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加工用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1824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材加工用传输装置,包括U形框架,所述U形框架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套,且两个限位套内穿插有转杆,所述U形框架一侧通过第一载板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套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与第一电机相背一侧的轴心处与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表面设置有卡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卡杆的改进,从而一组卡杆与相邻的两组卡杆能够在转杆上形成两个V形的存放槽,避免全部板材放置在第一传送带上,达到了增加板材存放量的效果,通过对第一传送带的改进,从而左侧的第一传送带能够方便将板材自动放置在卡杆上和方便将板材输送至下一环。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sheet material process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ransmission device of sheet metal processing, including U shaped frame, both sides of the top of the U shaped frame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pacing sleeve, and the two limit sleeve with a rotating rod, and one side of the U shaped frame by the first carrier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motor, the first the output end of the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gear, the driving gear and the driven gear, the axis of the driven gear and the first motor side and the rotary rod is connected fixedly, the surface of the rota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ing rod.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clamping rod, rod and a group of two group card card to rod and the adjacent storage tank two V is formed in the rotary rod, avoid all plates placed on the first conveyor belt, to increase the storage capacity of plate effect, through the first conveyor belt is improved. To the left side of the first conveyor belt can be conveniently placed in the plate automatic clamping rod and convenient plates will be transmitted to the next 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材加工用传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板材加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板材加工用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做成标准大小的扁平矩形建筑材料板,作墙壁、天花板或地板的构件。也多指锻造、轧制或铸造而成的金属板。划分为薄板、中板、厚板、特厚板和通常做成标准大小的扁平矩形建筑材料板。目前在对板材进行加工时,会有一条很长的加工流水线,板材需要在传送带上进行各个环节的处理,为此当板材在流水线上某一环节进行加工时,需要停止传送带,但是传送带存放板材的数量是有限的,当板材完成一个环节之后需要操作人员往传送带上添加一块板材,如此反复,该装置费时费力,由于不能够同时存放多数的板材,增加了劳动力的付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材加工用传输装置,解决了增加板材存放数量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板材加工用传输装置,包括U形框架,所述U形框架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套,且两个限位套内穿插有转杆,所述U形框架一侧通过第一载板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套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与第一电机相背一侧的轴心处与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表面设置有卡杆,所述U形框架与第一电机相背的一侧通过第二载板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贯穿U形框架的一侧且与其另一侧内壁活动连接,所述U形框架的两侧内壁且位于转杆的右侧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分别套接有主动轮和从动轮,且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第一传送带传动连接,且第一传送带的表面位于转杆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表面且位于主动轮的两侧均套接有第一滚轮,且第一滚轮通过第二传送带与第二滚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滚轮一侧的轴心处通过第一活动杆与U形框架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表面且位于从动轮的两侧均套接有第三滚轮,且第三滚轮通过第四传送带与第四滚轮传动连接,所述第四滚轮一侧的轴心处通过第二活动杆与U形框架的内壁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U形框架的两侧内壁且位于第二连接杆的右侧通过支杆连接,且支杆上套接有滚动辊。优选的,所述卡杆的数量为四十个,且四十个卡杆以四个为一组等距离环绕设置在转杆的表面。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送带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第一传送带分别位于四十个卡杆之间形成的缝隙中。优选的,所述转杆表面的两端均套接有抵板,且两个抵板相对的一侧分别搭接在两侧卡杆的表面。(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材加工用传输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对卡杆的改进,并且四十个卡杆以四个为一组等距离环绕设置在转杆的表面,从而一组卡杆与相邻的两组卡杆能够在转杆上形成两个V形的存放槽,从而能够存放板材,避免全部板材放置在第一传送带上,从而达到了增加板材存放量的效果。(2)、本技术通过对第一传送带的改进,当启动第二电机时,第一连接杆能够通过第一传送带带动第二连接杆同时转动,且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位于转杆的两侧,从而左侧的第一传送带能够方便将板材自动放置在卡杆上,右侧的第一传送带能够方便将板材输送至下一环节,达到了便于输送板材和持续提供板材的效果,并且持续提供板材不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侧面剖视图。图中:1U形框架、2限位套、3转杆、4第一载板、5第一电机、6主动齿轮、7从动齿轮、8卡杆、9第二载板、10第二电机、11第一连接杆、12第二连接杆、13主动轮、14从动轮、15第一传送带、16第一滚轮、17第二传送带、18第二滚轮、19第一活动杆、20第三滚轮、21第三传送带、22第四滚轮、23第二活动杆、24支杆、25滚动辊、26抵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板材加工用传输装置,包括U形框架1,U形框架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从而能够使U形框架1稳定作业,U形框架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套2,且两个限位套2内穿插有转杆3,限位套2能够使转杆3稳定转动,并且不出现偏移的现象,U形框架1一侧通过第一载板4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套接有主动齿轮6,主动齿轮6与从动齿轮7啮合,从动齿轮7与第一电机5相背一侧的轴心处与转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转杆3的表面设置有卡杆8,卡杆8的数量为四十个,且四十个卡杆8以四个为一组等距离环绕设置在转杆3的表面,四十个卡杆8以四个为一组,能够形成十组,从而能够在十组卡杆8之间的V形槽中放置十块板材,并且随着转杆3的转动,能够边存放板材,边输送板材,转杆3表面的两端均套接有抵板26,且两个抵板26相对的一侧分别搭接在两侧卡杆8的表面,抵板26能够防止V形槽中的板材脱离卡杆8,从而能够使板材稳定放置在V形槽中,通过对卡杆8的改进,并且四十个卡杆8以四个为一组等距离环绕设置在转杆3的表面,从而一组卡杆8与相邻的两组卡杆8能够在转杆3上形成两个V形的存放槽,从而能够存放板材,避免全部板材放置在第一传送带15上,从而达到了增加板材存放量的效果,U形框架1与第一电机5相背的一侧通过第二载板9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0,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接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11的另一端贯穿U形框架1的一侧且与其另一侧内壁活动连接,U形框架1的两侧内壁且位于转杆3的右侧通过第二连接杆12连接,第一连接杆11和第二连接杆12上分别套接有主动轮13和从动轮14,且主动轮13和从动轮14通过第一传送带15传动连接,且第一传送带15的表面位于转杆3的下方,第一传送带15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第一传送带15分别位于四十个卡杆8之间形成的缝隙中,四个第一传动带15能够使板材稳定传送,并且四个第一传送带15位于卡杆8之间的缝隙中,能够避免卡杆8在转动时,触碰到第一传送带15,使整个装置稳定运行,第一连接杆11的表面且位于主动轮13的两侧均套接有第一滚轮16,且第一滚轮16通过第二传送带17与第二滚轮18传动连接,第二滚轮18一侧的轴心处通过第一活动杆19与U形框架1的内壁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杆12的表面且位于从动轮14的两侧均套接有第三滚轮20,且第三滚轮20通过第三传送带21与第四滚轮22传动连接,第四滚轮22一侧的轴心处通过第二活动杆23与U形框架1的内壁活动连接,通过设置了第二传送带17和第三传送带21,当板材底部的两侧搭接在第二传送带17和第三传送带21的表面时,能够增加板材的稳定性,使其更加平稳地传送,防止其掉落,通过对第一传送带15的改进,当启动第二电机10时,第一连接杆11能够通过第一传送带15带动第二连接杆12同时转动,且第一连接杆11和第二连接杆12位于转杆3的两侧,从而左侧的第一传送带15能够方便将板材自动放置在卡杆8上,右侧的第一传送带15能够方便将板材输送至下一环节,达到了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板材加工用传输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材加工用传输装置,包括U形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框架(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套(2),且两个限位套(2)内穿插有转杆(3),所述U形框架(1)一侧通过第一载板(4)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套接有主动齿轮(6),所述主动齿轮(6)与从动齿轮(7)啮合,所述从动齿轮(7)与第一电机(5)相背一侧的轴心处与转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杆(3)的表面设置有卡杆(8),所述U形框架(1)与第一电机(5)相背的一侧通过第二载板(9)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0),所述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接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另一端贯穿U形框架(1)的一侧且与其另一侧内壁活动连接,所述U形框架(1)的两侧内壁且位于转杆(3)的右侧通过第二连接杆(1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1)和第二连接杆(12)上分别套接有主动轮(13)和从动轮(14),且主动轮(13)和从动轮(14)通过第一传送带(15)传动连接,且第一传送带(15)的表面位于转杆(3)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表面且位于主动轮(13)的两侧均套接有第一滚轮(16),且第一滚轮(16)通过第二传送带(17)与第二滚轮(18)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滚轮(18)一侧的轴心处通过第一活动杆(19)与U形框架(1)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2)的表面且位于从动轮(14)的两侧均套接有第三滚轮(20),且第三滚轮(20)通过第三传送带(21)与第四滚轮(22)传动连接,所述第四滚轮(22)一侧的轴心处通过第二活动杆(23)与U形框架(1)的内壁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材加工用传输装置,包括U形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框架(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套(2),且两个限位套(2)内穿插有转杆(3),所述U形框架(1)一侧通过第一载板(4)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套接有主动齿轮(6),所述主动齿轮(6)与从动齿轮(7)啮合,所述从动齿轮(7)与第一电机(5)相背一侧的轴心处与转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杆(3)的表面设置有卡杆(8),所述U形框架(1)与第一电机(5)相背的一侧通过第二载板(9)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0),所述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接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另一端贯穿U形框架(1)的一侧且与其另一侧内壁活动连接,所述U形框架(1)的两侧内壁且位于转杆(3)的右侧通过第二连接杆(1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1)和第二连接杆(12)上分别套接有主动轮(13)和从动轮(14),且主动轮(13)和从动轮(14)通过第一传送带(15)传动连接,且第一传送带(15)的表面位于转杆(3)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表面且位于主动轮(13)的两侧均套接有第一滚轮(16),且第一滚轮(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联森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