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电设备抗震隔振的方法及抗震隔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2302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6: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电设备抗震隔振的方法,包括设计抗震隔振装置,根据机电设备的重量、机电设备的自有频率及机电设备所在区域的地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抗震隔振装置;安装抗震隔振装置,将抗震隔振装置安装在建筑主体上;安装机电设备,将机电设备安装在抗震隔振装置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抗震隔振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机电设备抗震隔振的方法,经过专业设计的抗震隔振装置安装在机电设备和建筑主体之间,一方面可以有效隔除机电设备自身运作带来的振动,另一方面在地震发生时,弹性部件的作用可以抵御一部分地震作用力,剩余的部分刚性外壳进行刚性抗震,可以有效抵抗地震的影响,保护机电设备在强震发生时不会受到破坏,从而实现了抗震和隔振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电设备抗震隔振的方法及抗震隔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电设备抗震隔振的方法及抗震隔振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绝大多数的建筑机电设备没有进行抗震隔振的措施,机电设备大多用锚栓直接锚固于结构物上,也只是起固定作用,而并没有进行专业的抗震设计。地震发生时,这些用螺栓锚固的设备,由于螺栓没有经过专业的抗震设计,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机台自振等造成螺栓松动等,无法抵抗强大的地震力作用,出现拉裂、锚栓受减破坏,导致机电设备翻到及损坏,由此导致设备功能性的瘫痪,甚至造成严重的次生灾害。不仅如此,由于是刚性螺栓连接锚固方式,大多数机电在运作的同时会产生很多振动,而这些振动就通过刚性锚固的螺栓完全传递到了结构物中去,造成很严重的振动干扰,噪音污染,长期工作会对构筑物产生振动损伤。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电设备抗震隔振的方法及抗震隔振装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机电设备抗震隔振的方法,包括:设计抗震隔振装置,具体为:根据机电设备的重量、机电设备的自有频率及机电设备所在区域的地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抗震隔振装置;安装抗震隔振装置,具体为:将抗震隔振装置安装在建筑主体上;安装机电设备,具体为:将机电设备安装在抗震隔振装置上。进一步地,设计抗震隔振装置时,首先设计抗震隔振装置的弹性部件、刚性外壳及底座,然后将弹性部件置于刚性外壳的内部,弹性部件和刚性外壳分别与底座连接。进一步地,设计抗震隔振装置时,在弹性部件的两侧还设有用于限制刚性外壳的移动空间的制震柱,制震柱也置于刚性外壳的内部且与刚性外壳连接。进一步地,设计抗震隔振装置时,制震柱设于刚性外壳的内部的两端,刚性外壳的上方设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两端与制震柱连接,连接板的中部向上设有凸起,机电设备、凸起及弹性部件从上到下依次连接。进一步地,设计抗震隔振装置时,刚性外壳顶面的两端与制震柱连接,刚性外壳的顶面的中部向上设有凸起,机电设备、凸起及弹性部件从上到下依次连接。进一步地,将抗震隔振装置安装在建筑主体上时,首先将抗震隔震装置放置在建筑主体上,然后将抗震隔震装置的底座与建筑主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将机电设备安装在抗震隔振装置上时,首先将基座与抗震隔振装置连接,然后将机电设备置于基座上,并将基座与机电设备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隔振装置,包括用于与建筑主体固定连接的底座、刚性外壳、弹性部件及制震柱,所述刚性外壳、所述弹性部件及所述制震柱设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制震柱设于所述弹性部件的两端,所述制震柱和所述弹性部件均设于所述刚性外壳的内部,所述弹性部件和所述制震柱均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制震柱与所述刚性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刚性外壳上方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与所述制震柱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中部向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与机电设备和所述弹性部件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隔振装置,包括用于与建筑主体固定连接的底座、刚性外壳、弹性部件及制震柱,所述刚性外壳、所述弹性部件及所述制震柱设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制震柱设于所述弹性部件的两端,所述弹性部件和所述制震柱均设于所述刚性外壳的内部,所述弹性部件及所述制震柱均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刚性外壳顶面的两端与所述制震柱连接,所述刚性外壳的顶面的中部向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与机电设备和所述弹性部件连接。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机电设备抗震隔振的方法,经过专业设计的抗震隔振装置安装在机电设备和建筑主体之间,一方面可以有效隔除机电设备自身运作带来的振动,另一方面在地震发生时,弹性部件的作用可以抵御一部分地震作用力,剩余的部分刚性外壳进行刚性抗震,可以有效抵抗地震的影响,保护机电设备在强震发生时不会受到破坏,从而实现了抗震和隔振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在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抗震隔振装置;11-底座;12-刚性外壳;13-弹性部件;14-制震柱;15-连接板;16-隔振片;17-第一螺栓;18-第二螺栓;19-第三螺栓;111-第七螺栓;121-第二凹槽;151-第一凹槽;152-凸起;1511-第二螺栓孔;1521-第五螺栓孔;3-机电设备;31-基座;4-建筑主体;2-抗震隔振装置;21-底座;22-刚性外壳;23-弹性部件;24-制震柱;25-隔振弹簧罩;26-第一螺栓;27-隔震垫;28-第二螺栓;211-第七螺栓孔;221-凸起;222-第五螺栓孔;231-第一螺栓孔;241-第四螺栓孔;271-第六螺栓孔;2211-第二螺栓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如图1所示,一种机电设备抗震隔振的方法,包括:步骤S101、设计抗震隔振装置,具体为:根据机电设备的重量、机电设备的自有频率及机电设备所在区域的地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抗震隔振装置;步骤S102、安装抗震隔振装置,具体为:将抗震隔振装置安装在建筑主体上;步骤S103、安装机电设备,具体为:将机电设备安装在抗震隔振装置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机电设备抗震隔振的方法,经过专业设计的抗震隔振装置安装在机电设备和建筑主体之间,一方面可以有效隔除机电设备自身运作带来的振动,另一方面在地震发生时,弹性部件的作用可以抵御一部分地震作用力,剩余的部分刚性外壳进行刚性抗震,可以有效抵抗地震的影响,保护机电设备在强震发生时不会受到破坏,从而实现了抗震和隔振的效果。进一步地,在步骤S101中,设计抗震隔振装置时,首先设计抗震隔振装置的弹性部件、刚性外壳及底座,然后将弹性部件置于刚性外壳的内部,弹性部件和刚性外壳分别与底座连接。进一步地,设计抗震隔振装置时,在弹性部件的两侧还设有用于限制刚性外壳的移动空间的制震柱,制震柱也置于刚性外壳的内部且与刚性外壳连接。进一步地,设计抗震隔振装置时,制震柱设于刚性外壳的内部的两端,刚性外壳的上方设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两端与制震柱连接,连接板的中部向上设有凸起,机电设备、凸起及弹性部件从上到下依次连接。进一步地,设计抗震隔振装置时,刚性外壳顶面的两端与制震柱连接,刚性外壳的顶面的中部向上设有凸起,机电设备、凸起及弹性部件从上到下依次连接。进一步地,在步骤S102中,将抗震隔振装置安装在建筑主体上时,首先将抗震隔震装置放置在建筑主体上,然后将抗震隔震装置的底座与建筑主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在步骤S103中,将机电设备安装在抗震隔振装置上时,首先将基座与抗震隔振装置连接,然后将机电设备置于基座上,并将基座与机电设备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抗震隔振装置1,包括用于与建筑主体固定连接的底座11、刚性外壳12、弹性部件13及制震柱14,刚性外壳12、弹性部件13及制震柱14设于底座11的上方,制震柱14设于弹性部件13的两端,制震柱14和弹性部件13均设于刚性外壳12的内部,弹性部件13和制震柱14均与底座11固定连接,制震柱14与刚性外壳12固定连接,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机电设备抗震隔振的方法及抗震隔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电设备抗震隔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设计抗震隔振装置,具体为:根据机电设备的重量、机电设备的自有频率及机电设备所在区域的地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抗震隔振装置;安装抗震隔振装置,具体为:将抗震隔振装置安装在建筑主体上;安装机电设备,具体为:将机电设备安装在抗震隔振装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电设备抗震隔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设计抗震隔振装置,具体为:根据机电设备的重量、机电设备的自有频率及机电设备所在区域的地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抗震隔振装置;安装抗震隔振装置,具体为:将抗震隔振装置安装在建筑主体上;安装机电设备,具体为:将机电设备安装在抗震隔振装置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设备抗震隔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计抗震隔振装置时,首先设计抗震隔振装置的弹性部件、刚性外壳及底座,然后将弹性部件置于刚性外壳的内部,弹性部件和刚性外壳分别与底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电设备抗震隔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计抗震隔振装置时,在弹性部件的两侧还设有用于限制刚性外壳的移动空间的制震柱,制震柱也置于刚性外壳的内部且与刚性外壳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电设备抗震隔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计抗震隔振装置时,制震柱设于刚性外壳的内部的两端,刚性外壳的上方设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两端与制震柱连接,连接板的中部向上设有凸起,机电设备、凸起及弹性部件从上到下依次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电设备抗震隔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计抗震隔振装置时,刚性外壳顶面的两端与制震柱连接,刚性外壳的顶面的中部向上设有凸起,机电设备、凸起及弹性部件从上到下依次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电设备抗震隔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梧潘宇鑫李元杰谢应伟
申请(专利权)人:盛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