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电源,包括电源本体,所述电源本体包括能够用于给手机进行充电的插接装置,该插接装置在不使用时可收容在所述电源本体内,该插接装置在使用时可置于所述电源本体外侧并能旋转至手机的充电接口实现与该充电接口电连接由于在移动电源上设置插接装置,该插接装置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收容在移动电源内部,当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将插接装置外置旋转实现与手机电连接以充电;本技术不需要外置的充电线,使用非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电源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电源,尤其是一种便携式的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随着3G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随身可携带移动式电子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普及。大屏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一般都使用可充电的锂离子供电,但是当电池没电时,就无法使用了。目前数码产品功能日益多样化,使用也更加频繁,如何延长移动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发挥其最大功用的问题就尤为重要了。为了保证外出时能让电子产品随时拥有充足的电能,一些用户开始选择移动电源给电子产品充电。移动电源可以看成一种集储电、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电池充电器,可以给手机、平板电脑。现有的移动电源种类繁多,极大满足了人们的使用要求。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现有的移动电源都是通过一根外置的充电线来连接移动电源和手机实现充电的,一方面,外出时需要另带充电线,而且在充电过程中会由于充电线的问题造成使用不便;另一方面,在携带充电线的时候,由于经常会卷成一捆,会使得携带的物品会一团糟。因此,上述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移动电源,其目的是实现移动电源自带充电装置,不需要另外携带充电线,方便了使用。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一种移动电源,包括电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本体包括能够用于给手机进行充电的插接装置,该插接装置在不使用时可收容在所述电源本体内,该插接装置在使用时可置于所述电源本体外侧并能旋转至手机的充电接口实现与该充电接口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插接装置包括设置于电源本体内部的可作为转动轴心的导电柱,该导电柱套接一可以沿着该导电柱来回移动的并能绕着该导电柱旋转的连接头,该连接头具有可用于与设置在导电柱上的间隔布置的正、负极导电环电连接的正、负接触点,该正、负接触点电连接有正、负导线并延伸至连接头外侧,所述正、负导线电连接能够用于与手机插接实现充电的充电插头,使用时通过将连接头向外拉伸实现正、负接触点与正、负极导电环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向内挤压时所述正、负接触点与所述正、负极导电环不接触并且所述连接头与导电柱卡紧,所述连接头向外拉伸时,所述正、负接触点与所述正、负极导电环电接触,并且所述连接头与导电柱卡紧。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柱的两端均设置呈锥形,其中内端向电源本体内部扩口,外端向远离电源本体方向扩口;所述连接头内部中空,其中中间部分为圆柱状,两端为喇叭状用于与所述的导电柱配合。进一步的,所述正、负导线通过第一导线连接充电插头,该第一导线为具有一定弹性的硬质导线,该第一导线能够与所述连接头一同旋转。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本体具有用于收容所述连接头、第一导线和充电插头的收容槽,当不需要进行充电时可将连接头、第一导线和充电插头收容与该收容槽内。进一步的,所述收容槽设置在与手机的充电接口同侧的端面处。进一步的,在电源本体的一表面设置有用于在充电时能够将手机固定在电源本体上的夹持机构;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用于固定在所述移动电源上的底板以及设置于底板四个角落处的用于套接手机的弧形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在移动电源上设置插接装置,该插接装置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收容在移动电源内部,当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将插接装置外置旋转实现与手机电连接以充电;本技术不需要外置的充电线,使用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插接装置内置在移动电源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插接装置外置时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移动电源的插接装置旋转90°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插接装置的剖视图;图5为导电柱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导电柱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1至附图8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参照图1至图3,其中图2为图1所示的插接装置200外置收容槽300并旋转了90度后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移动电源,包括电源本体100,所述电源本体100包括能够用于给手机进行充电的插接装置200,该插接装置200在不使用时可收容在所述电源本体100内,该插接装置200在使用时可置于所述电源本体100外侧并能旋转至手机的充电接口实现与该充电接口电连接。相对于传统的移动电源,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需要额外的充电线来连接移动电源和手机,而是可以直接通过设置在电源本体100的插接装置200来实现移动电源和手机的电连接,以此来实现充电,这样能够避免很多的不必要麻烦,例如:需要另外携带充电线、携带充电线时由于是一捆线容易将袋子里的东西弄得一团糟,或者在充电过程中由于有一条较长的充电线,使得携带不方便等。本技术方案,使用时,只需要将插接装置200拉出来,然后旋转对准手机的充电接口就可以实现充电了。具体的,在电源本体100内设置有收容槽300,该收容槽300设置电源本体100的一侧面,该侧面与手机的充电接口同侧,详细即图3中的右侧面。该收容槽300用于收容插接装置200,该插接装置200是电连接电源本体100的输出接口的。参照图4、图5、图6,其中图5该插接装置200包括设置于电源本体100内部的可作为转动轴心的导电柱2001,该导电柱2001是固定在收容槽300内的。其中,导电柱2001套接一可以沿着该导电柱2001来回移动的并能绕着该导电柱2001旋转的连接头2002,使用时,在外力作用下该连接头2002可以沿着导电柱2001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且也可以绕着其轴心方向转动。该连接头2002具有可用于与设置在导电柱2001上的间隔布置的正、负极导电环01、02电连接的正、负接触点03、04,该正、负接触点03、04电连接有正、负导线05、06并延伸至连接头2002外侧。具体的,正、负导线05、06是穿过连接头2002内部延伸至外侧的,该正、负导线05、06电连接能够用于与手机插接实现充电的充电插头2003,使用时通过将连接头2002向外拉伸实现正、负接触点03、04与正、负极导电环01、02电连接。其中,所述的正、负接触点03、04是具有弹性的,在外力的作用下是可以压缩和伸展的,这样能够保证该正、负接触点03、04与正、负极导电环01、02紧密的接触。作为另外一种改进,因为所述的正、负接触点03、04是具有弹性的,当其接触正、负极导电环01、02时,其是处于压缩状态的,为了避免该正、负接触点03、04不会一直处于压缩状态,在正、负接触点03、04不接触所述的正、负极导电环01、02时,让其处于自由状态,也就是在正、负极导电环01、02靠近导电柱2001根部的一部分的外形尺寸设置小于正、负极导电环01、02处的外形尺寸,也就是说正、负极导电环01、02所在的部分的尺寸要大于导电柱2001的下部的尺寸以及大于正、负极导电环01、02之间的部分的外形尺寸,这样能够实现正、负接触点03、04非工作状态下处于自由状态。当然,为了在使用的时候能够保证正、负接触点03、04能够顺利的滑动,导电柱2001的下部的部分位置和正、负极导电环01、02之间的部分设置成向内凹陷的弧形,具体可以参见图7的07和08处。更为详细的,所述连接头2002向内挤压时所述正、负接触点03、04与所述正、负极导电环01、02不接触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电源,包括电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本体包括能够用于给手机进行充电的插接装置,该插接装置在不使用时可收容在所述电源本体内,该插接装置在使用时可置于所述电源本体外侧并能旋转至手机的充电接口实现与该充电接口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电源,包括电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本体包括能够用于给手机进行充电的插接装置,该插接装置在不使用时可收容在所述电源本体内,该插接装置在使用时可置于所述电源本体外侧并能旋转至手机的充电接口实现与该充电接口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装置包括设置于电源本体内部的可作为转动轴心的导电柱,该导电柱套接一可以沿着该导电柱来回移动的并能绕着该导电柱旋转的连接头,该连接头具有可用于与设置在导电柱上的间隔布置的正、负极导电环电连接的正、负接触点,该正、负接触点电连接有正、负导线并延伸至连接头外侧,所述正、负导线电连接能够用于与手机插接实现充电的充电插头,使用时通过将连接头向外拉伸实现正、负接触点与正、负极导电环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向内挤压时所述正、负接触点与所述正、负极导电环不接触并且所述连接头与导电柱卡紧,所述连接头向外拉伸时,所述正、负接触点与所述正、负极导电环电接触,并且所述连接头与导电柱卡紧。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万力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