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星昭专利>正文

空调器节能加湿和除湿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4410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1:43
一种空调器节能调湿装置,用于对室内空气加湿和除湿,其特征是利用空调器室外机排风与室内机回风或送风的相对湿度之差来改变溶液吸湿剂的工作状态,使之从相对湿度高的空气中吸收水分,从而对空气除湿,向相对湿度低的空气释放水分,从而对空气加湿。空调器节能调湿装置包括外湿帘、内湿帘和吸湿溶液循环系统,外湿帘设置于空调器室外机的出风口内侧或外侧,内湿帘设置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回风口或送风口内侧或外侧;吸湿溶液循环系统与外湿帘、内湿帘串连构成闭合循环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空调器冬季不能加湿和夏季除湿耗电太高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用空调器低成本地如意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方法和装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节能加湿和除湿的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装置,特别涉及家用空调器对室内空气节能加湿和除湿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空调器主要用于室内空气制冷、制热和除湿。夏季制冷时,目的是要降低室内空气的显热和潜热,即降低温度和湿度,在有些地区,如我国华南,用于降低室内空气潜热的电能甚至占到制冷电能消耗的主要部份。冬季制热时,空气湿度本来就很低,加热后相对湿度就变得更低,必须专门设罝加湿器来给室内空气加湿,不仅增加加湿设备购置成本和使用、保管成本,而且增加了操作的麻烦。如果温度不高但湿度超过70%人体感觉也很不舒服,如华南的梅雨季节,则需要用空调器的除湿模式来降低室内湿度,同样要消耗大量的空调能,而且还伴随空气温度降到舒适值以下。无论是加湿还是除湿,都要消耗能量,空调用电成为城市用电的很大的一部分,成为居民花在“住”的方面的主要经济负担。市场迫切企盼空调器在制冷和除湿时能降低能耗,在制热时能对空气加湿,总之,最大限度地降低空调能耗、营造舒适的室内空气环境是消费者的需求,也是空调行业的奋斗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空调器冬季不能加湿和夏季除湿耗电太高的缺陷,提供一种用空调器低成本地如意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方法和装置。为实现这一目的,提出一种空调器节能加湿和除湿的方法,用于对室内空气加湿和除湿,其特征在于:在空调器内设置吸湿溶液循环系统,利用空调器室外机排风与室内机回风或送风的相对湿度之差来改变溶液吸湿剂的工作状态,使之从相对湿度高的空气中吸收水分,从而对空气除湿,向相对湿度低的空气释放水分,从而对空气加湿。具体地说,空调制冷时,室内空气温度低于室外,相对湿度高于室外,吸湿剂在室内吸收水分;空调制热时,室内空气温度高于室外,相对湿度低于室外,吸湿剂在室内释放水分。根据这一方法设计的一种空调器节能调湿装置10,用于对室内空气加湿和除湿,设置在空调器00中,包括外湿帘11、内湿帘12和吸湿溶液循环系统13,外湿帘11设置于空调器00的室外机01的出风口内侧或外侧,内湿帘12设置于空调器00的室内机02的回风口或送风口内侧或外侧;所述吸湿溶液循环系统13与外湿帘11、内湿帘12串连构成闭合循环系统。吸湿溶液循环系统13包括外布液管131、内布液管132、外集液槽133、内集液槽134、入室输液管135和出室输液管136;外布液管131置于外湿帘11上方,外集液槽133置于外湿帘11下方,内布液管132置于内湿帘12上方,内集液槽134置于内湿帘12下方。两输液管穿过空调内外机之间的隔墙连通两湿帘;入室输液管135室外端连通外集液槽133,室内端连通内布液管132,出室输液管136室内端连通内集液槽134,室外端连通外布液管131;两布液管壁上有多个微小出水孔或喷雾嘴。吸湿溶液循环系统13中充以吸湿溶液,吸湿溶液为氯化钙水溶液或氯化锂水溶液或乙二醇水溶液。入室输液管135和/或出室输液管136中设置有输液泵137,用以把集液槽中的溶液泵送到布液管中去,再从布液管中的小孔布洒到湿帘上,再由湿帘下流汇集到集液槽中,最后再进入输液泵入口,形成不断循环。外湿帘11和内湿帘12为用毛细管材料制成的多孔透气网,其空间形态为平板形网11/12a型或波褶形网11/12b型、栅格形网11/12c型,其展开面的多孔透气网孔状为棱形网孔或蜂窝状、井字格网、蒸发湿帘、初效过滤棉、无规则形孔状。作为一种简化方案,可用空调器的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换热盘管的翅片取代湿帘,即将调湿装置10的外湿帘11和/或内湿帘12与空调器00的冷凝器和/或蒸发器的换热盘管的翅片合并为一体成为换热湿帘031,外布液管131和内布液管132分别置于相应的换热盘管的上方,将吸湿溶液直接喷洒在换热盘管的翅片表面,同时,也将空调器内冷凝水接水盘与集液槽合并为集液接水盘032。这样既可简化结构,又可提高换热效率。为防止吸湿溶液中的微量盐类分子扩散到送风中进入人体呼吸道,空调器00的室内机02的送风口内或外的送风风道中还可设置除盐过滤器14,用于滤除吸湿溶液挥发到送风中的微量氯化钙或氯化锂分子。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空调器冬季不能加湿和夏季除湿耗电太高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用空调器低成本地如意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方法和装置。不但为广大消费者节约了配置专用加湿和除湿设备的费用,而且也大大降低了空调器的运行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实施例一的节能调湿装置原理图,图2实施例一的节能调湿装置在空调器的室外机中安装的示意图,图3实施例一的节能调湿装置在顶置回风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中安装的示意图,图4实施例一的节能调湿装置的湿帘材料的空间形态示意图,图5实施例二的节能调湿装置在前置回风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中安装的示意图,图6实施例三的节能调湿装置在柜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中安装的示意图,图7实施例四的节能调湿装置在柜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中安装的示意图,图8实施例五的节能调湿装置在吊顶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中安装的示意图,图9实施例六的节能调湿装置在柜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中安装的示意图,图10实施例六的节能调湿装置在柜式空调器的室外机中安装的示意图。实施例一图1—4所示是一种用于顶置回风的壁挂式空调器00的节能调湿装置10,包括外湿帘11、内湿帘12和吸湿溶液循环系统13,外湿帘11设置于空调器00的室外机01的出风口内侧,根据具体情况可置于风机前或风机后,用于旧机节能改造时,外湿帘11也可安装在室外机01的出风口外。内湿帘12斜置于空调器00的室内机02顶部的回风口021上面;所述吸湿溶液循环系统13与外湿帘11、内湿帘12串连构成闭合循环系统。吸湿溶液循环系统13包括外布液管131、内布液管132、外集液槽133、内集液槽134、入室输液管135和出室输液管136;外布液管131置于外湿帘11上方,外集液槽133置于外湿帘11下方,内布液管132置于内湿帘12上方,内集液槽134置于内湿帘12下方。两输液管穿过空调内外机之间的隔墙连通两湿帘;入室输液管135室外端连通外集液槽133,室内端连通内布液管132,出室输液管136室内端连通内集液槽134,室外端连通外布液管131;入室输液管135和出室输液管136中设置有输液泵137,两布液管壁上有多个微小出水孔或喷雾嘴。入室输液管135和/或出室输液管136中若有实际安装地中同一输液管连通的集液槽高于布液管,则此输液管中不必安装输液泵。吸湿溶液循环系统13中充以吸湿溶液,吸湿溶液为氯化钙水溶液,必要时也可用氯化锂水溶液或乙二醇水溶液,氯化锂吸湿效率高,但价格较贵,乙二醇对人体有一定毒性,不宜普遍用在人居环境。因吸湿溶液有轻微腐蚀性,所以整个系统都宜用塑胶、不锈钢等耐腐蚀材料制作,吸湿溶液中最好也加入适量防蚀剂。两湿帘为用毛细管材料制成的多孔透气网,其空间形态为平板形网11/12a型或波褶形网11/12b型或栅格形网11/12c型,如图4所示,其展开面的多孔透气网孔状为棱形网孔或蜂窝状、井字格网、蒸发湿帘、初效过滤棉、无规则形孔状。系统安装完成后,在两个集液槽中充满吸湿溶液,开始工作时,启动输液泵,把外集液槽133中的溶液泵送到内布液管131中去,布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器节能加湿和除湿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节能加湿和除湿的方法,用于对室内空气加湿和除湿,其特征在于:在空调器内设置吸湿溶液循环系统,利用空调器室外机排风与室内机回风或送风的相对湿度之差来改变溶液吸湿剂的工作状态,使之从相对湿度高的空气中吸收水分,从而对空气除湿,向相对湿度低的空气释放水分,从而对空气加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节能加湿和除湿的方法,用于对室内空气加湿和除湿,其特征在于:在空调器内设置吸湿溶液循环系统,利用空调器室外机排风与室内机回风或送风的相对湿度之差来改变溶液吸湿剂的工作状态,使之从相对湿度高的空气中吸收水分,从而对空气除湿,向相对湿度低的空气释放水分,从而对空气加湿。2.一种空调器节能调湿装置(10),设置在空调器(00)中,用于对室内空气加湿和除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湿装置(10)包括外湿帘(11)、内湿帘(12)和吸湿溶液循环系统(13),外湿帘(11)设置于空调器(00)的室外机(01)的出风口内侧或外侧,内湿帘(12)设置于空调器(00)的室内机(02)的回风口或送风口内侧或外侧;所述吸湿溶液循环系统(13)与外湿帘(11)、内湿帘(12)串连构成闭合循环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节能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空调器(00)中的吸湿溶液循环系统(13)包括外布液管(131)、内布液管(132)、外集液槽(133)、内集液槽(134)、入室输液管(135)和出室输液管(136);外布液管(131)置于外湿帘(11)上方,外集液槽(133)置于外湿帘(11)下方,内布液管(132)置于内湿帘(12)上方,内集液槽(134)置于内湿帘(12)下方,入室输液管(135)室外端连通外集液槽(133),室内端连通内布液管(132),出室输液管(136)室内端连通内集液槽(1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希军胡向红胡星昭胡光南
申请(专利权)人:胡星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