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哌嗪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1536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酸哌嗪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针对现有的磷酸哌嗪片释放太快,驱虫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磷酸哌嗪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步骤包括:a、将磷酸哌嗪粉末与寡糖按重量比3‑5:1‑2混合均匀,加入占原料重量3‑5wt%的食用明胶,加水至含水量5‑8%,搅拌均匀,得到物料A;b、将物料A进行压片,制成均匀的片剂;c、按重量份数聚阳离子电解质10‑20份、聚阴离子电解质10‑20份、小分子交联剂30‑35份、寡糖5‑10份称取原料,混合均匀后加水配制成0.01‑0.02g/ml的溶液;d、将步骤c中得到的溶液喷涂到步骤b所述的片剂表面,干燥形成包衣膜,制得磷酸哌嗪缓释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缓释剂能延长在肠道的作用时间,增强驱虫效果,适宜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磷酸哌嗪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酸哌嗪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磷酸哌嗪亦称哌嗪磷酸盐或磷酸哌嗪一水合物,化学式为C4H10N2H3PO4H2O,分子量202.15。以磷酸哌嗪为主要成分的磷酸哌嗪宝塔糖是传统的驱虫药物,是目前较理想的驱蛔药物之一。该药具有疗效高、毒性低、用法简便等优点。磷酸哌嗪具有麻痹蛔虫的作用,驱除蛔虫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哌嗪在虫体神经肌肉接头处发挥抗胆碱作用,阻断乙酰胆碱对蛔虫肌肉的兴奋作用,或改变虫体肌肉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亦可抑制琥珀酸盐的产生,减少能量的供应,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使冲动不能下达。从而使蛔虫从寄生的部位脱开,随肠蠕动而排出体外。蛔虫在麻痹前不表现兴奋作用,对哺乳类动物的肌肉作用亦很微弱,故使用本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其对蛲虫亦有驱虫作用,但作用机理尚未明确。现有的磷酸哌嗪片到达肠道后,迅速在肠道降解,由于肠绒毛数量的限制,磷酸哌嗪片的吸收率降低,造成药效降低,驱虫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的磷酸哌嗪片释放太快,驱虫效果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磷酸哌嗪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磷酸哌嗪粉末与寡糖按重量比3-5:1-2混合均匀,加入占原料重量3-5wt%的食用明胶,加水至含水量5-8%,搅拌均匀,得到物料A;b、将物料A进行压片,制成均匀的片剂;c、按重量份数聚阳离子电解质10-20份、聚阴离子电解质10-20份、小分子交联剂30-35份、寡糖5-10份称取原料,混合均匀后加水配制成0.01-0.02g/ml的溶液;d、将步骤c中得到的溶液喷涂到步骤b所述的片剂表面,干燥形成包衣膜,制得磷酸哌嗪缓释剂。其中,上述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a中所述搅拌速度为300-400r/s,搅拌时间为1-2h。其中,上述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a中所述食用明胶的纯度为≥75%。其中,上述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a、c中所述寡糖为低聚果糖、低聚壳聚糖或低聚木糖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低聚果糖。其中,上述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b中所述压片时温度为50-70℃,压力为0.4-0.5Mpa。其中,上述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b中所述片剂的规格为0.1g/片。其中,上述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c中所述的聚阳离子电解质为甘露聚糖,聚阴离子电解质为黄原胶。其中,上述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c中所述的小分子交联剂为三聚磷酸钠。其中,上述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c中所述的干燥温度为70-90℃,干燥时间为45-60min。其中,上述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c中所述喷涂采用多次喷涂的方式,即“喷涂-干燥-喷涂”交替进行。其中,上述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c中所述喷涂为喷涂3-5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磷酸哌嗪缓释剂,由上述方法制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加入聚阳离子电解质和聚阴离子电解质相互作用,使得磷酸哌嗪在肠道内的降解速度降低,从而延长作用于肠道的时间,驱虫效果显著提高。本专利技术方法操作简单,流程短,效率高,制备的磷酸哌嗪缓释剂可在肠道内缓慢降解,最长能达到12h维持药效,驱虫效果更好。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磷酸哌嗪粉末与寡糖按重量比3-5:1-2混合均匀,加入占原料重量3-5wt%的食用明胶,加水至含水量5-8%,搅拌均匀,得到物料A;b、将物料A进行压片,制成均匀的片剂;c、按重量份数聚阳离子电解质10-20份、聚阴离子电解质10-20份、小分子交联剂30-35份、寡糖5-10份称取原料,混合均匀后加水配制成0.01-0.02g/ml的溶液;d、将步骤c中得到的溶液喷涂到步骤b所述的片剂表面,干燥形成包衣膜,制得磷酸哌嗪缓释剂。其中,上述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a中所述搅拌速度为300-400r/s,搅拌时间为1-2h。将磷酸哌嗪粉末与寡糖、明胶在300-400r/s下搅拌,一方面有利于混合均匀,还能使磷酸哌嗪粉末活化,从而减少分子间团聚,使寡糖和明胶分子融入磷酸哌嗪粉末中,降低释放时间,达到缓释效果。搅拌时间原则上越长越好,但综合考量生产成本和效果,搅拌时间以1-2h为宜。其中,上述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a中所述食用明胶的纯度为≥75%。本专利技术选择食用明胶与磷酸哌嗪粉末混合来制备磷酸哌嗪缓释剂,食用明胶符合GB2760-2011食用明胶的使用要求,选择明胶是因为它具有增稠和赋型等多重作用,能够使磷酸哌嗪药效缓慢释放,达到缓释效果。其中,上述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a、c中所述寡糖为低聚果糖、低聚壳聚糖或低聚木糖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低聚果糖。其中,上述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b中所述压片时温度为50-70℃,压力为0.4-0.5Mpa。其中,上述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b中所述片剂的规格为0.1g/片。其中,上述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c中所述的聚阳离子电解质为甘露聚糖,聚阴离子电解质为黄原胶。其中,上述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c中所述的小分子交联剂为三聚磷酸钠。其中,上述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c中所述的干燥温度为70-90℃,干燥时间为45-60min。其中,上述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c中所述喷涂采用多次喷涂的方式,即“喷涂-干燥-喷涂”交替进行。其中,上述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中,步骤c中所述喷涂为喷涂3-5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磷酸哌嗪缓释剂,由上述方法制得。本专利技术的关键在于制备磷酸哌嗪缓释剂时加入了寡糖和明胶,寡糖在肠道内首先降解和吸收,延缓了磷酸哌嗪降解的时间,明胶作为增稠剂,在降解后包裹在磷酸哌嗪分子外,进一步延缓吸收时间,使磷酸哌嗪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延长,从而达到更好的驱虫效果。并且,本专利技术制备磷酸哌嗪片后,在其外面喷涂了一层包衣膜,该包衣膜主要由聚阳离子电解质10-20份、聚阴离子电解质10-20份、小分子交联剂30-35份、寡糖5-10份组成,聚阳离子电解和聚阴离子电解质形成团聚包覆,在小分子交联剂的作用下,形成均匀的纤维网格结构,包裹住磷酸哌嗪,延长了磷酸哌嗪在肠道的作用时间,增强了驱虫效果。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不表示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限制在实施例所述范围内。实施例1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磷酸哌嗪缓释剂制备磷酸哌嗪缓释剂,包括以下步骤:a、将磷酸哌嗪粉末与寡糖按重量比3:1混合均匀,加入占原料重量3wt%的食用明胶,加水至含水量5%,搅拌均匀,搅拌时以300r/s搅拌1h,得到物料A;b、将物料A在50℃,压力为0.4Mpa的条件下进行压片,制成均匀的片剂;c、按重量份数甘露聚糖10份、黄原胶10份、三聚磷酸钠30份、寡糖5份称取原料,混合均匀后加水配制成0.01g/ml的溶液;d、将步骤c中得到的溶液喷涂到步骤b所述的片剂表面,在70℃下干燥45min,形成包衣膜,制得磷酸哌嗪缓释剂。实施例2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磷酸哌嗪粉末与寡糖按重量比3‑5:1‑2混合均匀,加入占原料重量3‑5wt%的食用明胶,加水至含水量5‑8%,搅拌均匀,得到物料A;b、将物料A进行压片,制成均匀的片剂;c、按重量份数聚阳离子电解质10‑20份、聚阴离子电解质10‑20份、小分子交联剂30‑35份、寡糖5‑10份称取原料,混合均匀后加水配制成0.01‑0.02g/ml的溶液;d、将步骤c中得到的溶液喷涂到步骤b所述的片剂表面,干燥形成包衣膜,制得磷酸哌嗪缓释剂。

【技术特征摘要】
1.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磷酸哌嗪粉末与寡糖按重量比3-5:1-2混合均匀,加入占原料重量3-5wt%的食用明胶,加水至含水量5-8%,搅拌均匀,得到物料A;b、将物料A进行压片,制成均匀的片剂;c、按重量份数聚阳离子电解质10-20份、聚阴离子电解质10-20份、小分子交联剂30-35份、寡糖5-10份称取原料,混合均匀后加水配制成0.01-0.02g/ml的溶液;d、将步骤c中得到的溶液喷涂到步骤b所述的片剂表面,干燥形成包衣膜,制得磷酸哌嗪缓释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搅拌速度为300-400r/s,搅拌时间为1-2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哌嗪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c中所述寡糖为低聚果糖、低聚壳聚糖或低聚木糖中的至少一种。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正标陶元明张汉华李苗苗范小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黄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