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华鳑鲏受精卵人工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92073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华鳑鲏受精卵人工培养装置,涉及中华鳑鲏繁殖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培养缸、载卵网及储水箱;所述培养缸包括一体成型或密封连接的缸壁和缸底,所述缸底为弧形,向所述培养缸外弯曲,所述培养缸的开口端不小于所述缸壁与所述缸底的连接端大小;所述载卵网悬空覆盖所述缸底;所述缸底的最底端设置有开孔,通过连接管将所述开孔与所述储水箱相连;所述缸壁的外壁上还设置有溢流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人工培养装置能够对受精卵的发育进行实时观察,便于观察和进行人工操作,为中华鳑鲏发育学研究及规模化保种生产提供参考。

Artificial cultivation device for Chinese bitterling egg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evice for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Chinese bitterling eggs, involving Chinese bitterling reproduction technology. The device comprises a cylinder, carrying eggs and medium storage tank; the medium cylinder comprises an integrally formed or sealing the cylinder and the cylinder bottom, the cylinder bottom is arc-shap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cylinder bending, the cultivation of the open end of cylinder not less than that of the cylinder and the cylinder bottom connection the end of the big small; egg net covering the hanging cylinder bottom; the bottom of the cylinder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hole, connected through the connecting tube of the open hole and the water storage tank; the outer wall of the cylinder is also arranged on the overflow groov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ertilized egg was observed in real tim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observation and manual operation, study and reference scale conservation production for Chinese bitterling develo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华鳑鲏受精卵人工培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华鳑鲏繁殖
,特别涉及一种中华鳑鲏受精卵人工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鳑鮍属于鲤形目,鲤科,鱊亚科,是鳑鮍属(Rhodeus)和鱊属中的一类小型底栖性鱼类。鳑鲏鱼卵呈长圆形在繁殖季节,雄鱼出现鲜艳的婚姻色或珠星,雌鱼的输卵管延长成一条长的产卵管,生殖期间鳑鲏常常雌雄相伴,在水中寻找河蚌的栖息场所,一旦在水域中找到有合适的河蚌,雌鱼就伸出产卵管,插入河蚌的入水孔中,将卵产在河蚌的外套腔里。雄鱼在蚌的入水孔附近射精,精子随水流入外套腔使卵受精。受精卵移附在河蚌鳃瓣间进行发育。由于河蚌不断呼吸水流,可供给受精卵充足的氧气,利用贝壳的保护,鳑鲏鱼的受精卵在蚌壳内孵化、发育至卵黄吸收完毕、鳔充气、幼鱼可以自由游泳时,才会离开河蚌自行生活。因其繁殖习性特殊,在其生殖期间必须用河蚌以利于其产卵繁殖。受不同蚌种类、蚌体大小及蚌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使其产卵成功率较低,同时受精卵在河蚌鳃腔中发育,鳃腔不透明,不便于观察其发育特征,这成为了限制中华鳑鲏鱼繁殖生物学研究的瓶颈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华鳑鲏受精卵人工培养装置,解决中华鳑鲏繁殖时受精卵在河蚌鳃腔不好观察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华鳑鲏受精卵人工培养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培养缸、载卵网及储水箱;所述培养缸包括一体成型或密封连接的缸壁和缸底,所述缸底为弧形,向所述培养缸外弯曲,所述培养缸的开口端不小于所述缸壁与所述缸底的连接端大小;所述载卵网悬空覆盖所述缸底;所述缸底的最底端设置有开孔,通过连接管将所述开孔与所述储水箱相连;所述缸壁的外壁上还设置有溢流槽。优选的,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所述培养缸的缸底嵌入所述支撑架中,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开孔与所述储水箱。更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上还设置有一阀门,所述阀门位于所述支撑架的外部。优选的,所述缸壁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方形。更优选的,所述缸壁的高度与所述缸壁开口端直径或边长的比例为2:3~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缸壁的高度为4~6cm,所述缸壁上截面的直径或边长为9~15cm。优选的,所述载卵网底部的大小不溢出所述缸壁与所述缸底的连接端。优选的,所述载卵网包括载卵网框架和连接于所述载卵网框架内部的载卵网筛。更优选的,所述载卵网筛的网孔大小小于3mm。优选的,所述溢流槽环绕所述缸壁一周,所述溢流槽上还设置有出水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人工培养装置,通过将储水箱中的水以一定流速进入培养缸,载有中华鳑鲏受精卵的载卵网浸在培养缸中,流动的水流提供了河蚌鳃腔相似的环境条件。本专利技术的培养缸缸底为弧形结构,使水在上升的过程中比较缓和均匀,不会影响受精卵的发育。过多的水流通过溢流槽排出培养缸外,将受精卵代谢污物带出,为受精卵提供良好的发育环境。本专利技术的人工培养装置能够使受精卵在载卵网上发育,可以对受精卵的发育情况进行实时观察,便于观察和进行人工操作,为中华鳑鲏发育学研究及规模化保种生产提供参考。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华鳑鲏受精卵人工培养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中华鳑鲏受精卵人工培养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载卵网俯视图;图4为实施例2中载卵网俯视图;其中,1、溢流槽;2、载卵网;3、支撑架;4、培养缸;41、缸壁;42、缸底;5、阀门;6、储水箱;7、载卵网框架;8、载卵网筛;9、受精卵;10、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华鳑鲏受精卵人工培养装置,解决中华鳑鲏繁殖时受精卵在河蚌鳃腔不好观察的难题,同时能对受精卵进行系列操作。本专利技术的中华鳑鲏受精卵人工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缸、载卵网及储水箱。储水箱中的水进入培养缸,载卵网置于培养缸内的水环境中。将中华鳑鲏受精卵置于载卵网上进行发育。流动的水流提供了河蚌鳃腔相似的环境条件,便于观察受精卵的发育和进行人工实验操作,为中华鳑鲏受精卵提供体外培养环境,为其发育学研究及规模化保种生产提供参考。本专利技术的人工培养装置所用的培养缸包括缸壁和缸底。本专利技术对缸壁和缸底的连接方式没有特殊限定,能够起到密封作用的连接方式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用密封胶将缸壁和缸底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培养缸缸壁和缸底还可以为一体成型。密封连接和一体形成的培养缸,为受精卵提供连续水流环境的空间。本专利技术中,培养缸缸底为弧形,向培养缸外部弯曲。培养缸缸壁垂直或以一定角度倾斜与缸底相连接,形成具有盛装一定水流的培养缸。本专利技术对培养缸缸壁的形状没有特殊限定,能够起到储存水流作用的培养缸缸壁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培养缸缸壁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方形,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作为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培养缸缸壁的高度与缸壁开口端直径或边长的比例为2:3~8,更优选为2:4~7,最优选为2:5~6。缸壁高度与其开口端直径或边长呈上述比例,使水流从缸底至培养缸开口上升的过程中,以一定速率流过置于培养缸内部的载卵网,从而使载卵网上的受精卵得到充足氧气的同时,不会被过高的水流速度冲离载卵网,从而保证受精卵发育不受水流影响。在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缸壁的高度优选为4~6cm,缸壁开口端的直径或边长为9~15cm。本专利技术中,培养缸的开口端不小于缸壁与缸底的连接端大小,便于将载卵网置于培养缸中。优选培养缸的开口端与缸壁和缸底连接端大小相同,即培养缸缸壁呈垂直状态与缸底相连接;或培养缸的开口端大于缸壁和缸底的连接端,即缸壁在垂直方向上向培养缸外部呈一定角度,此角度小于90°,最好小于60°,更优选小于30°。本专利技术对培养缸的制作材料没有特殊限定,采用能够制作特定形状并能够储存水流的材料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优选培养缸的材料为树脂、不锈钢、陶瓷、搪瓷、石材或玻璃。此处所指的玻璃包括有机玻璃和无机玻璃。本专利技术中,培养缸缸底的最底端设置有开孔,连接管将开孔与储水箱相连接。储水箱中的水流通过连接管进入培养缸,培养缸缸底的弧形结构缓冲了水流在载卵网的流动速度。水流从培养缸缸底的开孔处进入,水面高度逐渐上升,没过载卵网后,从培养缸的上开口流出。本专利技术中,优选连接管的直径为2~3cm。本专利技术对连接管的数量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实际连接情况,将多个连接管进行连接。本专利技术对连接管的材质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连接管材质即可,软质或硬质连接管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中,载卵网为立体形状,或平面形状。为了使载卵网上的受精卵不被水流冲走,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载卵网优选为立体形状,如圆桶形或立方体形。本专利技术中,载卵网置于培养缸中,悬空覆盖缸底。优选载卵网底部形状与培养缸缸壁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如圆形或方形;载卵网外壁与培养缸内壁紧贴或相离。载卵网底部的大小等于或小于缸壁与缸底的连接端大小。当载卵网底部与连接端大小相同时,载卵网置于培养缸缸壁与缸底的连接端处;当载卵网底部小于连接端大小时,载卵网置于培养缸缸底上面。载卵网在培养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中华鳑鲏受精卵人工培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华鳑鲏受精卵人工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培养缸、载卵网及储水箱;所述培养缸包括一体成型或密封连接的缸壁和缸底,所述缸底为弧形,向所述培养缸外弯曲,所述培养缸的开口端不小于所述缸壁与所述缸底的连接端大小;所述载卵网悬空覆盖所述缸底;所述缸底的最底端设置有开孔,通过连接管将所述开孔与所述储水箱相连;所述缸壁的外壁上还设置有溢流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华鳑鲏受精卵人工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培养缸、载卵网及储水箱;所述培养缸包括一体成型或密封连接的缸壁和缸底,所述缸底为弧形,向所述培养缸外弯曲,所述培养缸的开口端不小于所述缸壁与所述缸底的连接端大小;所述载卵网悬空覆盖所述缸底;所述缸底的最底端设置有开孔,通过连接管将所述开孔与所述储水箱相连;所述缸壁的外壁上还设置有溢流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所述培养缸的缸底嵌入所述支撑架中,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开孔与所述储水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上还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位于所述支撑架的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国王权吴娟单喜双祁雪陆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