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形防伪软包装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4321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隐形防伪软包装膜,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双层共挤的内层热封层和表层,内层热封层为双向拉伸聚丁烯膜,表层为纸张塑料或铝塑,表层上等距离间隔设有防伪图案层,防伪图案层包括依次相贴的阻隔性胶黏层、铝层和保护层,铝层丝印有图案;所述阻隔性胶黏层在表层平面上为与铝层和保护层配合的片状涂层;所述阻隔性胶黏层、铝层和保护层组成的防伪图案层采用热压方式通过专用模板转移至表层;所述保护层为EVA薄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表层上等距离间隔设置多重防伪图案层,提升了防伪性能,丝印有图案的铝层与阻隔性胶黏层接触,既保证了防伪图案的清晰度,又保证了包装膜外侧面的整洁和美观。

Invisible anti fake flexible packing fil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ovel anti-counterfeit soft packing fil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structure comprises an inner heat sealing layer and surface layer co extruded, inner heat seal for biaxially oriented polybutylene film, surface paper plastics or aluminum, the surface intervals and equal distance anti pattern layer, pattern layer comprises attaching security barrier the adhesive layer, an aluminum layer and a protective layer, a layer of aluminum screen pattern; the barrier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layer in the surface plane and flake aluminum complex coating layer and a protective layer; the security pattern of the barrier layer, adhesive layer and protective layer of the aluminum layer by hot pressing method using a special template transfer to the surface; the protective layer is a EVA film.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in the surface equidistantly spaced multiple anti-counterfeiting pattern layer, enhance the anti-counterfeiting performance, aluminum layer screen printing patterned barrier layer in contact with the adhesive, which ensure the security pattern definition, and ensure that the outer side of the packaging film is neat and beautifu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形防伪软包装膜
本技术涉及包装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隐形防伪软包装膜。
技术介绍
为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印制包装膜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了市场混乱。为避免劣质产品的出现,印制包装膜产品的防伪技术也种类多样化,有的防伪技术成本低容易模仿,有的防伪技术虽然不易模仿但成本却很高。为克服上述技术缺陷,需要对现有的防伪包装膜进行技术改进,在提高防伪同时,降低包装膜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防伪包装膜的技术缺点,提供一种新型隐形防伪软包装膜,在提高防伪同时,降低包装膜的生产成本。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隐形防伪软包装膜,其特征在于,由外向内依次相连的聚丙烯膜表层(1)、聚丙烯膜电晕处理印刷层(2)、油墨层(3)、第一胶水层(4)、聚酯膜面层(5)、聚酯膜复合层(6)、第二胶水层(7)、聚乙烯电晕复合层(8)、聚乙烯中层(9)和聚乙烯热封层(10);所述聚丙烯膜表层(1)上等距离间隔设置有防伪图案层(11),防伪图案层(11)为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层(1101),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层(1101)上印刷有荧光防伪标签层(1102),荧光防伪标签层(1102)外侧设置有EVA薄膜保护层(1103);所述聚丙烯膜电晕处理印刷层(2)上丝印有防伪图案。进一步,所述聚丙烯膜表层(1)和聚丙烯膜电晕处理印刷层(2)均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层,聚丙烯膜表层(1)的厚度为16μm,聚丙烯膜电晕处理印刷层(2)的厚度为25μm。进一步,所述油墨层(3)为聚氨酯隐形防伪油墨层,厚度为2-5μm。进一步,所述第一胶水层(4)和第二胶水层(7)均为聚乙烯醇粘合剂层,厚度均为2-3μm。进一步,所述聚酯膜面层(5)的厚度为11-16μm。进一步,所述聚酯膜复合层(6)的厚度为12-15μm。进一步,所述聚乙烯电晕复合层(8)、聚乙烯中层(9)及聚乙烯热封层(10)通过共挤的方式复合而成,其中聚乙烯电晕复合层的厚度为11-16μm,聚乙烯中层(9)的厚度为8-12μm,聚乙烯热封层(10)的厚度为12-16μ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计的新型隐形防伪软包装膜,聚丙烯膜表层(1)上等距离间隔设置有防伪图案层(11),防伪图案层(11)为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层(1101),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层(1101)上印刷有荧光防伪标签层(1102),荧光防伪标签层(1102)外侧设置有EVA薄膜保护层(1103);油墨层(3)为聚氨酯隐形防伪油墨层,厚度为2-5μm;聚丙烯膜电晕处理印刷层(2)上丝印有防伪图案;上述结构,采用设计的荧光防伪标签层(1102)、聚氨酯隐形防伪油墨层及丝印于聚丙烯膜电晕处理印刷层(2)上的防伪图案,实现了三重防伪效果,防伪性能大大提升,提高了模仿难度,保证了产品使用的相对安全性。2、本技术设计的新型隐形防伪软包装膜,聚丙烯膜表层(1)和聚丙烯膜电晕处理印刷层(2)均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层,聚丙烯膜表层(1)的厚度为16μm,聚丙烯膜电晕处理印刷层(2)的厚度为25μm;防伪图案层(11)为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层(1101);聚乙烯电晕复合层(8)、聚乙烯中层(9)及聚乙烯热封层(10)通过共挤的方式复合而成,其中聚乙烯电晕复合层的厚度为11-16μm,聚乙烯中层(9)的厚度为8-12μm,聚乙烯热封层(10)的厚度为12-16μm;上述设计方式,有效保证了设计的隐形防伪软包装膜的强度和任性。3、本技术设计的新型隐形防伪软包装膜,在荧光防伪标签层(1102)外侧设置有EVA薄膜保护层(1103);上述设计,避免防伪标签受外力而变得模糊,使得防伪性能保持的更为长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涉及的新型隐形防伪软包装膜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附图1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隐形防伪软包装膜,其特征在于,由外向内依次相连的聚丙烯膜表层(1)、聚丙烯膜电晕处理印刷层(2)、油墨层(3)、第一胶水层(4)、聚酯膜面层(5)、聚酯膜复合层(6)、第二胶水层(7)、聚乙烯电晕复合层(8)、聚乙烯中层(9)和聚乙烯热封层(10);所述聚丙烯膜表层(1)上等距离间隔设置有防伪图案层(11),防伪图案层(11)为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层(1101),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层(1101)上印刷有荧光防伪标签层(1102),荧光防伪标签层(1102)外侧设置有EVA薄膜保护层(1103);所述聚丙烯膜电晕处理印刷层(2)上丝印有防伪图案。作为改进,所述聚丙烯膜表层(1)和聚丙烯膜电晕处理印刷层(2)均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层,聚丙烯膜表层(1)的厚度为16μm,聚丙烯膜电晕处理印刷层(2)的厚度为25μm。作为改进,所述油墨层(3)为聚氨酯隐形防伪油墨层,厚度为2-5μm。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胶水层(4)和第二胶水层(7)均为聚乙烯醇粘合剂层,厚度均为2-3μm。作为改进,所述聚酯膜面层(5)的厚度为11-16μm。作为改进,所述聚酯膜复合层(6)的厚度为12-15μm。作为改进,所述聚乙烯电晕复合层(8)、聚乙烯中层(9)及聚乙烯热封层(10)通过共挤的方式复合而成,其中聚乙烯电晕复合层的厚度为11-16μm,聚乙烯中层(9)的厚度为8-12μm,聚乙烯热封层(10)的厚度为12-16μ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设计的新型隐形防伪软包装膜,聚丙烯膜表层(1)上等距离间隔设置有防伪图案层(11),防伪图案层(11)为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层(1101),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层(1101)上印刷有荧光防伪标签层(1102),荧光防伪标签层(1102)外侧设置有EVA薄膜保护层(1103);油墨层(3)为聚氨酯隐形防伪油墨层,厚度为2-5μm;聚丙烯膜电晕处理印刷层(2)上丝印有防伪图案;上述结构,采用设计的荧光防伪标签层(1102)、聚氨酯隐形防伪油墨层及丝印于聚丙烯膜电晕处理印刷层(2)上的防伪图案,实现了三重防伪效果,防伪性能大大提升,提高了模仿难度,保证了产品使用的相对安全性。本技术设计的新型隐形防伪软包装膜,聚丙烯膜表层(1)和聚丙烯膜电晕处理印刷层(2)均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层,聚丙烯膜表层(1)的厚度为16μm,聚丙烯膜电晕处理印刷层(2)的厚度为25μm;防伪图案层(11)为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层(1101);聚乙烯电晕复合层(8)、聚乙烯中层(9)及聚乙烯热封层(10)通过共挤的方式复合而成,其中聚乙烯电晕复合层的厚度为11-16μm,聚乙烯中层(9)的厚度为8-12μm,聚乙烯热封层(10)的厚度为12-16μm;上述设计方式,有效保证了设计的隐形防伪软包装膜的强度和任性。本技术设计的新型隐形防伪软包装膜,在荧光防伪标签层(1102)外侧设置有EVA薄膜保护层(1103);上述设计,避免防伪标签受外力而变得模糊,使得防伪性能保持的更为长久。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隐形防伪软包装膜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隐形防伪软包装膜,其特征在于,由外向内依次相连的聚丙烯膜表层(1)、聚丙烯膜电晕处理印刷层(2)、油墨层(3)、第一胶水层(4)、聚酯膜面层(5)、聚酯膜复合层(6)、第二胶水层(7)、聚乙烯电晕复合层(8)、聚乙烯中层(9)和聚乙烯热封层(10);所述聚丙烯膜表层(1)上等距离间隔设置有防伪图案层(11),防伪图案层(11)为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层(1101),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层(1101)上印刷有荧光防伪标签层(1102),荧光防伪标签层(1102)外侧设置有EVA薄膜保护层(1103);所述聚丙烯膜电晕处理印刷层(2)上丝印有防伪图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隐形防伪软包装膜,其特征在于,由外向内依次相连的聚丙烯膜表层(1)、聚丙烯膜电晕处理印刷层(2)、油墨层(3)、第一胶水层(4)、聚酯膜面层(5)、聚酯膜复合层(6)、第二胶水层(7)、聚乙烯电晕复合层(8)、聚乙烯中层(9)和聚乙烯热封层(10);所述聚丙烯膜表层(1)上等距离间隔设置有防伪图案层(11),防伪图案层(11)为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层(1101),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层(1101)上印刷有荧光防伪标签层(1102),荧光防伪标签层(1102)外侧设置有EVA薄膜保护层(1103);所述聚丙烯膜电晕处理印刷层(2)上丝印有防伪图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隐形防伪软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膜表层(1)和聚丙烯膜电晕处理印刷层(2)均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层,聚丙烯膜表层(1)的厚度为16μm,聚丙烯膜电晕处理印刷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涛李兴洲朱全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清洋宝柏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