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苯菌酮与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68589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3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苯菌酮与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活性组分1~80%及20~99%的辅助组分;其中,所述活性组分为苯菌酮及吡唑醚菌酯。优点为:该杀菌组合物杀菌谱较广,避免真菌产生抗性和延缓真菌抗药性的产生速度,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用于防治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纹枯病、霜霉病、叶斑病、疫病等作物种植过程中常见病害;同时其中的有效成分苯菌酮与吡唑醚菌酯不存在交互抗性,降低了农药使用量,进而降低了成本,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病害的抗性治理,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phenyl ketone and pyrazole ether est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erilizatio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benzene cycloheximide and pyraclostrobin, according to the weight percentage of active components including: 1 ~ 80% support group and 20 to 99% points; wherein, the active component is benzene cycloheximide and pyraclostrobin. Advantages: the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sterilization broad spectrum, avoid the speed of fungi resistance and delay of fungal resistance, has obvious synergistic effect and for commo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wdery mildew, anthracnose, powdery mildew, sheath blight, downy mildew, leaf spot disease, and other crops in the planting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benzene bacteria ketone and pyraclostrobin had no cross resistance, reducing the amount of pesticide use, so as to reduce the cost, and reduce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ere is conducive to disease resistance management, has great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苯菌酮与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杀菌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有苯菌酮与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介绍
苯菌酮是巴斯夫公司开发的一个二苯酮类的新型杀菌剂,对各类白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苯菌酮的化学名:(3-溴-6-甲氧基-2-甲基苯基)-(2,3,4-三甲氧基-6-甲基苯基)甲酮,其化学结构式为:吡唑醚菌酯(英文通用名称:Pyraclostrobin,又名唑菌胺酯),分子式为C19H18C1N304,分子量为387.82,结构式为:白色至浅米色结晶状固体,无味。密度:1.367g/cm3,熔点63.7-65.2℃.溶解度(20℃,g/L):水中0.0019、正庚烷3.7、甲苯570、二氯甲烷570、甲醇100、丙酮650、乙酸乙酯650。吡唑醚菌酯是线粒子呼吸抑制剂,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它能够防治由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纲等类型的真菌病原体引起的病害,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白粉病、霜霉病、纹枯病、黑星病、叶斑病、炭疽病、疫病等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虽然吡唑醚菌酯能防治由子囊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类和卵菌纲等真菌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病害,但吡唑醚菌酯的作用位点单一,如果长期单一使用,病原体不可避免会产生抗性,且该药剂成本较高,在植保推广中难度较大。现有技术中对于苯菌酮和吡唑醚菌酯单剂的使用需要足够的剂量才能起到防治效果,而且大量使用会存在比较高的抗药性风险,导致使用成本增加。对于苯菌酮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目前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含有苯菌酮与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含有苯菌酮与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活性组分1~80%及20~99%的辅助组分;其中,所述活性组分为苯菌酮及吡唑醚菌酯。本专利技术添加苯菌酮,其能够抑制孢子萌发、细菌管延伸、菌丝生长和孢子母细胞形成真菌生长和繁殖的主要阶段,杀菌作用由母体活性物质直接引起,没有相应代谢活性;添加吡唑醚菌酯,其主要破坏病菌细胞壁膜的形成,引起孢子囊壁的分解,而使病菌死亡,其内吸性强。将作用机理不同的苯菌酮与吡唑醚菌酯进行复配,有助于避免真菌产生抗性和延缓真菌抗药性的产生速度,并且二者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用于防治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霜霉病、叶斑病、疫病等作物种植过程中常见病害。进一步说,苯菌酮及吡唑醚菌酯的质量比为1:40~40:1。活性组分优选可为5~33%,该比例范围降低了农药使用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病害的抗性治理,其推广应用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再进一步说,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制备成水乳剂时,辅助组分可包括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异丙醇、间苯二酚、乙醇、硅油、黄原胶及水。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制备成可湿性粉剂时,辅助组分包括木质素磺酸钙、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扩散剂NNO、白炭黑及高岭土。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制备成悬浮剂时,辅助组分包括木质素磺酸钠、辛基酚聚乙二醇醚、黄原胶、乙二醇及水。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制备成水分散粒剂时,辅助组分包括分散剂D9、全氟烷基乙氧基醚醇、聚乙烯吡咯烷酮、黄原胶及白炭黑。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显著优点为:该杀菌组合物杀菌谱较广,避免真菌产生抗性和延缓真菌抗药性的产生速度,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用于防治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纹枯病、霜霉病、叶斑病、疫病等作物种植过程中常见病害;同时其中的有效成分苯菌酮与吡唑醚菌酯不存在交互抗性,降低了农药使用量,进而降低了成本,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病害的抗性治理,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41%苯菌酮·吡唑醚菌酯水乳剂实施例222%苯菌酮·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实施例36%苯菌酮·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实施例480%苯菌酮·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实施例512%苯菌酮·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实施例633%苯菌酮·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实施例761.5%苯菌酮·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试验1苯菌酮和吡唑醚菌酯系列配比防治葡萄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1试验处理:本实验药剂用药量按照表1,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50%苯菌酮可湿性粉剂和25%吡唑醚菌酯乳油。空白用清水试验。2处理方法:试验区在葡萄炭疽病发病初期3在试验区和空白区(CK)内,随机选取不同部位叶片调查50片。4根据病斑所占叶片面积的百分率划分病级: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75%;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75%以上。5药效计算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获得的结果如表1所示。表1苯菌酮和吡唑醚菌酯对葡萄炭疽病的田间试验结果由表1中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苯菌酮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制剂实施例2、3、4、5、6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本专利技术的苯菌酮和吡唑醚菌酯组合物对葡萄炭疽病具有防治优良防治效果,且杀菌谱谱广、效果显著、成本低,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试验2在句容市春城镇一农户小麦田做药剂苯菌酮和吡唑醚菌酯及其复配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验证了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试验作物为小麦,防治对象为小麦白粉病。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试验期间肥水管理中等。试验药剂及用量详见表2.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35m2,共30个小区。喷雾时均采用芒果树牌电动喷雾器,40~50kg/667m2,连续喷药两次,间隔期为10天。调查与统计方法,在第二次施药后的第7天和第14天各调查一次,共调查2次。采用随机五点取样法,每点取20株,调查每株的上3片叶,记录总叶数、病叶数、病叶率,按照小麦白粉病9级分级标准,记载各级病叶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每次喷药后观察药剂各处理对果实和叶片的影响。小麦白粉病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6%~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根据记载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表2:苯菌酮和吡唑醚菌酯及其复配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通过表2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苯菌酮和吡唑醚菌酯复配剂第二次药后14天对小麦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78.29%、83.35%、86.33%、79.96%、86、95%、86.02%、77.29%均高于对照药剂50%苯菌酮76.26%、25%吡唑醚菌酯72.97%的防效。对小麦的安全性调查,喷药后第一天及药后若干天观察,各试验处理对小麦叶片、花、穗无药害现象发生。试验结果表明苯菌酮和吡唑醚菌酯复配后,明显提高了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增效作用明显,降低了用药量及用药成本,对小麦生长安全,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理想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有苯菌酮与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活性组分1~80%及20~99%的辅助组分;其中,所述活性组分为苯菌酮及吡唑醚菌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苯菌酮与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活性组分1~80%及20~99%的辅助组分;其中,所述活性组分为苯菌酮及吡唑醚菌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苯菌酮与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组分5~3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苯菌酮与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菌酮及吡唑醚菌酯的质量比为1:40~4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苯菌酮与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分包括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异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祥姚克兵束兆林王莉莉缪康张建华田子华吴佳文朱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