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烟台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组份物料等量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7235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4 2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双组份物料等量混合装置,该装置可将两种物料进行等量混合,尤其是有针对性的解决了双组份环氧厚漆的等量混合问题,同时推净杆的设计可排空推净使用后残存的物料,从而使得该装置可循环使用。

A kind of two component material equal mix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wo-component mixture material device, the device can be two kinds of material mix, especially for the two-component epoxy paint mix, while the design of net push rod can be pushed using the remaining net emptying material, so that the recyc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组份物料等量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组份物料等量混合装置,具体为一种可通过外加压力等比例混合物料的双组份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市场上的双组份环氧厚漆主要为环氧、固化剂两个高黏度组份,平时分别用方形铁桶包装,使用时需要按照质量比1:1称重、混合均匀,然后在钓鱼竿、高尔夫球杆的缠线、印标处施工,起到美化、保护作用。但是,这种包装和施工方式,在双组份环氧厚漆的运输、施工过程中存在耗时、费力的缺陷,增加了操作难度和操作失误的几率。从以上技术问题出发可以扩展到一些类似的加工或混合工艺中存在以上同样的技术问题,即如何设计一种装置可将两种类似环氧和固化剂的物料进行等量混合。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双组份物料等量混合装置,该装置可将两种物料进行等量混合,尤其是有针对性的解决了双组份环氧厚漆的等量混合问题,同时装置中的推净杆的设计可排空推净使用后残存的物料,从而可使得该装置可循环使用。一种双组份物料等量混合装置,包括管体装置和混合排出装置,所述管体装置包括料筒1-10和1-11、底座2、出料口3-10和3-11、推进底座4-10和4-11、出料连接口5,所述混合排出装置包括混合管6、静态混合器7,其中,料筒1-10和1-11为等大小的柱形圆管,所述料筒1-10和1-11一端分别密封安装于底座2上,另一端通过推进底座4-10和4-11密封,并且所述推进底座4-10和4-11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同步向前移动,从而压缩管腔内的物料排出;所述底座2上制有等大小的半圆锥台形空心出料口3-10和3-11,出料连接口5为中间实心两侧空心的圆柱形管;所述出料口3-10和3-11一端分别与所述料筒1-10和1-11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出料连接口5对应的空心连通,同时所述出料口3-10和3-11使得所述料筒1-10和1-11分别与所述出料连接口5实心两侧对应的空心轴向贯通;并且,所述出料连接口5末端制有外螺纹5-10;混合管6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形长管,并且管体内置有螺旋状固定设置的静态混合器7,所述混合管6一端制有与所述出料连接口5末端的外螺纹5-10配合使用的内螺纹5-11。进一步,所述推进底座4-10和4-11上分别制有锥形推净杆4-100和4-111,并使得推净杆4-100和4-111可分别贯穿出料口3-10和3-11、所述出料连接口5两侧对应的空心探出,从而推净残存的物料;再进一步,所述推净杆4-100和4-111探出所述出料连接口5的长度为1mm,进一步提高推净效果;再次进一步,所述推净杆4-100和4-111的锥度为1:17。进一步,所述料筒1-10和1-11内壁上分别制有与所述推净杆4-100和4-111配合的滑道8,起到对推净杆4-100和4-111的导向和限位作用,同时提高了推净精度。该装置操作简单,可以免去称量、混合等辅助工序,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另外,推净杆的设计可将残余的物料排出,解决了装置的循环使用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双组份物料等量混合装置的管体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一种双组份物料等量混合装置的混合排出装置示意图;图3为一种双组份物料等量混合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一种双组份物料等量混合装置的推净杆的截面图;图5为一种双组份物料等量混合装置的滑道的截面图;图6为图4中A-A线的剖视图;图7为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图8为图5中C-C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双组份物料等量混合装置如图1-8所示,一种双组份物料等量混合装置,包括管体装置和混合排出装置,所述管体装置包括料筒1-10和1-11、底座2、出料口3-10和3-11、推进底座4-10和4-11、出料连接口5,所述混合排出装置包括混合管6、静态混合器7,其中,料筒1-10和1-11为等大小的柱形圆管,所述料筒1-10和1-11一端分别密封安装于底座2上,如图3所示,另一端通过推进底座4-10和4-11密封,并且所述推进底座4-10和4-11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同步向前移动,从而压缩管腔内的物料排除;所述底座2上制有等大小的半圆锥台形空心出料口3-10和3-11,如图5所示,出料连接口5为中间实心两侧空心的圆柱形管,所述出料口3-10和3-11一端分别与所述料筒1-10和1-11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出料连接口5对应的空心连通,同时使得所述料筒1-10和1-11分别与所述出料连接口5实心两侧对应的空心轴向贯通;所述出料连接口5末端制有外螺纹5-10;如图2所示,混合管6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形长管,并且管体内置有螺旋状固定设置的静态混合器7,同时,所述混合管6一端制有与所述出料连接口5末端的外螺纹5-10配合使用的内螺纹5-11。同时,如图4、图6所示,所述推进底座4-10和4-11上分别制有锥形推净杆4-100和4-111,并使得推净杆4-100和4-111可分别贯穿出料口3-10和3-11、所述出料连接口5两侧对应的空心探出;同时,所述推净杆4-100和4-111探出所述出料连接口5的长度为1mm,所述推净杆4-100和4-111的锥度为1:17。同时,如图5、图8所示,所述料筒1-10和1-11内壁上分别制有与所述推净杆4-100和4-111配合的滑道8。该装置可用于双组份环氧厚漆的等量混合。该装置可用于容纳环氧物料、固化剂物料,料筒1-10和1-11中物料比例为1:1。使用时,将挤压推进底座4-10和4-11,两种物料自动按1:1的比例经过静态混合器7的作用均匀搅拌混合,并于混合管6中混合成型。同时,滑道8的设计,利于的推进底座4-10和4-11和推进底座4-10和4-11上设置的推净杆4-100和4-111的导向和滑动,减少滑动阻力。同时,推净杆4-100和4-111的结构可将料筒内的物料彻底排出料筒外,减少了物料在料筒内的残存,使用后的料筒可直接回收再利用。双组份环氧厚漆包装料筒,可以通过外界挤压的方式将两个组分物料严格按照体积比1:1配合,挤出的物料还可以直接通过静态混合器7在混合器通道内均匀混合,解决了双组份环氧厚漆因为混合不均匀带来的问题,大大减小了操作者的施工难度和双组份环氧厚漆给操作者肢体接触性的危害,主要是固化剂组分所引起的化学刺激,如易产生红色疱疹。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清除地说明本技术所做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引伸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组份物料等量混合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组份物料等量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装置和混合排出装置,所述管体装置包括料筒(1‑10)和(1‑11)、底座(2)、出料口(3‑10)和(3‑11)、推进底座(4‑10)和(4‑11)、出料连接口(5),所述混合排出装置包括混合管(6)、静态混合器(7),其中,料筒(1‑10)和(1‑11)为等大小的柱形圆管,所述料筒(1‑10)和(1‑11)一端分别密封安装于底座(2)上,另一端通过推进底座(4‑10)和(4‑11)密封,并且所述推进底座(4‑10)和(4‑11)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同步向前移动,从而压缩管腔内的物料排出;所述底座(2)上制有等大小的半圆锥台形空心出料口(3‑10)和(3‑11),出料连接口(5)为中间实心两侧空心的圆柱形管,所述出料口(3‑10)和(3‑11)一端分别与所述料筒(1‑10)和(1‑11)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出料连接口(5)对应的空心连通,同时使得所述料筒(1‑10)和(1‑11)分别与所述出料连接口(5)实心两侧对应的空心轴向贯通;所述出料连接口(5)末端制有外螺纹(5‑10);混合管(6)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形长管,并且管体内置有螺旋状固定设置的静态混合器(7),同时,所述混合管(6)一端制有与所述出料连接口(5)末端的外螺纹(5‑10)配合使用的内螺纹(5‑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组份物料等量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装置和混合排出装置,所述管体装置包括料筒(1-10)和(1-11)、底座(2)、出料口(3-10)和(3-11)、推进底座(4-10)和(4-11)、出料连接口(5),所述混合排出装置包括混合管(6)、静态混合器(7),其中,料筒(1-10)和(1-11)为等大小的柱形圆管,所述料筒(1-10)和(1-11)一端分别密封安装于底座(2)上,另一端通过推进底座(4-10)和(4-11)密封,并且所述推进底座(4-10)和(4-11)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同步向前移动,从而压缩管腔内的物料排出;所述底座(2)上制有等大小的半圆锥台形空心出料口(3-10)和(3-11),出料连接口(5)为中间实心两侧空心的圆柱形管,所述出料口(3-10)和(3-11)一端分别与所述料筒(1-10)和(1-11)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出料连接口(5)对应的空心连通,同时使得所述料筒(1-10)和(1-11)分别与所述出料连接口(5)实心两侧对应的空心轴向贯通;所述出料连接口(5)末端制有外螺纹(5-10);混合管(6)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耀臣莫燕兰霍康伟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