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共生模式下利用沼肥在稻田中进行养鱼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54191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0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稻渔共生模式下利用沼肥在稻田中进行养鱼的方法,它包含它包含以下步骤:S1、稻田整理消毒;S2、施基肥;S3、秧苗移栽;S4、开挖鱼沟;S5、泼洒沼液肥;S6、投放鱼苗;S7、泼洒促进肥;S8、追肥;S9、日常管理:定期进行水体溶解氧,pH和硫化氢进行测定,保证秧田中水体溶解氧不低于8mg/L,ph6.6‑7.2;S10、收割:水稻成熟后进行收割,鱼类生长成熟后,对鱼类进行捕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利用沼肥在稻田中进行养鱼,提高了水稻的肥效,促使水稻增产,稻田鱼增收,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提高了沼肥的有效利用率。

Method for fish raising in paddy field by using biogas fertilizer under rice rice symbiosis mod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rice fish symbiosis mode using biogas fertilizer were fish in paddy field, which contains it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S2, paddy finishing disinfection; fertilizer; S3, S4, fish seedling transplanting; excavation ditch; S5, S6, a biogas slurry fertilizer; fry; S7, pour sprinkling to promote S8, topdressing fertilizer;; S9, daily management: regular water dissolved oxygen, pH and H2S were measured in seedling of dissolved oxygen which is not lower than 8mg/L, ph6.6 7.2 S10,; harvest: mature rice after harvesting, fish growth mature, fishing for fish.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use of fish fertilizer in paddy fields, increased rice yield, the rice yield, rice fish income,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biogas fertiliz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稻渔共生模式下利用沼肥在稻田中进行养鱼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尤其是稻渔共生模式下利用沼肥在稻田中进行养鱼的方法。
技术介绍
稻渔共生模式下利用稻田养鱼是效益较高的一种农业综合生产模式,在各地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但现有的稻田养鱼存在一下问题:(1)、水稻由于肥效不足达不到理想中稻田养鱼的水稻增产的目的;(2)、稻田中的鱼往往由于食源不足,生长发育较为缓慢,往往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才能长到出售的标准,而错过了最佳的销售时机,让养殖户蒙受损失,另外,鱼体的水域环境中容易存在病原体,一旦鱼体染病,不方便及时治疗。另外,沼肥由沼液及沼渣组成。沼液及治渣总称为沼肥,是生物质经沼气池厌氧发酵的产物,其有效利用率十分低下。沼肥是沼汽池中发酵后的沼渣、沼液,是一种无污染、无杂菌、无残毒、高肥效的有机肥源,可生产出高品质的农产品。它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提早种子发芽、增强作物抗逆性、防治病虫害作用;并富含氮、磷、钾等,是公认的有机肥料;还含有有机质、腐殖酸,可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将沼肥利用到稻渔共生模式中既可以解决沼肥发酵后续处理问题,又可以解决现有稻田养鱼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稻渔共生模式下利用沼肥在稻田中进行养鱼的方法,能够提高水稻肥效,促使水稻增产,稻田鱼增收,增加养殖户的收益,同时能够提高沼肥的有效利用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稻渔共生模式下利用沼肥在稻田中进行养鱼的方法,它包含以下步骤:S1、稻田整理消毒;选择水源充足、田间排灌渠道完善的田块作为秧田,并在移栽秧苗前20-30天进行消毒,每块稻田面积不少于2000㎡;S2、施基肥:对秧田进行浇灌直至秧田表面有4-6cm的浅水,移栽秧苗前10-15天施加基肥,基肥按照45-50kg/亩的标准进行施加,移栽秧苗前4-5天追施尿素6-8kg/亩作为嫁肥,用旋耕机整地、肥泥融合、拉平全田,将泥肥混融,肥泥沉淀2-3天;S3、秧苗移栽:选择秧龄25-30天、带蘖2-3个的秧苗在15-25℃下进行移栽,移栽密度1.0-1.2万穴/亩,移栽时预留井字形区域,井字形区域将秧田划分成多个小田块,每个小田块0.5-0.8亩,井字形区域内不移栽秧苗,所述的秧苗为谷种先经沼液浸泡液浸种48-72小时后,进行日常的浸种催芽播种后培育所得,工厂化育秧,沼液浸泡液为沼液和清水按照1:2-3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这样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和增强秧苗抗病能力;S4、开挖鱼沟:在井字形区域内挖宽度30-40cm,深度50-60cm的鱼沟,加固;S5、泼洒沼液肥:鱼沟加固后2-3天,全田泼洒沼液肥,沼液肥泼洒量为30-45kg/亩,所述的沼液肥由沼液和清水按照2:1-1.5的比例混合而成,每隔3天泼洒一次,每次16点以后温度在20℃以下进行泼洒,投放鱼苗前一周停止泼洒;S6、投放鱼苗:待秧苗生长7-15天,在鱼沟中投放种苗,杂食性鱼50-60%,草食性鱼10-20%,其余滤食性鱼,种苗投放量为200-250尾/亩,保持秧田中表面的浅水不低于8cm;S7、泼洒促进肥:待秧苗进入分蘖盛期(3个蘖以上)后,全田泼洒促进肥,沼液肥泼洒量为10-15kg/亩,待秧田中出现浮游植物后,沼液肥采用喷雾施肥,所述的沼液肥由沼液和清水按照1:1-1.5的比例混合而成,每隔1天泼洒一次,每次16点以后温度在20℃以下进行;S8、追肥:秧苗抽穗后追加叶肥,按照5-8kg/亩进行施肥,所述的叶肥由沼渣、草木灰按照重量比2:1-1.5的原料组成,其制作方法为先将经过固液分离的沼渣经过粉碎机粉碎至100-200目的细微颗粒,加入草木灰后制粒即可;S9、日常管理:定期进行水体溶解氧,pH和硫化氢进行测定,保证秧田中水体溶解氧不低于8mg/L,通过磷酸盐缓冲液或者食用小苏打的方式进行调节ph6.6-7.2;S10、收割:水稻成熟后进行收割,鱼类生长成熟后,对鱼类进行捕捞。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消毒采用6-8千克/亩的漂白粉或65-80千克/亩的生石灰对田块进行干法消毒。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稻田周边设置有40-50cm高的防逃网。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基肥为复合肥,其总氮含量不低于18%,有效磷含量不低于12%,有效钾含量不低于15%。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沼液中有机质含量不低于35%,腐殖酸含量不超过20%,全氮含量不低于1.5%,全磷含量不低于0.5%,全钾含量不低于1%。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沼液和沼渣采用的是正常产气(充分发酵)1个月以上沼气池内经过固液分离得到的沼液和沼渣,从沼气池取出后放置3h以上使用效果则更好。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日常的浸种催芽播种是指将沼液浸泡液浸种后的谷种在消毒液中浸泡6-8小时,洗净晾干后再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所述的消毒液为25%咪鲜胺2500-3000倍的稀释液和3%甲霜·噁毒灵1500药液按照1:1-1.5的体积比均匀混合而成。作为优选的,所述的井字形区域为秧田中纵横交错的用于挖掘鱼沟的区域,该区域的长度与秧田的边界一致,该区域的宽度为50-60cm。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杂食性为鲤鱼,鲤鱼鱼苗选择100g/尾,滤食性鱼为鲢鱼、鳙鱼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鲢鱼、鳙鱼鱼苗选择250g/尾,草食性鱼为草鱼,草鱼鱼苗选择250g/尾。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叶肥为直径0.2-0.5cm的颗粒。沼液、沼渣是沼气生产的副产品,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一种良好的饲料添加剂。利用沼液养鱼,可节约养殖成本,提高畜禽水产的生产性能。沼液进入鱼塘后可增加鱼塘浮游生物量,加强光合作用,增加产氧量,减少鱼病、节约化肥、饵料等。沼渣中含有较全面的养分,可供鱼直接食用,同时也能促进水中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为鱼提供饵料,减少商品饵料的投放,节约养殖成本。沼渣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的,各种细菌和寄生虫卵大部分被杀灭,为此能有效防止鱼的疾病;沼渣肥是熟性肥,投入养鳝池后不会过多地消耗水中的溶氧,不会与鱼争氧。作为优选的,要对秧田中的水进行实时水质管理,其中,以成都地区而言4-5月、10-11月水色透明度不低于20-25cm;6-9月水色透明度以10-15cm为宜。由于6-9月气温高,鱼类生长快,耗食量大。当水色透明度低于10cm时,应严密观察田内的鱼是否浮头。如一般在鱼出现后即沉入水底则为正常,如久久不入水底,则需适当灌水,防止泛田。根据水质变化,10-15d换掉1/3的池水,以保持秧田的水质为肥、活、爽、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利用沼肥在稻田中进行养鱼,提高了水稻的肥效,促使水稻增产,稻田鱼增收,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2)、分阶段施加沼肥,促使秧田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快速持续生长,给稻田鱼提供了充足的食源;(3)分别利用固液分离的沼液和沼渣,在前期施加沼液肥,在秧苗抽穗后追加叶肥(钾肥),叶肥以沼渣为原料,提高了沼肥的有效利用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实施例1稻渔共生模式下利用沼肥在稻田中进行养鱼的方法,它包含以下步骤:S1、稻田整理消毒;选择水源充足、田间排灌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稻渔共生模式下利用沼肥在稻田中进行养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以下步骤:S1、稻田整理消毒;选择水源充足、田间排灌渠道完善的田块作为秧田,并在移栽秧苗前20‑30天进行消毒,每块稻田面积不少于2000㎡;S2、施基肥:对秧田进行浇灌直至秧田表面有4‑6cm的浅水,移栽秧苗前10‑15天施加基肥,基肥按照45‑50kg/亩的标准进行施加,移栽秧苗前4‑5天追施尿素6‑8kg/亩作为嫁肥,用旋耕机整地、肥泥融合、拉平全田,将泥肥混融,肥泥沉淀2‑3天;S3、秧苗移栽:选择秧龄25‑30天、带蘖2‑3个的秧苗在15‑25℃下进行移栽,移栽密度1.0‑1.2万穴/亩,移栽时预留井字形区域,井字形区域内不移栽秧苗,所述的秧苗为谷种先经沼液浸泡液浸种48‑72小时后,进行日常的浸种催芽播种后培育所得,沼液浸泡液为沼液和清水按照1:2‑3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S4、开挖鱼沟:在井字形区域内挖宽度30‑40cm,深度50‑60cm的鱼沟,加固;S5、泼洒沼液肥:鱼沟加固后2‑3天,全田泼洒沼液肥,沼液肥泼洒量为30‑45kg/亩,所述的沼液肥由沼液和清水按照2:1‑1.5的比例混合而成,每隔3天泼洒一次,每次16点以后温度在20℃以下进行泼洒,投放鱼苗前一周停止泼洒;S6、投放鱼苗:待秧苗生长7‑15天,在鱼沟中投放种苗,杂食性鱼50‑60%,草食性鱼10‑20%,其余滤食性鱼,种苗投放量为200‑250尾/亩,保持秧田中表面的浅水不低于8cm;S7、泼洒促进肥:待秧苗进入分蘖盛期后,全田泼洒促进肥,沼液肥泼洒量为10‑15kg/亩,待秧田中出现浮游植物后,沼液肥采用喷雾施肥,所述的沼液肥由沼液和清水按照1:1‑1.5的比例混合而成,每隔1天泼洒一次,每次16点以后温度在20℃以下进行;S8、追肥:秧苗抽穗后追加叶肥,按照5‑8kg/亩进行施肥,所述的叶肥由沼渣、草木灰按照重量比2:1‑1.5的原料组成,其制作方法为先将经过固液分离的沼渣经过粉碎机粉碎至100‑200目的细微颗粒,加入草木灰后制粒即可;S9、日常管理:定期进行水体溶解氧,pH和硫化氢进行测定,保证秧田中水体溶解氧不低于8mg/L,ph6.6‑7.2;S10、收割:水稻成熟后进行收割,鱼类生长成熟后,对鱼类进行捕捞。...

【技术特征摘要】
1.稻渔共生模式下利用沼肥在稻田中进行养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以下步骤:S1、稻田整理消毒;选择水源充足、田间排灌渠道完善的田块作为秧田,并在移栽秧苗前20-30天进行消毒,每块稻田面积不少于2000㎡;S2、施基肥:对秧田进行浇灌直至秧田表面有4-6cm的浅水,移栽秧苗前10-15天施加基肥,基肥按照45-50kg/亩的标准进行施加,移栽秧苗前4-5天追施尿素6-8kg/亩作为嫁肥,用旋耕机整地、肥泥融合、拉平全田,将泥肥混融,肥泥沉淀2-3天;S3、秧苗移栽:选择秧龄25-30天、带蘖2-3个的秧苗在15-25℃下进行移栽,移栽密度1.0-1.2万穴/亩,移栽时预留井字形区域,井字形区域内不移栽秧苗,所述的秧苗为谷种先经沼液浸泡液浸种48-72小时后,进行日常的浸种催芽播种后培育所得,沼液浸泡液为沼液和清水按照1:2-3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S4、开挖鱼沟:在井字形区域内挖宽度30-40cm,深度50-60cm的鱼沟,加固;S5、泼洒沼液肥:鱼沟加固后2-3天,全田泼洒沼液肥,沼液肥泼洒量为30-45kg/亩,所述的沼液肥由沼液和清水按照2:1-1.5的比例混合而成,每隔3天泼洒一次,每次16点以后温度在20℃以下进行泼洒,投放鱼苗前一周停止泼洒;S6、投放鱼苗:待秧苗生长7-15天,在鱼沟中投放种苗,杂食性鱼50-60%,草食性鱼10-20%,其余滤食性鱼,种苗投放量为200-250尾/亩,保持秧田中表面的浅水不低于8cm;S7、泼洒促进肥:待秧苗进入分蘖盛期后,全田泼洒促进肥,沼液肥泼洒量为10-15kg/亩,待秧田中出现浮游植物后,沼液肥采用喷雾施肥,所述的沼液肥由沼液和清水按照1:1-1.5的比例混合而成,每隔1天泼洒一次,每次16点以后温度在20℃以下进行;S8、追肥:秧苗抽穗后追加叶肥,按照5-8kg/亩进行施肥,所述的叶肥由沼渣、草木灰按照重量比2:1-1.5的原料组成,其制作方法为先将经过固液分离的沼渣经过粉碎机粉碎至100-200目的细微颗粒,加入草木灰后制粒即可;S9、日常管理:定期进行水体溶解氧,pH和硫化氢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文燕李良玉唐洪杨马陈霞张小丽李毅王恒陈健程东进刘家星曹英伟郭中钢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