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8614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4 1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一电路板、一吸热板、一感应传输线圈以及一壳体。感应传输线圈设置于吸热板上,且吸热板设置于电路板上,而壳体包覆电路板、吸热板以及感应传输线圈。其中,吸热板具有至少一孔洞,使吸热板本身的熵值增加,借以提升吸热板吸热的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避免整体无线充电装置过热,以提高无线充电装置使用上的安全性。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ircuit board, an absorption plate, an induction transmission coil and a shell. The induction transmission coil is arranged on the heat absorbing plate, and the heat absorb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circuit board, and the shell is coated with a circuit board, a heat absorbing plate and an induction transmission coil. Wherein, the heat absorbing plate has at least one hole, so that the entropy value of the heat absorbing plate is increased, so as to enhance the heat ab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heat absorbing plate. The invention can prevent the whole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from overheat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safety in the use of the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尤其涉及具有一吸热板的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若电子装置装配有一充电电池,当电子装置内的充电电池的电量不足时,使用者即可使用一充电装置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现有的充电装置具有一变压器以及一连接线,使用者将该变压器插接于电源且使该连接线插设于电子装置,使现有的充电装置可通过连接线而传输电流至电子装置中。然而,现有充电装置于充电前,使用者必须利用双手分别抓持电子装置以及连接线,以执行将连接线插接于电子装置的动作;于充电完毕后,使用者亦必须再利用双手分别抓持电子装置以及连接线,以执行将连接线拔离于电子装置的动作,其实于充电操作上十分不便。有鉴于上述以连接线的方式是有着操作不便的缺点,且随着充电技术的日益发展,目前市面上已研发出一种可进行无线充电(WirelessCharging)的无线充电装置,如下所述。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无线充电装置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现有无线充电装置1包括一壳体10、一电源线11、一电路板12以及一感应传输线圈13。现有无线充电装置1中,电源线11一部分显露于壳体10之外,用以连接于一电源插座(未显示于图中)以获得电力。电路板12设置于壳体10的内部且电性连接于电源线11,使得来自电源插座的一电流借由通过电源线11而传输至电路板12。至于感应传输线圈13则设置于电路板12上,使得来自于电源插座的电流可借由电源线11以及电路板12而流经感应传输线圈13以产生电磁效应。接下来请参阅图2,其为现有无线充电装置1与可携式电子装置2的结构示意图。现有可携式电子装置2包括一电子装置壳体20、一感应接收线圈21以及一充电电池(未显示于图中)。现有可携式电子装置2中,感应接收线圈21设置于电子装置壳体20内。当现有可携式电子装置2的电子装置壳体20与现有无线充电装置1的壳体10接近或接触时,由于感应传输线圈13产生电磁效应,故感应接收线圈21因接近于感应传输线圈13而因应产生一感应电流,借此对该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合并参阅图1及图2所示,由于电路板12以及感应传输线圈13皆设置于壳体10内,且通常为了避免灰尘或液体进入对电路板12以及感应传输线圈13造成损坏,壳体10一并具有保护壳体10内部的电路板12以及感应传输线圈13与外界隔绝的作用。然而,上述隔绝设置会导致壳体10内部与外界之间无法以气体对流的方法作散热,使得电路板12及感应传输线圈13所产生的热会持续累积在壳体10内部而不易向外逸散。故现有无线充电装置1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温度会持续上升而无法下降,最后还可能因温度过高而导致毁损,此实为在使用安全性上无法忽略的潜在危险。有鉴于此,提供一种不但有良好的封闭隔绝效果且温度仍能维持在一安全值内的无线充电装置,此乃为此一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封闭效果的且同时能使温度维持在一安全值内的无线充电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概念,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用以使一电子装置的一感应接收线圈产生一感应电流,该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一电路板;一吸热板,抵接于该电路板,用以吸纳该电路板所产生的热能;其中,该吸热板具有至少一孔洞;以及一感应传输线圈,设置于该吸热板上且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吸热板上的该至少一孔洞为至少一穿孔或为至少一盲孔。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吸热板由定容热容量介于3.40J/cc-℃~3.80J/cc-℃间的一材料所制成。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无线充电装置更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密封包覆该电路板、该感应传输线圈以及部分该吸热板。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吸热板更包括至少一伸出部,且该至少一伸出部显露于该壳体之外。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无线充电装置更包括一电源线,该电源线的一第一端连接于该电路板,且该电源线穿过该壳体而使该电源线的一第二端连接于一电源,用以供电予该感应传输线圈。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壳体为一封胶层,且该封胶层以热固性树脂(ThermosettingResin)所制成。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电子装置还包括:一电子装置壳体,用以容置该感应接收线圈于其中,当该电子装置的该感应接收线圈接近于该感应传输线圈时,该感应接收线圈产生该感应电流;以及一充电电池,设置于该电子装置壳体内且电性连接于该感应接收线圈,以储存该感应电流为电力。本专利技术的无线充电装置能够避免整体过热,以提高无线充电装置使用上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无线充电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无线充电装置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与电子装置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无线充电装置10壳体101上盖102底座11电源线12电路板13感应传输线圈2可携式电子装置21感应接收线圈3无线充电装置30电路板31吸热板310孔洞311本体312伸出部32感应传输线圈33壳体331壳体的下表面34电源线341电源线的第一端40电子装置壳体41感应接收线圈5无线充电装置50电路板51吸热板510孔洞52感应传输线圈53壳体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无线充电装置用以对一电子装置进行无线充电,由于无线充电的应用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且已概述于现有技术中,故于此针对电子装置的一感应接收线圈产生感应电流的理论不再详述。请同时参阅图3以及图4,图3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而图4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首先,本专利技术的无线充电装置3包括一电路板30、一吸热板31、一感应传输线圈32以及一壳体33。感应传输线圈32抵接吸热板31,吸热板31抵接于电路板30;亦即,感应传输线圈32、吸热板31以及电路板30依序叠置。再者,壳体33包覆电路板30、吸热板31以及感应传输线圈32,以使于电路板30、吸热板31以及感应传输线圈32处于壳体33的内部而有接受屏蔽的效果。其中,感应传输线圈32电性连接于电路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用以使一电子装置的一感应接收线圈产生一感应电流,其特征在于,该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一电路板;一吸热板,抵接于该电路板,用以吸纳该电路板所产生的热能;其中,该吸热板具有至少一孔洞;以及一感应传输线圈,设置于该吸热板上且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用以使一电子装置的一感应接收线圈产生一感应
电流,其特征在于,该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一电路板;
一吸热板,抵接于该电路板,用以吸纳该电路板所产生的热能;其中,
该吸热板具有至少一孔洞;以及
一感应传输线圈,设置于该吸热板上且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中该吸热板上的所述至少一孔
洞为至少一穿孔或为至少一盲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中该吸热板由定容热容量介于
3.40J/cc-℃~3.80J/cc-℃间的一材料所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密封包覆
该电路板、该感应传输线圈以及部分所述吸热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鸿
申请(专利权)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