆磨工位完成后,再通过行车将转吊至收集装置。可以看出,在现有内圆磨工艺中,全程基本均是利用行车完成无缝钢管的转运工作,吊装过程中操作难度大、耗时较长、吊装精度也较低,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内圆磨工艺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转运过程无需吊装的内圆磨自动转运生产线。本技术的具体方案为:一种内圆磨自动转运生产线,具有转运装置,转运装置包括两条平行布置的导轨和安装在导轨上用于运送管材的转运组件,在导轨的两端分别对接布置有上料装置和软收集装置,在导轨的两侧安装有若干对高度高于转运组件的主动轮组件,每对主动轮组件之间连接有布置在导轨下方的传动轴,在传动轴的一端装有驱动电机A。本技术所述的转运组件具有两个转运小车,每一个转运小车均具有上下为开口的壳体,壳体底部安装有布置在导轨上的转运轮,两个转运小车中的转运轮之间连接有转轴,在两个转运小车的壳体之间还连接有横梁,横梁上设有与转轴连接的驱动电机B;所述每一个转运小车壳体内位于转运轮的上方安装有剪式升降装置,剪式升降装置的上方连接有活动托板,活动托板上装有驱动电机C以及沿导轨方向并排布置有两个包胶轮,其中一个包胶轮与导轨平行布置并与驱动电机C连接,另一个包胶轮向外倾斜布置,所述转运组件中两个转运小车上向外倾斜的包胶轮错位布置。本技术所述的两个运转轮之间的转轴与驱动电机A之间通过链轮与链条连接。本技术所述的上料装置具有用于存放管材的上料架,上料架内装有拨盘轴,拨盘轴上连接有推动轴体转动的顶推气缸并且还安装有若干个扇形阻挡拨盘,扇形阻挡拨盘的顶部开有用于拨动管材的U型开口。本技术所述的软收集装置具有若干个沿两条导轨横向方向并排布置的收集支座,若干个收集支座面向导轨的一侧共同安装有收集轴,收集轴的轴体上安装有若干个向下倾斜且伸至管材下方的拨板,在收集轴上还连接安装有用于推动拨板转动的翻转气缸;所述收集支座顶部均开有U型收集槽,U型收集槽的两侧槽壁之间设有缓冲装置,在收集支座顶部位于拨板的上方还设有向下倾斜的引导板。本技术所述的缓冲装置具有若干条上下对称且倾斜布置的链条,在链条下方还设有保持管材重心稳定的配重块。本技术所述的相邻两个主动轮组件之间设有临时放管支架。本技术所述的主动轮组件具有支撑架,支撑架上端通过轴承座沿导轨方向并排安装有两个主动轮,其中一个主动轮通过链轮与链条与传动轴连接。相比传统的内圆磨转运方式,本技术改变了传统内圆磨工艺中需要通过人为的转运方式,采用由上料装置、转运装置和软收集装置组成的内圆磨自动转运生产线,实现了转运过程的全自动化,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缩短了转运所需的时间,提高了转运精度和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转运组件示意图;图3为转运组件中转运小车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主动轮组件组装工作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主动轮组件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临时放管支架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上料装置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软收集装置示意图。图中:1-转运装置,2-导轨,3-管材,4-转运组件,5-上料装置,6-软收集装置,7-主动轮组件,8-传动轴,9-驱动电机A,10-临时放管支架,11-链条,12-支撑架,13-轴承座,14-主动轮,15-转运小车,16-壳体,17-转运轮,18-转轴,19-横梁,20-驱动电机B,21-剪式升降装置,22-活动托板,23-驱动电机C,24-包胶轮,25-上料架,26-拨盘轴,27-顶推气缸,28-扇形阻挡拨盘,29-U型开口,30-挡块,31-收集支座,32-收集轴,33-拨板,34-翻转气缸,35-引导板,36-U型收集槽,37-收集链条,38-配重块。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一种内圆磨自动转运生产线,具有转运装置1,转运装置1包括两条平行布置的导轨2和安装在导轨2上用于运送管材3的转运组件4,在导轨2的两端分别对接布置有上料装置5和软收集装置6,在导轨2的两侧安装有十对主动轮组件7,十对主动轮组件7沿着上料装置5至软收集装置6依次编号为①-⑩号工位,每对主动轮组件7之间连接有布置在导轨2下方的传动轴8,在传动轴8的一端装有驱动电机A9,此外,在相邻两个主动轮组件7之间还设有临时放管支架10,用于存放管材3在内磨过程中出现的“残次品”;在每对主动轮组件7的正后方还安装有内圆磨装置,其中位于①-⑤号工位的内圆磨装置位于导轨2沿着上料装置5至软收集装置6方向的右侧,位于⑥-⑩号工位的内圆磨装置位于导轨2沿着上料装置5至软收集装置6方向的左侧。本实施例中,每一个主动轮组件7具有支撑架12,支撑架12上端通过轴承座13沿导轨2方向并排安装有两个主动轮14,其中一个主动轮14通过链轮与链条11与传动轴8连接,此外,主动轮14的高度还应高于转运组件4的高度。本实施例中,转运组件4具有两个转运小车15,每一个转运小车15均具有上下为开口的壳体16,壳体16底部安装有布置在导轨2上的转运轮17,两个转运小车15中的转运轮17之间连接有转轴18,在两个转运小车15的壳体16之间还连接有横梁19,横梁19上设有与转轴18连接的驱动电机B20,转轴18与驱动电机B20之间通过链轮与链条连接;所述每一个转运小车15壳体16内位于转运轮17的上方安装有剪式升降装置21,剪式升降装置21的上方连接有活动托板22,活动托板22上装有驱动电机C23以及沿导轨2方向并排布置有两个包胶轮24,其中一个包胶轮24与导轨2平行布置并与驱动电机C23连接,另一个包胶轮24向外倾斜布置,所述转运组件4中两个转运小车15上向外倾斜的包胶轮24错位布置;本实施例中,上料装置5具有用于存放管材3的上料架25,上料架25内装有拨盘轴26,拨盘轴26上连接有推动轴体转动的顶推气缸27并且还安装有五个扇形阻挡拨盘28,扇形阻挡拨盘28的顶部开有用于拨动管材3的U型开口29,此外,在上料架25面对导轨2一侧的端部还装有若干个挡块30,用于阻挡管材3从扇形阻挡拨盘28的U型开口29中翻出后的滚动。本实施例中,软收集装置6具有四个沿两条导轨2横向方向并排布置的收集支座31,四个收集支座31面向导轨2的一侧共同安装有收集轴32,收集轴32上位于相邻两个收集支座31之间的轴体上均安装有一个向下倾斜且伸至管材3下方的拨板33,其中在位于收集轴32轴体的中间部位还连接安装有用于推动拨板33转动的翻转气缸34;在收集支座31顶部位于拨板33上方的部位设有向下倾斜的引导板35,在引导板35的后方位于收集支座31的顶部还开有U型收集槽36,U型收集槽36的两侧槽壁之间还设有四条上下对称且向上倾斜布置的收集链条37,用于减轻管材3从引导板34滚下时进入U型收集槽35的冲击力,同时,为了保证U型收集槽36中多根管材3堆积后的重心稳定,在收集链条37底部还设有配重块38。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内圆磨自动转运生产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圆磨自动转运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具有转运装置,转运装置包括两条平行布置的导轨和安装在导轨上用于运送管材的转运组件,在导轨的两端分别对接布置有上料装置和软收集装置,在导轨的两侧还安装有若干对高度高于转运组件的主动轮组件,每对主动轮组件之间连接有布置在导轨下方的传动轴,在传动轴的一端装有驱动电机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圆磨自动转运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具有转运装置,转运装置包括两条平行布置的导轨和安装在导轨上用于运送管材的转运组件,在导轨的两端分别对接布置有上料装置和软收集装置,在导轨的两侧还安装有若干对高度高于转运组件的主动轮组件,每对主动轮组件之间连接有布置在导轨下方的传动轴,在传动轴的一端装有驱动电机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圆磨自动转运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组件具有两个转运小车,每一个转运小车均具有上下为开口的壳体,壳体底部安装有布置在导轨上的转运轮,两个转运小车中的转运轮之间连接有转轴,在两个转运小车的壳体之间还连接有横梁,横梁上设有与转轴连接的驱动电机B;所述每一个转运小车壳体内位于转运轮的上方安装有剪式升降装置,剪式升降装置的上方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动托板,活动托板上装有驱动电机C以及沿导轨方向并排布置有两个包胶轮,其中一个包胶轮与导轨平行布置并与驱动电机C连接,另一个包胶轮向外倾斜布置,所述转运组件中两个转运小车上向外倾斜的包胶轮错位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圆磨自动转运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转运小车中转运轮之间的转轴与驱动电机B之间通过链轮与链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圆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子扬兰义平罗祖瑞徐华新罗嘉青
申请(专利权)人:黄石成大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