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地雨污水的再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29214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地雨污水的再利用系统,解决了常见绿地雨污水的再利用系统的植被根系容易堵塞排水层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雨污水的收集单元、处理单元、用水终端和控制器,所述收集单元包括植被层、阻根渗透层和排水层,所述阻根渗透层包括多个彼此拼接的阻根渗透板,所述阻根渗透板包括无纺布以及夹持无纺布的塑料夹持组件,所述阻根渗透板设有用于渗水的过水孔,达到该绿地雨污水的再利用系统的排水层不易被植被根系堵塞的目的。

Reuse system of green land rain sewage

The system of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reen rain water, solve the common green rain sewage reuse vegetation root system easily blocking the drainage layer problem,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including the collection unit, rain sewage treatment unit, water terminal and a controller, wherein the collecting unit includes vegetation root resistance layer, permeability layer and drainage layer, the resistance to root penetration resistance of root layer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each splicing penetration plate, the resistance to root penetration plastics include non-woven fabrics and non-woven plate clamping clamping assembly, the block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for root penetration seepage, the green rain sewage the drainage layer system is not easy to be blocked to plant roo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地雨污水的再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环保利用
,特别涉及一种绿地雨污水的再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纳、渗透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在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已无法再增加水源时,回收利用雨水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水资源开发方式。雨水作为非传统资源的利用具有多重功能:节约用水,缓解水资源危机。雨水收集系统技术与绿地建设的结合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由于水资源日益枯竭而望天兴叹的生活。现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20525934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绿地雨污水的再利用系统,包括雨污水的收集单元、处理单元、用水终端和控制器。收集单元包括铺设在地面的结构层上的生态种植板,该生态种植板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壤层、阻根层、渗透层、排水板和防水层,所述阻根层由无纺布铺设而成。但是,种植土壤层中难免会混入尖刺物,比如棱角尖锐的砂石,这些尖刺物无论使由于人们踩踏还是地壳自身的震动,都容易将由无纺布铺设而成的阻根层刺破,进而植被发达的根系以及其无孔不如的特点,非常容易由一个突破点而将无纺布刺穿成破网,进而从而大量的根系将伸入排水板,并将排水板堵塞,以使该系统收集单元的收集雨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地雨污水的再利用系统,具有排水层不易被植被根系堵塞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绿地雨污水的再利用系统,包括雨污水的多个收集单元、处理单元、用水终端和控制器,所述收集单元包括植被层、阻根渗透层和排水层,所述阻根渗透层包括多个彼此拼接的阻根渗透板,所述阻根渗透板包括无纺布以及夹持无纺布的塑料夹持组件,所述阻根渗透板设有用于渗水的过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绿地雨污水经过植被层初步过滤后,再经过阻根渗透层二次过滤,然后进排水层流至处理单元集中处理,阻根渗透层由多块阻根渗透板拼接而成,且塑料夹持组件将无纺布具有保护作用,而且塑料易于成型便于制作,且其具有较佳的强度,从而无纺布不易被尖锐的砂石刺穿,进而植被发达的根系难以突破塑料夹持组件,以使无纺布的使用寿命更长,进而根系不易穿至排水层内,从而排水层不易被植被根系堵塞。与常见的收集单元相比,将阻根层、渗透层组合呈单一的阻根渗透层,对缩短施工工期十分有利。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塑料夹持组件包括贴合于无纺布上表面的塑料盖板和贴合于无纺布下表面的塑料底框,所述塑料底框设有供塑料盖板卡嵌的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盖板卡嵌于凹槽内,并实现夹持固定无纺布,进而无纺布的四周都受到限制,以使无纺布不易脱离塑料夹持组件,有利于提升阻根渗透板的稳定性。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塑料盖板的下表面设有多个上磁铁,所述凹槽的槽底设有磁吸于上磁铁的下磁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磁铁和下磁铁吸合作用,以使塑料盖板和塑料底框牢固连接,进而对无纺布的夹持作用更好,进而阻根渗透板的牢固性更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塑料底框的呈矩形状,相邻阻根渗透板的塑料底框之间插合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阻根渗透层分成各个阻根渗透板,在施工过程中,插合固定的方式易于安装,进而有效减小了该系统的施工难度。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塑料底框的侧端面设有横向布置的插条,所述塑料底框与其相对的另一侧端面设有供插条插合的插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条和插槽之间的摩擦力固定相邻的塑料底框,且插槽对插条上下方向的自由度具有限制作用,进一步使相邻的塑料底框牢固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塑料底框的侧端面设有多个竖向布置的燕尾槽,所述塑料底框与其相对的另一侧端面设有与燕尾槽适配的燕尾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槽对燕尾块水平方向的自由度具有限制,进而相邻塑料底框之间不易相互脱离,从而实现相邻塑料底框的牢固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处理单元包括通过雨水收集管与收集单元连通的沉淀池、与沉淀池连通的净化处理池和与净化处理池连通的回水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淀池对收集单元收集到的雨水进一步沉淀,并流至净化处理池,以使流进回水池内的雨水更加干净。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净化处理池内依次设有活性碳过滤器、精密过滤器和紫外线消毒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常见的净化处理池相比,增加了紫外线消毒装置,进而有效杀死了雨水中大量的微生物,进而回水池内的雨水有害物质更少,进而收集到的雨水适用范围更广。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沉淀池的池壁上设置上、下排水口,所述上排水口上设有排水阀,所述沉淀池内的雨污水通过下排水口排入净化处理池,所述沉淀池内的雨污水通过上排水口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所述沉淀池上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测量沉淀池中雨水的水面高度并将高度数据传送至控制器;所述净化处理池的进水口与沉淀池的下排水口连通,所述净化处理池上设有通过抽水泵控制的抽水管路,所述抽水泵将净化处理池内的雨水泵送到回水池;所述回水池上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测量回水池的水面高度并将高度数据传送至控制器;所述回水池上还连通有由补水泵控制的补水管路;所述用水终端通过由用水泵控制的用水管路与回池连通;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排水阀、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抽水泵、补水泵和用水泵电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收集第一液位传感器测量的水面高度数据并根据所收集的数据选择排水阀的开闭,所述控制器用于收集第二液位传感器测量的水面高度数据并根据所收集的数据控制补水泵的开闭,用于引入外部水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个系统都有控制器来统一控制以及调配,同时还通过补水泵来引入外部水源,在缺少雨水的情况下,依旧可以通过该系统来进行水资源的分配,以使该系统完成收集、净化、供水、补水,安全保护等功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用水终端包括连通于回水池的绿化用水单元、冲洗车辆单元、冲洗路面单元、水景补水单元、空调冷却补水单元、生态养殖单元、卫生用水单元以及生活用水单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前期对雨水的处理更加彻底,继而用水终端可以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更多的地方比如景观用水、空调用水、养殖用水、卫生用水以及生活用水。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节水功能效果好,对缺水、灾害性缺水有效的缓解和应急补充;控制消除污染排放,减小城市降雨径流强度,降低对土壤、污染物冲刷;防洪排涝,延缓城市径流汇集时间,减少洪峰通过强度,修复土壤微环境,改善地表生态;提高土壤含水率,减少土壤营养流失,降低土壤污染毒性;调节大气环境,改善人居舒适度,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地表水过度蒸发、蒸腾带来的热岛效应。总的来说本技术,蓄水效果好,不易被堵塞,后期维护成本低,应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阻根渗透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是图2中B—B面的剖视图;图5是实施例2中阻根渗透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C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收集单元;11、植被层;12、阻根渗透层;121、阻根渗透板;1211、无纺布;1212、塑料夹持组件;12121、塑料盖板;12122、塑料底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绿地雨污水的再利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绿地雨污水的再利用系统,包括雨污水的收集单元(1)、处理单元(2)、用水终端(3)和控制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单元(1)包括植被层(11)、阻根渗透层(12)和排水层(13),所述阻根渗透层(12)包括多个彼此拼接的阻根渗透板(121),所述阻根渗透板(121)包括无纺布(1211)以及夹持无纺布(1211)的塑料夹持组件(1212),所述阻根渗透板(121)设有用于渗水的过水孔(12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地雨污水的再利用系统,包括雨污水的收集单元(1)、处理单元(2)、用水终端(3)和控制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单元(1)包括植被层(11)、阻根渗透层(12)和排水层(13),所述阻根渗透层(12)包括多个彼此拼接的阻根渗透板(121),所述阻根渗透板(121)包括无纺布(1211)以及夹持无纺布(1211)的塑料夹持组件(1212),所述阻根渗透板(121)设有用于渗水的过水孔(12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地雨污水的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夹持组件(1212)包括贴合于无纺布(1211)上表面的塑料盖板(12121)和贴合于无纺布(1211)下表面的塑料底框(12122),所述塑料底框(12122)设有供塑料盖板(12121)卡嵌的凹槽(1212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地雨污水的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盖板(12121)的下表面设有多个上磁铁(12123),所述凹槽(121221)的槽底设有磁吸于上磁铁(12123)的下磁铁(1212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地雨污水的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底框(12122)的呈矩形状,相邻阻根渗透板(121)的塑料底框(12122)之间插合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地雨污水的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底框(12122)的侧端面设有横向布置的插条(121222),所述塑料底框(12122)与其相对的另一侧端面设有供插条(121222)插合的插槽(121223)。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地雨污水的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底框(12122)的侧端面设有多个竖向布置的燕尾槽(121224),所述塑料底框(12122)与其相对的另一侧端面设有与燕尾槽(121224)适配的燕尾块(12122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地雨污水的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2)包括通过雨水收集管与收集单元(1)连通的沉淀池(21)、与沉淀池(21)连通的净化处理池(22)和与净化处理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戴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城基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