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地板横梁总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7768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5 0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地板横梁总成结构,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设有耐压合金材质的前车身受力曲梁、承重纵梁和受力伸缩纵梁,所述承重纵梁的端部与所述前车身受力曲梁的侧面焊接,且所述受力伸缩纵梁的端部嵌入设置在所述承重纵梁一侧的外壁,所述受力伸缩纵梁的一侧设有受力缓冲中轴、前车身方形固定块和前车身固定孔,所述前车身固定孔贯穿设置于所述前车身方形固定块中,该种汽车前地板横梁总成结构,设计合理,设有受力伸缩纵梁和受力缓冲轴,汽车受到冲撞力时,受力缓冲轴能够将力缓冲并传递至受力伸缩纵梁,能够有效的提高装置本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用性强,适用于受力伸缩纵梁的生产和使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Automobile front floor crossbeam assembly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front floor beam assembly structure comprises a device body, the front side of the devic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alloy material force, longitudinal beam and curved beam bearing force telescopic longitudinal end part of the bearing beam and the front of the car by the side force of curved beam welding the outer wall, and by the end of the stringer stretching force embedded disposed on one side of the bearing beam, the longitudinal beam is provided with telescopic side force force buffer axis, front body square fixing block and the front body fixing hole, the front body through the fixing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of the car square fixed block, the automobile front floor beam assembly structure, reasonable design, with the force and force of the buffer shaft telescopic rail car, by the collision force, the force will be able to force the buffer shaft buffer and transferred to the mechanical telescopic rails, can The devic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device body, and has strong practicability,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production and use of the stressed telescopic longitudinal beam, and has good development prosp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地板横梁总成结构
本技术涉及横梁总成结构
,具体为一种汽车前地板横梁总成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在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人们在重视安全性能的同时对汽车的耗油量和舒适性也越来越关注。目前,一些汽车小型汽车将发动机布置在驱动桥之后,该类车型设计能够使得汽车的前后轴获得合理的载荷分配,传动效率高,燃油经济性好,车厢内的面积利用率高,车内的噪声小,符合现代人们对车辆节能、环保、新颖性和舒适性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但现有的汽车前地板横梁总成结构,设计不够合理,汽车在受到冲撞时,不能够有效的将冲击力进行分解,不能够牢固的将地板横梁进行固定,座椅横梁的缓冲性能较差,不能够起到缓冲和分解力的作用,受力纵梁受力不合理,功能性和实用性较低,远远无法满足当前人们对该种产品的需求,而且给人们带来的帮助较少。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汽车前地板横梁总成结构,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地板横梁总成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前地板横梁总成结构,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设有耐压合金材质的前车身受力曲梁、承重纵梁和受力伸缩纵梁,所述承重纵梁的端部与所述前车身受力曲梁的侧面焊接,且所述受力伸缩纵梁的端部嵌入设置在所述承重纵梁一侧的外壁,所述受力伸缩纵梁的一侧设有受力缓冲中轴、前车身方形固定块和前车身固定孔,所述前车身固定孔贯穿设置于所述前车身方形固定块中,所述前车身方形固定块与所述装置本体紧密焊接,且所述受力缓冲轴的侧面设有耐压材质的缓冲支撑杆、直径为1cm的环形固定孔和受力板,所述缓冲支撑杆的端部与所述受力缓冲轴的侧面焊接,且所述环形固定孔呈圆环形均匀排列,所述承重纵梁的一侧设有纵梁固定孔、后纵梁、后座椅受力横梁和后座椅弹簧杆,所述后座椅弹簧杆的端部分别嵌入设置在所述后座椅受力横梁一侧的外壁,且所述后座椅受力横梁和纵梁固定孔的端部均与所述后纵梁焊接。进一步的,所述承重纵梁的侧面设有滑动槽,且所述滑动槽嵌入设置在所述承重纵梁一侧的外壁进一步的,所述受力伸缩纵梁的一侧安装有前车身固定支撑横梁,且所述前车身固定支撑横梁的端部与所述受力伸缩纵梁的侧面焊接。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设有后车身固定孔,且所述后车身固定孔贯穿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中。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设有铝合金材质的固定块,且所述固定块的端部与所述装置本体的侧面焊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汽车前地板横梁总成结构,采用了其他汽车前地板横梁总成结构的优点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分解冲撞力、座椅受力横梁弹性良好和曲梁分解力的新型汽车前地板横梁总成结构,改进了原有产品座椅受力横梁弹性差、不能够有效分解缓冲力和前车身受力梁受力不合理的缺点,设有前车身受力曲梁,受力曲梁根据力学原理设计而成,在受到冲撞力时,能够将力进行有效的分解,增大了前车身受力曲梁的受力性能,提高了装置本体的功能性,设有受力缓冲轴和受力伸缩纵梁,在受到一定冲撞力时,受力缓冲轴能够将力传递至受力伸缩纵梁,受力伸缩纵梁通过前后伸缩来分解冲撞力,大大提高了装置本体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设有后座椅受力横梁和后座椅弹簧杆,能够有效的提高装置本体的弹性和座椅的舒适性,起到缓冲力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受力缓冲轴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本体;2-前车身受力曲梁;3-承重纵梁;4-滑动槽;5-纵梁固定孔;6-后纵梁;7-后座椅受力横梁;8-后座椅弹簧杆;9-后车身固定孔;10-固定块;11-受力伸缩纵梁;12-前车身固定支撑横梁;13-前车身方形固定块;14-前车身固定孔;15-受力缓冲轴;16-缓冲支撑杆;17-环形固定孔;18-受力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前地板横梁总成结构,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的一侧设有耐压合金材质的前车身受力曲梁2、承重纵梁3和受力伸缩纵梁11,所述承重纵梁3的端部与所述前车身受力曲梁2的侧面焊接,且所述受力伸缩纵梁11的端部嵌入设置在所述承重纵梁3一侧的外壁,所述受力伸缩纵梁11的一侧设有受力缓冲轴15、前车身方形固定块13和前车身固定孔14,所述前车身固定孔14贯穿设置于所述前车身方形固定块13中,所述前车身方形固定块13与所述装置本体1紧密焊接,且所述受力缓冲轴15的侧面设有耐压材质的缓冲支撑杆16、直径为1cm的环形固定孔17和受力板18,所述缓冲支撑杆16的端部与所述受力缓冲轴15的侧面焊接,且所述环形固定孔17呈圆环形均匀排列,所述承重纵梁3的一侧设有纵梁固定孔5、后纵梁6、后座椅受力横梁7和后座椅弹簧杆8,所述后座椅弹簧杆8的端部分别嵌入设置在所述后座椅受力横梁7一侧的外壁,且所述后座椅受力横梁7和纵梁固定孔5的端部均与所述后纵梁6焊接。进一步的,所述承重纵梁3的侧面设有滑动槽4,且所述滑动槽4嵌入设置在所述承重纵梁3一侧的外壁,能够减少承重纵梁3受到的摩擦力,防止因摩擦温度过高,导致受力伸缩纵梁11受损。进一步的,所述受力伸缩纵梁11的一侧安装有前车身固定支撑横梁12,且所述前车身固定支撑横梁12的端部与所述受力伸缩纵梁11的侧面焊接,能够起到加固受力伸缩纵梁11的作用,提高了装置本体1的稳固性。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1的一侧设有后车身固定孔9,且所述后车身固定孔9贯穿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1中,能够方便固定后纵梁6,提高后纵梁6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1的一侧设有铝合金材质的固定块10,且所述固定块10的端部与所述装置本体1的侧面焊接,能够固定装置本体1,提高了装置本体1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前车身固定孔14和前车身方形固定块13将装置本体1进行固定,环形固定孔17能够将受力缓冲轴15进行固定,当汽车受到冲撞力时,受力缓冲轴15能够将力传递至受力伸缩纵梁11,受力伸缩纵梁11能够进行前后伸缩将冲撞力进行分解,滑动凹槽4能够减少受力伸缩纵梁11的摩擦力,前车身受力曲梁2能够有效的将力进行分解,纵梁固定孔5能够将后纵梁6进行固定,防止其发生晃动,后座椅受力横梁7能够起到承重后座椅的作用,当后座椅受力横梁7受力过大时,后座椅弹簧杆8能够起到复位和缓冲力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后座椅受力横梁7的弹性,前车身固定支撑横梁12能够加固受力伸缩纵梁11,提搞前车身固定支撑横梁12的稳定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前地板横梁总成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地板横梁总成结构,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一侧设有耐压合金材质的前车身受力曲梁(2)、承重纵梁(3)和受力伸缩纵梁(11),所述承重纵梁(3)的端部与所述前车身受力曲梁(2)的侧面焊接,且所述受力伸缩纵梁(11)的端部嵌入设置在所述承重纵梁(3)一侧的外壁,所述受力伸缩纵梁(11)的一侧设有受力缓冲轴(15)、前车身方形固定块(13)和前车身固定孔(14),所述前车身固定孔(14)贯穿设置于所述前车身方形固定块(13)中,所述前车身方形固定块(13)与所述装置本体(1)紧密焊接,且所述受力缓冲轴(15)的侧面设有耐压材质的缓冲支撑杆(16)、直径为1cm的环形固定孔(17)和受力板(18),所述缓冲支撑杆(16)的端部与所述受力缓冲轴(15)的侧面焊接,且所述环形固定孔(17)呈圆环形均匀排列,所述承重纵梁(3)的一侧设有纵梁固定孔(5)、后纵梁(6)、后座椅受力横梁(7)和后座椅弹簧杆(8),所述后座椅弹簧杆(8)的端部分别嵌入设置在所述后座椅受力横梁(7)一侧的外壁,且所述后座椅受力横梁(7)和纵梁固定孔(5)的端部均与所述后纵梁(6)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地板横梁总成结构,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一侧设有耐压合金材质的前车身受力曲梁(2)、承重纵梁(3)和受力伸缩纵梁(11),所述承重纵梁(3)的端部与所述前车身受力曲梁(2)的侧面焊接,且所述受力伸缩纵梁(11)的端部嵌入设置在所述承重纵梁(3)一侧的外壁,所述受力伸缩纵梁(11)的一侧设有受力缓冲轴(15)、前车身方形固定块(13)和前车身固定孔(14),所述前车身固定孔(14)贯穿设置于所述前车身方形固定块(13)中,所述前车身方形固定块(13)与所述装置本体(1)紧密焊接,且所述受力缓冲轴(15)的侧面设有耐压材质的缓冲支撑杆(16)、直径为1cm的环形固定孔(17)和受力板(18),所述缓冲支撑杆(16)的端部与所述受力缓冲轴(15)的侧面焊接,且所述环形固定孔(17)呈圆环形均匀排列,所述承重纵梁(3)的一侧设有纵梁固定孔(5)、后纵梁(6)、后座椅受力横梁(7)和后座椅弹簧杆(8),所述后座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司鹏飞黄鑫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蓝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