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在吊装过程中调整钢轨姿态的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1986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吊装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能在吊装过程中调整钢轨姿态的吊具。其夹具由内钳把和外钳把组成:内钳把整体呈Z字形弯折,外钳把由两个形状相同的勺状弯折部件组成,两个弯折部件并列叠合且保持间距地固定安装;所述内钳把嵌套安装于外钳把的两个弯折部件之间,且在设于各自弯折处的贯通孔中穿入销轴,使内钳把与外钳把的钳口柄共同组成钳口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吊具能在吊装时调整钢轨姿态,可以很方便地对卧姿或立姿状态下的钢轨进行夹持固定以实现吊装、移位和就位;在此过程中,仅需操作工人根据需要扳动手把即可调整钢轨姿态,无需传统吊装条件下的撬翻、挪移操作,可完全避免人身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在吊装过程中调整钢轨姿态的吊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吊装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能在吊装过程中调整钢轨姿态的吊具。
技术介绍
在合金钢轨加工过程中,需要先锻造毛坯件,再将毛坯件放到铣床上进行铣削加工,才能获得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为了提高了机床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现已通过对机床进行改进实现了同时加工两根钢轨。但鉴于钢轨的特殊形状,会要求在加工时将钢轨呈横向卧倒姿态摆放在机床上(如图1)。在将钢轨转移至机床上时,需要利用吊装器具。传统的吊装方式是使用两根钢索分别套在钢轨两端(如图1所示)。现在逐渐以使用立式吊具为主(如图2、3所示),该吊具的夹钳呈X交叉状,底部端口设置向内的钳口。在吊装时将钳口夹住钢轨的轨头下方,吊钩上升后钳口就越夹越紧,吊运比较方便。但是,钢轨被这两种吊具吊装至工装位置后,都需要以人工方式撬翻、挪移到位。在完成铣削加工后,还需要再将钢轨吊装至下一工位,并从卧倒姿态调整为竖立姿态。又需要人工方式再次撬翻、挪移到位。上述吊装搬运方式既费时费工,又存在人身伤害风险。因此,为了满足钢轨在加工过程中需经常吊装和调整钢轨姿态的要求,提供一种新型吊具是非常急迫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在吊装过程中调整钢轨姿态的吊具。为解决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能在吊装时调整钢轨姿态的吊具,包括夹具和用于吊装的钢丝绳;所述夹具由交叉嵌套安装的内钳把和外钳把组成;所述内钳把整体呈Z字形弯折,构成吊装柄和钳口柄;吊装柄的上端部与钢丝绳一端固定连接,钳口柄的端部朝下作为内钳把的头部;所述外钳把由两个形状相同的勺状弯折部件组成,两个弯折部件并列叠合且保持间距地固定安装,构成吊装柄和钳口柄;吊装柄的上端部与钢丝绳另一端固定连接,钳口柄的端部朝上作为外钳把的头部;所述内钳把嵌套于外钳把的两个弯折部件之间,且在设于各自弯折处的贯通孔中穿入销轴,使内钳把与外钳把的钳口柄共同组成钳口结构;在该钳口结构中,外钳把的头部相对于内钳把的头部而言位于外侧且位于下方;在外钳把上与钳口结构开口方向相反的位置,固定装有一个手把。本专利技术中,在该钳口结构中,外钳把的头部相对于内钳把的头部而言,两者在垂直方向上保持间距。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内钳把和外钳把的两个弯折部件均为钢板制成的板状结构。本专利技术中,在外钳把吊装柄的上端部设置贯穿通孔,贯穿通孔处设隔圈并由销钉实现固定安装,所述钢丝绳的端部固定在隔圈上。本专利技术中,在外钳把的钳口柄端部焊接一个连接板,用于固定外钳把头部并限定其两个弯折部件的间距。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内钳把的吊装柄呈直条形;所述外钳把的吊装柄呈弧形,且该弧形开口方向与钳口结构的开口方向是相反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手把呈杆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中的吊具能在吊装时调整钢轨姿态,可以很方便地对卧姿或立姿状态下的钢轨进行夹持固定以实现吊装、移位和就位;在此过程中,仅需操作工人根据需要扳动手把即可调整钢轨姿态,无需传统吊装条件下的撬翻、挪移操作,可完全避免人身伤害。2、本专利技术由于可调整钢轨姿态,当应用于两面装夹的铣床上时能大幅提高机床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3、本专利技术对于原本处于卧姿或立姿的钢轨,都可以轻松实现夹持,极大地拓展了吊具的应用场景。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钢索吊具吊装方式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夹具吊装方式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夹具吊装方式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吊具使用方式示意图;图中右侧为夹具主视图,左侧为左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吊具使用方式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吊具使用方式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钢轨、2工装位、3钢索、4隔圈、5外钳把、6内钳把、7钢丝绳、8销轴、9钢轨、10连接板、11手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所述能在吊装时调整钢轨姿态的吊具,包括夹具和用于吊装的钢丝绳;夹具由交叉嵌套安装的内钳把6和外钳把5组成;内钳把6整体呈Z字形弯折,构成吊装柄和钳口柄;吊装柄的上端部与钢丝绳7一端固定连接,钳口柄的端部朝下作为内钳把6的头部。外钳把5由两个形状相同的勺状弯折部件组成,两个弯折部件并列叠合且保持间距地固定安装,构成吊装柄和钳口柄;钳口柄的端部朝上作为外钳把5的头部,该钳口柄端部焊接一个连接板10,用于固定头部并限定两个弯折部件的间距。在外钳把5吊装柄的上端部设置贯穿通孔,贯穿通孔处设隔圈4并由销钉实现固定安装,钢丝绳7的端部固定在隔圈4上。内钳把6和外钳把5的两个弯折部件均为钢板制成的板状结构,内钳把6嵌套安装于外钳把5的两个弯折部件之间。在设于各自弯折处的贯通孔中穿入销轴8,使内钳把6与外钳把5的钳口柄共同组成钳口结构;在该钳口结构中,外钳把5的头部相对于内钳把6的头部而言位于外侧且位于下方,两者在垂直方向上保持间距。在外钳把5上与钳口结构开口方向相反的位置,固定焊接一个呈杆状的手把11。内钳把6的吊装柄呈直条形;外钳把5的吊装柄呈弧形,且该弧形开口方向与钳口结构的开口方向是相反的。当然,两者形状也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本专利技术中吊具的使用方法:1、当钢轨9呈立姿状态时,使手把11朝上,此时钳口结构的开口方向朝下,钢丝绳7随着两个吊装柄位置的改变,在吊钩上发生滑动。使钢轨9的轨头部分进入钳口结构后,启动吊机,钢丝绳7在吊钩拉动下使两个吊装柄的端部靠近,导致钳口柄的两个端部夹紧钢轨9。由于外钳把5的头部相对于内钳把6的头部而言位于外侧且位于下方,且两者在垂直方向上保持间距,所以钳口结构能很好地匹配钢轨9的形状。其中,内钳把6的头部抵住轨头的下缘内侧,外钳把5的头部抵住钢轨9的中部(如图5所示)。只要吊钩上升,钳口结构就越夹越紧。2、当钢轨9被吊装至铣床工装位2处,需要将钢轨9调整为水平的卧姿状态。此时调整扳动手把11的方向,使钢丝绳7在吊钩中发生滑动,并根据手把11的调整使钢轨9处于水平方向的平衡状态。基于杠杆原理和滑动摩擦系数小的原因,该操作会很轻松。此时,由钢轨9重量产生的作用力F向下,通过外钳把5头部作为支点的作用力F1向上,而在内钳把6头部作为支点处作用力F2使轨头向上翘起。内钳把6的头部用于顶住钢轨9,实现钳口结构抓住钢轨9的目的。F1为向上托力,F2为轨头上翘力,F是钢轨9向下的作用力(如图4所示)。将卧姿状态的钢轨9平移至铣床工装位2处再放下吊钩(如图6所示),向上扳动手把11即可松开钳口结构,使吊具脱离。3、在钢轨9完成铣削加工后,采取与前述相反的操作,即可实现将卧姿的钢轨9吊装、移位和重新放置,使之呈立姿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能在吊装过程中调整钢轨姿态的吊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在吊装时调整钢轨姿态的吊具,包括夹具和用于吊装的钢丝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由交叉嵌套安装的内钳把和外钳把组成;所述内钳把整体呈Z字形弯折,构成吊装柄和钳口柄;吊装柄的上端部与钢丝绳一端固定连接,钳口柄的端部朝下作为内钳把的头部;所述外钳把由两个形状相同的勺状弯折部件组成,两个弯折部件并列叠合且保持间距地固定安装,构成吊装柄和钳口柄;吊装柄的上端部与钢丝绳另一端固定连接,钳口柄的端部朝上作为外钳把的头部;所述内钳把嵌套安装于外钳把的两个弯折部件之间,且在设于各自弯折处的贯通孔中穿入销轴,使内钳把与外钳把的钳口柄共同组成钳口结构;在该钳口结构中,外钳把的头部相对于内钳把的头部而言位于外侧且位于下方;在外钳把上与钳口结构开口方向相反的位置,固定装有一个手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在吊装时调整钢轨姿态的吊具,包括夹具和用于吊装的钢丝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由交叉嵌套安装的内钳把和外钳把组成;所述内钳把整体呈Z字形弯折,构成吊装柄和钳口柄;吊装柄的上端部与钢丝绳一端固定连接,钳口柄的端部朝下作为内钳把的头部;所述外钳把由两个形状相同的勺状弯折部件组成,两个弯折部件并列叠合且保持间距地固定安装,构成吊装柄和钳口柄;吊装柄的上端部与钢丝绳另一端固定连接,钳口柄的端部朝上作为外钳把的头部;所述内钳把嵌套安装于外钳把的两个弯折部件之间,且在设于各自弯折处的贯通孔中穿入销轴,使内钳把与外钳把的钳口柄共同组成钳口结构;在该钳口结构中,外钳把的头部相对于内钳把的头部而言位于外侧且位于下方;在外钳把上与钳口结构开口方向相反的位置,固定装有一个手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芝芬陈志行方津赵巍邵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贝尔通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