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氨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72233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4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化工生产领域的含氨废气处理装置,具体用于氯化铵的离心过滤、干燥工序排出的含氨废气的处理。该装置包括水箱,水箱的顶部设有进风口、出风口、进水口和内循环入口,出风口的上部设置吸收塔,吸收塔内设有喷头;水箱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依次连接循环泵、冷却器,冷却器的出水口连接循环支管和喷淋支管,循环支管连接水箱的循环入口,喷淋支管连接吸收塔内的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含氨废气处理装置,可以有效回收废气中的氨,同时除去氯化铵(氯化钠)粉尘,获得的稀氨水可以用于配制氨水洗涤用的浓氨水,减少了原料消耗和环境污染,一举多得。

Ammonia containing waste gas treatmen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evice for treating ammonia containing waste gas in the field of chemical production, which is specifically used for the centrifugal filtration of ammonium chloride and the treatment of ammonia containing exhaust gas discharged from the drying process. The device comprises a water tank, air inlet, air outlet, water inlet and a water tank internal circulation entrance at the top of the air outlet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absorption tower, the absorption tower is provided with a nozzle; the bottom of the water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outlet connected to a circulating pump, cooler, cooler outlet pipe and spray pipe connected with the circular, circular entrance circulation branch connection the water tank, a branch pipe connected with the nozzle spray absorption tower. Ammonia containing exhaust gas treatment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 recovery of ammonia in flue gas,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ammonium chloride (sodium chloride) dust, the dilute ammonia can be used for preparing ammonia washing with concentrated ammonia, reduce raw material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o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氨废气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化工生产领域的含氨废气处理装置,具体用于氯化铵的离心过滤、干燥工序排出的含氨废气的处理。
技术介绍
亚磷酸三甲酯、亚磷酸三乙酯等亚磷酸三烷基酯,工业上通常采用胺-氨法生产。所谓胺-氨法,即以叔胺作缚酸剂,三氯化磷与脂肪醇反应合成亚磷酸三烷基酯,并以氨置换出叔胺。胺-氨法合成的混合物,含有氯化铵固体,后处理首先采用液碱洗涤。为提高收率,节能降耗,采取少量的液碱洗涤,氯化铵只部分溶解,分离获得的废水含有氯化铵(氯化钠)固体和氨水。此种废水经离心过滤,得到的氯化铵(氯化钠)滤饼含有氨水,散发出浓烈的氨臭味,车间采用机械通风强制换风,排出的废气含有氨,为防止污染环境,需要处理。另外,氯化铵(氯化钠)滤饼采用热风干燥处理,工艺尾气中含有氨以及少量的氯化铵(氯化钠)粉尘,也需要处理。含氨、氯化铵(氯化钠)盐废气的处理,涉及吸收和除尘,目前尚无合适的工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胺-氨法生产亚磷酸三烷基酯产生的工业废气没有有效处理装置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含氨废气处理装置,用于吸收废气中的氨及氯化铵(氯化钠)粉尘,获得的稀氨水可用于配制洗涤工艺用的浓氨水。本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含氨废气处理装置,包括水箱,水箱的顶部设有进风口、出风口、进水口和内循环入口,出风口的上部设置吸收塔,吸收塔内设有喷头;水箱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依次连接循环泵、冷却器,冷却器的出水口连接循环支管和喷淋支管,循环支管连接水箱的循环入口,喷淋支管连接吸收塔内的喷头。所述吸收塔内设有两个塔节,塔节之间设置分布器,每个塔节上方均设置喷头,相应的,喷淋支管为两个。所述位于下方的喷头的喷淋密度大于上方的喷头的喷淋密度。所述吸收塔为填料塔。所述吸收塔的塔顶设置除沫器、大小头风管和风帽。所述水箱内设有挡板,挡板将水箱分成上下两个连通的空间。所述水箱内挡板上方设有温度计。所述水箱外侧设有液位计。所述水箱的顶部设有放空口。所述冷却器为管壳式换热器,管程走循环吸收水,壳程走冷却水。本技术的含氨废气处理装置,可以有效回收废气中的氨,同时除去氯化铵(氯化钠)粉尘,获得的稀氨水可以用于配制氨水洗涤用的浓氨水,减少了原料消耗和环境污染,一举多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水箱,2、循环泵,3、冷却器,4、吸收塔,5、挡板,6、液位计,7、温度计套管,8、进风口,9、进风管,10、温度计,11、视镜,12、填料a,13、第一塔节,14、喷头a,15、再分布器,16、填料b,17、第二塔节,18、喷头b,19、除沫器,20、大小头风管,21、风帽,22、流量计b,23、流量计a,24、水管,25、放空管,26、放空阀,27、水阀,28、内循环阀,29、外循环阀a,30、外循环阀b,31、冷却水下水管,32、冷却水上水管,33、冷却水上水阀,34、压力表,35、循环阀,36、输送阀,37、输送管,38、泵前阀,39、出风口,40、进水口,41、放空口,42、内循环入口,43、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1图1提供了一种含氨废气处理装置,包括水箱1、循环泵2、冷却器3、吸收塔4。水箱1为长方体形容器,碳钢材质,容积3m3,水箱的顶部设有进风口8、出风口39、进水口40、放空口41和内循环入口42,外侧下部设置出水口43,外侧设有玻璃管液位计6,内部设有挡板5、挡板5的上方设置温度计套管7,用于安装温度计,本实施例选用温量程为0~100℃的热电阻温度计10。进风口8上安装ϕ200的进风管9,待处理废气自进风管进入水箱。放空口41通过放空阀26连接放空管25。出风口39上安装有视镜11,本实施例选用HG/T4284—2011规定的外径ϕ125的视镜。出风口39的上方安装吸收塔4。吸收塔4为填料塔,环氧树脂玻璃钢材质,塔径ϕ400,分为第一塔节13和第二塔节17,第一塔节13内部装填ϕ50的陶瓷鲍尔环填料a12,填料层高1.5m,上部设有莲蓬式喷头a14和再分布器15,第二塔节17内部装填ϕ25的陶瓷鲍尔环填料b16,上部设有莲蓬式喷头b18。塔顶设有HG/T21618-1998规定的PP材质的波浪式丝网除沫器19、大小头风管20、风帽21。吸收塔设计成两节,每节设有喷头,两节之间设有再分布器,第一塔节的喷淋密度大于第二塔节。这样的设计和操作方式,是基于氨溶于水放热,可使上部的气体和吸收水温度较低,减少挥发,提高吸收效果。吸收塔,因气体流量很大,难免存在气沫夹带,在塔顶设有除沫器、大小头风管和风帽,可有效地除去排放气体中夹带的水分,减少水分流失,并避免雨水流入吸收塔内。进水口40通过水阀27连接水管24,水进入水箱1用作吸收水。挡板5将水箱1内的空间隔离呈上下两个,上部为气相空间,下部为液相空间,上下空间具有贯通的通口。废气在气相空间被激荡和喷淋形成的水膜洗涤,其中的氯化铵粉尘和部分氨气溶解进入水相,流入液相空间,残余的含氨废气由塔底进入吸收塔4。含氨废气首先进入水箱而不是直接进入吸收塔,可避免废气中的非溶性灰尘进入吸收塔影响吸收效率,并避免循环水倒流入进风管。出水口43位于水箱外侧下部对应液相空间,出水口通过泵前阀38连接循环泵2的进水口,循环泵2的出水口通过循环阀35连接冷却器3底部的进水口,冷却器4顶部的出水口一个连接循环支管和两个喷淋支管,循环支管连接水箱的内循环入口42,一支喷淋支管通过外循环阀a29、流量计a23连接吸收塔4内的喷头a14,另一支通过外循环阀b30、流量计b22连接吸收塔4内的喷头b18。循环泵2为离心泵,本实施例选用50CQ-40型磁力驱动离心泵,不锈钢材质,流量13.2m3/h,扬程40m,出水口连接量程为0~0.6MPa的压力表34,还通过输送阀36连接输送管37。冷却器3为管壳式换热器,本实施例选用GB151-1999规定的管壳式换热器,碳钢材质,换热面积80m2,管程走循环吸收水,壳程走冷却水,侧下部的冷却水入口通过冷却水上水阀33连接冷却水上水管32,侧上部的冷却水出口连接冷却水下水管31。吸收水自水箱1通过循环泵2泵入冷却器,经冷却器3换热后一部分经循环支管回流进水箱1,一部分经喷淋支管进入吸收塔4用于喷淋吸收塔釜内的废气。含氨废气在吸收塔4内被循环水喷淋吸收,吸收后的气体从塔顶排空。该装置用于处理含氨1%、流量1000m3/h的废气,第一塔节13喷淋的循环水流量为13m3/h,第二塔节17喷淋的循环水流量为6m3/h,塔顶排放气中含氨为3.6mg/m3,达到恶臭污染物三级排放标准要求(含氨4.0mg/m3)。本技术的含氨废气处理装置,用于吸收处理含氨气、氯化铵粉尘的废气,控制吸收水含0.5%~3%的氨、0.1%~2%的氯化铵,以之配制15%的浓氨水,用于氨水洗涤工艺,对亚磷酸三烷基酯的收率无不良影响。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相连”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含氨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氨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水箱的顶部设有进风口、出风口、进水口和内循环入口,出风口的上部设置吸收塔,吸收塔内设有喷头;水箱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依次连接循环泵、冷却器,冷却器的出水口连接循环支管和喷淋支管,循环支管连接水箱的循环入口,喷淋支管连接吸收塔内的喷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氨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水箱的顶部设有进风口、出风口、进水口和内循环入口,出风口的上部设置吸收塔,吸收塔内设有喷头;水箱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依次连接循环泵、冷却器,冷却器的出水口连接循环支管和喷淋支管,循环支管连接水箱的循环入口,喷淋支管连接吸收塔内的喷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氨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内设有两个塔节,塔节之间设置分布器,每个塔节上方均设置喷头,相应的,喷淋支管为两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含氨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下方的喷头的喷淋密度大于上方的喷头的喷淋密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氨废气处理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明序韩忠山杨松慧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长荣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