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联产机组采用蓄热罐方式深度调峰的优化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2452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电联产机组采用蓄热罐方式深度调峰的优化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判断机组蓄热时段蓄热量△Q(24‑t)是否大于或等于热电解耦时段供热不足(Q2‑Q2’)t,若△Q(24‑t)≥(Q2‑Q2’)t,则设置机组蓄热时段供热负荷Q=(Q2‑Q2’)t/(24‑t)+Q1、蓄热负荷△Q=Q‑Q1;若△Q(24‑t)<(Q2‑Q2’)t,则设置机组蓄热时段供热负荷Q1’、蓄热负荷△Q=Q1’‑Q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电联产机组采用蓄热罐方式深度调峰的优化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电联产机组采用蓄热罐方式深度调峰的优化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为解决三北地区冬季“弃风、弃光”等问题,一些热电联产机组进行了深度调峰的改造。机组改造的技术路线主要有旁路供热改造、增装蓄热罐及增装电锅炉,对于采取蓄热罐改造的机组,为保证机组在热电热电解耦时段热负荷需求,机组在蓄热时段(非热电热电解耦时段)热负荷如何分配与调整,需要给予运行指导。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热电联产机组采用蓄热罐方式深度调峰的优化控制方法,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热电联产机组采用蓄热罐方式深度调峰的优化控制方法。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热电联产机组采用蓄热罐方式深度调峰的优化控制方法,汽轮发电机组的用热管线上连接蓄热罐,在用电负荷高、供热负荷低为机组蓄热时段,多抽汽将热量储存至蓄热罐储存起来;当电负荷低、供热负荷高为机组热电解耦时段,将储存的热释放出来用于供热;具体优化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机组蓄热时段电荷电负荷P1、外部需求热负荷Q1,计算蓄热时段机组供热能力Q1’;根据蓄热时段机组供热能力Q1’与外部需求热负荷Q1的差值确定确定机组的蓄热能力△Q,公式为:△Q=Q1’-Q1;设定机组热电解耦时段电负荷P2、外部需求荷热负荷Q2,设定热电解耦时段的时间t,计算热电解耦时段机组供热能力Q2’;确定解耦时段机组供热不足的值,公式为(Q2-Q2’)t,确定机组蓄热时段蓄热量△Q(24-t);判断机组蓄热时段蓄热量△Q(24-t)是否大于或等于热电解耦时段供热不足(Q2-Q2’)t,若△Q(24-t)≥(Q2-Q2’)t,则设置机组蓄热时段供热负荷Q=(Q2-Q2’)t/(24-t)+Q1、蓄热负荷△Q=Q-Q1;若△Q(24-t)<(Q2-Q2’)t,则设置机组蓄热时段供热负荷Q1’、蓄热负荷△Q=Q1’-Q1。进一步地,蓄热时段机组自身供热能力Q1采用如下公式计算:Q1=k1k2G1,式中:k1为机组最大采暖抽汽量修正系数;K2为单位质量的采暖抽汽的放热量;G1为机组最大采暖抽汽量;G1=f(P1)由机组工况图发电机功率与最大采暖抽汽量的拟合关系函数得到。进一步地,蓄热时段机组自身供热能力Q1采用如下公式计算:Q2=k1k2G2,式中:k1为机组最大采暖抽汽量修正系数;K2为单位质量的采暖抽汽的放热量;G2为机组最大采暖抽汽量;G2=f(P21)由机组工况图发电机功率与最大采暖抽汽量的拟合关系函数得到。进一步地,机组调峰前外部需求热负荷Q1,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得到:Q2=Q=CpGrw(tf-tr)式中:Cp为热网循环水定压比热容;Grw为热网循环水流量;tf为热网供水温度;tr为热网回水温度。进一步地,最大采暖抽汽量修正系数k1取0.95。借由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能够对蓄热罐所蓄热量进行合理控制,保证了机组经济运行。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热电联产机组采用蓄热罐方式深度调峰的优化控制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热电联产机组采用蓄热罐方式深度调峰的优化控制方法,汽轮发电机组的用热管线上连接蓄热罐,在用电负荷高、供热负荷低为机组蓄热时段,多抽汽将热量储存至蓄热罐储存起来;当电负荷低、供热负荷高为机组热电解耦时段,将储存的热释放出来用于供热;具体优化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机组蓄热时段电荷电负荷P1、外部需求热负荷Q1,计算蓄热时段机组供热能力Q1’;根据蓄热时段机组供热能力Q1’与外部需求热负荷Q1的差值确定确定机组的蓄热能力△Q,公式为:△Q=Q1’-Q1;设定机组热电解耦时段电负荷P2、外部需求荷热负荷Q2,设定热电解耦时段的时间t,计算热电解耦时段机组供热能力Q2’;确定解耦时段机组供热不足的值,公式为(Q2-Q2’)t,确定机组蓄热时段蓄热量△Q(24-t);判断机组蓄热时段蓄热量△Q(24-t)是否大于或等于热电解耦时段供热不足(Q2-Q2’)t,若△Q(24-t)≥(Q2-Q2’)t,则设置机组蓄热时段供热负荷Q=(Q2-Q2’)t/(24-t)+Q1、蓄热负荷△Q=Q-Q1;若△Q(24-t)<(Q2-Q2’)t,则设置机组蓄热时段供热负荷Q1’、蓄热负荷△Q=Q1’-Q1。(1)蓄热时段机组自身供热能力Q1采用如下公式计算:Q1=k1k2G1,式中:k1为机组最大采暖抽汽量修正系数;K2为单位质量的采暖抽汽的放热量;G1为机组最大采暖抽汽量;G1=f(P1)由机组工况图发电机功率与最大采暖抽汽量的拟合关系函数得到。(2)蓄热时段机组自身供热能力Q1采用如下公式计算:Q2=k1k2G2,式中:k1为机组最大采暖抽汽量修正系数;K2为单位质量的采暖抽汽的放热量;G2为机组最大采暖抽汽量;G2=f(P21)由机组工况图发电机功率与最大采暖抽汽量的拟合关系函数得到。进一步地,机组调峰前外部需求热负荷Q1,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得到:Q2=Q=CpGrw(tf-tr)式中:Cp为热网循环水定压比热容;Grw为热网循环水流量;tf为热网供水温度;tr为热网回水温度。本专利技术获取机组蓄热时段/非热电解耦时段电负荷P1、热负荷Q1;机组热电解耦时段电负荷P2、热负荷Q2、供热能力Q2’;热电解耦时间t;判断机组非热电解耦时段蓄热量△Q(24-t)是否大于或等于热电解耦时段供热不足(Q2-Q2’)t,其中蓄热量大于或等于,则设置机组非热电解耦时段供热负荷Q=(Q2-Q2’)t/(24-t)+Q1、蓄热负荷△Q=Q-Q1;若小于,设置机组非热电解耦时段供热负荷Q1’、蓄热负荷△Q=Q1’-Q1;其中机组蓄热时段供热能力Q1’、解耦时段供能力Q2’,分别采用如下公式得到:Q1’=k1k2G1、Q2’=k1k2G2式中:k1为一定电负荷下,机组最大采暖抽汽量修正系数,k2为单位质量的采暖抽汽的放热量,G=f(P);为电负荷P下最大采暖抽汽量。(1)机组蓄热时段(非热电解耦时段)电负荷P1、热负荷Q1机组热电解耦时段电负荷P2、热负荷Q2(与Q1基本一致)热电解耦时间:t蓄热时间(非热电解耦时间):24-t(2)机组最大采暖抽汽量G=f(P)(1)由机组工况图发电机功率与最大采暖抽汽量的关系拟合得到(3)机组最大供热能力Q=k1k2G(2)式中:k1——一定电负荷下,机组最大采暖抽汽量修正系数(取0.95)k2——单位质量的采暖抽汽的放热量kJ/kgG——一定电负荷下,机组最大采暖抽汽量kg/s。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热电联产机组采用蓄热罐方式深度调峰的优化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电联产机组采用蓄热罐方式深度调峰的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汽轮发电机组的用热管线上连接蓄热罐,在用电负荷高、供热负荷低为机组蓄热时段,多抽汽将热量储存至蓄热罐储存起来;当电负荷低、供热负荷高为机组热电解耦时段,将储存的热释放出来用于供热;具体优化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机组蓄热时段电荷电负荷P1、外部需求热负荷Q1,计算蓄热时段机组供热能力Q1’;根据蓄热时段机组供热能力Q1’与外部需求热负荷Q1的差值确定确定机组的蓄热能力△Q,公式为:△Q=Q1’‑Q1;设定机组热电解耦时段电负荷P2、外部需求荷热负荷Q2,设定热电解耦时段的时间t,计算热电解耦时段机组供热能力Q2’;确定解耦时段机组供热不足的值,公式为(Q2‑Q2’)t,确定机组蓄热时段蓄热量△Q(24‑t);判断机组蓄热时段蓄热量△Q(24‑t)是否大于或等于热电解耦时段供热不足(Q2‑Q2’)t,若△Q(24‑t)≥(Q2‑Q2’)t,则设置机组蓄热时段供热负荷Q=(Q2‑Q2’)t/(24‑t)+Q1、蓄热负荷△Q=Q‑Q1;若△Q(24‑t)<(Q2‑Q2’)t,则设置机组蓄热时段供热负荷Q1’、蓄热负荷△Q=Q1’‑Q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电联产机组采用蓄热罐方式深度调峰的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汽轮发电机组的用热管线上连接蓄热罐,在用电负荷高、供热负荷低为机组蓄热时段,多抽汽将热量储存至蓄热罐储存起来;当电负荷低、供热负荷高为机组热电解耦时段,将储存的热释放出来用于供热;具体优化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机组蓄热时段电荷电负荷P1、外部需求热负荷Q1,计算蓄热时段机组供热能力Q1’;根据蓄热时段机组供热能力Q1’与外部需求热负荷Q1的差值确定确定机组的蓄热能力△Q,公式为:△Q=Q1’-Q1;设定机组热电解耦时段电负荷P2、外部需求荷热负荷Q2,设定热电解耦时段的时间t,计算热电解耦时段机组供热能力Q2’;确定解耦时段机组供热不足的值,公式为(Q2-Q2’)t,确定机组蓄热时段蓄热量△Q(24-t);判断机组蓄热时段蓄热量△Q(24-t)是否大于或等于热电解耦时段供热不足(Q2-Q2’)t,若△Q(24-t)≥(Q2-Q2’)t,则设置机组蓄热时段供热负荷Q=(Q2-Q2’)t/(24-t)+Q1、蓄热负荷△Q=Q-Q1;若△Q(24-t)<(Q2-Q2’)t,则设置机组蓄热时段供热负荷Q1’、蓄热负荷△Q=Q1’-Q1。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振春刘刚王兆彪姜冬辉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