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8905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尘器,包括吸尘器主体,所述吸尘器主体包括与尘杯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连通有负压装置,所述进气口与吸尘部连通,所述尘杯内上盖合有与出气口连通的锥形过滤部,所述锥形过滤部上贯穿设置有过滤孔,所述锥形过滤部的外表面环绕设置有与尘杯内壁抵接的隔板,所述隔板、锥形过滤部外壁和尘杯内壁之间形成有底部与尘杯连通的辅助进风通道,所述尘杯外壁设置有与辅助进风通道连通的辅助进风口。当提高负压装置的吸气量时,尘杯可以从进气口和辅助进风口两个位置进行进风,扩大了尘杯的空气流动量,避免了扩大负压装置气压后,尘杯内气压大量上升的问题,避免了负压装置的高负载导致发热的问题。

Vacuum clean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acuum cleaner includes a cleaner body, the cleaner body comprises a dust cup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inlet and the air outlet, the air outlet is communicated with a negative pressure device, wherein the air inlet and a dust collecting part connected, the dust bowl on the cover with a tapered portion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outlet filter the filter is provided with through hole of the conical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filter, dust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cup in contact with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onical baffle around the filtering section, auxiliary bottom and the dust bowl connected into the air channel is formed between the outer wall and conical baffle, filter dust cup wall, the dust cup the outer wall is provided with auxiliary air inlet channel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inlet. When the intake negative pressure device, dust cup can from the air inlet and auxiliary air inlet two position into the wind, expand the flow of air dust cup, to avoid the expansion of the negative pressure device of air, dust in the cup pressure increasing, avoiding high load lead to the heating problem of negative pressur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尘器
本技术涉及通过吸尘作用对家庭进行清扫的设备,特别涉及吸尘器。
技术介绍
吸尘器按结构可分为立式、卧式和便携式,其通过电动机带动叶片不断转动,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屑,达到了清洁的目的。现有技术中,家庭中常用的吸尘器为立式吸尘器,其主要结构由公告号为“CN105411483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其包括一个机体,机体内包含吸气与隔尘的尘杯,在机体上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有手柄,操作者通过移动手柄使得机体与地面接触的滚刷移动,对地面进行清理。尘杯在此过程中,对流经的灰尘起到了过滤的作用,为了获得更大的气体吸入量,提高吸灰效果,将设在机体内部的吸气泵的吸气压力增大后,但是进气口的进气量有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吸力,但是尘杯内部的气压过高,对设置在吸尘器主体内的负压装置造成较高的载荷,导致吸尘器主体的发热量上升,影响吸尘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气体吸入量、减少温度升高的吸尘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吸尘器,包括吸尘器主体,所述吸尘器主体包括吸尘部、可拆卸连接在吸尘器主体上的尘杯,所述吸尘器主体包括与尘杯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连通有负压装置,所述进气口与吸尘部连通,所述尘杯内上盖合有与出气口连通的锥形过滤部,所述锥形过滤部上贯穿设置有过滤孔,所述锥形过滤部的外表面环绕设置有与尘杯内壁抵接的隔板,所述隔板、锥形过滤部外壁和尘杯内壁之间形成有底部与尘杯连通的辅助进风通道,所述尘杯外壁设置有与辅助进风通道连通的辅助进风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提高负压装置的吸气量时,尘杯可以从进气口和辅助进风口两个位置进行进风,扩大了尘杯的空气流动量,避免了扩大负压装置气压后,尘杯内气压大量上升的问题,避免了负压装置的高负载导致发热的问题;通过增设有辅助进风通道,使得尘杯内产生一侧向进风的位置,在尘杯使用的过程中,空气从进气口向出气口移动,侧向进风使得空气中的灰尘均匀的分布在空气中,避免造成尘杯进气口位置灰尘的堆积和出气口位置灰尘的堵塞;同时隔板形成的辅助进风通道的隔板使得空气进入尘杯时,具有一定的阻力,降低风速,避免空气直接在辅助进风口和出气口之间产生环流,避免进气口位置的空气无法进入出气口内,影响吸尘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尘杯向上形成有开口,所述锥形过滤部上设置有与开口卡嵌的台阶,所述台阶的外壁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开口上设置有与凸块配合的通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形过滤部通过开口和台阶的配合,实现了锥形过滤部在尘杯内的可拆卸连接,方便将锥形过滤部拆卸后进行清理;锥形过滤部可通过凸块通过凸块与通槽的配合,可从尘杯上进行拆卸,避免锥形过滤部堵塞后,气压过高,导致锥形过滤部无法从尘杯上拆卸的问题。作为优选,所述隔板朝向出气口的一端弯折形成辅助入风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了隔板的在辅助入风口位置的结构强度,避免拆卸锥形过滤部时,隔板与尘杯之间发生撞击;同时避免在空气经过隔板的端部时,空气流速过快,空气与隔板之间发生振动,避免噪音的产生。作为优选,所述辅助进风口呈矩形且边缘向尘杯内形成有凸起,所述辅助进风通道的侧壁与凸起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起到了使辅助进风口的结构强度,同时使其能够与辅助进风通道的侧壁贴合,对辅助进风口起到了定位的作用,避免辅助进风口同时对准辅助进风通道与尘杯内部,造成空气流向的混乱。作为优选,所述隔板与锥形过滤部连接的一端呈弧形延伸且设置有竖直板,所述竖直板的侧面与凸起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板加强了隔板与锥形过滤部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通过竖直板的侧面与凸起贴合,使得凸起能够在竖直板、隔板和锥形过滤部的底部之间定位,进一步加强定位效果;同时通过设置有竖直板,竖直板避免了空气进入到隔板与锥形过滤部呈弧形连接的一端,避免空气在该位置发生流动,起到了引导空气流动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锥形过滤部的轴向延伸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上设置有与出气口配合的凹槽,所述出气口设置有与凹槽配合的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了密封锥形过滤部和吸尘器主体之间的作用,避免空气在该位置发生泄露,影响吸气效率;同时凸块和凹槽在装配过程中,挤压密封圈,起到了二次密封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尘杯上设置有插入进气口的进气管,所述进气口向尘杯方向凸出形成凸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气管插入进气口内,进气管既实现了空气的进气,又实现了尘杯的可拆卸连接,凸缘加强了进气口的结构强度,避免由于尘杯的反复插接导致进气口碎裂的问题。作为优选,所述吸尘器主体包括用于容纳尘杯的容纳腔,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置在容纳腔高度方向的两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纳腔起到了容纳吸尘器主体的作用,增加了吸尘器主体与尘杯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固定效果;同时进一步的减少了吸尘器主体的体积,便于放置。作为优选,所述吸尘器主体还包括设置在吸尘器远离容纳腔一侧且沿吸尘器主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内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连接有手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让槽减少了吸尘器主体的占有空间,同时避让槽内设置有连接杆,增大了避让槽与连接杆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由于尘杯和连接杆都设置在吸尘器主体内,所以吸尘器竖直状态的重心位于连接杆附近,使得直立放置的吸尘器更加稳定。作为优选,所述避让槽的底部设置有与连接杆端部配合的插接槽,所述避让槽的侧壁设置有与连接杆配合的卡嵌块,所述卡嵌块内设置有与连接杆配合的卡嵌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接槽和卡嵌槽,实现了连接杆与吸尘器主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安装过程中,连接杆能够更加方便地卡嵌入卡嵌槽内,使得卡嵌更加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提高负压装置的吸气量时,尘杯可以从进气口和辅助进风口两个位置进行进风,扩大了尘杯的空气流动量,避免了扩大负压装置气压后,尘杯内气压大量上升的问题,避免了负压装置的高负载导致发热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实施例1的爆炸示意图,用于体现进风管的位置;图3是图2所示A部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辅助进风通道的位置;图4是实施例1中尘杯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1中尘杯的爆炸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B部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凹槽的位置;图7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二,用于体现连接杆的位置;图8是图7所示C部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插接槽的形状;图9是实施例2中锥形过滤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吸尘器主体;11、吸尘部;12、尘杯;13、进气口;14、出气口;15、负压装置;21、锥形过滤部;22、过滤孔;23、隔板;24、辅助进风通道;25、辅助进风口;26、开口;27、台阶;28、凸块;29、通槽;31、辅助入风口;32、凸起;33、竖直板;34、放置槽;35、密封圈;36、凹槽;41、进气管;42、凸缘;43、容纳腔;44、避让槽;45、连接杆;46、手柄;47、插接槽;48、卡嵌块;49、卡嵌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吸尘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尘器,包括吸尘器主体(1),所述吸尘器主体(1)包括吸尘部(11)、可拆卸连接在吸尘器主体(1)上的尘杯(1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主体(1)包括与尘杯(12)连通的进气口(13)和出气口(14),所述出气口(14)连通有负压装置(15),所述进气口(13)与吸尘部(11)连通,所述尘杯(12)内上盖合有与出气口(14)连通的锥形过滤部(21),所述锥形过滤部(21)上贯穿设置有过滤孔(22),所述锥形过滤部(21)的外表面环绕设置有与尘杯(12)内壁抵接的隔板(23),所述隔板(23)、锥形过滤部(21)外壁和尘杯(12)内壁之间形成有底部与尘杯(12)连通的辅助进风通道(24),所述尘杯(12)外壁设置有与辅助进风通道(24)连通的辅助进风口(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尘器,包括吸尘器主体(1),所述吸尘器主体(1)包括吸尘部(11)、可拆卸连接在吸尘器主体(1)上的尘杯(1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主体(1)包括与尘杯(12)连通的进气口(13)和出气口(14),所述出气口(14)连通有负压装置(15),所述进气口(13)与吸尘部(11)连通,所述尘杯(12)内上盖合有与出气口(14)连通的锥形过滤部(21),所述锥形过滤部(21)上贯穿设置有过滤孔(22),所述锥形过滤部(21)的外表面环绕设置有与尘杯(12)内壁抵接的隔板(23),所述隔板(23)、锥形过滤部(21)外壁和尘杯(12)内壁之间形成有底部与尘杯(12)连通的辅助进风通道(24),所述尘杯(12)外壁设置有与辅助进风通道(24)连通的辅助进风口(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12)向上形成有开口(26),所述锥形过滤部(21)上设置有与开口(26)卡嵌的台阶(27),所述台阶(27)的外壁上设置有凸块(28),所述开口(26)上设置有与凸块(28)配合的通槽(2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3)朝向出气口(14)的一端弯折形成辅助入风口(3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进风口(25)呈矩形且边缘向尘杯(12)内形成有凸起(32),所述辅助进风通道(24)的侧壁与凸起(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尚垒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