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鳖共生的新型综合种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1289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稻鳖共生的新型综合种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田地选择、田地处理、水体处理、水稻种植、鳖养殖;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种养步骤,有效的保证了水稻、鳖的增产,通过生态圈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控制,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稻鳖共生的环境中将化肥,农药的使用率降到最低,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使得种植的水稻和鳖安全、无激素,符合人们追求绿色食品的理念。

A new comprehensive method of rice breeding turtle symbiosis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gricultural breeding, in particular to a new comprehensive breeding method of rice turtle symbiosis;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field selection, field processing, water treatment, rice planting, breeding of soft shelled turtle; the invention through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lanting steps, effectively ensure the rice yield, turtle, through mutual coordination and control between the ecosystem, the chemical environment will make the turtle rice symbiosis, the usage of pesticides to minimize, reduce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makes the rice planting and turtle safety, no hormones, with people's pursuit of the concept of green f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鳖共生的新型综合种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养殖
,特别涉及一种稻鳖共生的新型综合种养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相互结合,合理组配,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种植水稻的同时,又养殖水产品,是将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的有机结合的生产模式,是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稻田综合效益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既能获得水产品,又能利用养殖的水产品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便,翻动泥土促使肥料分解,为水稻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刺激,水产养殖科技工作者的勇敢探索,将各种水产养殖生物的田地养殖技术移植到稻田,并加以适当改革,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稻田的养殖水产理论的内涵,形成了稻田生态渔业利用的现代稻田养鱼理论新框架,带动了水稻种植技术和水产养殖技术新革命,大力推广稻田新型综合种养新技术具有广泛和深远的意义和作用。鳖(AmydaSincnsis)俗称甲鱼、水鱼、团鱼和王八等,卵生爬行动物,水陆两栖生活。鳖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清热养阴,平肝熄风,软坚散结的效果。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滋补药品和中药材料。中国现存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其中以中华鳖最为常见。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鳖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喜食鱼、虾、贝、昆虫及动物内脏和尸体。动物性料缺乏时,也需吃青草、瓜类和粮食等植物性铒料,性贪食,铒料不足时,常自相残食,一直以来,甲鱼作为食物被捕猎,因商业部门不负责任的大量收购,促使农民大量捕捉。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自生自灭,无人管理的野生状态中,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和资源需求量增加造人们的过度猎捕,使其数量已经日趋减少,成了濒危动物,也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造成了市场需求的猛增,养殖的市场潜力巨大。市场养殖鳖的人工饲养方法很多,从目前市场大多数养殖技术来看,为了提高产量,一般常利用自然水塘或人工建造水池进行高密度单独饲养,这样效率极地低,在目前大力推广稻田水产养殖新技术的前提下,将鳖引入到稻田中,形成一种全新的稻鳖合作共生的新模式,实践证明新型稻鳖共生模式,是具有可实现性和可操作性的,但是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水稻和鳖二者兼顾的情形下与单一养殖鳖和单一种植水稻,方法是不一样的,掺杂的因素也不一样,因此,常出现水稻产量下降,品质不佳,鳖受病虫害侵害,发病率持续升高,存活率以及产量严重下降,严重制约了稻田水产养殖新技术的发展,因此,在二者共生的前提下,提高水稻的产量,提高水质,有效对鳖进行病虫害防治,提高鳖的存活率和产量,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粮食和水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稻鳖共生的新型综合种养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稻鳖共生的新型综合种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田地选择:选取排水方便、阳光充足的田地进行种养殖,将四周用防护网隔离起来,田地为长方形,田地的四周有四块倾斜的平地,供鳖休息,田地挖取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均安装有防护网;(2)田地处理:在选取的田地上往下降低床位40~50cm,将处理过的种养土填入田地内,自然放置3~5d,将田地按“回”子形挖取,中间用于种植水稻,从中间开始依次往外挖沟,沟内养殖鳖,每排沟之间的距离为80~120cm,内沟与外沟之间在四个角落留有四个出口,方便鳖在每条沟之间行动,中间的平地和四周的沟具有8~12cm的高度差,将水灌入田地中,水稻种植地的水深为3~8cm,具体根据水稻各生长期而定,沟内的水深为30~40cm;(3)水体处理:包括对进水前的水体的消毒处理,水体的营养处理两个步骤;(4)水稻种植:选取品质优良的水稻秧苗,在每年的五月初,按行距30~40cm×株距30~40cm的密度将秧苗种植在田地的中间,按80~180kg/亩的量对水稻喷淋叶面专用肥,按50~130kg/亩的量对水稻喷淋病虫害防治液;(5)鳖养殖:选取活动能力强、经检疫检验合格的鳖幼苗放入到田地中,按120~200kg/亩的量在倾斜的平地上定点对鳖进行喂食,按50~130kg/亩的量对水池中施用及药剂。所述的倾斜的平地,按株距20~30×行距30~40的密度种植了紫苏和/或红薯。采用活水进行种养殖,水体含氧量为2.8~3.2mg/L。所述的处理过的种养土,是将河泥、大田土和氮磷钾复合肥按60~70%:20~30%:8~12%的重量百分比混合,余量为食用菌菌渣,所述的河泥,是将河底淤泥取出,自然晒干3~5d,再撒入河泥质量的20~30%的石灰,自然放置3~5d,所述的大田土,是将草木灰水浸液和双氧水按1:0.2~0.3的质量比混合,按田地中的土的质量的20~30%的量喷淋在田地中的土上,自然放置5~7d,即可,所述的氮磷钾,其氮磷钾的质量比为1:0.4~0.5:0.8~1.2。所述的进水前的水体的消毒处理,养殖池的水体来源于河水,向水体中通入臭氧,通入量为水体质量的10~20%,静置2~3d,再将水体和消毒剂按2:0.3~0.4的质量比混合,放置2~3d后,过滤即可;所述的消毒剂,是将雷丸、豨莶、通草按1:0.8~1.2:0.3~0.8的质量比混合,加水煎煮60~80min,过滤,加入滤液质量的2~3倍量的乙醇,浸提1~2h,回收80%的乙醇,将残余液与、乙蒜素、洋葱汁按1:0.05~0.08:0.1~0.2的质量比混匀制得。所述的水体的营养处理,在经过消毒处理的水体中加入水体质量的20~30%的营养剂;所述的营养剂,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尿素10~20、过磷酸钙5~8、硫酸钾8~12、硒酸钠0.2~0.4、硫酸锌0.3~0.5、硫酸镁0.3~0.5、钼酸铵0.1~0.2、硼酸0.2~0.3、磷石膏3~5。所述的叶面专用肥,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尿素30~40、磷酸二氢铵15~25、硝酸钾10~30、乙二醇8~12、三聚磷酸钠3~5、硒酸钠1~2、酒石酸钾钠12~18、草木灰水浸液20~30、粪便水浸液10~15、硫酸锌1~2、硫酸镁1~3、硫酸锰0.8~1.2、硼酸1~2、钼酸铵1.2~1.8。所述的病虫害防治液,是将栀子、锦灯笼、火炭母草、灵香草按1:0.2~0.3:0.5~0.8:0.8~1.2的质量比混合,加水熬煮,过滤,将滤液、植物油、乙蒜素按1:0.12~0.18:0.08~0.12的质量比混合,即可。所述的鳖专用饲料,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高筋面粉10~20、次粉12~18、鱼油10~20、蝉蛹粉12~18、蚯蚓粉8~12、虾皮粉10~20、赖氨酸1~2、色氨酸0.8~1.2、褐藻酸钠1~2、葡萄渣4~8、山楂6~8、川楝子3~5、建曲8~12、绞股蓝10~20、白术3~6、松针10~20。所述的鳖专用饲料,是将葡萄渣、山楂、川楝子、建曲、绞股蓝、白术、松针按配方称取,粉碎后加水熬煮成含水量为18~22%的浸膏,再与高筋面粉、次粉、鱼油、蝉蛹粉、蚯蚓粉、虾皮粉、赖氨酸、色氨酸和褐藻酸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稻鳖共生的新型综合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田地选择:选取排水方便、阳光充足的田地进行种养殖,将四周用防护网隔离起来,田地为长方形,田地的四周有四块倾斜的平地,供鳖休息,田地挖取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均安装有防护网;(2)田地处理:在选取的田地上往下降低床位40~50cm,将处理过的种养土填入田地内,自然放置3~5d,将田地按“回”子形挖取,中间用于种植水稻,从中间开始依次往外挖沟,沟内养殖鳖,每排沟之间的距离为80~120cm,内沟与外沟之间在四个角落留有四个出口,方便鳖在每条沟之间行动,中间的平地和四周的沟具有8~12cm的高度差,将水灌入田地中,水稻种植地的水深为3~8cm,具体根据水稻各生长期而定,沟内的水深为30~40cm;(3)水体处理:包括对进水前的水体的消毒处理,水体的营养处理两个步骤;(4)水稻种植:选取品质优良的水稻秧苗,在每年的五月初,按行距30~40cm×株距30~40cm的密度将秧苗种植在田地的中间,按80~180kg/亩的量对水稻喷淋叶面专用肥,按50~130kg/亩的量对水稻喷淋病虫害防治液;(5)鳖养殖:选取活动能力强、经检疫检验合格的鳖幼苗放入到田地中,按120~200kg/亩的量在倾斜的平地上定点对鳖进行喂食,按50~130kg/亩的量对水池中施用及药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鳖共生的新型综合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田地选择:选取排水方便、阳光充足的田地进行种养殖,将四周用防护网隔离起来,田地为长方形,田地的四周有四块倾斜的平地,供鳖休息,田地挖取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均安装有防护网;(2)田地处理:在选取的田地上往下降低床位40~50cm,将处理过的种养土填入田地内,自然放置3~5d,将田地按“回”子形挖取,中间用于种植水稻,从中间开始依次往外挖沟,沟内养殖鳖,每排沟之间的距离为80~120cm,内沟与外沟之间在四个角落留有四个出口,方便鳖在每条沟之间行动,中间的平地和四周的沟具有8~12cm的高度差,将水灌入田地中,水稻种植地的水深为3~8cm,具体根据水稻各生长期而定,沟内的水深为30~40cm;(3)水体处理:包括对进水前的水体的消毒处理,水体的营养处理两个步骤;(4)水稻种植:选取品质优良的水稻秧苗,在每年的五月初,按行距30~40cm×株距30~40cm的密度将秧苗种植在田地的中间,按80~180kg/亩的量对水稻喷淋叶面专用肥,按50~130kg/亩的量对水稻喷淋病虫害防治液;(5)鳖养殖:选取活动能力强、经检疫检验合格的鳖幼苗放入到田地中,按120~200kg/亩的量在倾斜的平地上定点对鳖进行喂食,按50~130kg/亩的量对水池中施用及药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鳖共生的新型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倾斜的平地,按株距20~30×行距30~40的密度种植了紫苏和/或红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鳖共生的新型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活水进行种养殖,水体含氧量为2.8~3.2mg/L。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鳖共生的新型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处理过的种养土,是将河泥、大田土和氮磷钾复合肥按60~70%:20~30%:8~12%的重量百分比混合,余量为食用菌菌渣,所述的河泥,是将河底淤泥取出,自然晒干3~5d,再撒入河泥质量的20~30%的石灰,自然放置3~5d,所述的大田土,是将草木灰水浸液和双氧水按1:0.2~0.3的质量比混合,按田地中的土的质量的20~30%的量喷淋在田地中的土上,自然放置5~7d,即可,所述的氮磷钾,其氮磷钾的质量比为1:0.4~0.5:0.8~1.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鳖共生的新型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前的水体的消毒处理,养殖池的水体来源于河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力剑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