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前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33197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2 0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套筒、前叉管、减震弹簧和活塞杆,所述前叉管位于套筒内与套筒滑动配合,所述减震弹簧位于前叉管内,所述减震弹簧下端和活塞杆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疏密度一致,所述减震弹簧外侧环向上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固定在前叉管内壁上,所述前叉管管壁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和气囊连通;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能有效控制摩托车的弹性力、避免弹簧密圈和疏圈过渡处出现弯曲现象。(*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Front shock absorber for motorcyc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otorcycle front shock absorber, which comprises a sleeve, a front fork pipe, a damping spring and a piston rod, wherein the front fork pipe is positioned with sleeve sliding sleeve, the damping spring is located in the front fork tube, the lower end of the damping spring and the piston rod is connected, the damping spring density, the outside of the the damping spring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air bag to the airbag, fixed on the front fork tube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front fork tub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vent, the vent and the air bag connected; using a motorcycle front shock absorber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motorcycle elastic force, provide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to avoid bending phenomenon spring ring and ring tran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器,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
技术介绍
摩托车前减震器能迅速衰减因车重、负载及多种路况变化带来的冲击和震动,极大地改善摩托车的减震性能,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摩托车乘骑的适应性、舒适性、平稳性和安全性,目前,摩托车弹簧减震器的弹簧设计一般都采用变节距,其弹簧特性线为有折点的折线,在弹簧密圈和疏圈的过渡处容易出现弹簧的弯曲现象,使得弹簧的弹性特性受到影响,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控制摩托车的弹性力、避免弹簧密圈和疏圈过渡处出现弯曲现象的摩托车前减震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套筒、前叉管、减震弹簧和活塞杆,所述前叉管位于套筒内与套筒滑动配合,所述减震弹簧位于前叉管内,所述减震弹簧下端和活塞杆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疏密度一致,所述减震弹簧外侧环向上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固定在前叉管内壁上,所述前叉管管壁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和气囊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摩托车前减震器存在如下优点:通过在减震弹簧外部设置一层充气气囊,使得气囊给减震弹簧提供一个外力,使得减震弹簧在相同力的作用下,弹簧上端发生形变较小,给使用者提供足够的舒适性,当遇到较大阻力时,减震弹簧向下运动脱离气囊外力作用,给使用者提供足够的弹性力,确保良好的减震效果,通过减震弹簧外部设置的气囊,便于使用者合理的控制摩托车的弹性力,避免了减震弹簧由于疏密度不一致,导致弹簧密圈和疏圈过渡处出现弯曲的情况,延长了减震弹簧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方案,考虑到能有效的的控制气囊对减震弹簧所施加的外力,所述气囊内置多个气腔,呈纵向分布套接在减震弹簧上部,在气囊上设置三个气腔,通过贯通的通气孔进行充气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摩托车前减震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套筒,2、前叉管,3、减震弹簧,4、气囊,5、活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套筒1、前叉管2、减震弹簧3和活塞杆5,前叉管2位于套筒1内与套筒1滑动配合,减震弹簧3位于前叉管2内,减震弹簧3下端和活塞杆5连接,减震弹簧3疏密度一致,减震弹簧3外侧环向上设置有气囊4,气囊4固定在前叉管2内壁上,前叉管2管壁上设置有通气孔,通气孔和气囊4连通,此外,作为优选方案,作为优选方案,考虑到能有效的的控制气囊4对减震弹簧3所施加的外力,气囊4内置多个气腔,呈纵向分布套接在减震弹簧上部,在气囊上设置三个气腔,通过贯通的通气孔进行充气作业。在实际的摩托车前减震器工作过程中:首先可以通过通气孔对气囊4内的充气量进行调节,由于气囊4内置有三个气腔,可以对气囊4的上部气腔进行充气,当上部气腔充满后,继续对下部气腔进行充气,可以有效的控制气腔对减震弹簧3所施加的外力。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套筒、前叉管、减震弹簧和活塞杆,所述前叉管位于套筒内与套筒滑动配合,所述减震弹簧位于前叉管内,所述减震弹簧下端和活塞杆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疏密度一致,所述减震弹簧外侧环向上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固定在前叉管内壁上,所述前叉管管壁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和气囊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套筒、前叉管、减震弹簧和活塞杆,所述前叉管位于套筒内与套筒滑动配合,所述减震弹簧位于前叉管内,所述减震弹簧下端和活塞杆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疏密度一致,所述减震弹簧外侧环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芳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迪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