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6315889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中药由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制成: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地龙、射干各8~11份,沙参13~16份,苏子、桑白皮各18~22份,细辛3.5~4.5份,洋金花2~3.5份,全瓜蒌壳、全瓜蒌仁各28~32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配方以麻黄、洋金花、全瓜蒌、薤白、桂枝、姜虫独特的功效与常用药合理配伍,兼顾不同咳嗽症状辨症施治,宽胸利气,止咳化痰,润肺平喘,寒热虚实并举,对各型咳嗽病症均具有显著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咳嗽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的突发性症状,中医认为咳嗽是因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症。见《素问•五脏生成篇》。《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内伤,累及于肺所致。外感多由风、寒、燥、热等邪侵入肺部所致。痰多稀薄、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者,属风寒,治疗宜疏风、散热、宣肺;燥邪犯肺,则干咳无痰、鼻燥、咽干、苔薄黄,治疗宜清肺润燥为主。内伤多由痰湿、肝火及肺虚所致。痰湿兼痰多白粘、胸闷、苔腻、脉滑、治疗宜健脾、燥湿、化痰;肝火犯肺可见气逆作咳、面红、胁痛、脉弦数,治疗宜清肺、平肝、降火;肺虚如咳嗽少痰、或痰粘不易咯出、消瘦、内热、升火为阴虚,治疗宜滋阴、清火、润肺;如咳嗽无力、气短神倦、言语音低等为气虚,治疗宜益气、培脾、补肺为主。咳嗽既是一种独立性的病症,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在现代医学中表现为急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支气管扩张、慢性咽炎等。咳嗽的治疗方法历代均有论述,如汉代张仲景治虚火咳逆的麦冬汤,至今仍为临床应用。后在张仲景麦冬汤的基础上对咳嗽的治疗方法提出了诸多新的见解。如《景岳全书•咳嗽》指出:“外感之邪多有余,若实中有虚,则宜兼补以散之。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夹实,亦当兼清以润之”。现代医学在治疗此病症时,多采用消炎止咳的方法,常常大量的使用对人体有极大副作用的抗生素,因此,发展传统中医医学、尽量采用中药治疗越来越成为病患的首选。目前中医对此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中的方法进行治疗:风寒袭肺症:主要用三拗汤和止咳散辨证加减治疗。主要用药:麻黄、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金沸草、荆芥、苏叶、生姜、半夏、川朴、茯苓、紫苑、百部、生石膏、桑皮、黄芩等。风热犯肺症:主要用桑菊饮辨证加减治疗。主要用药:桑叶、菊花、薄荷、连翘、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大贝母、批把叶、黄岑、知母、射干、山豆根、挂金灯、赤芍、南沙参、天花粉、芦根等。风燥伤肺症:主要用桑杏汤辨证加减治疗。主要用药:桑叶、薄荷、豆豉、前胡、牛蒡子、杏仁、南沙参、大贝母、天花粉、梨皮、芦根、麦冬、北沙参、石膏、知母、白茅根、苏叶、紫苑、款冬花、百部、甘草、荆芥、防风等。痰湿蕴肺症:主要用二陈平肺散和三子养亲汤辨证加减治疗。主要用药:法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川朴、杏仁、佛耳草、紫箢、款冬花、白前、苏子、干姜、细辛、白芥子、党参、白术、炙甘草等。痰热郁肺症:主要用清金化痰汤辨证加减治疗。主要用药: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杏仁、贝母、瓜蒌、海哈壳、竹沥、半夏、射干、大黄、风化硝、天冬、葶苈子等。肝火犯肺症:主要用黛哈散和泻白散辨证加减治疗。主要用药:桑白皮、地骨皮、黄岑、山栀、丹皮、青黛、海哈壳、粳米、甘草、苏子、竹茹、批把叶、瓜蒌、桔梗、枳壳、旋覆花、郁金、丝瓜络、海浮石、知母、贝母、北沙参、麦冬、天花粉、诃子等。肺阴亏耗症:主要用沙参麦冬汤辨证加减治疗。主要用药: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甘草、贝母、甜杏仁、桑白皮、地骨皮、五味子、诃子、功劳叶、银柴胡、青蒿、知母、黄芩、丹皮、山栀、藕节。但是,由于西医医药的进入,中医医药逐渐被西医替代,中医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中医人才及中医技术欠缺,对各类病症的辨别及判断常常不够准确,因此,不能对症下药,以致疗效不佳,治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中药治疗范围广、见效快、治愈率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制成: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各8~11份,沙参13~16份,苏子各18~22份,细辛3.5~4.5份,洋金花2~3.5份。优选的方案中,其原料为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各10份,沙参15份,苏子20份,细辛4份,洋金花3份。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原料还包括地龙、射干各8~11份,桑白皮18~22份,全瓜蒌壳、全瓜蒌仁各28~32份。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其原料为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地龙、射干各10份,沙参15份,苏子、桑白皮各20份,细辛4份,洋金花3份,全瓜蒌壳、全瓜蒌仁各30份。制备所述的中药时,按比例称取所有的原料药材,然后加水浸泡30min,再进行煎煮即可得到治疗咳嗽的中药。煎煮是分两次进行,每次的煎煮的水量约为麻黄用量的55倍,时间为10min。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的中药在制备治疗风寒袭肺症、风热犯肺症、风燥伤肺症、痰湿蕴肺症、痰热郁肺症、肝火犯肺症、肺阴亏耗症的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的中药在制备治疗幼儿咳嗽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配方以麻黄、洋金花、全瓜蒌、薤白、桂枝、姜虫独特的功效与常用药合理配伍,兼顾不同咳嗽症状辨症施治,宽胸利气,止咳化痰,润肺平喘,寒热虚实并举,对各型咳嗽病症均具有显著疗效。麻黄为君药,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胸闷喘咳、支气管哮喘、脉浮紧、水肿、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等症。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与杏仁、甘草配伍,可增强平喘功效;与细辛、干姜、半夏等配伍,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与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可以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细辛具有解热、利尿、镇痛、镇静的作用,用于治头痛,有发汗、祛痰之功效。洋金花具有平喘止咳、镇痛解痉的功效,用于哮喘咳嗽、脘腹冷痛、风湿痹痛、小儿慢惊等症状。但细辛、洋金花为有毒中药,很多医生直接放弃使用,如果是对用量的把握不准,不用或用量少了,效果不佳,用量大了副作用大,同样影响治疗效果。根据岳祥碧祖传秘方几代人的使用,通过与五味子配伍来克制细辛和洋金花的毒性,并对细辛和洋金花的用量确定了一个既安全疗效又好的用量范围,这是本配方具有独特疗效的原因之所在。薤白具有温中通阳、行气导滞的功效,主治胸痹心痛彻背、胸脘痞闷、咳喘痰多、脘腹疼痛、泄痢后重、白带、疮疖痈肿等症。桂枝辛温具有发汗解肌,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主治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等症。姜虫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的功效,主治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本方用于治疗咳嗽具有很好的效果。地龙具有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平喘、利尿、通络除痹的作用,主治高热烦躁、惊痫抽搐、肺热喘咳、热结尿闭、痹痛肢麻、半身不遂,以及疮疡肿毒等症。与基础药方配伍增强对咳嗽的治疗效果。全瓜蒌具有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润肺化痰、滑肠通便、散结消肿等功效,主要用于用于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胸膈痞痛、肠燥便秘、肺痈、乳痈等症。与基础药方配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制成: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各8~11份,沙参13~16份,苏子18~22份,细辛3.5~4.5份,洋金花2~3.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制成: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各8~11份,沙参13~16份,苏子18~22份,细辛3.5~4.5份,洋金花2~3.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还包括地龙、射干各8~11份,桑白皮18~22份,全瓜蒌壳、全瓜蒌仁各28~32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为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各10份,沙参15份,苏子20份,细辛4份,洋金花3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为麻黄、薤白、桂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祥碧赵明栋钟小丽廖全斌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西陵区西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