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气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3389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2 0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透气构件。一种透气构件,其安装到壳体的开口部,所述透气构件具备:内侧构件,安装到开口部且包含具有贯通孔作为壳体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的透气路径的一部分的筒状部;和外侧构件,安装到内侧构件上且覆盖以堵住贯通孔的开口的方式安装的防水透气膜。内侧构件和外侧构件的露出的表面进行了拒液处理。

Air permeable componen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ventilation member. A gas permeable member, mounted to the opening of the shell, the permeable member has inner member, mounted to the opening portion and includes a part of the cylindrical part through hole as the air path between the internal space and external space of the housing; and the outer member, mounted to the inner member and covered with waterproof and breathable the membrane to block the through hole opening installation. Liquid repellent treatment is performed on the exposed surface of the inner member and the outer me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到壳体的开口的透气构件
技术介绍
以往,在例如汽车用灯、ECU(ElectricalControlUnit,电控单元)等汽车电装部件、OA(办公自动化)设备、家电产品、医疗器械等中,进行如下设置:在收纳电子部件、控制基板等的壳体上,为了缓和温度变化所致的壳体内的压力变动或对壳体内进行换气而设置有开口,并在该开口上安装有透气构件。该透气构件是用于确保壳体内外的透气并且防止灰尘、水等异物侵入壳体内的构件。这样的透气构件的一例公开于日本特开2007-87929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7-87666号公报。例如,在日本特开2007-87929号公报中公开了图6所示的透气构件100。该透气构件100由有底筒状的覆盖部件101、橡胶制的筒状体102和透气膜103构成。筒状体102的直径比覆盖部件101稍小,且以堵住该筒状体102的一个开口的方式配置有透气膜103。由透气膜103侧向覆盖部件101的内侧嵌入筒状体102,由此在覆盖部件101的内周面与筒状体102的外周面之间、以及覆盖部件101的底面与透气膜103之间形成透气路径104。而且,通过将形成于壳体150的开口部150a插入筒状体102中,能够将透气构件100安装到壳体150上。日本特开2007-87666号公报中公开的透气构件200,如图7和图8所示,具备配置有透气膜203的内侧构件202和以覆盖透气膜203的方式嵌入内侧构件202的保护部201。在保护部201的上部或侧部形成有多个开口部201a。这样的透气构件200通过密封构件205固定于壳体250的开口部250a。透过透气膜203的气体通过保护部201的开口部201a,由此能够确保壳体250内外的透气。保护部201可防止透气膜203受外力损伤或者透气膜203的透气程度由于灰尘的堆积而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对于例如汽车电装部件而言,有时要清洗汽车的车身、发动机室,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清洗液有时会附着于汽车电装部件。另外,在更换ATF等油、挡风玻璃清洗液等清洗液时,这些油、清洗液有时会附着于汽车电装部件。日本特开2007-87929号公报的透气构件100中,在覆盖部件101与筒状体102之间、筒状体102与壳体150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另外,日本特开2007-87666号公报的透气构件200中,在密封构件205的外侧的保护部201的周缘部与壳体250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如上所述,如果油、清洗液附着于汽车电装部件,则这些液体有时会从微小的间隙侵入壳体150、250的内部。鉴于这样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适于防止油、清洗液侵入壳体内部的透气构件。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气构件,其为能够安装到壳体的开口部的透气构件,所述透气构件具备:内侧构件,安装到所述开口部且包含具有贯通孔作为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的透气路径的一部分的筒状部;和外侧构件,安装到所述内侧构件上且覆盖所述贯通孔的开口,所述内侧构件和所述外侧构件的露出的表面进行了拒液处理。根据本专利技术,内侧构件和外侧构件的露出的表面进行了拒液处理,因此能够防止油、清洗液从通气构件与壳体之间侵入壳体内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气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透气构件的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透气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透气构件的剖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的透气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现有的透气构件的剖面图。图7是现有的另一透气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图7所示的透气构件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说明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此。内侧构件、外侧构件、防水透气膜和密封构件的“露出的表面”,是指暴露于外部气氛的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在各构件组合而成为一体的状态下的“露出的表面”是在成为一体后的状态下判断的。例如,透气构件中的内侧构件和外侧构件的“露出的表面”是在构成透气构件的状态下判断的,而不是在将这些构件相互分离的状态下判断的。在该例子中,相互抵接的内侧构件的表面和外侧构件的表面不属于露出的表面。(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气构件1A安装到壳体50的开口部50a。开口部50a是将壳体50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的贯通孔,设置于以圆筒状向壳体50的外侧表面突出的颈部50b。透气构件1A具备:内侧构件2,安装到开口部50a且包含具有贯通孔2a作为壳体50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的透气路径4的一部分的筒状部;和外侧构件3,安装到内侧构件2的外周部且覆盖以堵住贯通孔2a的开口的方式安装的防水透气膜10。更具体而言,外侧构件3安装于内侧构件2的除筒状部的内侧表面以外的表面。内侧构件2、外侧构件3和防水透气膜10各自整体上进行了拒液处理。即,内侧构件2、外侧构件3和防水透气膜10的露出的全部表面进行了拒液处理。内侧构件2由弹性体形成,更具体而言,为热塑性弹性体制的筒状构件。内侧构件2具有:安装到开口部50a且在内周部具有贯通孔2a的圆筒状的筒部2b和在筒部2b的外周面的中央部分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突出而形成的四个突出部2e。突出部2e的外周部以与外侧构件3的内周部接触的方式进行配置。形成有突出部2e的部分的外径比外侧构件3的内径稍大。这样,在将外侧构件3安装到内侧构件2上时,突出部2e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将外侧构件3固定于内侧构件2。贯通孔2a具有:安装到开口部50a的第一开口部2c和设置于第一开口部2c的相反侧且安装有防水透气膜10的第二开口部2d。第一开口部2c通过开口部50a与壳体50的内部空间连通。第二开口部2d通过防水透气膜10和内侧构件2的外周部与外侧构件3的内周部之间的作为透气路径4的一部分的连通路径8、9与外部空间连通。连通路径8是形成在防水透气膜10与外侧构件3的底部3c之间的间隙。连通路径9是形成在未形成有突出部2e的内侧构件2的外周部与外侧构件3的内周部之间的间隙。透气路径4由内侧构件2的贯通孔2a和内侧构件2的外周部与外侧构件3的内周部之间的连通路径8、9构成。这样,能够通过壳体50的开口部50a、内侧构件2的贯通孔2a、内侧构件2的外周部与外侧构件3的内周部之间的连通路径8、9、外侧构件3的开口部3a,从壳体50的内部空间向壳体50的外部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气构件,其为能够安装到壳体的开口部的透气构件,所述透气构件具备:内侧构件,安装到所述开口部且包含具有贯通孔作为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的透气路径的一部分的筒状部;和外侧构件,安装到所述内侧构件上且覆盖所述贯通孔的开口,所述内侧构件和所述外侧构件的露出的表面进行了拒液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1.20 JP 2012-2540621.一种透气构件,其为能够安装到壳体的开口部的透气构件,
所述透气构件具备:
内侧构件,安装到所述开口部且包含具有贯通孔作为所述壳体的
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的透气路径的一部分的筒状部;和
外侧构件,安装到所述内侧构件上且覆盖所述贯通孔的开口,
所述内侧构件和所述外侧构件的露出的表面进行了拒液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构件,其还具备:
环状密封构件,安装到所述开口部的周围且所述内侧构件与所述
壳体之间的间隙,并且所露出的表面进行了拒液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气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井恭子矢野阳三池山佳树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