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温一体冰水机的液体压力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32344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温一体冰水机的液体压力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双温一体冰水机中的两个循环流体回路上设有两个蓄液罐,通过对两个蓄液罐上方连通,当两个相通容器处于动态平衡时,双温一体冰水机每个的循环流体蓄液罐为独立的,不影响各自的温度控制,当平衡被打破时两个循环流体蓄液罐上部连通为一体,满水的循环流体蓄液罐向缺水的循环流体蓄液罐溢流,使之既控制两循环液体的温度,又避免了循环流体蓄液罐产生过满溢水或过少停机,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Liquid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of double temperature integrated ice water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quid pressure double temperature one ice machine control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two liquid storage tank in one of the two double temperature circulating fluid loop in ice machine,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of two liquid storage tank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container when the two above, in dynamic equilibrium, circulating fluid double temperature one ice machine each storage tank independently, does not affect their temperature control, when the balance is broken when the two liquid storage tank are communicated with the circulating fluid as a whole, the circulating fluid filled with water storage tank to the water storage tank of circulating fluid overflow, which controls two circulating liquid the temperature, but also avoid the liquid storage tank of circulating fluid produced water overflows or less downtime, save production cost and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温一体冰水机的液体压力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压力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双温一体冰水机的液体压力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供液生产中常用双温一体冰水机为了生产设备及工艺的要求,需要用两种不同温度对两个恒温体进行温度控制,恒温体内两个温度的流路有微小连通时,考虑到两路的压损不同,其各自循环的循环液体便会互相混合,其结果会导致温度控制效果不好,以及冰水机的两个循环水箱的蓄液产生过满溢水或过少停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双温一体冰水机的液体压力控制系统。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温一体冰水机的液体压力控制系统,包括第一循环流体通路、第二循环流体通路、冷却流体回路和厂务流体通路,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包括第一热交换器、第一循环流体入口和第一循环流体出口,第一循环流体与冷却流体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包括第一输入端口、与第一输入端口连通的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与第二输入端口连通的第二输出端口,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流体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入端口流入,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口流出,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包括第二热交换器、第二循环流体入口和第二循环流体出口,第二循环流体与冷却流体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包括第三输入端口、与第三输入端口连通的第三输出端口、第四输入端口和与第四输入端口连通的第四输出端口,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流体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入端口流入,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出端口流出,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储存所述第一循环流体的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所述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上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循环流体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的第一进水口流入,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的第一出水口流出,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储存所述第二循环流体的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所述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上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循环流体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的第二进水口流入,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的第二出水口流出,所述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一溢水口,所述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溢水口,所述第一溢水口和所述第二溢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冷却流体回路包括压缩机、第三热交换器、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冷却流体与厂务流体在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包括第五输入端口、与第五输入端口连通的第五输出端口、第六输入端口和与第六输入端口连通的第六输出端口,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输入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第六输出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四输入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第六输出端口相连通,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第六输入端口相连通,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输出端口相连通,或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四输出端口相连通,所述厂务流体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第五输入端口流入,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第五输出端口流出。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循环流体流量的第一电动阀门,所述第一电动阀门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电动阀门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循环流体流量的第二电动阀门,所述第二电动阀门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出端口连通,所述第二电动阀门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出口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循环流体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循环流体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循环流体温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循环流体温度来控制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一电动阀门和第二电动阀门的开关比例,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一电动阀门和第二电动阀门的开关比例是可控的。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的输出端口处的第一水泵和第一变频器,以驱动所述第一循环流体的流动,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的输出端口处的第二水泵和第二变频器,以驱动所述第二循环流体的流动。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测量第一循环流体通路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测量第二循环流体通路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优选的,所述第一溢水口位于靠近所述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顶部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溢水口位于靠近所述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顶部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溢水口与所述第二溢水口在同一水平高度。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的罐底设有第一排液口,所述第一排液口连通第一排液管,所述第一循环流体从所述第一排液口流出,所述第一排液管上设有第一排液阀门,所述第一排液阀门的开关比是可控的,所述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的罐底设有第二排液口,所述第二排液口连通第二排液管,所述第二循环流体从所述第二排液口流出,所述第二排液管上设有第二排液阀门,所述第二排液阀门的开关比是可控的。优选的,所述第一溢水口的个数与所述第二溢水口的个数相同,所述第一溢水口与所述第二溢水口通过管道一一对应连通。本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双温一体冰水机中的两个循环流体回路上设有两个蓄液罐,通过对两个蓄液罐上方连通,当两个相通容器处于动态平衡时,双温一体冰水机每个的循环流体蓄液罐为独立的,不影响各自的温度控制,当平衡被打破时两个循环流体蓄液罐上部连通为一体,满水的循环流体蓄液罐向缺水的循环流体蓄液罐溢流,使之既控制两循环液体的温度,又避免了循环流体蓄液罐产生过满溢水或过少停机,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两个蓄液罐的连通结构图;其中,110为第一循环流体通路,111为第一循环流体入口,112为第一循环流体出口,113为第一热交换器,114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1141为第一进水口,1142为第一出水口,1143为第一溢水口,1144为第一排液口,1145为第一排液阀门,115为第一电动阀门,116为第一温度传感器,117为第一循环泵,118为第一变频器,119为第一压力传感器,120为第二循环流体通路,121为第二循环流体入口,122为第二循环流体出口,123为第二热交换器,124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1241为第二进水口,1242为第二出水口,1243为第二溢水口,1244为第二排液口,1245为第二排液阀门,125为第二电动阀门,126为第二温度传感器,127为第二循环泵,128为第二变频器,129为第二压力传感器,130为厂务流体通路,131为厂务流体入口,132为厂务流体出口,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温一体冰水机的液体压力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温一体冰水机的液体压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循环流体通路、第二循环流体通路、冷却流体回路和厂务流体通路,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包括第一热交换器、第一循环流体入口和第一循环流体出口,第一循环流体与冷却流体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包括第一输入端口、与第一输入端口连通的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与第二输入端口连通的第二输出端口,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流体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入端口流入,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口流出,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包括第二热交换器、第二循环流体入口和第二循环流体出口,第二循环流体与冷却流体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包括第三输入端口、与第三输入端口连通的第三输出端口、第四输入端口和与第四输入端口连通的第四输出端口,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流体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入端口流入,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出端口流出,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储存所述第一循环流体的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所述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上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循环流体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的第一进水口流入,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的第一出水口流出,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储存所述第二循环流体的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所述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上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循环流体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的第二进水口流入,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的第二出水口流出,所述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一溢水口,所述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溢水口,所述第一溢水口和所述第二溢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冷却流体回路包括压缩机、第三热交换器、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冷却流体与厂务流体在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包括第五输入端口、与第五输入端口连通的第五输出端口、第六输入端口和与第六输入端口连通的第六输出端口,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输入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第六输出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四输入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第六输出端口相连通,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第六输入端口相连通,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输出端口相连通,或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四输出端口相连通,所述厂务流体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第五输入端口流入,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第五输出端口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温一体冰水机的液体压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循环流体通路、第二循环流体通路、冷却流体回路和厂务流体通路,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包括第一热交换器、第一循环流体入口和第一循环流体出口,第一循环流体与冷却流体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包括第一输入端口、与第一输入端口连通的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与第二输入端口连通的第二输出端口,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流体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入端口流入,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口流出,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包括第二热交换器、第二循环流体入口和第二循环流体出口,第二循环流体与冷却流体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包括第三输入端口、与第三输入端口连通的第三输出端口、第四输入端口和与第四输入端口连通的第四输出端口,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流体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入端口流入,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出端口流出,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储存所述第一循环流体的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所述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上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循环流体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的第一进水口流入,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的第一出水口流出,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储存所述第二循环流体的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所述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上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循环流体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的第二进水口流入,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的第二出水口流出,所述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一溢水口,所述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溢水口,所述第一溢水口和所述第二溢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冷却流体回路包括压缩机、第三热交换器、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冷却流体与厂务流体在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包括第五输入端口、与第五输入端口连通的第五输出端口、第六输入端口和与第六输入端口连通的第六输出端口,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输入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第六输出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四输入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第六输出端口相连通,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第六输入端口相连通,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输出端口相连通,或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四输出端口相连通,所述厂务流体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第五输入端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翔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溥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