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移动件的可完全扩张的椎间融合植入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0347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2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椎间融合植入物,所述椎间融合植入物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第一和第二支腿(2、3)以及中间的铰接连接部(23),所述主体被构造成为可调节的V形件;枢转片状件(29),所述枢转片状件(29)具有两个端部,一个端部可旋转地附接至远离所述铰接连接部(23)的所述第一支腿(2)的端部区域;导槽(30),所述导槽(30)形成在所述第二支腿(3)和两个端面(33、35)处,所述两个端面中的一个是静止的并且一个能够相对于所述导槽(30)移动,其中,移动端面(34)由移动件(5)形成,所述移动件(5)能够沿着所述导槽(30)移动以便改变其到所述静止端面(33)的距离,其中,用于接合保持器械(6)的附接装置设置在所述静止端面处,并且用于接合牵拉元件的第二附接装置设置在所述移动件(5)处;以及提升机构(4),所述提升机构(4)包括提升板(40),所述提升板(40)的高度能够在缩回状态和升起状态之间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所述椎间融合植入物的器械组。

Fully expanded interbody fusion implant with moving parts

\u672c\u53d1\u660e\u6d89\u53ca\u4e00\u79cd\u690e\u95f4\u878d\u5408\u690d\u5165\u7269\uff0c\u6240\u8ff0\u690e\u95f4\u878d\u5408\u690d\u5165\u7269\u5305\u62ec\uff1a\u4e3b\u4f53\uff0c\u6240\u8ff0\u4e3b\u4f53\u5177\u6709\u7b2c\u4e00\u548c\u7b2c\u4e8c\u652f\u817f\uff082\u30013\uff09\u4ee5\u53ca\u4e2d\u95f4\u7684\u94f0\u63a5\u8fde\u63a5\u90e8\uff0823\uff09\uff0c\u6240\u8ff0\u4e3b\u4f53\u88ab\u6784\u9020\u6210\u4e3a\u53ef\u8c03\u8282\u7684V\u5f62\u4ef6\uff1b\u67a2\u8f6c\u7247\u72b6\u4ef6\uff0829\uff09\uff0c\u6240\u8ff0\u67a2\u8f6c\u7247\u72b6\u4ef6\uff0829\uff09\u5177\u6709\u4e24\u4e2a\u7aef\u90e8\uff0c\u4e00\u4e2a\u7aef\u90e8\u53ef\u65cb\u8f6c\u5730\u9644\u63a5\u81f3\u8fdc\u79bb\u6240\u8ff0\u94f0\u63a5\u8fde\u63a5\u90e8\uff0823\uff09\u7684\u6240\u8ff0\u7b2c\u4e00\u652f\u817f\uff082\uff09\u7684\u7aef\u90e8\u533a\u57df\uff1b\u5bfc\u69fd\uff0830\uff09\uff0c\u6240\u8ff0\u5bfc\u69fd\uff0830\uff09\u5f62\u6210\u5728\u6240\u8ff0\u7b2c\u4e8c\u652f\u817f\uff083\uff09\u548c\u4e24\u4e2a\u7aef\u9762\uff0833\u300135\uff09\u5904\uff0c\u6240\u8ff0\u4e24\u4e2a\u7aef\u9762\u4e2d\u7684\u4e00\u4e2a\u662f\u9759\u6b62\u7684\u5e76\u4e14\u4e00\u4e2a\u80fd\u591f\u76f8\u5bf9\u4e8e\u6240\u8ff0\u5bfc\u69fd\uff0830\uff09\u79fb\u52a8\uff0c\u5176\u4e2d\uff0c\u79fb\u52a8\u7aef\u9762\uff0834\uff09\u7531\u79fb\u52a8\u4ef6\uff085\uff09\u5f62\u6210\uff0c\u6240\u8ff0\u79fb\u52a8\u4ef6\uff085\uff09\u80fd\u591f\u6cbf\u7740\u6240\u8ff0\u5bfc\u69fd\uff0830\uff09\u79fb\u52a8\u4ee5\u4fbf\u6539 The change to the stationary end (33) distance, which keep equipment (6) for engaging the attached device arranged on the stationary end face, and for the second joint traction element connect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moving member (5); and (4), the lifting mechanism the lif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lifting plate (4), (40) the lifting plate (40) of the height can be retracted in the regulation and rising state. The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an instrument set for said intervertebral fusion impl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移动件的可完全扩张的椎间融合植入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两个相邻椎骨的融合的椎间融合植入物,该椎间融合植入物包括:主体,该主体具有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该主体能够在平坦的终端位置和倾斜的终端位置之间调节;以及枢转片状件,该枢转片状件附接至第一支腿的自由端。
技术介绍
脊柱的椎间盘由于磨损或病理变化而遭受退化。如果通过药物和/或物理疗法进行的保守治疗无效,则有时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就此而论,已知将可移动或不可移动的植入物插入至容纳退化的椎间盘的椎间隙中。该植入物接替退化的椎间盘的支撑功能,并且在这个意义上讲恢复相邻椎骨之间的稳定支承。不可移动的植入物也被称为“融合植入物”。已知有各种外科手术技术可用于植入融合植入物。传统的外科手术技术涉及腹侧进入路径,从而由此避免损伤脊柱中的脊髓的危险。腹侧进入路径和脊柱的避开还提供了引入具有较大截面尺寸的融合植入物的机会,从而为支承重量的椎体提供重要支撑。然而,该优点的获得是以通过患者的腹腔或胸腔的非常长的进入路径为代价,并且需要靠近地经过主要血管。由于这能够引起并发症,所以已经确立了替代的进入路径,即从背侧方向进入。尽管从背侧方向进入提供了短路径的优点,但存在碰撞或损伤脊髓的危险。为了使该危险最小化,通常通过微创手术来执行该操作。直接从背侧方向或从更侧向的方向进入的此类方案被称为PLIF(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或TLIF(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其中分别从后向方向或侧向方向使椎间盘暴露。由于在这样的方案中采用的通过微创手术所形成的横向切口较小,因而融合植入物的尺寸势必受到很大的限制。对于采用PLIF或TLIF技术的治疗而言,已知有非常小的融合植入物。这些植入物提供以下优点:由于它们具有小尺寸,因而能够通过微创手术而植入。然而,它们的小尺寸的固有缺点在于:由于所述小尺寸,因而支撑功能是有限的,有时是不充分的。尽管较大尺寸的融合植入物将会改善支撑功能,但由于微创手术的限制因这是不现实的。在US2014/0188224A1中,已经提出了设计一种用于微创外科手术的椎间融合植入物以使得将可侧向枢转的侧支架设置在小的(例如,盒形的)支撑体上。在组装位置中,该侧支架缩回到支撑体中。以此方式,植入所需的横截面保持首先于支撑体本身的横截面。在意图的植入点处,侧支架(其被设计为一种肘式扩张器)通过致动器械向外枢转至其工作位置。因此侧支架侧向地展开。侧支架利用其底部和顶部其附加支撑作用。总的来说,植入物因此提供了大体上呈等腰三角形的形状的支撑表面。因此,与支撑体的支撑表面相比,该支撑表面被大大地增加。与该相当大的支撑表面的优点相对的是,存在如下缺点:可能仅仅有限程度地适于椎间隙中的解剖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椎间融合植入物,该改进的椎间融合植入物仍具有小的尺寸,但能够更好地适应于不同的解剖条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存在于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中。有利的改进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一种用于融合两个相邻椎骨的椎间融合植入物,包括:主体,该主体具有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和中间的铰接连接部,该主体被构造为能够在平坦的V-位置和倾斜的终端V-位置之间调节的V形件;枢转片状件,该枢转片状件具有两个端部,一个端部可旋转地附接至远离铰接连接部的第一支腿的端部区域;导槽,该导槽形成在包括两个侧向侧壁和两个端面的第二支腿处,该两个端面中的一个是静止的并且一个是能够相对于导槽移动的,其中,移动端面由移动件,该移动件能够沿着导槽移动以便改变其到静止端面的距离,并且该移动件可旋转地附接至该枢转片状件的另一端,其中,用于接合保持器械的附接装置设在静止端面处,并且用于接合牵拉元件的第二附接装置设在该移动件处,该移动件设置有用于保持器械的通过的孔口;并且此外,提升机构被提供,该提升机构包括提升板,该提升板的高度能够在缩回状态与升起状态之间调节,在升起状态下,提升板与支腿的顶表面间隔分开并且形成用于相邻椎骨的端板之一的支承件。术语“平坦的”V-位置应理解成意指形成可调节V形件的两个支腿的基本上平坦的构造,特别地在支腿之间具有170°或更大的开角,包括170°至190°,优选地为175°或者更大,包括175°至180°,进一步优选地大体上为180°。术语“倾斜的”V-位置应理解为支腿形成真正的“V形”的位置,特别地在支腿之间具有45°至150°的开角。术语“终端”V-位置意指植入物侧向地扩张以便起到椎间架的功能所处的位置。本专利技术基于提供改进的侧向扩张功能的概念,该改进的侧向扩张功能将如下两个优点进行组合:易于将植入物移动到椎间隙中的紧凑性的优点,以及提供高度可调节的提升板以用于在竖直方向上更加适于解剖要求的优点。由于移动件可旋转地附接至枢转片状件的另一端,所以实现了稳健且易于处理的设计。另外,该设计允许与椎间隙的个体高度以及也可能地与个体脊柱前凸角的最佳配合。以此方式,实现了最佳可调性以及因此实现了椎间融合植入物对特定解剖情况的适应性。因此,大量的不同的传统椎间融合植入物被替换,这些传统椎间融合植入物的宽度不同并且特别地高度也不同。如上文关于US2014/0188224A1所提及的,现有的椎间植入物遭遇如下缺点:可能仅仅有限程度地适于椎间隙中的解剖情况。还需注意的是,虽然现有技术植入物支撑体的上盖表面和下盖表面被设计成支承在相邻椎骨的端板上,但所述表面通常具有平面表面设计,该平面表面设计不能被定制用于不具有这样的平面表面而是具有面向植入体的平面盖表面的凹形表面的对应椎骨端板。该缺点也适用于另外的现有技术椎间植入物,例如,在WO2011/011609A2或EP22777633中公开的那些椎间植入物,这些椎间植入物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具有可扩张机构,从而允许在相邻椎骨的端板之间仅仅在高度上对植入物进行调节。还需进一步注意的是,如在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植入物的本质方面在于其能够在两个方向(侧向方向和竖直方向)上扩张。侧向扩张由可侧向枢转的侧支架提供,该可侧向枢转的侧支架设置在支撑体上,其能够通过致动器械而枢转离开其工作位置,而竖直扩张由提升板提供。所述上文引述的现有技术文献中没有一个同时提供所述两种功能,即,使植入物在侧向方向和竖直方向上扩张的选项。根据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植入物的同时具有所述两种功能允许植入物在椎间隙中的定制定位以便最大程度地提供植入物的支撑功能。此外,申请人已经意外地注意到,与没有提升板的植入物相比,包括附加提升板的植入物允许该植入物更快地长入到椎间隙中,并且对其提供如下解释:每个医学植入物都构成用于植入者的外来体并且在各种不同水平上形成复杂的生物相互作用。身体的最重要的反应之一是向植入物表面补充成骨干细胞,这被称为骨传导。在该过程中,在第一步骤中,植入物表面吸收纤维蛋白原(其上附着有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在被激活时释放成骨生长因子并且引起成骨干细胞向植入物(特别是植入物表面)迁移。成骨干细胞分泌有机骨基质,有机骨基质通过磷酸钙沉积而被矿物化。在理想情况下,在给予主要稳定性的骨传导以及给予次要稳定性的骨整合完成之后,植入物紧密地结合至骨骼。因此,申请人假定与没有所述提升板的植入物相比,植入物更快地长入到椎间隙中是由附加表面所触发的,一旦植入物已经植入在椎间隙内就将该附加表面呈现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具有移动件的可完全扩张的椎间融合植入物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使两个相邻椎骨融合的椎间融合植入物,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第一支腿(2)、第二支腿(3)和中间的铰接连接部(23),所述主体被构造为能够在平坦的V‑位置和倾斜的终端V‑位置之间调节的V形件,枢转片状件(29),所述枢转片状件(29)具有两个端部,一个端部可旋转地附接至远离所述铰接连接部(23)的所述第一支腿(2)的端部区域,导槽(30),所述导槽(30)形成在所述第二支腿(3)处,所述第二支腿(3)包括两个侧向侧壁和两个端面(33、35),所述两个端面中的一个是静止的并且一个能够相对于所述导槽(30)移动,其中,移动端面(34)由移动件(5)形成,所述移动件(5)能够沿着所述导槽(30)移动以便改变所述移动件(5)到静止端面(33)的距离,并且所述移动件(5)可旋转地附接至所述枢转片状件(29)的另一端部,其中,用于接合保持器械(6)的附接装置设置在所述静止端面处,以及用于接合牵拉元件的第二附接装置设置在所述移动件(5)处,所述移动件(5)设置有孔口以用于使所述保持器械(6)通过,以及此外提升机构(4)被提供,所述提升机构(4)包括提升板(40),所述提升板(40)的高度能够在缩回状态和升起状态之间调节,在所述升起状态下,所述提升板(40)与所述支腿(2、3)的顶表面间隔分开并且形成用于所述相邻椎骨的端板之一的支承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0.31 EP 14191310.31.一种用于使两个相邻椎骨融合的椎间融合植入物,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第一支腿(2)、第二支腿(3)和中间的铰接连接部(23),所述主体被构造为能够在平坦的V-位置和倾斜的终端V-位置之间调节的V形件,枢转片状件(29),所述枢转片状件(29)具有两个端部,一个端部可旋转地附接至远离所述铰接连接部(23)的所述第一支腿(2)的端部区域,导槽(30),所述导槽(30)形成在所述第二支腿(3)处,所述第二支腿(3)包括两个侧向侧壁和两个端面(33、35),所述两个端面中的一个是静止的并且一个能够相对于所述导槽(30)移动,其中,移动端面(34)由移动件(5)形成,所述移动件(5)能够沿着所述导槽(30)移动以便改变所述移动件(5)到静止端面(33)的距离,并且所述移动件(5)可旋转地附接至所述枢转片状件(29)的另一端部,其中,用于接合保持器械(6)的附接装置设置在所述静止端面处,以及用于接合牵拉元件的第二附接装置设置在所述移动件(5)处,所述移动件(5)设置有孔口以用于使所述保持器械(6)通过,以及此外提升机构(4)被提供,所述提升机构(4)包括提升板(40),所述提升板(40)的高度能够在缩回状态和升起状态之间调节,在所述升起状态下,所述提升板(40)与所述支腿(2、3)的顶表面间隔分开并且形成用于所述相邻椎骨的端板之一的支承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其中,所述枢转片状件(29)是实心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其中,塞入物(59)被提供以用于所述移动件(5)处的所述孔口。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其中,锁定装置被提供,所述锁定装置被构造用于限制所述终端V-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其中,所述锁定装置包括棘爪(39)。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其中,所述锁定装置包括移动件(5)和导槽(30)之间的摩擦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其中,所述锁定装置包括枢转片状件(29)和移动件(5)的过中心机构。8.根据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支腿(2、3)的尺寸被设计成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支腿与所述枢转片状件(29)一起形成等腰三角形,优选地进一步在所述终端V-位置中形成直角三角形。9.根据权利要求1至8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其中,所述提升板(40)在其缩回状态下与所述第一支腿(2)的顶盖平齐。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其中,所述提升机构(4)包括具有蜗杆和蜗轮的蜗杆装置,并且所述蜗轮优选地直接附接至所述提升板的提升元件。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其中,所述蜗杆被设计成能够被插入并且能够被移除。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其中,所述蜗杆位于致动器械的尖端处以用于从外部进行递送。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的任一项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其中,用于驱动所述提升机构(4)的进入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腿(2)的壁中,其中,所述进入孔被定位成与所述移动件(5)的所述孔口对准。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的任一项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其中,至少两个提升元件被提供以用于所述提升板(40),所述至少两个提升元件由轮驱动器(43)联接以用于同步移动。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3的任一项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其中,单个提升元件被提供以用于所述提升板(40),所述单个提升元件优选地与防旋转机构相互作用。16.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15的任一项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的器械组,其中,所述器械组包括:保持器械(6),所述保持器械(6)在其前端处具有保持器装置,致动杆(7),所述致动杆(7)能够插入到所述保持器械(6)中,所述致动杆(7)在其前端处具有接合装置并且在其后端处具有驱动元件,特别是手柄,所述接合装置用于与位于所述移动件(5)处的所述第二附接装置接合,所述移动件(5)能够沿着所述植入物的所述导槽(30)移动,调节杆(8),所述调节杆(8)能够插入到所述保持器械(6)中,所述调节杆(8)在其前端处具有用于所述植入物的提升机构的联接件。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器械组,其中,所述致动杆(7)的后端被构造为锤头(79)。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器械组,其中,所述保持器械(6)由至少两个部件组成:作为外部部件的导向管(60),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D林克K德穆舍夫斯基
申请(专利权)人:费瑟特链接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