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叶苦丁茶泡袋茶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5494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0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提供了一种小叶苦丁茶泡袋茶及其加工方法,该泡袋茶由小叶苦丁茶、白芍、灵芝、当归、薏苡仁、青皮、蒺藜制备而成,其具有疏肝养血、调养祛斑养血之功效,非常适用于面色不华、色斑色素沉着人群,为一种绿色安全的保健茶饮。

Lobular Kudingcha tea bag tea and its processing meth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leaflet Kuding tea bag tea and its processing method, the bubble tea bags by lobular Kudingcha, Radix Paeoniae Alba,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Ganoderma lucidum, coix seed, peel, Tribulus prepared with nourishing blood, nourishing the liver nursed freckle effect, very suitable for China, pale stain pigmentation the crowd, as a kind of green tea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叶苦丁茶泡袋茶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小叶苦丁茶泡袋茶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小叶苦丁茶又名青山绿水茶,主要产于四川、云南、贵州大山丛林中,清凉降火的效果明显,没有大叶苦丁那种强烈的苦涩味,又有绿茶的清甜。冲泡之后色泽碧绿,小叶苦丁茶俗称“青山绿水”,是木犀科女贞属乔木植物,外形色泽绿润、汤色碧绿、叶底鲜绿,属纯天然野生植物,入口微苦清香,苦尽甘来,可清热解毒、明目清肝、益喉润肺,是一种纯天然健康饮品。伴随着世界性回归大自然热潮的掀起,化妆品市场已由合成型向纯天然疗效型方向迅速发展。各国相继推出中草药化妆品、纯天然植物化妆品以及生物工程化妆品,掀起了研制、使用及推广天然化妆品的又一高潮。但药治不如食疗,其由于化妆品大多为外用产品,容易引起皮肤刺激及过敏反应,均不宜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小叶苦丁茶泡袋茶及其加工方法,该泡袋茶由小叶苦丁茶、白芍、灵芝、当归、薏苡仁、青皮、蒺藜制备而成,其具有疏肝养血、调养祛斑养血之功效,非常适用于面色不华、色斑色素沉着人群,饮用,为一种绿色安全的保健茶饮。具体地,一种小叶苦丁茶泡袋茶,按重量份计,由小叶苦丁茶80-120份、白芍3-15份、灵芝3-15份、当归3-15、薏苡仁3-15、青皮3-15、蒺藜3-15份制备而成。进一步地,一种小叶苦丁茶泡袋茶,按重量份计,由小叶苦丁茶90-110份、白芍8-10份、灵芝8-10份、当归8-10份、薏苡仁8-10份、青皮8-10份、蒺藜8-10份制备而成。进一步地,一种小叶苦丁茶泡袋茶,按重量份计,由小叶苦丁茶100份、白芍9份、灵芝9份、当归9份、薏苡仁9份、青皮9份、蒺藜9份制备而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小叶苦丁茶泡袋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小叶苦丁茶粉碎成30-50目,备用。(2)将上述量的白芍、灵芝、当归、薏苡仁、青皮、蒺藜清洗,晾干,切片,放入循环热风干燥机中进行干燥,将烘干后的原料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至30-50目,制得中药粉备用。(3)将步骤(1)制得的小叶苦丁茶与步骤(2)制得的中药粉,灭菌、混合均匀用泡袋茶包装机包装,每袋5g,代茶饮用。上述所述的步骤(1)是将小叶苦丁茶粉碎成30-50目,备用。上述所述的(2)是将上述量的白芍、灵芝、当归、薏苡仁、青皮、蒺藜清洗,晾干,切片,放入循环热风干燥机中进行干燥,将烘干后的原料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至40目,制得中药粉备用。上述所述灭菌方式为紫外线照射消毒灭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采用小叶苦丁茶作为主要原料,加入白芍、灵芝、当归、薏苡仁、青皮、蒺藜六味中药材,制成泡袋茶,其制得的泡袋茶清苦回甜,醇香;并且各药相辅相成,具有疏肝养血、调养祛斑养血之功效,非常适用于面色不华、色斑色素沉着人群,饮用,为一种绿色安全的保健茶饮。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作进一步的考察,本专利技术还列举了如下实验例,旨在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但决不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作任何的限定。1、一、药效学研究实验例1本专利技术泡袋茶祛除黄褐斑、色素沉着效果的临床观察试验1.1材料:1.1.1药品:本专利技术泡袋茶:按照本专利技术制得的泡袋茶,规格:5g/袋。对照药品:化瘀祛斑胶囊(山西仁源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32g粒。1.1.2试验对象:女性,年龄18~60岁,头面部肉眼观察可见程度不同的黄褐斑60例,无任何痛痒等症状。1.2试验方法及结果:1.2.1试验方法:将6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年龄23~43岁,平均年龄34.98±5.23岁,平均病程6.15±4.40年,对照组年龄24~42岁,平均年龄35.03±4.80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6.90±3.80年,空白对照组年龄23~43岁,平均年龄34.85±5.02岁,病程3~9年,平均病程7.05±3.85年,三组受试者的基本情况,年龄、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三组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使用本专利技术泡袋茶,口服,一日饮茶2袋,连续服用90天,孕产妇、月经过多者禁用,受试者在服药期间停止使用其他祛斑产品。对照组使用对照药品,口服,一日2次,一次5粒,连续服用90天。空白对照组不使用任何祛斑药物,三组的饮食相同。1.2.2试验观察指标1.2.2.1观察治疗前后斑块的面积大小,色斑颜色深浅变化用标尺测量同一黄褐斑受试前后的长度和宽度,计算色斑面积;按照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设计研制,测绘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实用标准色卡》(第一版)中的棕色(Y+M+BK即黄+品红+黑的叠色)色卡为黄褐斑深浅的判断标准:Ⅰ(15、20、5),Ⅱ(30、40、10),Ⅲ(40、60、15)祛斑效果判断(1)显效:黄褐斑颜色明显变浅,面积减少>1/3,不产生新黄褐斑;(2)有效:黄褐斑颜色变浅,面积减少≤1/3,不产生新黄褐斑;(3)无效:黄褐斑颜色及面积无明显变化。1.2.2.2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疗效指标及不良反应,并检测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SOD测定使用黄嚓吟氧化酶法,MDA测定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制剂1.2.3试验结果1.2.3.1祛斑效果试验结果(见表2)表2两组祛斑效果比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空白组相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受试者连续服用本专利技术颗粒剂90天后,头面部的黄褐斑的颜色明显变浅直至消失,色斑面积显著缩小,70.0%的受试者色斑面积减小超过原色斑面积的1/3以上,其中50%的受试者(即10名受试者)的黄褐斑完全消失,且未观察到新的黄褐斑出现,本专利技术的总有效率达到85.0%,受试者的肤色细腻白皙,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祛斑组合物具有祛斑美容的功效。实验例2安全性试验1急性毒性试验:取健康小鼠进行预试验后另取40只小白鼠进行正式试验,试验前将动物禁食16小时,不限制饮水,给药剂量为,1000g(生药)/kg,观察7天,正常饮食,饮水,观察指标为动物死亡数。结果,该浓度一次给药(小鼠)观察7天,无一小鼠死亡。2连续给药毒性试验:取健康小鼠80只,随机分成4组,试验药小剂量组每天给药1次(成人剂量的10倍);中剂量组每天给药3次(成人剂量的50倍);大剂量(成人剂量的100倍)组每天给药6次;空白对照组给等量的N.S;根据急性口服毒性试验,试验药小、中、大剂量组给药量均为3mg/g,连续给药14天,正常饮食饮水,连续观察,对照组同。观察指标为动物体重增长情况、活动情况、饮食情况、粪便情况和死亡情况。结果,各组小鼠均无中毒情况,活动、饮食饮水、粪便情况均正常,无一死亡,体重情况以空白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处理,p值均大于0.05,无显著性差异。试验总结:试验表明本专利技术所述泡袋茶安全无毒。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小叶苦丁茶泡袋茶的制备:原料:小叶苦丁茶80g、白芍3g、灵芝3g、当归3g、薏苡仁3g、青皮3g、蒺藜3g;制备方法:(1)将小叶苦丁茶粉碎成30目,备用;(2)将上述量的白芍、灵芝、当归、薏苡仁、青皮、蒺藜清洗,晾干,切片,放入循环热风干燥机中进行干燥,将烘干后的原料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至30目,制得中药粉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叶苦丁茶泡袋茶,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小叶苦丁茶80‑120份、白芍3‑15份、灵芝3‑15份、当归3‑15、薏苡仁3‑15、青皮3‑15、蒺藜3‑15份制备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叶苦丁茶泡袋茶,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小叶苦丁茶80-120份、白芍3-15份、灵芝3-15份、当归3-15、薏苡仁3-15、青皮3-15、蒺藜3-15份制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叶苦丁茶泡袋茶,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小叶苦丁茶90-110份、白芍8-10份、灵芝8-10份、当归8-10份、薏苡仁8-10份、青皮8-10份、蒺藜8-10份制备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叶苦丁茶泡袋茶,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小叶苦丁茶100份、白芍9份、灵芝9份、当归9份、薏苡仁9份、青皮9份、蒺藜9份制备而成。4.一种小叶苦丁茶泡袋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小叶苦丁茶粉碎成30-50目,备用;(2)将上述量的白芍、灵芝、当归、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文
申请(专利权)人:黔西南州天麒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