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阳帘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9816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遮阳帘开关,包括外壳、与外壳滑动配合的控制组件、设于外壳内的线路板及触点按钮组,触点按钮组连接于外壳与控制组件之间并随控制组件相对于外壳滑动而作下压运动,线路板上设有与触点按钮组位置对应的电性触点组,触点按钮组与电性触点组之间设有按键板,按键板上设有经触点按钮组抵压后与电性触点组接触导通的硅胶按钮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线路板上设置的硅胶按钮组具有较低的硬度,使得开关在按动时具有更加舒适的手感,确保按动时产生的噪音更低;同时,按键板上的硅胶按键组与线路板之间为分体式设计,不但可以有效降低制造难度,还能够减少硅胶按键组失效的风险。

Sun curtain switch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tive interior parts, especially relates to a sun shading curtain switch,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d a control component, housing slidably arranged in the housing of the circuit board and contact button group, contact button group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shell and control components and control components with sliding relative to the housing and press movement, circuit board equipped with an electric contact group position corresponding contact button, the button plat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ontact button group and electrical contact group, the key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contact button by pressing after group and electrical contact group contact conductive silicone button group.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silica gel button group set on the circuit board has low hardness, the switch has a more comfortable feeling in the press, when the press to produce lower noise; at the same time, between the key board and board group of silicone keys for split type design, 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anufacturing difficulty. It can reduce the risk of failure of the group of silicone key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遮阳帘开关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配件
,尤其涉及遮阳帘开关。
技术介绍
现有小汽车的前室内灯组合开关大部分是集天窗开关和遮阳帘开关于一体的全景天窗组合开关,开关整体体积大,功能多,难于控制。目前,有一款单独的天窗开关采用的是轻触开关按键方式导通,该种天窗开关按键噪音大,手感生硬,同时轻触开关容易从侧面断裂脱落,而且频繁的按动会使轻触开关内部的金属弹片疲劳失去弹性而失效,从而功能失效。而且轻触开关的按键还承担着按键回位的作用,按键旋转按下后松手会自动回位,由于轻触开关焊接在线路板上,一旦把线路板拆下后,按键旋转按下则不能回位,设计重点完全寄托于轻触开关,制造难度大,失效风险高。另外,按键旋转下压时通过推杆推动触发轻触开关实现功能,然而开关所用推杆直径很细,还存在折断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遮阳帘开关,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天窗开关存在触发时手感生硬以及制造难度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遮阳帘开关,包括外壳、与所述外壳滑动配合的控制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线路板以及触点按钮组,所述触点按钮组连接于所述外壳与所述控制组件之间并随所述控制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滑动而作下压运动,所述线路板上设有与所述触点按钮组位置对应的电性触点组,所述触点按钮组与所述电性触点组之间设有按键板,所述按键板上设有经所述触点按钮组抵压后与所述电性触点组接触导通的硅胶按钮组。优选地,所述按键板的周侧延伸设有包覆边,所述按键板覆盖于所述线路板上且所述包覆边包覆于所述线路板的周侧。优选地,所述触点按钮组包括间隔布置的手动开触点按钮、自动开触点按钮、手动关触点按钮和自动关触点按钮;所述电性触点组包括位置分别与所述手动开触点按钮、所述自动开触点按钮、所述手动关触点按钮和所述自动关触点按钮对应的手动开电性触点、自动开电性触点、手动关电性触点和自动关电性触点;所述硅胶按钮组包括位于所述手动开触点按钮与所述手动开电性触点之间的手动开硅胶按钮、位于所述自动开触点按钮与所述自动开电性触点之间的自动开硅胶按钮、位于所述手动关触点按钮与所述手动关电性触点之间的手动关硅胶按钮和位于所述自动关触点按钮与所述自动关电性触点之间的自动关硅胶按钮。优选地,所述手动开电性触点和所述手动关电性触点沿所述线路板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所述自动关电性触点和所述自动开电性触点沿所述线路板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所述手动开电性触点和所述自动关电性触点沿所述线路板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手动关电性触点和所述自动开电性触点沿所述线路板的长度反向布置。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操作按键和按键滑块,所述外壳上设有供所述手动开触点按钮、所述自动开触点按钮、所述手动关触点按钮和所述自动关触点按钮穿设安装的穿孔,所述按键滑块的内侧设有位置分别与所述手动开触点按钮、所述自动开触点按钮、所述手动关触点按钮和所述自动关触点按钮对应的手动开倾斜壁、自动开倾斜壁、手动关倾斜壁和自动关倾斜壁,所述按键滑块与所述外壳滑动配合,且所述按键滑块相对于所述外壳滑动时通过所述手动开倾斜壁、所述自动开倾斜壁、所述手动关倾斜壁和所述自动关倾斜壁分别抵压所述手动开触点按钮、所述自动开触点按钮、所述手动关触点按钮和所述自动关触点按钮。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档位轴,所述外壳上设有V形槽,所述按键滑块上设有轴孔,所述档位轴的一端伸入所述轴孔内、另一端伸入所述V形槽内,所述档位轴外套设于位于所述轴孔内的复位弹簧;所述V形槽包括呈夹角设置的前倾斜面和后倾斜面,所述前倾斜面包括依序设置的当与所述档位轴接触时驱使所述手动关倾斜壁抵压所述手动关触点按钮的手动关档位面和当与所述档位轴接触时驱使所述自动关倾斜壁抵压所述自动关触点按钮的自动关档位面,所述后倾斜面包括依序设置的当与所述档位轴接触时驱使所述手动开倾斜壁抵压所述手动开触点按钮的手动开档位面和当与所述档位轴接触时驱使所述自动开倾斜壁抵压所述自动开触点按钮的自动开档位面。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上壳和底盖,所述上壳周侧的下部设有下扣接孔,所述底盖的周侧设有与所述下扣接孔扣接的下扣接块,所述按键滑块与所述上壳滑动配合,所述穿孔开设于所述上壳上。优选地,所述上壳内设有至少一个螺孔柱,所述按键板、所述线路板和所述底盖与各所述螺孔柱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按键板过孔、线路板过孔和底盖过孔并通过紧固件依序穿过所述底盖过孔、所述线路板过孔和所述按键板过孔与所述螺孔柱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上壳上设有导向滑条和位于所述导向滑条两侧的限位槽,所述按键滑块设有与所述导向滑条滑动配合的导向滑槽和位于所述导向滑槽两侧并伸入所述限位槽内的限位条。优选地,所述遮阳帘开关还包括设于所述上壳上的固定罩,所述固定罩设有定位块和用于避空所述操作按键的避空孔,所述定位块上设有上扣接孔,所述上壳周侧的上部设有与所述定位块定位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有与所述上扣接孔扣接的上扣接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遮阳帘开关,通过按动控制组件相对于外壳滑动从而驱使连接于外壳与控制组件之间的触点按钮组下压,直至触点按钮组抵压按键板上对应设置的硅胶按钮组,硅胶按钮组受下压力后接触线路板上的对应的电性触点组,从而实现电性导通;其中,线路板上设置的硅胶按钮组具有较低的硬度,使得开关在按动时具有更加舒适的手感,确保按动时产生的噪音更低,且还可以通过调节硅胶按钮组的触感比可以设计出理想舒适的按键力,且硅胶按钮上具有的导电粒与线路板上的电性触点组接触导通时的电阻小,耐久次数更高,使功能的实现更加可靠。同时,按键板上的硅胶按键组与线路板之间为分体式设计,不但可以有效降低制造难度,还能够减少硅胶按键组失效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遮阳帘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遮阳帘开关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遮阳帘开关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沿图1中A-A线的剖切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遮阳帘开关的外壳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遮阳帘开关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沿图6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遮阳帘开关的按键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遮阳帘开关的按键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遮阳帘开关的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0—外壳11—上壳12—底盖20—控制组件21—操作按键22—按键滑块23—档位轴24—复位弹簧30—线路板31—手动开电性触点32—自动开电性触点33—手动关电性触点34—自动关电性触点35—线路板过孔41—手动开触点按钮42—自动开触点按钮43—手动关触点按钮44—自动关触点按钮50—按键板51—手动开硅胶按钮52—自动开硅胶按钮53—手动关硅胶按钮54—自动关硅胶按钮55—包覆边56—按键板过孔60—固定罩61—避空孔62—定位块63—上扣接孔70—紧固件111—穿孔112—下扣接孔113—螺孔柱114—导向滑条115—限位槽116—V形槽117—定位槽118—上扣接块121—底盖过孔122—下扣接块221—手动开倾斜壁222—自动开倾斜壁223—手动关倾斜壁224—自动关倾斜壁225—轴孔226—导向滑槽227—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遮阳帘开关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遮阳帘开关,包括外壳、与所述外壳滑动配合的控制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线路板以及触点按钮组,所述触点按钮组连接于所述外壳与所述控制组件之间并随所述控制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滑动而作下压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上设有与所述触点按钮组位置对应的电性触点组,所述触点按钮组与所述电性触点组之间设有按键板,所述按键板上设有经所述触点按钮组抵压后与所述电性触点组接触导通的硅胶按钮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遮阳帘开关,包括外壳、与所述外壳滑动配合的控制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线路板以及触点按钮组,所述触点按钮组连接于所述外壳与所述控制组件之间并随所述控制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滑动而作下压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上设有与所述触点按钮组位置对应的电性触点组,所述触点按钮组与所述电性触点组之间设有按键板,所述按键板上设有经所述触点按钮组抵压后与所述电性触点组接触导通的硅胶按钮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帘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板的周侧延伸设有包覆边,所述按键板覆盖于所述线路板上且所述包覆边包覆于所述线路板的周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遮阳帘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按钮组包括间隔布置的手动开触点按钮、自动开触点按钮、手动关触点按钮和自动关触点按钮;所述电性触点组包括位置分别与所述手动开触点按钮、所述自动开触点按钮、所述手动关触点按钮和所述自动关触点按钮对应的手动开电性触点、自动开电性触点、手动关电性触点和自动关电性触点;所述硅胶按钮组包括位于所述手动开触点按钮与所述手动开电性触点之间的手动开硅胶按钮、位于所述自动开触点按钮与所述自动开电性触点之间的自动开硅胶按钮、位于所述手动关触点按钮与所述手动关电性触点之间的手动关硅胶按钮和位于所述自动关触点按钮与所述自动关电性触点之间的自动关硅胶按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阳帘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开电性触点和所述手动关电性触点沿所述线路板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所述自动关电性触点和所述自动开电性触点沿所述线路板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所述手动开电性触点和所述自动关电性触点沿所述线路板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手动关电性触点和所述自动开电性触点沿所述线路板的长度反向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阳帘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操作按键和按键滑块,所述外壳上设有供所述手动开触点按钮、所述自动开触点按钮、所述手动关触点按钮和所述自动关触点按钮穿设安装的穿孔,所述按键滑块的内侧设有位置分别与所述手动开触点按钮、所述自动开触点按钮、所述手动关触点按钮和所述自动关触点按钮对应的手动开倾斜壁、自动开倾斜壁、手动关倾斜壁和自动关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中邢维佑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