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防脱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8765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02:13
螺栓防脱构造(100)具备:第一构件(10),具有第一部分(14)和第二部分(15),并在第一部分(14)和第二部分(15)形成有第一孔(13);第一螺栓构件(30),具有插入第一构件(10)的第一孔(13)且配置于第二部分(15)的第一头部(32),并将第一构件(10)固定于支承构件(4);第二构件(50),具有第三部分(54)和第四部分(55),并在第三部分(54)和第四部分(55)形成有第二孔(53)且与所述第一构件(10)嵌合;第二螺栓构件(70),具有插入第二构件(50)的第二孔(53)且在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50)嵌合时与第一头部(32)对置的第二头部(72);以及壁部(90),在第二螺栓构件(70)的第二头部(72),配置于第一头部(32)的侧面与第二部分(15)的内表面之间。

Bolt anti stripping structure

\u87ba\u6813\u9632\u8131\u6784\u9020(100)\u5177\u5907\uff1a\u7b2c\u4e00\u6784\u4ef6(10)\uff0c\u5177\u6709\u7b2c\u4e00\u90e8\u5206(14)\u548c\u7b2c\u4e8c\u90e8\u5206(15)\uff0c\u5e76\u5728\u7b2c\u4e00\u90e8\u5206(14)\u548c\u7b2c\u4e8c\u90e8\u5206(15)\u5f62\u6210\u6709\u7b2c\u4e00\u5b54(13)\uff1b\u7b2c\u4e00\u87ba\u6813\u6784\u4ef6(30)\uff0c\u5177\u6709\u63d2\u5165\u7b2c\u4e00\u6784\u4ef6(10)\u7684\u7b2c\u4e00\u5b54(13)\u4e14\u914d\u7f6e\u4e8e\u7b2c\u4e8c\u90e8\u5206(15)\u7684\u7b2c\u4e00\u5934\u90e8(32)\uff0c\u5e76\u5c06\u7b2c\u4e00\u6784\u4ef6(10)\u56fa\u5b9a\u4e8e\u652f\u627f\u6784\u4ef6(4)\uff1b\u7b2c\u4e8c\u6784\u4ef6(50)\uff0c\u5177\u6709\u7b2c\u4e09\u90e8\u5206(54)\u548c\u7b2c\u56db\u90e8\u5206(55)\uff0c\u5e76\u5728\u7b2c\u4e09\u90e8\u5206(54)\u548c\u7b2c\u56db\u90e8\u5206(55)\u5f62\u6210\u6709\u7b2c\u4e8c\u5b54(53)\u4e14\u4e0e\u6240\u8ff0\u7b2c\u4e00\u6784\u4ef6(10)\u5d4c\u5408\uff1b\u7b2c\u4e8c\u87ba\u6813\u6784\u4ef6(70)\uff0c\u5177\u6709\u63d2\u5165\u7b2c\u4e8c\u6784\u4ef6(50)\u7684\u7b2c\u4e8c\u5b54(53)\u4e14\u5728\u7b2c\u4e00\u6784\u4ef6(10)\u4e0e\u7b2c\u4e8c\u6784\u4ef6(50)\u5d4c\u5408\u65f6\u4e0e\u7b2c\u4e00\u5934\u90e8(32)\u5bf9\u7f6e\u7684\u7b2c\u4e8c\u5934\u90e8(72)\uff1b\u4ee5\u53ca\u58c1\u90e8(90)\uff0c\u5728\u7b2c\u4e8c\u87ba\u6813\u6784\u4ef6(70)\u7684\u7b2c\u4e8c\u5934\u90e8(72)\uff0c\u914d\u7f6e\u4e8e\u7b2c\u4e00\u5934\u90e8(32) Between the side and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second part (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栓防脱构造
技术介绍
作为螺栓的防脱处理,例如存在使用螺栓头部的焊接、销等,来卡定螺栓头部的方法。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导流件配置于容纳涡轮机的机室的内侧,将流过机室内的工作流体(蒸汽)进行引导。该导流件通过螺栓构件固定于机室。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9-0719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将导流件固定于机室的螺栓构件,使用螺栓头部的焊接、卡定销等来实施防脱处理。但是,用于进行这样的处理的作业空间有可能会因导流件的固定位置、螺栓构件的紧固方向而变窄,不能充分地实施螺栓构件的防脱处理。此外,即使实施了螺栓头部的焊接、卡定销等防脱处理,该处理的部位也会因流过机室内的工作流体而减薄。由此,现有的螺栓构件的防脱处理存在螺栓构件因涡轮机的长时间运转而脱落并向机室内飞迸的隐患。由于收纳于机室的涡轮机高速旋转,因此涡轮机叶片会被飞迸的螺栓构件损伤。本专利技术的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抑制螺栓构件的脱落的螺栓防脱构造。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提供一种螺栓防脱构造,其具备:第一构件,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形成有第一孔;第一螺栓构件,具有插入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第一孔且配置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头部,并将所述第一构件固定于支承构件;第二构件,具有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并在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形成有第二孔且与所述第一构件嵌合;第二螺栓构件,具有插入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第二孔且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嵌合时与所述第一头部对置的第二头部;以及壁部,在所述第二螺栓构件的所述第二头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头部的侧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表面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通过插入第一构件的第一孔的第一螺栓构件,第一构件被固定于支承构件。第二螺栓构件通过插入第二构件的第二孔,与第二构件结合。第二构件与第一构件嵌合。因此,抑制了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相对位置的变化。第二螺栓构件与第二构件结合。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嵌合时,第二螺栓构件的第二头部与第一螺栓构件的第一头部对置。因此,抑制了第一构件、第一螺栓构件、第二构件、第二螺栓构件的相对位置的变化。此外,抑制了第一螺栓构件的位置的变化。第二头部具有配置于第一头部的侧面与第一孔的第二部分的内表面之间的壁部。通过壁部,抑制了第一构件的位置的变化。如此,抑制了第一螺栓构件的移动,因此抑制了第一螺栓构件的脱落。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构件可以具备:外表面,形成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开口部的周围,并与所述支承构件对置;凹部,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部开口部连通;以及支承面,将所述第二构件支承于所述凹部的内表面。由此,与支承构件对置的第一构件由第一螺栓构件固定。第二构件配置于凹部。第二部分的端部开口部与凹部连通。由此,能使配置于第二部分的第一螺栓构件的第一头部与结合于第二构件的第二螺栓构件的第二头部对置。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构件还可以具备:入口部,沿着与所述支承面平行的方向插入所述第二构件;以及定位部,将从入口部插入的所述第二构件定位。由此,与第二螺栓构件结合的第二构件能经由入口部在凹部中移动。在凹部中移动的第二构件由定位部定位。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螺栓构件可以具有:设于所述第一头部并安装有工具的第一槽部。由此,能通过操作配置于第一槽部的工具,使第一螺栓构件移动。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可以具有:将所述第三部分的端部开口部堵塞的闭塞部。由此,能将第二构件的端面设为平滑。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还可以具备:将所述第三部分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螺栓构件固定的固定构件。由此,抑制了第二螺栓构件的旋转。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所述第二螺栓构件可以具有:设于所述第二头部并配置有工具的第二槽部。由此,能通过操作从第四部分的端部的开口插入并配置于第二槽部的工具,使第二螺栓构件移动。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构件可以包括:导流件,具有蒸汽的引导面,该引导面面向蒸汽涡轮机的配置有转子的内部空间,所述支承构件可以包括所述蒸汽涡轮机的机室的至少一部分。由此,抑制了螺栓向作为蒸汽的通道的内部空间脱落,因此抑制了蒸汽涡轮机的性能的降低。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提供了一种能抑制螺栓的脱落的螺栓防脱构造。附图说明图1为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机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螺栓防脱构造的一例的剖视图。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螺栓防脱构造的一例的剖视图。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螺栓防脱构造的一例的主视图。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螺栓构件的一例的图。图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构件的一例的剖视图。图7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构件的一例的剖视图。图8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螺栓构件的一例的剖视图。图9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螺栓构件的一例的剖视图。图10为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螺栓防脱构造的组装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图11为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螺栓防脱构造的组装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图12为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螺栓防脱构造的组装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图13为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螺栓防脱构造的组装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图14为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螺栓防脱构造的组装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图1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螺栓防脱构造的一例的剖视图。图1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螺栓防脱构造的一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可适当组合。此外,有些情况下不使用其中的一部分构成要素。在以下的说明中,适当地设定了XYZ直角坐标系,并参照该XYZ直角坐标系对各部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将与规定面内的X轴平行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在规定面内与正交于X轴的Y轴平行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平行于与X轴和Y轴都正交的Z轴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此外,将与转子的旋转轴AX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向转子的旋转轴AX放射的方向称为径向,将以转子的旋转轴AX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称为周向。在本实施方式中,X轴与旋转轴AX平行。X轴方向与轴向一致。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与径向一致。图1为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机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蒸汽涡轮机1具备:转子2;动叶片2B;静叶片3;容纳转子2的内机室4;以及设于内机室4的内侧并对蒸汽进行引导的导流件10。此外,在内机室4的周围配置有外机室(未图示)。图1所示的蒸汽涡轮机1为末段的动叶片2B和静叶片3附近的剖视图。转子2可旋转地支承于轴承装置,并以旋转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动叶片2B固定于转子2的外周部。静叶片3以连结作为环状构件的外轮3A和内轮3B的方式沿周向固定。静叶片3通过使外轮3A固定于内机室4而配置于转子2的周围。静叶片3沿轴向以规定的间隔与动叶片2B交替地配置。需要说明的是,静叶片3的外轮3A形成有空间5A。内机室4在内部空间4H容纳转子2。内机室4的内部空间4H被供给蒸汽,被供给的蒸汽沿轴向流动。沿轴向流过内机室4内的蒸汽通过动叶片2B和静叶片3,由此,转子2被旋转驱动。该转子2连结于发电机,并能通过驱动该发电机而进行发电。流过内机室4内的蒸汽在通过末段的静叶片3和末段的动叶片2B之后,从内机室4排出。导流件10沿旋转轴AX的径向呈环状,在内机室4的内部空间4H中将流过内机室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螺栓防脱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栓防脱构造,具备:第一构件,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形成有第一孔;第一螺栓构件,具有插入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第一孔且配置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头部,并将所述第一构件固定于支承构件;第二构件,具有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并在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形成有第二孔且与所述第一构件嵌合;第二螺栓构件,具有插入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第二孔且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嵌合时与所述第一头部对置的第二头部;以及壁部,在所述第二螺栓构件的所述第二头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头部的侧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表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1.30 JP 2015-0178441.一种螺栓防脱构造,具备:第一构件,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形成有第一孔;第一螺栓构件,具有插入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第一孔且配置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头部,并将所述第一构件固定于支承构件;第二构件,具有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并在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形成有第二孔且与所述第一构件嵌合;第二螺栓构件,具有插入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第二孔且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嵌合时与所述第一头部对置的第二头部;以及壁部,在所述第二螺栓构件的所述第二头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头部的侧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表面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防脱构造,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具备:外表面,形成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开口部的周围,并与所述支承构件对置;凹部,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部开口部连通;以及支承面,将所述第二构件支承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山武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