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及其尾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5744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0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及其尾门总成,所述汽车的尾门总成包括:尾门外板,所述尾门外板为塑料件;以及尾门内板,所述尾门内板为塑料件,所述尾门内板与所述尾门外板之间限定出空腔,所述尾门内板与所述尾门外板的边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通过卡接定位。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的尾门总成,不仅整体质量轻,而且便于加工、成本较低。

Automobile and its tail door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ehicle door assembly and its tail, the tail of the car door assembly includes a tail door plate, the tail plate for plastic door and tail; the door panel and the rear door inner panel is made of plastic, between the rear door inner plate and the tail the door plate defining a cavity, the edge of the door panel and the rear tail door plate by bolts and connected by clamping and positioning. The tail door assembly of the automobile according to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t only light weight, but also easy processing and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及其尾门总成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及其尾门总成。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汽车的尾门多指两厢车、SUV车型的后备箱开启门,通常采用上翻式结构。尾门是车身中最重要的开闭件,在车辆开启、行李存放、装饰、零件维修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尾门的好坏,主要体现在尾门的防撞性能、密封性能、开合便利性以及其他性能指标上。已有的尾门通常为金属件,尾门内板与尾门外板之间通过包边工艺连接,不仅工艺复杂,加工效率低,而且尾门质量重、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整体质量轻、便于加工的汽车的尾门总成。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尾门总成的汽车。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的尾门总成包括:尾门外板,所述尾门外板为塑料件;以及尾门内板,所述尾门内板为塑料件,所述尾门内板与所述尾门外板之间限定出空腔,所述尾门内板与所述尾门外板的边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通过卡接定位。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的尾门总成,不仅整体质量轻,而且便于加工、成本较低。可选地,所述尾门内板的下端具有卡钩,所述尾门外板的下端具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开口向上,所述卡钩卡在所述卡槽内。可选地,所述卡钩的个数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卡钩沿左右方向均布,每个所述卡钩自上向下延伸且垂直连接在所述尾门内板的内表面上。可选地,所述尾门外板具有第一内翻边,以及与所述第一内翻边相对的止挡卡片,所述第一内翻边与所述止挡卡片之间限定出所述卡槽。可选地,所述尾门内板的左端与所述尾门外板的左端、所述尾门内板的右端与所述尾门外板的右端、所述尾门内板的上端与所述尾门外板的上端、所述尾门内板的下端与所述尾门外板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可选地,所述尾门内板的上端与所述尾门外板的上端的螺栓连接点、所述尾门内板的左端与所述尾门外板的左端的螺栓连接点构成等腰梯形。可选地,所述尾门外板的上边沿、左边沿、右边沿均具有第二内翻边,所述第二内翻边与所述尾门内板的内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二内翻边上设有用于螺纹连接的螺纹孔。可选地,所述尾门内板的下端设有用于安装尾门铰链的铰链安装螺母,所述铰链安装螺母预埋在所述尾门内板上。可选地,还包括用于安装尾门锁的锁体安装板,所述锁体安装板预埋在所述尾门内板上。可选地,所述锁体安装板的的个数为两个,其中一个锁体安装板邻近所述尾门内板的左端设置,另一个锁体安装板邻近所述尾门内板的右端设置,两个锁体安装板相对于尾门内板的中心线对称分布。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汽车,包括所述的尾门总成。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的尾门总成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沿图1中线B-B的剖面示意图(螺栓未示出)。图4是图1中的C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铰链安装螺母与尾门内板配合的示意图。图6是图1中D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尾门总成100,尾门外板10,卡槽11,第一内翻边12,止挡卡片13,第二内翻边14,螺纹孔141,尾门内板20,卡钩21,螺栓30,铰链安装螺母40,锁体安装板5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照图1至图6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的尾门总成100。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的尾门总成100包括尾门外板10以及尾门内板20,尾门外板10、尾门内板20均为塑料件,尾门内板20与尾门外板10之间限定出空腔,尾门内板20与尾门外板10的边沿通过卡接定位(参见图2)且通过螺栓30固定连接(参见图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的尾门总成100,通过将尾门外板10和尾门内板20设置成塑料件,以降低尾门总成100的重量,实现尾门总成100的轻量化,而且便于加工、成本较低,将尾门内板20与尾门外板10的边沿连接起来并使两者之间限定出空腔以增强尾门总成100整体的结构强度;采用螺栓紧固件将尾门外板10与尾门内板20连接在一起,连接更紧密牢靠,同时,为避免螺栓连接时螺栓30与螺纹孔的余隙造成尾门内板20与尾门外板10之间产生错动,将尾门外板10与尾门内板20之间通过卡接方式进行定位,进一步增强了尾门总成100内部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2看,尾门内板20的下端具有卡钩21,尾门外板10的下端具有卡槽11,卡槽11的开口向上,卡钩21卡在卡槽11内。由此,将尾门内板20自上向下放入该卡槽11内以实现内板与外板的预装定位。进一步地,卡钩21的个数为多个且多个卡钩21沿左右方向均布,每个卡钩21自上向下延伸且垂直连接在尾门内板20的内表面上。具体地,如图2所示,尾门外板10具有第一内翻边12以及与所述第一内翻边12相对的止挡卡片13,第一内翻边12与止挡卡片13之间限定出卡槽11。由此,通过在尾门内板20下端设置多个沿左右方向分布的卡钩21,进一步增强了尾门内板20与尾门外板10之间定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参照图1所示,尾门内板20的左端与尾门外板10的左端、尾门内板20的右端与尾门外板10的右端、尾门内板20的上端与尾门外板10的上端、尾门内板20的下端与尾门外板10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由此,尾门内板20与尾门外板10的各个边沿处均通过螺栓连接,增强了尾门总成100连接的可靠性。其中,尾门内板20的上端与尾门外板10的上端的螺栓连接点、尾门内板20的左端与尾门外板10的左端的螺栓连接点构成等腰梯形。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尾门外板10的上边沿、左边沿、右边沿均具有第二内翻边14,第二内翻边14与尾门内板20的内表面相贴合,第二内翻边14上设有用于螺纹连接的螺纹孔141。具体地,尾门外板10的上边沿的第二内翻边14与尾门内板20的上边沿的内表面、尾门外板10的左边沿的第二内翻边14与尾门内板20的左边沿的内表面、尾门外板10的右边沿的第二内翻边14与尾门内板20的右边沿的外表面之间相互贴合以使尾门总成100的上端、左端、右端大体封闭,增强了尾门总成100整体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尾门内板20的下端设有用于安装尾门铰链的铰链安装螺母40,铰链安装螺母40预埋在尾门内板20上。尾门内板20与尾门外板10均可以通过注塑成型,注塑时将安装螺母预埋在尾门内板20的模具上,这样,尾门内板20注塑成型时铰链安装螺母40就与尾门内板20固定连接到一起,不仅便于加工,而且连接更紧密。如图6所示,尾门总成100还包括用于安装尾门锁的锁体安装板50,锁体安装板50预埋在尾门内板20上。结合图1看,锁体安装板50的个数为两个,其中一个锁体安装板50邻近尾门内板20的左端设置,另一个锁体安装板50邻近尾门内板20的右端设置,两个锁体安装板50相对于尾门内板20的中心线对称分布。锁体安装板50预埋在尾门内板20的模具上。这样,尾门内板20注塑成型时锁体安装板50就与尾门内板20固定连接到一起,不仅便于加工,而且增强了尾门内板20与锁体安装板50构成的整体的结构强度。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车及其尾门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的尾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尾门外板,所述尾门外板为塑料件;以及尾门内板,所述尾门内板为塑料件,所述尾门内板与所述尾门外板之间限定出空腔,所述尾门内板与所述尾门外板的边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通过卡接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的尾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尾门外板,所述尾门外板为塑料件;以及尾门内板,所述尾门内板为塑料件,所述尾门内板与所述尾门外板之间限定出空腔,所述尾门内板与所述尾门外板的边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通过卡接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尾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内板的下端具有卡钩,所述尾门外板的下端具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开口向上,所述卡钩卡在所述卡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尾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的个数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卡钩沿左右方向均布,每个所述卡钩自上向下延伸且垂直连接在所述尾门内板的内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尾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外板具有第一内翻边以及与所述第一内翻边相对的止挡卡片,所述第一内翻边与所述止挡卡片之间限定出所述卡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尾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内板的左端与所述尾门外板的左端、所述尾门内板的右端与所述尾门外板的右端、所述尾门内板的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彦明段兴中刘隆旺高双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